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生物学注意:本试卷包括Ⅰ、Ⅱ两卷。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2B考试专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书写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书写在试卷上无效,不予计分。Ⅰ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B.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重新渗入血管中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2.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乳酸与Na2CO3反应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后呼吸排出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浓度减小C.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分泌的唾液成分不一样;刺激交感神经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水分少而酶多,更利于消化食物,不利于吞咽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C.唾液的分泌不仅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还受大脑的控制D.上述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4.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会影响该反射的发生B.膝跳反射需要经常用小锤敲打进行训练才能形成C.屈肌和伸肌都属于膝跳反射中效应器的一部分D.对①和②进行适宜刺激都能引起小腿抬起5.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分别给予两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分别测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依据结果推测神经纤维所处的环境可能是( )A.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高K+海水中B.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C.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Na+海水中D.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高Na+ 海水中6.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变大B.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C.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7.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平时,膀胱壁肌肉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不会引起排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人“憋尿”时,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B.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C.如果在e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尿意”D.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8.下列高级神经中枢的受损部位和可能导致的结果,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受损部位 可能导致的结果A 言语区的V区 不能看懂文字B 言语区的S区 不能听懂别人讲话C 大脑皮层 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缩手反射D 脑干 心脏丧失节律收缩功能9.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刺激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B.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C.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D.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10.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B.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C.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D.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11.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甲中的液体相当于外界环境D.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3层生物膜12.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自上而下由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组成,延髓下连脊髓。脊髓中有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呼吸肌会发生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引起呼吸运动。生理学家用横切猫脑干的方法,观察到在不同平面横切脑干可使呼吸运动发生不同变化:若在延髓和脊髓之间做一横切,呼吸运动立即停止;若在中脑和脑桥之间横断脑干,呼吸节律无明显变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脑干不仅具有呼吸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呼吸节律产生于脑干,其中中脑对呼吸节律的产生是必需的C.脊髓本身、支配呼吸肌的传出神经以及呼吸肌都能产生呼吸节律D.呼吸运动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分别在脊髓和脑干,也会受大脑皮层调控13.糖尿病患者常通过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来控制血糖水平。在睡前使用胰岛素后,有些患者会出现夜晚无低血糖发生,清晨空腹血糖高的“黎明现象”;有些患者会出现夜晚低血糖,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苏木吉现象”,这与胰岛素的使用量有关。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人血糖含量维持平衡的过程中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激素调节B.出现“苏木吉现象”的患者要考虑减少胰岛素等降糖药的使用量C.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胰岛素时应该考虑使用量的问题D.出现“黎明现象”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有关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处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因劣质奶粉中这些物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长期食用会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大头”等不良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婴幼儿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平衡的破坏B.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合成血浆中的呼吸酶、抗体等物质C.婴幼儿的小肠上皮细胞不通过细胞外液,可以直接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D.“大头”婴幼儿的组织液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较少,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15.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从而带来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危害。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毒品分子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一般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D.神经递质都与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后再与突触前膜上转运蛋白结合而被回收16.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有的抗抑郁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B.有的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D.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的运动和调节压力可减少情绪波动,有利于抑郁症的治疗17.下列关于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B.给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D.给切除甲状腺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小鼠耗氧量会增加18.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过程①起促进作用,过程②起抑制作用B.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D.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也增多Ⅱ 卷三、非选择题(本题5题,共59分。)19.(7分,每空1分)如图1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1中 (填字母)参与构成了人体内环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字母)。 (2)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mL 0.1 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该同学用如图2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a.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 b.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20.(12分,每空2分)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能够使人及时意识到危险,提高生存率。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诱发组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沿传入通路抵达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痛觉。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人体的肢体关节每天都在摩擦,如果没有自身分泌脑啡肽,光是关节摩擦的疼痛就让我们无法自由行动。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1)痛觉形成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化为 。 (2)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释放并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 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释放 ,实现镇痛。 (3)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但发现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因此将其列为危害性巨大的毒品之一。请完善以下有关推测海洛因具有镇痛作用的两个可能原因。①海洛因具备和脑啡肽 (“相同”或“不同”)的作用。 ②海洛因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或 (“促进”或“抑制”)脑啡肽的回收。 21.(12分,每空2分)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某些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功能下降有关。如图表示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①表示 ,细胞X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 。 (2)细胞Y细胞膜上的 可作为一种受体,若图中的神经递质与其结合,会导致细胞Y兴奋,则结合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变化情况为 (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或“保持不变”)。 (3)据上述资料及突触的知识,下列药物开发思路中,也能改善抑郁症状的有 (填标号)。 A.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绝对值B.促进兴奋传导到脊髓产生愉悦感C.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D.阻止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4)单胺氧化酶是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一种抗抑郁药。据图分析,该药物能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 。 22.(12分,每空2分)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在普通胰岛素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并对其开展了系列实验(IA的结构如以下左图所示)。GT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蛋白,IA中的X能够结合GT。为测定葡萄糖对IA与GT结合的影响,将足量荧光标记的IA加入红细胞膜悬液中处理30分钟,使IA与膜上的胰岛素受体、GT充分结合。之后,分别加入葡萄糖至不同的终浓度,10分钟后检测膜上的荧光强度,结果如以下右图所示。(1)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并抑制 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受 (填“促进”或“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从而实现血糖浓度的平衡和稳定。由此可知,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 调节。 (3)据右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解释造成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23.(16分,每空2分)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光照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回答:(1)通过对图解分析,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和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填“下丘脑”、“垂体”或“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 、 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 (填“能”或“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 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C.唾液的分泌不仅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还受大脑的控制D.上述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生物学4.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意:本试卷包括1、川两卷。|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2B考试专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川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书写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肌梭传入神经(①)伸肌书写在试卷上无效,不予计分。小锤I卷屈肌②③脊髓横截面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人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控制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会影响该反射的发生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B.膝跳反射需要经常用小锤敲打进行训练才能形成B.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重新渗入血管中C.屈肌和伸肌都属于膝跳反射中效应器的一部分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D.对①和②进行适宜刺激都能引起小腿抬起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5.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到刺激2.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时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幅度和速率。分别给予两组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相同的适宜刺激,分别测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量、记录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依据结果推测神经纤维所处的环境A.血浆中乳酸与Na2CO3反应产生乳酸钠和HzC03,HCO3分解后呼吸排出可能是()B.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浓度减小甲C.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因此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刺激-60-80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分泌的唾液成分不一样;刺激交感神023时间/ms经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高K+海水中()B.甲在高Na海水中,乙在低K海水中A.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水分少而酶多,更利于消化食物,不利于吞咽C.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Na海水中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D.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高Na海水中第1页共5页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生物学Ⅰ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解析:A 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均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受到创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原本应留在血管中的蛋白质等物质也能进入组织细胞间隙,从而使组织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2.解析:D 乳酸可与NaHCO3反应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产生CO2,CO2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从而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若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从而引发组织水肿,故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将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C错误;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组织液中吸收的水分增多,以减轻脑水肿症状,D正确。3.解析:D 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的唾液中消化酶多有利于消化食物,但唾液水分少,不利于吞咽,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B正确;唾液腺腺体的分泌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上述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只包括传出神经,没有传入神经,D错误。4.解析:B 大脑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相应的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所以控制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会影响该反射的发生,A正确;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常用小锤敲打进行训练就能形成,B错误;膝跳反射中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屈肌和伸肌,所以屈肌和伸肌都属于膝跳反射中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膝跳反射是由伸肌和屈肌的运动引起的,屈肌和伸肌受到相应传出神经的支配,若对①和②进行适宜刺激都能引起小腿抬起,D正确。5.解析:C 分析题图可知,刺激后,甲可产生动作电位,而乙的膜电位变化有所改变,但未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有关,故据此推测甲在正常海水中,乙在低Na+海水中,导致甲中的钠离子内流多,能形成动作电位,而乙中钠离子内流少,不能形成动作电位。6.解析:A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放,Cl-内流,使突触后膜膜两侧电位差绝对值变大,A正确;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B错误;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不能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C错误;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7.解析:C 成人“憋尿”时,大脑皮层通过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对脊髓排尿中枢内的d神经元起抑制作用,此时会引起d神经元上的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导致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值增大,A正确;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因兴奋由膀胱壁中的感受器产生,且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所以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e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如果在e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传到大脑皮层,不会引起大脑皮层产生“尿意”,C错误;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D正确。8.解析:B 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会患失读症,A正确;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会患运动性失语症,但能听懂别人说话,B错误;控制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缩手,但能缩手,C正确;脑干中具有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脑干受损可以导致心脏丧失节律收缩功能,D正确。9.解析:A 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正确;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A错误。10.解析:D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A正确;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过程受阻,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当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时,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也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B正确;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B细胞合成的,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C正确;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但葡萄糖是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内的,D错误。11.解析:B CO2是细胞呼吸产生,所以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A错误;由图可知:①→②表示物质的消化过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B正确;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其内的液体均为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C错误;氨基酸经过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至少需要经过小肠上皮细胞(2层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共要穿过7层生物膜,D错误。12.解析:D 脑干具有呼吸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A错误;若在中脑和脑桥之间横断脑干,呼吸节律无明显变化,因此呼吸节律与脑干中的脑桥和延髓有关,中脑对呼吸节律的产生不是必需的,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若在延髓和脊髓之间做一横切,呼吸运动立即停止”可推知,脊髓本身、支配呼吸肌的传出神经以及呼吸肌都不能产生呼吸节律,C错误;呼吸运动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分别在脊髓和脑干,但也会受大脑皮层调控,D正确。13.解析:C 下丘脑是血糖调节的中枢,正常人血糖调节的过程中,既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激素调节,A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睡前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的量过多,会在夜晚出现低血糖,血糖浓度较低时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的分泌,使血糖浓度升高,致使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故出现“苏木吉现象”的患者要考虑减少胰岛素等降糖药的使用量,B正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C错误;出现“黎明现象”的患者清晨空腹血糖高可能与胰高血糖素等升血糖激素的作用有关,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处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解析:BD 婴幼儿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失衡,A错误;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可用于合成血浆中的抗体、血浆蛋白等物质,而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能在血浆中找到,B错误;肠道中的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婴幼儿的小肠上皮细胞能直接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C正确;长期食用劣质奶粉会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较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水肿,表现为“大头”等不良症状,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不存在于组织液中,D错误。15.解析:ABC 毒品分子影响神经系统主要影响神经递质作用,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A正确;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内外电位差值变大,B正确;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减少”,需要更多的毒品达到相同的兴奋效果,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C正确;在突触间隙中的部分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结合而被回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的神经递质多被酶降解,D错误。16.解析:ACD 有的抗抑郁药物能抑制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具有选择性,因此,这些抗抑郁药物作用于突触前膜具有特异性,应是与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有关的转运蛋白结合,若是抑制ATP水解,则会影响机体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错误。17.解析:CD 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B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部位是垂体,垂体切除后,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故其代谢不可恢复,C错误;切除甲状腺,注射垂体提取液后,提取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不能起作用,甲状腺激素不能产生,故小鼠耗氧量不会增加,D错误。18.解析:AB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所以过程①②均为抑制作用,A错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B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正确;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的TRH增多,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TSH也增多,TSH又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Ⅱ 卷三、非选择题(本题5题,共59分。)19.(7分,每空1分)(1)B、D、E D (2)①a.清水 清水组中加HCl后pH下降b.清水组和缓冲液 血浆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②加入NaOH溶液的实验组 解析:(1)B存在于毛细血管中代表血浆,D分布于组织细胞间隙代表组织液,E 分布于毛细淋巴管内代表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D组织液。(2)清水组实验前呈中性,加入HCl溶液后,溶液pH应该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明显不符合科学。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所以本实验还需添加 NaOH溶液的探究实验组。20.(12分,每空2分)(1)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化学信号到电信号 (2)(脑啡肽或特异性)受体 痛觉神经递质 (3)①相同 ②抑制解析:(1)痛觉形成过程中,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突触前膜释放的痛觉神经递质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得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电位从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产生了动作电位,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到电信号,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2)由题图分析可知,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得膜电位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实现镇痛作用。(3)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若兴奋不能传到大脑皮层则不会产生疼痛。据此推测,海洛因具备和脑啡肽相同的作用,和受体结合后抑制痛觉神经递质的释放,或者海洛因可促进脑啡肽的释放或抑制脑啡肽的回收,或者海洛因可抑制痛觉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从而具有镇痛作用。21.(12分,每空2分)(1)突触前膜 胞吐 (2)蛋白M 由低变高 (3)AC(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提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抗抑郁作用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突触前膜,细胞X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2)细胞Y的细胞膜上的蛋白M可作为一种能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若图中神经递质释放后与蛋白M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导致细胞Y兴奋,则二者结合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增加。(3)AC。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绝对值,使其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能改善抑郁症状,A符合题意;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不是脊髓,B不符合题意;由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功能下降有关,所以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能改善抑郁症状,C符合题意;阻止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因此不能改善抑郁症状,D不符合题意。(4)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可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提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起抗抑郁作用。22.(12分,每空2分)(1)增多 (2)肝糖原 抑制 (负)反馈 (3)随悬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膜上荧光强度(相对值)下降 葡萄糖和“智能”胰岛素IA(中的X)竞争葡萄糖载体蛋白(即GT) 解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2)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并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主要是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的相抗衡实现的,该过程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3)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悬液中葡萄糖浓度增加,膜上荧光强度(相对值)降低;由题干分析可知,带荧光的IA能与GT和胰岛素受体结合位于红细胞膜上,加入葡萄糖,膜上的荧光强度会下降,意味着IA从膜上脱落下来,加入的葡萄糖浓度越高,膜上的IA越少,由于葡萄糖可以与GT结合而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故推断IA、葡萄糖、GT三者的关系为葡萄糖与IA竞争结合GT。23.(16分,每空2分)(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以上两空可以颠倒)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1)由图解可知:外界环境信号通过神经系统刺激下丘脑,下丘脑将神经信号转换成激素信号,通过垂体实现了对性腺分泌活动的调控,故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共同完成的。(2)下丘脑、垂体、性腺分泌的物质分别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3)B(促性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即其作用需通过性腺来体现,故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不能对实验动物做切除性腺处理。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乙在低Na海水中,导致甲中的钠离子内流多,能形成动作电位,而乙中钠离子内流少,不能形成动作电位。生物学6.解析:A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通道的开放,C内流,使突触后膜膜两侧I卷电位差绝对值变大,A正确;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B错误;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C通道开放,使C内流,不能使膜外电位由正变负,C错误;该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解析:C成人“憋尿”时,大脑皮层通过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对脊髓排尿中枢内的d1.解析:A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均可透过毛细血神经元起抑制作用,此时会引起神经元上的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导致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受到创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原本应留在血管中的蛋白值增大,A正确;a、b之间的神经纤维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因兴奋由膀胱壁中的感受器产生,且在质等物质也能进入组织细胞间隙,从而使组织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突触处单向传递,所以膀胱壁内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在、b之间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e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如果在e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传到大脑皮层,不会引起大2.解析:D乳酸可与NaHC03反应产生乳酸钠和H2C03,HCO3分解产生CO2,CO2通过呼吸脑皮层产生“尿意”,C错误;膀胱充盈时引起反射,并最终完成排尿,D正确。作用排出,从而使血浆H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若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8.解析:BV区是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会患失读症,A正确:S区是运动性从而引发组织水肿,故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具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会患运动性失语症,但能听懂别人说话,B错误;控制缩手反射的神经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将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C错误;补充高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缩手,但能缩手,C正确;脑干中具有维持生命的必要浓度葡萄糖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组织液中吸收的水分增多,以减轻脑水肿症状,D正确。中枢,脑干受损可以导致心脏丧失节律收缩功能,D正确。3.解析:D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的唾液中消化酶多有利于消化食物,但唾液水分少,不利于吞9.解析: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咽,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正确;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B正确;唾液腺腺体的分泌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受大脑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A皮层的控制,C正确;上述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只包括传出神经,没有传入神经,D错误。错误。4.解析:B大脑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相应的脊髓中的低级中枢,所以控制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10.解析:D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A正确;当在脊髓,大脑皮层会影响该反射的发生,A正确: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常用小锤敲打进行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过程受阻,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训练就能形成,B错误;膝跳反射中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屈肌和伸肌,所以屈肌和伸致糖尿病的发生;当胰高血糖素分祕过多时,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也会导致肌都属于膝跳反射中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膝跳反射是由伸肌和屈肌的运动引起的,屈肌和伸肌血糖浓度升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B正确: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B细胞合成的,能够降低血糖受到相应传出神经的支配,若对①和②进行适宜刺激都能引起小腿抬起,D正确。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C正确:胰岛素激活胰岛素5.解析:C分析题图可知,刺激后,甲可产生动作电位,而乙的膜电位变化有所改变,但未受体后,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但葡萄糖是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内的,D错误: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有关,故据此推测甲在正常海水中,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生物.docx 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生物.pdf 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生物.docx 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生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