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重走漫漫长征路
熔铸铁血长征魂
——《长征胜利万岁》
作者简介
生平: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成就: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代表作品:《杨成武军事文选》《忆长征》《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回忆录》。
开国上将杨成武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本文就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背景探寻
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概念
特点
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文体知识
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的艰苦卓绝
请大家细读文本,完成以下任务:
1、概括文章主要会议了长征的哪几件事情?
2、找出长征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1-8)抵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9-22)吴起镇战斗
第三部分(23-44)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
时间顺序
长征路上
第三段: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十一段:马鸿逵、马宏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
第十二段: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
第二十段:原团参谋长现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也壮烈牺牲了。
长征路上
第二十二段: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
第三十七段:从瑞金算起……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第四十段:二万五千里中……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万水千山只等闲
自然环境的恶劣
物质资源的匮乏
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路途的遥远
困难险阻
万水千山只等闲
【资料链接】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选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的卓越胜利
请大家再读文本,四人一组完成以下任务:
1、精读课文1-9段,指战员抵达吴起镇的心情是怎样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
2、讨论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尝试从文中找到印证。
三军过后尽开颜
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怎么能不兴奋,不激动呢?”,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
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环境描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天空是蓝盈盈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队伍进入小镇的欢乐祥和的氛围。
1.指战员抵达吴起镇的心情是怎样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
知识补充——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是指对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内,众多人物共同活动所构成的场景画面进行的具体、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它就像是文学中的“广角镜头”或“航拍画面”,旨在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场景或事件片段。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作用:
1.渲染气氛,营造环境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2.推动情节发展3.烘托人物形象;4.深化主题思想;5.增强真实感和代入感;6.展现社会风貌与时代背景。
场面描写的核心特征:
1.人物活动的中心性:场面中必然有人物活动(动作、语言、神态、互动等),人物是场面的主体和灵魂。没有人物活动的单纯景物描写不是场面描写。
2.时空的具体性:场面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如“会师那一刻”、“阅兵时”)和特定的空间(如“吴起镇”、“广场”、“山坡上”)。
3.画面的整体性:它描绘的不是单一事物,而是由人物、环境、事件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动态性画面,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横截面。
4.氛围的渲染性: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环境的烘托,营造出特定的气氛或情绪(如热烈、庄严、紧张、欢快、悲壮等)。
5.动态的呈现:场面往往是动态发展的,展现事件进行的过程或人物群体的活动状态。
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的不同
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
核心对象 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 (景物、陈设、气候、时代背景等)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
侧重点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主题 展现事件进程、刻画群体形象、反映社会风貌、渲染特定氛围、推动情节
人物作用 人物可能作为环境的一部分或受环境影响,但非必需且非中心 人物活动是核心和灵魂,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
动态性 多为静态或缓慢变化的状态 强调动态过程和群体活动
目的 营造氛围、奠定基调、服务人物或情节 呈现事件、刻画群像、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
简单记:环境描“景”与“境”,场面写“人”在“动”。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
·有共产党的领导
·百姓拥护、军民同心
·坚持理想和信念
·严守纪律、团结一心
·不惧艰难、不怕牺牲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人间风雨出奇迹
——长征胜利万岁
思考: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人间风雨出奇迹
01
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历史。
02
长征的胜利宣告了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了成功。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11个省内大约1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03
长征是宣传队。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04
长征又是播种机。
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05
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
人间风雨出奇迹
长征精神的理解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01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02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03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精神5点内涵: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
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长征精神和当代意义
领导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