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共1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作者作品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是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新华社四位记者合写了一篇题为《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新闻,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这篇新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以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
香港由九龙半岛与香港岛组成,九龙半岛的北部是深圳,大屿山,以
及附近几百个大小岛屿共同组成。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62个岛, 租期99年。
1942年:二战期间,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的联合声明,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
香港殖民历史
156年5个月4天
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文体知识


分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新闻
报道
结语
五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六要素(5W+H)
5W:when\where\who\what\why
H:how
背景
新闻的
五部分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明作品的核心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
说明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
新闻
1、本新闻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并找出相应的段落并概括。
2、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3、本文报道的是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含有具体时间的句子,并且根据这些时间概括文中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第1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
(2—10段)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第11段)概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导语
主体
结语
1、本新闻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并找出相应的段落并概括。
(1)主谓倒装: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2)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3)巧用双关: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2、“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何内涵,有什么独到之处
3、本文报道的是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含有具体时间的句子,并且根据这些时间概括文中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4时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仪式;
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日落仪式”(象征英国管制结束)
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这些时间精确计时计分,衔接的非常紧密,为什么要这样写?
新闻需要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
表明了人们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段落 现实场景
第一场景 (2-4段)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二场景 (5-7段) 6点15分至7点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三场景 (8-9段)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第三次降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场景 (10-11段)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1、文中三次写到降旗,把它找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写了这么多次国旗?
2、文章的主体部分除了真实地记录新闻场景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4、赏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
再读课文,合作讨论
第一次降旗——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这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第二次降旗——港岛上的降旗,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第三次降旗——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易帜。它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文中三次写到降旗,把它找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写了这么多次国旗?
段落 现实场景 历史背景
第一场景 (2-4段) 4时30分,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第二场景 (5-7段) 6点15分至7点45分,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第三场景 (8-9段) 子夜时分,最庄严的政权交接仪式,米字旗落下(第三次降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场景 (10-11段) 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及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港督府建成时间,其后的拓展、发展
156年前,英国士兵占领港岛,升起英国国旗,英国管治开始
英国对香港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
米字旗插上港岛的时间,英国管治香港的精确时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2、文章的主体部分除了真实地记录新闻场景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1、补充新闻事实。
2、形成今昔对比,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从而产生历史厚重感。
3、在今昔的沧桑巨变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与自豪感。
新闻背景资料的作用
“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的回归,宣告的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3、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都与“日落”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4、赏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英国殖民者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表达胜利的自豪之情。
课堂小结
这篇消息报道了香港经历沧桑之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不懈追求。使我们感受到祖国统一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