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史料,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的概况,认识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径,它是日本局部侵华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能够通过图文史料,知道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的史实,并对比五四运动,认识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能够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史料,了解和掌握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和民族利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家国情怀)一、九一八事变1.背景: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根本原因)②日本急于转嫁经济危机,摆脱困境(直接原因)③蒋介石忙于内战,日本有机可乘④西方列强对此包庇纵容,绥靖政策日本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蒙古中国亚洲世界剿共!一、九一八事变2.概况:阅读教材,梳理九一八事变概况时间地点借口策划者经过结果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事件① 制造柳条湖事件;② 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日军占领沈阳城,沈阳沦陷日本关东军800米7500米日本为何先制造柳条湖事件?①为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②柳条湖距离北大营和沈阳很近,可在事件后迅速对北大营和沈阳进行攻击。日军占领沈阳一、九一八事变3.蒋介石的态度:材料一:“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8月16日)剿共:党派利益放在首位,高于民族国家利益。态度:不抵抗的妥协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方针)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剿共,不抵抗!材料1: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探究:将、张“不抵抗”的原因?材料2:“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材料3: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③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攘外必先安内①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不抵抗的妥协政策②南京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一、九一八事变相当于三个日本的面积为什么!?东三省沦亡东北为何会迅速沦亡?4.扩大:张学良执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短短 4 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东北三千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东三省沦亡5.建立伪满洲国:一、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方式:以华治华: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长春爱新觉罗·溥仪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扶植傀儡伪政权。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细菌试验建立伪满政权一、九一八事变奴化教育掠夺资源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日军在东北犯下滔天罪行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6.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二、局部抗战开始 1.东北抗战(1)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九一八事变爆发两天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 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2)国民党的态度:避免冲突,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材料1: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打倒各派国民党,打倒一切军阀!变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对中国革命的战争为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打倒……——《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 1931年9月20日(3)开始: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①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③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二、局部抗战开始 2.局部抗战表现:①1931年11月,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指挥所部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②1932年,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③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与城偕亡”马占山杨靖宇一·二八事变马占山杨靖宇赵一曼东北抗联精神: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抗战精神;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二、局部抗战开始 1932年1月28日,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蒋光鼐、蔡廷锴奋勇抵抗。日本被迫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蒋光鼐(nài)、蔡廷锴率领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奋勇抵抗。日军被迫三易 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5月,经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 可以留驻上海。蒋光鼐蔡廷锴相关史事二、局部抗战开始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并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抗战。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3.长城抗战:①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抗击日军。 在喜峰口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官兵手持大刀 ,杀伤大量日军。冯玉祥吉鸿昌②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 收复多伦等地。③结果: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日军最终控制长城一线和冀东。喜峰口战役战斗异常激烈,二十九军用大刀与敌肉搏,粉碎敌人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就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麦新专为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华北危机: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区长春1933年侵占区1935年华北五省自治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日本侵华步伐: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华北事变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严峻形势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极大愤慨。广大爱国人士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935年8月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爆发一二 九运动2.问题:面对日军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各方政治力量有何反应?(1)国民党政府:(2)中国共产党:(3)爱国学生: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4)其他各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义勇军进行曲》词:田汉;曲:聂耳1935年8月《八一宣言》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935年12月9日,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学生在西直门外召开抗日宣传大会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5000余人举行抗日请愿游行“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图为北平学生的游行队伍。“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在电车上演讲。时间地点口号结果影响1935年12月9日北平新华门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青年学生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3.一二·九运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瓦窑堡会议4.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①时间:1935.12②地点:陕西 延安 瓦窑堡③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会后,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政治形势基本特点: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主要 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 矛盾党的任务: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作报告4.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一二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傅作义·百灵庙大捷1936年冬,傅作义指挥所部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共歼敌2000余人,取得百灵庙大捷,令国人振奋。1936年,傅作义率领部队收复百灵庙四、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爆发原因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丁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③民众抗日情绪激昂,全国上下渴望发动全面抗战。②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内战政策(直接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④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情。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张学良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我不!你们不听我话是吧?那行,我去西安亲自盯着你们打!“兵谏”四、西安事变时间地点发动者发动目的经过结果2.概况:1936年12月12日; 陕西西安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现“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逼蒋联共抗日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共产党:反蒋抗日 联蒋抗日思考: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政治力量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证明了什么?中共代表: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的利益;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个先进的政党。四、西安事变3.各方态度【问题】西安事变后各派持有何种态度?日 本亲日派何应钦讨伐张学良,置蒋介石于死地。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如果蒋介石被杀,中国因国民党的领导权之争而再次发生内乱,对日本是太好了。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英 美亲美英派宋美龄等处置失当,即酿成空前战祸,实关系全民族最重大之问题。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争取放蒋。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中共?和平:可以有力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声音: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主张:和平解决!武力:中国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内战。内战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四、西安事变四、西安事变3.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怎样的重大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西安事变谈判旧址蒋介石夫妇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合影张学良的下场:西安事变后:被软禁解放战争后:继续被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侨居海外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杨虎城的下场:西安事变后:被撤职,被迫出国1937年12月,偷回国,被软禁1949年9月6日:杨虎诚及秘书、卫士和家人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被军统特务用匕首捅死,并用硝镪水毁灭尸体蒋介石国共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共产党屠杀剿灭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1927年国共矛盾为主要矛盾攘外必先安内1931年中日矛盾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灭实现初步形成启示①在民族危亡关头,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②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利益;③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并日益走向成熟。国共关系在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已经有过两次大的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四、西安事变课堂小结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原因:日本蓄谋已久、转嫁危机、国共内战、列强纵容概况:1931年9月18日、沈阳等结果: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建伪满洲国、行殖民统治一二 · 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东北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华北抗战、上海抗战一二 · 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华北自治运动:1935年下半年,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概况: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 和平解决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瓦窑堡会议、百灵庙大捷马占山、杨靖宇、冯玉祥、吉鸿昌、蒋光鼐、蔡廷锴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随堂训练1. 某同学整理了口述资料,做了如下笔记:“我的爷爷叫高录,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吉林省大台村。爷爷读小学时,要学习日语,依旧记得几个日语数字的读音……”与上述教育经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 二八事变C.华北危机 D.西安事变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这件事)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材料中“这件事”结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A.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B.蒋介石主动接受停止内战的主张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AC随堂训练3.下面是《同胞快醒》的歌词。该歌词意在( )A.鼓励北伐将士,消灭军阀B.讴歌红军长征,会师陕甘C.呼吁广大军民,驱逐日寇D.主张国共谈判,和平建国4.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C.准备同国民党战略决战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胞快醒暴日凶蛮,乘我灾荒祸患,死亡离散。违反公理,将我东北河山,任意霸占。惨无人道,乱放无情弹。死伤逃避,无辜多被难。妻离子散,心伤肠断,毫无抵抗,尚被摧残。同胞快醒!一齐荷枪实弹!同赴国难!决死一战,若不收回锦绣河山,誓不生还!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