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浦江五中10月作业检测答题卡八年级 科学) (注 意 事 项) (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填涂样例)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9空,每空2分,共38分)25.(1)(2)(3)(1)(2)(3)27.(1)(2)(3)(4)28.(1)(2)(3)(4)) (学 校班 级姓 名)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1)(2)(1)(2)(1)(2)19.(1)(2)20.(1)(2)21.22.23.(1)(2)(3)24.(1)(2)(3))()(贴条形码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345ABCDABCDABCDABCDABCD 678910ABCDABCDABCDABCDABCD 1112131415ABCDABCDABCDABCDABC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答题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2.(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3.(8分)(1)_______________(2)) (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5题7分,共35分)(10分)(1)(2)(3)30.(5分)要使光线发生如图丙所示的偏折,画出可使用的光学元件。31.(8分)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请勿在区域答题(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八科学10月作业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的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2.小明感冒了,他感觉吃饭不香,对香气的反应也没有健康时敏感了,这是因为( )A.产生了嗅觉疲劳 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C.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感觉3.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性,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固体 B.气体 C.真空带 D.液体4.如图,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乒乓球的目的是( )A.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B.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C.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D.显示鼓面振动幅度5.下图所示四种光的折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6.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A. B. C. D.7.“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列有关视觉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电影院出来到明亮的阳光下,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B.一朵花放射的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C.听课时,看黑板再记笔记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D.视觉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8.下图中平面镜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B. C. D.9.关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可在空气中喷些烟雾,水里滴些牛奶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C.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分界面时,折射角为90°D.我们可以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海市蜃楼”和“三日同辉”等自然现象10.下列光学器具中,利用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①放大镜 ②潜望镜 ③后视镜 ④近视眼镜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①与④1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12.小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次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C.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得快 D.一个是原声,另一个回声13.如图所示,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14.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B.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C.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D.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15.如图所示是正常人眼睛看物体的调节图,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B.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D.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一些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虽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__________。(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________。17.小敏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了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敏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敏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2)小敏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 说明理由。 。18.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19.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 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两个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把一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20.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________(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作用的原因。21.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获得清晰的像。如图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此时应配戴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22.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23.如图所示,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 镜,它的成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等大) 的实像。24.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接收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 内。(2)听觉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 形成听觉。(3)人耳的结构中,具有把声音放大功能的是____(填字母)。A.听小骨 B.鼓膜 C.耳蜗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38分)25.小明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3)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26.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1 20° 70°2 30° 60°3 50° 40°(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2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2)选择两个完全相同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关系。(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B处,观察者在 A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4)将棋子仍放在A处,观察者仍在B处,但将玻璃转动至如图丙所示,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处(选填e、f、g或h)2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甲 乙(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实验时,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烛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 。(2)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倒立、 的实像。(3)在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适当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四、综合题(共37分)29.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中,小明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10分)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折射角γ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当入射角i≥______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 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折射角γ=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3)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 (选填“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30.(5分)要使光线发生如图丙所示的偏折,画出可使用的光学元件。31.(8分)如图所示,在凸透镜的右焦点处有一平面镜垂直于主 光轴放置。请画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AB 经凸透镜和 平面镜后的完整光路图。32.声音的传播速度会受温度的影响吗?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出现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地面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会向上拐弯,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回答:(6分)(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 、密度 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路径向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33. ( 8分 )图甲为一款身高测量仪,图乙为其结构图。测量仪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到达下方物体后返回,经后台运 算并在结果显示器显示身高值。小美站上测高台正下方测身高时,感应器记录超声波从发出到遇到人的头顶返回的时间为0.005s,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v=340m/s。(1)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 Hz 的声波。(2)计算小美的身高测量结果。(甲乙第28题图) (结果显示器2.5m测高台感应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五中10月八年级科学作业检测答题卷.docx 五中10月八年级科学单元检测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