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娘和田皮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历史(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喜娘和田皮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历史(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皮山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10.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
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七年级历史
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
第I卷(选择题)
11.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西周
东周
:

1.我国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地方是()
约公无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年公无前1046年
公无前770年
A.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B.黄河流域,珠江流域
大建夏
商汤灭夏

C.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D.长江流域,黑龙江流域
A.国人暴动大禹治水
B.三家分晋平王东迁
C.武王伐纣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平王东迁
2.1973年考古学家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中国某早期人类化石地层中出土了三件石器,这三件石器为石英岩
打制而成,同时还在化石地层中发现了许多炭屑。由此推断,考古学家挖掘的这一中国早期人类化石地层
12.“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出
现的新的耕作方法是()
是()
A.元谋人化石地层
B.北京人化石地层
C.山顶洞人化石地层D.半坡人化石地层
A.耜耕
B.牛耕
C.楼车
D.机耕
3.“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13.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期的哪一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经济发展
D.新经济秩序确立
4.西安半坡遗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发现了很多粟的遗存。在其中一个深不足1米,底径约1米的窖穴
14.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
内有粟粒朽灰堆积,专家推测其为储粮窖。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C.过若农耕定居生活
A.晋
B.齐
C.楚
D.秦
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
5.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
15.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
说法正确的是()
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品种只有稻和粟
A.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B.耒耜是用来翻土的工具,它是由青铜制作的
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浙江河姆渡和陕西半坡遗址分别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和粟的遗迹
16.《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看见马棚被烧,赶紧问家人“马棚
D.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被称为“轩辕氏”
失火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该故事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仁者爱人
6.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D.因材施教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7.朱熹这样评价他: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为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7.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
“他”是()
古人最需要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若群居生活
18.孔子提出“苛政猛于虎”: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子劝说统治者厉行节约,以此
8.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
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他们主张的共同点是()
:
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关注民生
D.顺应自然
19.以下实物史料可作为夏、商、西周时期文明发展证据的是()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
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9.西周青铜器宜侯夨(c)簋,内壁有可辨认的铭文,主要记述了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其土田、山川
以为封土,赏赐其平民、奴隶以为授民等内容。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①二里头遗址
②般墟出土的甲骨③临潼出土铸有“球(武)
④商鞅钢方量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出土的铜鼎
征商”等铭文的利簋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