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九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九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九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小题,共 30分。
1.以下是大汶口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61 号墓只有 1 件陶鼎和 1 块砺石;70 号墓是两位成年人
合葬,总共只有 1 把石斧(钺);10 号墓有陶器、石器、玉器、象牙器等共 289 件。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
A. 商业交换频繁 B. 社会生活奢侈 C. 性别差异突出 D. 贫富分化明显
2.有学者研究发现:“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百余国,其中姬姓诸侯占六十余国,如众星拱月般环绕
在周王室周围,使周王朝的统治秩序得以稳固构建。”这体现了分封制( )
A. 加剧了地方势力纷争 B. 保证了贵族平等权利
C. 促使了经济快速发展 D. 维护了西周统治秩序
3.蜀郡郡守于岷江修堤作堰、疏通水道,于是蜀沃野千里。该工程( )
A. 防御外敌的入侵 B. 促进商业贸易繁荣 C. 扩大手工业规模 D. 发挥防洪灌溉作用
4.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下面诗句准确反映秦长城作用的是( )
A.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B.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人金疮
C. 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 D.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5.李斯说:“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建
立”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说明两人都主张
( )
A. 废除分封制度以维系统治 B. 独尊儒术以实现长治久安
C. 统一文字以方便政令通行 D. 统一思想以维护国家稳定
6.汉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汉
武帝时期,命令桑弘羊全面推行盐铁官营,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据此可知,盐铁官营有利于
( )
A. 发展手工业 B. 提高商人地位 C. 改善财政状况 D. 促进民族团结
7.人口增长与粮食安全是古代社会稳定的两项重要条件。据统计:“公元 25 年至 57 年(刘秀去世),中
原地区人口增长约 1000 万人,粮食价格常年趋于稳定”。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楚汉之争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三国鼎立
8.“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与此口号相匹配的史实是( )
第 1 页,共 7 页
A. 周厉王与民争利—“国人暴动” B. 成语“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C. 秦的暴政——大泽乡农民起义 D.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黄巾起义
9.下面是张骁同学收集的有关西汉前期西域的资料。据此可知,汉武帝首次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
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
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 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
10.“正当东风起,黄盖率数十艘朦幢斗舰开往曹军水寨,相距千余米时点燃船上干柴,艘艘战舰如火龙
般吞没了曹军的连环战舰,并殃及岸边的曹军大营。”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1.三国时期,魏国推行屯田制,广开沟渠灌溉农田;吴国大力开拓沿海地区,其船只北至辽东半岛,南
至东南亚诸国进行贸易;蜀国积极发展西南地区的经济,鼓励各族百姓开垦荒地。这表明三国鼎立时期
( )
A. 局部经济得到发展 B. 民族关系大大改善 C. 国家分裂不断加剧 D. 全国统一局面实现
12.西晋文学家曾指出,当时社会“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只要看
见金钱和富贵的人,没有人不惊喜膜拜的。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 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B. 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C. 能力至上,重视人才 D. 崇尚财富,追名逐利
13.我国历史上合称为南朝的四个朝代,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宋、齐、梁、陈 B. 陈、梁、宋、齐 C. 齐、宋、陈、梁 D. 梁、陈、宋、齐
14.古史记载:“魏主欲变易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这则史料反映的是( )
A. 战国商鞅变法 B. 秦始皇统一中国 C. 西晋八王之乱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15.河西魏晋画像砖题材丰富、包罗万象,生动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各民族社会生活百态。如图的画
像砖能够反映出( )
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C.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 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第 2 页,共 7 页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8分。
16.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诗经》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西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
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8.刘徽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9.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32分。
20.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据《汉书》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
天下。
——据《宋书》
(1) 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汉书》《宋书》记载的江南的经济状况有什么不同?
第 3 页,共 7 页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像汉武帝像
材料二:高祖(孝文帝)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
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
——据《魏书 任城王元澄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加强地方管理的主要举措。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的积极影响。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帝王各项措施的共同作用。
2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
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校某班同学以“感悟中华文明”进行探究。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探究活动。
【模块一史料篇】
材料一:
图 1
(1) 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
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请你对材料一中的史
料进行分类。(填序号即可)
第 4 页,共 7 页
第一手史料: ______
第二手史料: ______
【模块二遗址篇】
材料二:同学们整理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几处遗址,发现它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
安阳殷墟 是商朝时期的一处重要都城。见证了商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
良渚古城遗
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杰

出贡献。
曲阜孔庙、
______
孔府和孔林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帮助同学们完成表格中入选理由一项。
【模块三科技篇】
材料三:
图 2
(3) 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材料三中东汉时期人物的科技成就。(各一项即可)
【模块四艺术篇】
材料四:
(4) 结合所学知识,图 3 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他流传下来的另一部作品是什么?图 4 中的云冈石窟和其他
石窟的开凿都和统治阶级宣扬的哪一宗教有关?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 5 页,共 7 页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D
6.C
7.C
8.D
9.D
10.C
11.A
12.D
13.A
14.D
15.C
16.错误。,将《诗经》改为《离骚》。
17.×,将“西汉”改为“东汉”
18.×,“刘徽”改为“祖冲之”
19.正确。,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
20.【小题 1】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当时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小题 2】《汉书》: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方式落后,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能自给自足但比较贫
困。《宋书》:江南地区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农业产量高,丝绵布帛多,经济繁荣。
【小题 3】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自然条件;人口迁移带来劳动力和技术;社会是否稳定;政府政
策等
21.【小题 1】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
力;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第 6 页,共 7 页
【小题 2】措施: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鲜卑族的
封建化进程。
【小题 3】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2.【小题 1】①②;③④。
【小题 2】曲阜孔庙、孔府和孔林是纪念孔子的重要场所,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
文化影响深远,该地承载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见证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小题 3】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发明“麻沸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小题 4】《女史箴图》;佛教。
【小题 5】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需求创新发展
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