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衡南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
地 理 答 题 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1
题(
8
分)
(1)
(2)
)
(
22
题(1
2
分)
(1)
(2)

3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3
题(1
6
分)
(1)
(2)
(3)
)
(
2
4
题(1
4
分)
(1)
(2)

3

)衡南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C D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D A A B A B
1.D 2.B
【解析】1.山风是夜间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从山坡吹向山谷的风。结合方位角(以正北方向0°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从图中可知,夜晚吹山风时风向方位角约为100°-150°之间,对应的是东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4时左右,是白天,山坡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升温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此时吹谷风(从山谷吹向山坡),符合这一气温、气压状况的是图B(气温:山坡高、山谷低;气压:山坡低、山谷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C 4.A 5.C
【解析】3.晴朗夜空中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多是恒星,恒星自身能发光,一般比较明亮。组成北斗七星的七颗星和北极星都属于恒星,C正确;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和其他电离物质聚集而成的云雾状天体,星座是指天球上投影位置相近的恒星组合,是人类为了便于观测和记忆而人为划分的区域,AB错误;行星围绕恒星转动,自身不发光,可以反射恒星的光,但亮度有限,距离远就看不见了,D错误。故选C。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极星位于北斗七星的“天璇”和“天枢”两颗星的延长线上,将假想线段从“天璇”向“天枢”方向延伸,延伸至“天璇”和“天枢”之间距离的五倍处,大约就是北极星的位置。从图示区域看,北极星位于图片的左下角位置,北极星指示的方向为正北,北斗星位于图片的中间部位,因此,绘制该图时该同学面朝东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根据所学知识,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据图可判断该地纬度较低,南半球无法观测北极星,AB错误;天文观测选址有较高的要求,晴天多、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天文观测,而大城市光污染较为严重,对天文观测有明显的干扰,D错误,C正确。故选C。
6.D 7.C 8.B
【解析】6.光伏发电受天气、气候变化影响大,发电量昼夜差异大,A错误;太阳辐射空间分布不均匀,光伏发电区域差异大,B错误;光伏发电初期建设成本较高,目前成本仍高于火电,C错误;光伏发电环境污染较火电小,D正确。故选D。
7.据材料可知,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为用户自发自用,适用于人口数量多,用电需求量大,电力供应不足的地区,长三角最适宜普及,C正确;东北林区、西南山区、内蒙古草原区人口数量较少,用电需求较小,ABD错误。故选C。
8.分布式光伏利用屋顶等空间,节约土地资源,①正确;“消除”环境污染表述绝对,应为“减轻”,②错误;光伏太阳能发电属于新能源利用,③正确;就近发电减少输电距离,降低输配电能耗,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B 10.C 11.A
【解析】9.读图,依据图中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位置可知,Ⅰ圈层为水圈,Ⅱ圈层为地壳,Ⅲ圈层为地幔(上地幔),Ⅳ圈层为地核(外地核)。此次地震发生在西藏,震源深度10千米,10千米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千米,所以震源位于地壳(Ⅱ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Ⅰ圈层是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A错误;Ⅱ圈层是地壳,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B错误;Ⅲ圈层为地幔(上地幔),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C正确;Ⅳ圈层是外核,由熔融态金属物质组成,D错误。故选C。
11.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且横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对地面建筑物等破坏更大,破坏性更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是利用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纵波先到达但破坏力相对较小的时候,抢在破坏力大的横波到达之前发布预警信息,为人们争取更多的避险时间。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B 13.C 14.B
【解析】12.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最初形成是较为平直的河道,对应丁;水流在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水流开始发生向右偏转不断侵蚀右岸形成凹岸,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水流流速快,在惯性作用下容易受到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以堆积为主,形成凸岸,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流逐渐变得弯曲,对应甲;随着侧蚀不断进行,河流弯曲度不断变大,曲流呈“Ω”形,出现狭窄的曲流颈,对应乙;在洪水期,“Ω”形河道被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有弯曲河道被废弃,与干流联系中断,形成牛轭湖,对应丙,故排序为:丁—甲—乙—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结合所学知识,曲流处凹岸受河水的侵蚀作用较强,河道较深,水流较急,泥沙淤积较少,适合大型船只航行与停靠。相比之下,凸岸因沉积作用导致河道较浅,不适合大型船只停靠,AB错误,C正确;船只停靠与水质好坏无关,D错误,故选C。
14.结合所学知识,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一般与河流分离,湖水不易大量流出,A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人类过度用水不属于自然原因,D错误;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湖水长期蒸发和下渗及植被发育覆盖,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B正确,故选B。
15.D 16.A 17.A
【解析】15.冰碛垄是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D正确;冰斗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围椅状洼地,A错误;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尖锐山峰,B错误;刃脊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刀刃状山脊,C错误。故选D。
16.冰碛垄是冰川在退缩过程中形成的堆积地貌,随着冰川的退缩,冰碛物在不同位置堆积形成冰碛垄,越远离冰川的冰碛垄,形成的时间越早。从右图可以看到,甲冰碛垄距离冰川最远,其次是乙,丙距离冰川最近,所以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甲乙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河流三角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堆积物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冰川在搬运过程中,对物质的分选作用很差,大小颗粒混杂在一起,A正确; 冰碛垄堆积物颗粒不一定比三角洲小,B错误;三角洲堆积物颗粒大小相对均匀,冰碛地貌分选性差,导致堆积物大小不均匀,C错误;三角洲堆积体碎屑表面因河水的搬运磨蚀相对光滑,冰碛垄碎屑表面因未经长时间流水磨蚀,并不光滑,D错误。故选A。
18.B 19.A 20.B
【解析】18.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低纬度对流层高度大,高纬度对流层高度小。图中①代表的对流层高度最大,应代表低纬度,③代表的对流层高度最小,应代表高纬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可判断,三条线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范围为对流层,对流层上侧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A正确;①代表低纬度,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较强,B错误;对流层降水量大,高度>15千米处主要为平流层和高层大气,C错误;③代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最低,D错误。故选A。
20.逆温是发生在对流层中的一种特殊大气现象,它打破了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常规规律,CD错误;①地区为低纬度地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冷却不如②中纬度地区明显,其他类型的逆温如锋面逆温、地形逆温等在各纬度均可能出现,故最易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②地区的对流层,B正确A错误。故选B。
21.(1)古生代末期,成煤植物是蕨类植物;中生代,成煤植物是裸子植物。
(2)古生代末期。原因:海洋面积变化;地壳运动剧烈,火山活动频发;海水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或中生代末期。原因:小行星撞击地球;气候突然发生变化;火山活动频发。
22.(1)东南部山区多,中部平原次之,西部山地最少。
(2)与高海拔地区相比,低海拔山坡地带,松散物质易堆积;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量大;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3)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也会堵塞河道等。
23.(1)大量火山喷发物进入大气层,白天,火山灰等物质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不会升得太高;夜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不会降得太低,使昼夜温差减小。
(2)水蒸气和火山灰会直接影响大气清洁度,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量火山灰和水蒸气进入平流层,会使平流层云雾等现象出现的概率增大,不利于航空飞行;火山灰会对飞行器(表面漆层、挡风玻璃尤其是发动机等)造成损伤。
(3)白垩纪时期,气候温暖,植物生长范围广,速度快;火山活动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气温升高,利于植物生长;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长迅速;后期森林植被等残体在地势低洼处堆积,被掩埋在地层深处逐渐演变成煤炭。
24.(1)城市生产生活废热的排放、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城市建筑材料结构和高大密集等原因,造成城市气温高于周围乡村气温;城市气温偏高,引起空气膨胀上升,乡村气温偏低,气流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导致高空风由城市吹向乡村,近地面风从周围乡村吹向城市,形成城市风。
(2)午夜至凌晨最强。夜晚失去太阳辐射后,乡村气温随之下降,但城市生产生活废热继续排放,城市气温下降幅度小,乡村与城市气温差值增大;在其影响下,城市风逐渐增强,午夜至凌晨最强。
(3)白天的海风与城市向海岸一侧乡村吹来的风向一致,对城市风起到加强的作用。夜晚的陆风与城市向海岸一侧乡村吹来的风向相反,对城市风起到削弱作用。衡南县第一中学2025年高一10月份月考试题
地 理
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0=50分)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日周期性的地方性风。下图示意某日我国华北某山谷地区一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0°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气象站吹山风时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2.该日14时左右,该地区气温、气压状况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由七颗星组成,因七星曲折如斗,故得其名。把“天璇”和“天枢”用假想的线连接起来,并向“天枢”方向延长5倍便可找到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下图为3月中旬某研学小组在某地拍摄并标注的星空图。完成下面小题。
3.组成北斗七星的七颗星属于( )
A.星云 B.星座 C.恒星 D.行星
4.拍摄时该同学面朝(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5.推测该研学小组所在拍摄地( )
A.可能位于南半球 B.位于高纬度地区
C.晴天多,云量少 D.距离大城市较近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等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2024年6月,国家发布了补贴加码、市场扩容等一系列重要政策调整与支持措施,在用电紧张地区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使该行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光伏发电( )
A.发电量昼夜差异小 B.能量分布区域差异小 C.发电成本低于火电 D.环保友好性高于火电
7.分布式光伏最适宜普及的地方是( )
A.东北林区 B.西南山区 C.长三角平原区 D.内蒙古草原区
8.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 )
①节约土地资源②消除环境污染③推进新能源使用④减少输配电能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5年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很多居民表示收到此次地震的手机弹窗预警,如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 )
A.Ⅰ圈层 B.Ⅱ圈层 C.III圈层 D.IV圈层
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I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 B.Ⅱ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C.Ⅲ圈层存在软流层 D.Ⅳ圈层是固态金属物质组成
11.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依据是( )
A.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且纵波破坏性较小
B.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且纵波破坏性较大
C.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且横波破坏性较小
D.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且横波破坏性较大
下荆江为长江湖北石首藕池口至湖南岳阳城陵矶河段,全长175.5千米,为典型的蜿蜒性河道。下图为下荆江河段1756年至1949年河道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河道演化时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丁—甲—丙—乙
13.在曲流处,凹岸更适合大型船只航行与停靠,主要是因为凹岸( )
A.流速更慢 B.泥沙更多 C.河道更深 D.水质更好
14.随着时间的推移,牛轭湖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牛轭湖消亡的自然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地貌的变化。左图为某种冰川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区三条冰碛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左图所示地貌中,属于冰川堆积地貌的是( )
A.冰斗 B.角峰 C.刃脊 D.冰碛垄
16.右图所示甲乙丙三条冰碛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同时形成
17.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
A.粗细混杂 B.颗粒较小 C.大小均匀 D.碎屑表面光滑
探空气球是携带各类无线电探空仪器或其他电子设备升空以测定高空温度、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的气球。它携带的各类仪器可持续将探测到的气象数据传回地面,根据不同探测站探空气球传回的数据,可以得到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平均气温垂直分布状况(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①②③三地区分别位于( )
A.中纬度、高纬度、低纬度 B.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C.高纬度、低纬度、中纬度 D.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19.根据图中信息推断( )
A.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B.低纬度地区对流运动弱
C.高度>15千米处降水量大 D.高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最高
20.最易出现逆温现象的是( )
A.①地区的对流层 B.②地区的对流层
C.③地区的平流层 D.①地区的平流层
二、综合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史,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在代之下再分出纪。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称为地质年代。下图示意地球地质年代。
(1)指出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成煤期和主要成煤植物。(4分)
(2)列举一个物种大灭绝的地质时代,并推测其原因。(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发生与地形、松散堆积物、流水等自然因素关系密切,也与人类活动有关。泥石流破坏性大,常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辽宁省是我国北方泥石流多发省份之一。下面图甲为辽宁省地理简图,图乙为海拔高度与泥石流发生频次关系图。
(1)结合地形因素,简述辽宁省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
(2)与高海拔地区相比,分析低海拔地区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可能原因。(4分)
(3)列举泥石流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与地震一样,火山喷发也属于快速构造运动,火山喷出物,既有气体、液体,也有固体。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域洪阿哈阿帕伊火山在1000米深的水下喷发,在周边海域形成几米到几十千米的众多浮石带,并有大量火山灰和水蒸气冲入平流层。下图为火山喷发情况。
材料二:在地球演变历史中,白垩纪是温暖的时期之一,当时也是火山活动活跃期,许多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现今发现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层也大都形成在这个时期。
(1)分析汤加火山喷发在短时期内对该海域昼夜温差的影响。(4分)
(2)说明大量火山灰和水蒸气进入平流层对航空飞行的不利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白垩纪时期利于丰富煤炭资源形成的原因。(6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地形差异导致的热力条件变化,会引发局部气压变动,进而产生局地环流。这种环流现象被称为地方性风。在沿海城市中,热岛效应导致的城市风与海陆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下图为城市风示意图。
(1)分析城市风形成的主要过程。(6分)
(2)推测城市风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4分)
(3)阐释海陆风对沿海城市风形成的重要作用。(4分)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