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把握适度原则课件(共24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把握适度原则课件(共24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2025年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9.2 把握适度原则
【思考】过度肥胖会出现什么后果?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探究与分享
2025年5月11日是第8个世界防治肥胖日。这个由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节日,旨在提醒公众关注肥胖问题,了解肥胖危害,掌握相关知识,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提高人们对“肥胖”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11日设立为“世界防治肥胖日”。
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的2023版《世界肥胖地图》显示,2020年全球有14%的人患有肥胖,到2035年将有约40亿人超重或肥胖,而中国在2020-2035年之间的肥胖增长率将达到5.4%,被定义为“非常高”的增长率。2035年,我国成年人群肥胖率预计达到18%!
肥胖不只是身材焦虑的问题,还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高血脂、某些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列出了两种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自行检测。
1.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 (m )
(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
该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我国常用的BMI标准为:
当然,有些人群不适用于BMI指数,比如婴幼儿、运动员、老年人、怀孕或哺乳中的女性等。
一、适度的含义
1、全面理解“度”
(1)度:
①含义: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②重要性: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2)关节点(或临界点):
①含义: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②关节点与度的关系: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
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0℃
100℃
液 态
汽 态
固 态

关节点
(临界点)

关节点
(临界点)
一、适度的含义
2、适度
(1)内涵:就是适当的程度。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量变
质变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注意:坚持适度原则≠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积极向上符合发展趋势的事物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促成飞跃
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或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案例分析
【思考】
1.国家不准我太胖!那我过度节食减肥可以吗?
2.体重过轻有什么后果?这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为何不推荐节食减肥?
少吃甚至不吃的过度节食虽有减重的效果,但人体也会缺乏营养物质,不能满足自身需要,从而导致身体虚弱、脏器衰老。
过度节食伤脏器
大脑工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脂肪。吃得过少,体内脂肪摄入量和存贮量不足,机体营养匮乏,会直接影响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健忘。
2. 越节食也越健忘
节食减肥完一旦恢复正常饮食,此时被长期抑制的脂肪细胞,就像紧绷的弹簧恢复原来的弹性一样加速扩张,脂肪又迅速堆积起来。
3. 节食减肥易反弹
By Yushen
坚持体育运动
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以增加热量的消耗,并与节制饮食相配合是防治肥胖的最好方法。可以经常参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使体形健美,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
生活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
心情舒畅
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
合理饮食
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提高认识
充分认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
04
科学减肥
二、掌握适度原则
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适度原则的含义 :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二、掌握适度原则
3、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P83-84
(1)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质变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不一定是发展。
二、掌握适度原则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的含义: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2)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得中”。
目的:保持我们需要的质
相关链接:折中主义P84
3、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P83-84
(1)含义: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
(2)特征: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
(3)表现: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注意:“得中”≠折中主义
二、掌握适度原则
3、掌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P83-84
(3)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不能限于“得中”)
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
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
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成质变的实现。
内容 要求 错误倾向
把握好“分寸”, 防止过犹不及 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 把握不好“尺寸”,犯极端化错误
需要“得中”, 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形而上学的折中主义思维方式
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 优柔寡断,
贻误时机
小结:把握适度原则的要求
原理(主要内容):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方法论② :遵循适度原则
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不极端化
需要“得中”,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归纳提升
归纳提升
理解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
1.度和关节点的含义
适度的含义
2.坚持适度原则
掌握适度原则
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
2.适度原则的含义
3.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本课小结
①把握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不极端化。
②需要“得中”,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③不限于“得中”,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1.(2023·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度焦虑是健康的,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完全不焦虑唤醒不了身体的兴奋状态,难以发挥最佳水平。但如果焦虑严重,则会降低效率,对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从辩证思维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之相一致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D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适度,D符合题意。
知识点一 适度的含义
2.(2023·广东·模拟预测)心理学中有很多倒U型曲线,例如,当你试图说服一个人,说服次数与说服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体现了( )
A.说服效果不好时,需要不断增加说服次数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在说服中需要把握好频率
C.说服次数过少和过多时,效果水平都比较低,要坚持适度原则
D.防止“过”和“不及”就能够让我们的人际交往事半功倍
C
知识点二 掌握适度原则
1.(2024·山东·高考)古代有一种“欹qī器”,呈梭形,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时,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动、取得实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探求注水量与欹器状态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异法
②从把握火候、把握剂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属于或然推理
③“中则正”说明维持事物质的稳定性需要把持有度
④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度”的共性,上升到了思维具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C
【解析】①: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 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当里面空着时,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探求注水量与欹器状态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共变法,不是求异法,排除①。
②:从把握火候、把握剂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②正确。
③: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动、取得实效。“中则正”说明维持事物质的稳定性需要把持有度,坚持适度原则,③正确。
④: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④错误。
2.(2023·湖南统考)202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个年度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由多个具体目标集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追求“质”、也追求“量”的整体目标。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上论断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
①做好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事物的质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辩证思维的整体性,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③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制定发展目标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④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统筹发展需树立全面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①: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体现了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做好量的积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①观点符合题意
②: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②错误。
③: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③说法错误。
④:一个年度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由多个具体目标集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是由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需树立全面观点,④观点符合题意。
3.(2022山东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
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联系。“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强调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不合题意。
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②错误。
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说明了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正确。
④: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可以引起质变,④正确。
D
1.世间万物,皆有其度。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画家精巧调配色彩,才能绘出美妙作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亦有“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箴言。材料启示我们要( )
①遵循适度原则,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②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③遵循质量互变规律,改变事物特定的质
④处理问题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主义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4.北宋大家苏轼对饮食方法非常讲究,他在《养生说》中谈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苏轼认为,饥饿以后再进食,纵是粗茶淡饭,其也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宜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可见,苏轼( )
①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方式
②否定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③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
④主张凡事都应当采取折中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5.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一般分为选择、探索、熟悉、融合、盟约等5个阶段。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熟悉”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熟悉”也需要一个度,心理学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呈倒U形曲线。该图体现了(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在交往中需要把握好频率
B.喜欢程度较低时,需要不断加深交往频率
C.防止“过犹不及”就能够让我们的人际交往事半功倍
D.交往频率过低和过高时,喜欢程度都比较低,要坚持适度原则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