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第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第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十七中九年级(上)月考
化学试卷(9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
1.年月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仪式,彰显了我国的军事实力。其中有关东风陆基洲际导弹的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导弹在穿越大气层阶段会承受极大的空气阻力及高速气流冲击,材料可选择具备高强度的金属材料
B. 为了提高导弹射程和载荷能力,需要尽可能轻量化,材料尽可能密度小
C. 当导弹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热,外壳表面温度达数千摄氏度,外壳材料具备耐高温、熔点低的性能
D. 为了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降低被敌方雷达等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外壳材料可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隐身性能
2.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导管连接 B. 组装仪器
C. 加热液体 D. 取用固体
3.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用作制冷剂 B. 探究铁生锈条件
C. 探究燃烧条件 D. 烧制陶瓷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钛合金做人造骨 B. 锌做干电池的正极
C. 硬铝制航空发动机 D. 记忆合金制卫星天线
5.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自行车链条喷漆防锈 B. 不锈钢制医疗器械
C. 黄铜和铜互相刻画比较硬度 D. 钨制灯丝
6.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做出了杰出贡献。稀土中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钬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钬原子质量为
C. 钬的元素符号 D. 钬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为
7.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周易记载“泽中有火”,是指甲烷气体在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
B.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记载“抽薪止沸,翦草除根”,蕴含着灭火的原理
C. 神农本草经记载“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汞
D.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强水性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可知强水为盐酸
8.下列应用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 高炉炼铁:
B. 比较铜和铝的活动性:
C. 氢气做高能燃料:
D. 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
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硫酸铜溶液蓝色,硫酸锌溶液无色 溶液中阴离子不同
冬天钢轨缝隙会变大 温度降低,原子间隔变大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氢与氖化学性质相似 二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A. B. C. D.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B. 金属资源广泛的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
C.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D. 为保持铝制品表面洁净,需要经常用钢丝球擦拭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实同学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将和两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绘制了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有( )
相对原子质量可能
可能是铁,是锌
无法比较、的活动性
生成等量氢气时,消耗的硫酸质量一定相等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2.对物质的鉴别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部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案
生铁和钢 分别用磁铁吸引
黄金和黄铜 分别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焊锡和锡 加热,比较熔点
铁粉和锌粉 观察颜色
A. B. C. D.
13.除杂和分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铁粉 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石灰石
溶液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氧化铜 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4分。
14.年”九三”抗战胜利日阅兵式,集中展示中国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向世界彰显中国新时代强军兴军的辉煌成就。强大的祖国在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也取得了令世界屏息惊艳的成就。
坦克装甲应用的材料主要是锰钢,该金属材料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A.密度小,硬度大
B.韧性好,硬度大
C.抗腐蚀性好
基站的建立是深蓝网络空间领域数字基础的有力支撑,基站配有的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可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确保基站设施不间断供电。
金属矿物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我们需要保护金属资源,保护金属资源有效途径之一是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将废旧电池回收,既可以______,又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在支架表面喷漆,是为了防止其与空气中的______写名称发生反应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
15.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技巨著,被誉为是“中国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和锌的冶炼方法。
锌的冶炼方法: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与煤炭饼混合后装入炼锌罐,罐口用泥密封杂质不参与反应。【提示:受热分解可生成等】。
流程中“粉碎”属于______变化。填“物理”还是“化学”
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并______。
炉甘石与煤炭饼混合后高温,写出其中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右侧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
写出图中直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图中高炉炼铁的原料是赤铁矿石、石灰石、______和热空气。
若图和图中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相等,则图和图中参加反应氧化铁的质量比为______。
16.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工厂废液需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某电镀厂为了减少对水的污染并节约成本,从排放的废液主要含、和中回收金属铜、铁以及工业原料硫酸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Ⅰ是______。
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请写出加入过量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基本实验能力”等是化学的核心素养。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汞超标指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及皮肤接触如化妆品进入人体。汞可与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代谢。如上图所示,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决定。
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上述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符号是______。
上述反应前后涉及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种。
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仪器的名称______。
实验室用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选择装置______填字母收集氧气。
实验室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多孔隔板上放置的试剂是______,选择装置做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若用装置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端填字母通入。
19.A、、、、、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常用作导线,是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图中“”代表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转化及反应关系已略去,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液中被水溶解的物质。结合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的化学式______。
写出和反应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和溶液反应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由______。
图中还有一组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没有连线,其字母序号是______和______。
20.为测定某含杂质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样品由、和杂质组成,杂质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发生反应,不溶于水,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黄铜样品,向其中分次每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稀盐酸质量
气体质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
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若用赤铜矿含的炼制该黄铜,理论上能炼出该黄铜的质量为______。
21.银铜锌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强度使得其在海洋工程和船舶制造中具有广泛应用。十七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银、锌、铜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活动一:
观察与讨论: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中观察到:银白色固体表面冒出______,固体减少,放热。
根据以上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银、锌、铜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活动二:小实同学将试管和试管混合物过滤,将液体倒入一个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锌粉,并绘制图像如图。
小琪同学结合图像和所学知识,得出试管反应后的液体中含有水和______填化学式。
反应过程中,烧杯中固体质量恰好与所加锌粉质量相等时的点在______填序号。
A.之间
B.之间
C.之间
此时参加反应的两种阳离子的个数最简比为______。
小强同学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点溶液为无色
B.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锌铜银
C.点溶液中含有种粒子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化学;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氧气和水;
15.物理;
增大反应速率;

浑浊;

焦炭;

16.过滤;


17.六;最外层电子数;


、、;
或四
18.长颈漏斗;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石灰石或大理石;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9.;

无色变为蓝色;

20.;



21.;
气泡;
不能;
和;
;:;

第5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