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专项(二)常考实验(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复习专项(二)常考实验(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复习专项(二)常考实验
实验1 测量平均速度
1.[2025河北唐山月考]小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增大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4)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6)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发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运动。
实验2 声现象
2.[2024江苏常州期中]小明在学校实验室内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件”时: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玻璃罩内,用抽气筒将玻璃罩中的空气往外抽。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闹铃声响度太大
B.闹铃声频率太高
C.该装置漏气
(2)调整装置后,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小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音色 (选填“改变”或“不变”)。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玻璃罩内的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被抽尽,此时小明 (选填字母)闹铃声。
A.完全不能听到
B.还能听到微弱的
(4)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推理,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5)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闹铃声,说明 。
实验3 物态变化
3.[2024广东珠海期中]小凰同学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冰的熔点为(
(1)如图甲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盐后,每隔一定时间,对盐水的物态和盐水的温度进行记录(此时环境温度低于 ,并根据数据画出了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此过程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图乙中可知此盐水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凝固用了 min。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 (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2)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里的水量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4.[2024甘肃酒泉期中]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 (选填“A”或“B”)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
(3)由图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不断上升”或“保持不变”);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4)最后同学们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 ,持续 。
(5)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可能是因为: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6)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实验4 光学实验
5.[2024 重庆沙坪坝区期中]如图1所示,小杜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 和蜡烛B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实验中蜡烛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若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像”或“实像”)。
(4)小杜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关系,利用了彩色LED 光源进行实验,你认为图2中字母形状的光源,可以完成该实验的有 个。
(5)小杜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手表相同,突发奇想,用两块手表替代蜡烛A、B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3所示),此时B 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A 手表的指针应调至…………………点才能与B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6.[2025湖北武汉期末](1)如图1,在研究水滴透镜时,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图1中①②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分别如图1中③④所示,这种成像特点类似于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水滴变平,其成像功能 (选填“变强”“不变”或“变弱”)。
爱物理爱物理
③ ④
(2)接下来小明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有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滴管、透明塑料盒、清水、白纸(画有箭头)等。如图2甲所示,透过这个小水滴,调整距离和水滴的平凸程度,直到看到一个与白纸上箭头方向相反的、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箭头,再把一个凸透镜放在水滴的上方,保持凸透镜水平,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凸透镜到水滴的距离,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虚像,如图2乙所示。此时这个箭头的虚像比图2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像要大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白纸上的箭头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7.[2024重庆期中]媛媛拿到了一块玻璃透镜,在仔细观察了这块透镜后,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
(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 (选填“凸”或“凹”)
(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3)如图乙所示,她发现蜡烛恰好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原理相同;在此基础上,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对调蜡烛和光屏,则光屏上烛焰的像相对烛焰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此时她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透镜与蜡烛之间合适的位置,则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如图乙所示,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向上移动,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简单合理的调整方法是 。
A.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将凸透镜和光屏都向下移一些
D.蜡烛适当向上调一些
(5)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像未画出),如果用遮光板尽可能靠近烛焰,并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如果一只小虫子停留在凸透镜上,又将会看到 。
A.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B.烛焰上半部分的像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6)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媛媛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丙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45°,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其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将“F”光源放在图丙中所示位置,屏幕上所成像的形状是 。
(7)超超还用另一个同类型透镜继续探究,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他将蜡烛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蜡烛放在B点时,像在C点,如图丁所示。当将蜡烛放在C点时,可能 。
A.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B.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C.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实验5测量密度
8.[2024湖北恩施州期中]为测量盐水的密度,小明选用了天平、量筒和烧杯进行实验。
(1)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②将一部分盐水倒入空量筒内,测得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测量 的质量m 。(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④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2)小明测量m 时的情景如图甲所示。请指出其中的错误操 作: 。
(3)纠正错误后,小明继续实验,测得 测量V时,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测量m 时,天平平衡后、托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夸 g。根据测量结果可知盐水的密度
9.[2024安徽亳州期末]小康同学为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进行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将矿石放在已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当最后放入质量最小的5g的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小康下一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向右移动游码 B.向左移动平衡螺母 C.取出5g 的砝码
(3)按正确操作测出矿石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 g。
(4)向量筒中倒入60mL的水,用细线拴住矿石并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 cm 。
(5)实验所测矿石的密度为 k g / m^{3}。
(6)若矿石具有吸水性、则实验所测得矿石的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2)1 (3)小 (4)大 (5)0.3 (6)变速
【解析】(1)实验需要根据 求出平均速度。(2)根据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dm=1cm。(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小,由 可知,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5)小车通过AC段的路程为 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 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 (6)小车通过AB段和BC段的路程分别为 ,小车通过AB和BC段的时间分别为 1s,小车通过AB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即有 故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2.(1)C (2)不变 变小 不变 (3)不能 B (4)可以 (5)水和塑料能传声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玻璃罩中的气体没有明显减少,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该装置漏气,故选C。(2)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空气逐渐减少,闹铃声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小,由于闹钟的结构和材料不变,故音色不变。(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玻璃罩内的空气不能被抽尽;由于有少量的空气存在,所以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故选B。(4)由此现象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理想实验法。(5)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仍能听到闹铃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和塑料传播,即水和塑料能传声。
3.(1)放热 晶体 - 2 10 降低 (2)变少
【解析】(1)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2℃不变,即凝固点为-2℃,盐水冰是晶体,凝固时间为20 min-10 min=10 min;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水会变少。
4.(1)B (3)98 保持不变 b (4)沸点 吸热 (5)小于 (6)不可行
【解析】(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物体,即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故应当先调整图甲中B的高度。(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图乙所示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前,上层水的温度低于下层水的温度,气泡不断升高,会有水蒸气液化为水,气泡逐渐变小,图丙中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4)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可能是因为当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6)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与酒精灯的加热程度无关,所以这种做法不可行。
5.(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不需要 (2)不变 (3)直接 虚像 (4)2
(5)3
【解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可以成像,又可以看到蜡烛B,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2)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与物体等大,物体的大小不变,故像的大小不变。(3)实验中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直接看光屏是否能够承接到像,从而判断平面镜成像的虚实;由于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需要使用左右不对称的字母形状的光源,故Q、F可以完成实验,即一共有2个光源可以完成该实验。(5)B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由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A手表的指针应调至3点才能与B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6.(1)变小 放大镜 变弱 (2)放大 倒立
【解析】(1)由图1中①②可知,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图中平行光经水滴折射的折射光线最终相交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之为焦距,故水滴越凸,其焦距越小。由图1中③④可知,所成的像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该成像特点类似于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并且④中的像更大,说明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变强,故水滴变平,其放大功能变弱。(2)由题意可知,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两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原来白纸上的箭头是倒立的。
7.(1)凸 (2)同一高度 (3)投影仪 缩小 远离 (4)D (5)A C (6)D(7)C
【解析】(1)由图甲可知,她透过透镜看见的是正立、放大的像,由此判定该透镜是凸透镜。(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由图乙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f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对调蜡烛和光屏后,物距和像距互换,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屏上依旧成清晰的像,但是像从放大的像变成缩小的像;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将此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合适的位置,成的像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像逐渐向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使凸透镜向下移动,或使光屏向上移动,但是如果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个高度,则每进行一次实验都需要进行调整,给实验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将蜡烛适当上调更简单合理。(5)遮光板尽可能靠近烛焰并挡住烛焰的上半部分,烛焰上半部分的光不能射到凸透镜上,烛焰下半部分的光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能会聚成像,即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下半部分的像,故选A。若实验时一只小虫子落在了凸透镜上,会遮住一部分穿过凸透镜的光线,光屏会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变暗,故选C。(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凸透镜此时成倒立的像,故选D。(7)如果凸透镜在C点右侧,那么当蜡烛放在A点时,像不可能成在B点,所以凸透镜不可能放在C点右侧;如果凸透镜在A、B之间,当光源在A点时,像在B点,则当光源在B点时,像在A点,所以凸透镜不可能在A、B之间,同理,凸透镜不可能在B、C之间,故凸透镜只能在A点的左侧。当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的像都是虚像,说明B点在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而将蜡烛放在C点时有两种情况:若C点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像应成在透镜左侧,且为实像;若C点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此时所成的虚像应在C 点的右侧。故选C。
8.(1)③剩余盐水和烧杯 (2)被测物体和砝码放反了 (3)40 128.6
【解析】(1)①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②将一部分盐水倒入空量筒内,测得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④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2)使用天平时,被测物体应放左盘,砝码应放右盘;图甲中的错误操作是被测物体和砝码放反了。(3)测得 测量V时,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示数为 测量 时,天平平衡后,托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 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44g;盐水的密度
9.(1)右 (2)C (3)54.4 (4)20 (6)偏大
【解析】(1)由图甲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2)当把质量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把最小的砝码取出,并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C正确。(3)由图乙知,矿石的质量为m=20g+20g+10g+4.4g=54.4g。(4)由图丙知,矿石的体积为V=80 mL-60 mL=20 mL=20 cm 。(5)矿石的密度为 (6)因矿石具有吸水性,会使测得的体积偏小,矿石的质量不变,由 可知,实验所测得矿石的密度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