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次月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次月考综合检测卷
时间:60 min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其中1~10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12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2025 湖北十堰月考]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一张课桌的高度为5m
B.北京市冬季最低温度为-53 ℃
C.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 /s
D.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5d m
2.[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以下光的反射、折射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3.[2024陕西中考]中国古诗词不仅文字优美、意境高远,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下列四幅图与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涉及的光现象相同的是 ( )
4.[2025江苏无锡期中]像的成因有三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成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5.[2025 山东济南期中]小明在科技节中表演了一个硬币“消失”的魔术:如图所示,空箱只有正面为透明玻璃板,将硬币投入其中,硬币居然不见了!随后他进行了揭秘:打开右侧边盖,观察箱子内部,同学们发现里面有一块平面镜,则平面镜位置摆放正确的是(四图均为从右侧看) ( )
6.[2025安徽合肥第四十五中学期中]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某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阐述,错误的是 ( )
A.发烧时可以在脖颈处擦拭酒精降温,这是利用了酒精容易汽化的特点
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
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
7.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的部分光路简图,则在晚上开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潮湿的沥青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只有干燥的沥青路面发生光的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沥青路面更暗
D.照射到干燥的沥青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2024 江苏无锡期末]如图所示,无云的晴天,小明在江苏某野外迷失了方向,他在地面竖立一根杆子,地面上OA 是这根杆在阳光下的影子,过一段时间后,影子的位置移到了OB 的位置。则AB 箭头所指的方向是 ( )
A.东 B.南 C.西 D.北
9.[2024黑龙江哈尔滨开学考,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如图。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屏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投影片在屏幕上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如果没有平面镜,该投影仪就不会成像
D.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10.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5 江苏无锡期中,中]光刻技术是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关键一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光源发出强紫外光,调整镂空掩膜和缩图透镜之间的距离,使光通过二者后,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从而实现纳米级集成电路的“雕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B.此投射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C.缩图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若将掩膜靠近缩图透镜,为成清晰像,应将硅片远离缩图透镜
11.(多选)[2024 湖南长沙期末,中]如图,一束激光斜射入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入射角度保持不变,在水槽底部A 点和顶部墙面 B 点分别形成一个光斑,过一会B 点的光斑移动到C点,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是
A.水面上升了 B.水面下降了
C. A点的光斑向左移动 D. A点的光斑向右移动
12.(多选)[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偏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至8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C.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至40 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能观察到一个放大的像
D.若将凸透镜焦距变小,则蜡烛向右移,光屏上还能观察到清晰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3.[2025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模拟]亚洲象迁徙时,象群内部通过频率小于 20 Hz 的次声波相互交流,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为了监测亚洲象的行踪,云南有关部门使用无人机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在夜晚无人机利用夜视仪可以通过大象辐射的 ,对其行踪进行监测。
14.[2024 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所示,是球形玻璃太阳能发电装置。球形玻璃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5.[2025 四川德阳期末]如图,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让风高速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了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况。晓彤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汽车模型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小雪认为此时可以看作汽车在高速行驶,这是以 为参照物。
16.[2025江苏常州期中,中]某市天空中出现美丽彩虹,如图甲所示。为说明彩虹的成因,可将一束阳光透过 镜,得到一条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 。研究表明,将红、绿、 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照在白纸上,中间重叠区域会呈现白色,如图乙所示。
17.[2024上海青浦区期末,中]如图所示,是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红色斜屋顶,屋顶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所成的倒影是 (选填“虚”或“实”)像;已知斜屋顶尖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为9.7米,则屋顶尖的倒影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为 米。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共4分)
18.[2025 江苏盐城月考](2分)如图,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请确定平面镜MN的位置。
19.[2024江苏徐州四模](2分)根据要求作图: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20.[2025福建福州期中](10分)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 E、F两部分组成,F可绕接缝ON折转。
(1)应该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该实验。
(2)让光沿图甲中 B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A 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的。
(3)将纸板F绕ON向后折转,如图乙所示,则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由此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
(4)若实验小组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根据这一组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结论。理由是: 。
21.[2024贵州黔南州二模,中](12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等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利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 。
(2)若探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需要多次改变 ,进行
(3)实验中,小明把蜡烛A 点燃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 跟蜡烛A 的像 ,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完成实验后,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处,如图乙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2cm,则该硬币的像 (选填“向右移动2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2cm”)。
22.[2025江苏常州期中,中](14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未画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蜡烛移到35 cm刻度线处时,将光屏向 移动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 (选填序号)。
A.光屏下调 B.蜡烛上调 C.凸透镜上调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一只飞虫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 C【解析】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 错误;北京市冬季最低温度大约是-15℃,故B错误;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1m /s,故C正确;一个乒乓球的直径是4cm=0.4dm,故D错误。
2. A【解析】入射光线是水面上方、法线左侧的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在空气中,故B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故A正确,C错误;入射光线是水面下方、法线右侧的光线,反射光线未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D错误。
中上分心得|光路判断 首先确定入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射向反射面的光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进行分析。
3. B【解析】本题考查光现象的辨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月在手”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选项 现象 原理 结果
A 日晷计时 光的直线传播
B 楼台倒影 光的反射
C 筷子弯折 光的折射
D 林间光斑 光的直线传播
4. A 【解析】
序号 现象 成像原理 像的虚实
① 小孔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 实
② 在潜望镜中看到的像 光的反射 虚
③ 在放大镜中看到的像 光的折射 虚
④ 幻灯机成的像 光的折射 实
⑤ 照镜子时镜中的像 光的反射 虚
故A 正确。
5. A【解析】A中,平面镜中会成箱子底面的像,此时从正面看箱子,箱子看起来是一整个空箱子,故A正确;B中,此时从正面能看到平面镜的背面,箱子看起来不是一个空箱子,故B错误;C中,将硬币放进去后,从正面能直接看到里面的硬币,故C错误;D中,将硬币放进去后,从正面可以看到平面镜的背面和硬币,故D错误。
6. D【解析】发烧时可以在脖颈处擦拭酒精降温,这是利用了酒精容易汽化的特点来降温的,汽化吸热,故A正确;“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 正确;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是嘴唇上的水遇冷凝固成冰导致的,这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雾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7. C【解析】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面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D错误;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面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有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的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沥青路面更暗,故C 正确。
8. A【解析】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照在杆上时,会在杆的后面形成杆的影子,而当太阳向西移动时,杆的影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东移动,故A正确,BCD错误。
9. D【解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A 错误;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会影响凸透镜成像,故C错误;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屏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10. A【解析】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的像应比物小,所以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错误,B正确;缩图透镜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C 正确;若将掩膜靠近缩图透镜,物距变小,要成清晰像,则像距应变大,所以应将硅片远离缩图透镜,故D正确。
11. AC 【解析】由题可知,在水槽底部A点和顶部墙面B 点分别形成一个光斑,过一会B点的光斑移动到C点,如图所示;
遮光板,此时是小孔成像,小孔成等大实像时物距等于像距,若还想承接与烛焰等大的像,光屏应该右移,因为通过小孔的光线比之前少,所以像的亮度比原来暗。
19.(1)12 (2)点燃 (3)放大 投影仪 (4)②①③⑤⑥④ (5)R
【解析】(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需要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的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在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此时透镜与白纸的间距即为焦距,所以.f=12cm。(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的要求,必须让烛焰、凸透镜和光屏这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在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高度时,应将蜡烛点燃。(3)如图丙,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时,有2f>u=50cm-35cm=15cm>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现象可以说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4)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越小,故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由远到近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⑤⑥④。(5)图戊中只有字母R 满足上下、左右都不对称,所以适合作光源的字母是R。
20.(1)凸透 物 (2)实 (3)厚 6mm【解析】(1)小水滴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本实验中作为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2)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时,成的是实像。(3)由题意可知,如果透过小水滴看到的是箭头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一倍焦距以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在不调节小水滴与箭头间距离时,应该把小水滴变厚一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透过小水滴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的箭头,此时物距满足f<12mm<2f,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6m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