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卷
时间:60 min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宁夏中考]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2.[2025 吉林长春期中]下列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
A.远处隆隆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
C.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时总是敲一敲
3.物理学与日常生活 [2025 海南临高一模]九(1)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里上物理课的时候,从隔壁上音乐课的九(2)班传来歌声,对两个班的学生来说,这歌声 ( )
A.都不是噪声 B.只对九(1)班是噪声
C.都是噪声 D.只对九(2)班是噪声
4.[2024 山东济南中考]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
A.午休时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5.[2025四川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期末]小提琴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振幅 C.音色 D.音调
6.[2025河北衡水期中]下列对于声音的利用,可行的是 ( )
①通过声波的反射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②利用骨传导制作助听器;
③用内含真空层的玻璃进行隔音;
④通过测量振动频率来判断声音的强弱。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7.[2024 山东淄博中考]如图是甲骨文“聲”,字同“声”,像“手执槌敲击磬而声音传于耳”形,这说明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敲击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磬声是由槌的振动产生的
B.磬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C.敲击磬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D.用力敲击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8.[2025 重庆期末]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迄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关于鼓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鼓面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B.响度与振幅有关,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C.音调反映的是声音的高低,它与鼓面振动的快慢无关
D.能分辨出是铜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9.[2025广西南宁月考]天坛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主要是 ( )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墙壁中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被吸收
D.声音遇到墙壁后发生反射
10.[2025 四川成都期中,中]如图所示,观察这三个声音的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三个声音的音调和音色均是相同的
B.三个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均是相同的
C.三个声音的音色和响度均是相同的
D.三个声音的三个特性都是相同的
11.[2025北京通州区期中,中]水槽中装有适量的水,把正在发声的蜂鸣器装入密封袋,并放入水中,整个过程中一直能听到声音。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 ( )
A.密封袋放入水中之前
B.密封袋一半在空气中一半在水中
C.密封袋浸没于水面之下接触水槽底部之前
D.密封袋下沉与水槽底部接触
12.传统文化[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只改变拨动弦的速度,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大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3.[2025河南洛阳期中]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来探测海洋深度,此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原因是 。
14.②新情境[2025陕西西安爱知中学月考]视频 App可以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正常播放速度的2倍快速播放,从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时的2倍。快速播放音频和视频时,改变了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忽略温度的影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2025河南郑州月考]我们戴上降噪耳机就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降低外界噪音,欣赏美妙的音乐。降噪耳机降低了传入人耳中噪声的 (填声音的特性),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6.[2025湖南长沙期中,中]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记里鼓车”。车每走一里,车上的机械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车每走十里,车上的机械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能以此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 。
17.[2025江苏泰州月考,偏难]如图甲所示,将手指润湿后沿着盛有水的高脚酒杯杯口摩擦会听到声音,此时声音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从左往右摆放的高脚酒杯中的水逐渐减少,用手指从左往右依次摩擦高脚酒杯杯口,则声音的音调将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8.[2025 四川绵阳月考](8分)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材料的粗糙程度依次减小;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袜子盖在鞋盒上方,然后人逐渐远离鞋盒直到听不见闹钟声,记下此时人与鞋盒的距离;
③分别将剩下的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各材料盖住的程度相同):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闹钟声的距离/m 1.2 2.1 2.8 3.7 5.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人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光滑的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音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海绵”或“报纸”)隔音性能好一点。
(3)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的本质是在 控制和减弱噪声。
19.[2025江苏南京期中](10分)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做的“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
(1)如图甲所示,通过抽气口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发现听到铃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在抽气过程中,我们还能观察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旧跳动,且跳动的幅度没有受到罩内空气减少的影响,这说明发声体的 (选填“振幅”或“频率”)不变。
(3)经过推理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如图乙所示,在真空罩底部安装特殊装置,使发声体悬浮于空中,这样改进的好处是:避免声音通过 传播,排除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同样不断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铃声,原因可能是 。
20.[2025河南商丘期中,中](12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通话,这表明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将细棉线改成细金属丝连接两个纸杯制成“土电话”,听到的声音会大一些,那么细金属丝的传声性能与细棉线相比较 (选填序号)。
A.细金属丝的传声性能好
B.细棉线的传声性能好
C.细棉线传声性能和细金属丝的一样
(3)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乙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①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探究 (选填字母);
A.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B.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
C.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 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这样的推理正确吗 ;
④研究小组在进行实验时,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1.[2025甘肃兰州期中,中](6分)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从海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到反射回的超声波所用时间是4s ,若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22.[2025重庆沙坪坝区期中,偏难](8分)如图所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车正在匀速驶离隧道口(两车车长均忽略不计)。其中甲车的速度为10 m/s,当它距离隧道口 740 m时开始鸣笛,此时乙车在它后边. 处。鸣笛1s后,乙车司机第一次听到鸣笛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
(1)求甲车从隧道口到如图位置所需时间;
(2)求乙车的速度;
(3)声音在隧道口处会发生反射,求乙车司机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1. A【解析】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大声”指声音的响度。
2. C【解析】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时总是敲一敲,是通过音色判断瓷碗是否有裂缝,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3. B 4. D 【解析】
噪声的控制 选项分析
防止噪声产生 B中禁止鸣笛、C中不得大声喧哗
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 D中隔音墙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A中戴防噪声耳塞
16.速度 m/s 路程
【解析】小明匀速跑步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不变,纵轴对应的物理量应该是速度,人跑步的速度大约为4m /s,故纵轴对应的物理量合适的单位是m/s;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是速度×时间,根据 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表示路程。
17.37.54650
【解析】糖糖以2m/s的速度走30 min的路程为.s=vt=2m/s×30×60s=3600m,设当天爸爸开车从家出发走了t 时间后遇到糖糖,则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在t 时间内糖糖步行的距离为 由题意可知, 即 3600m,解得 所以糖糖遇到爸爸时步行的总时间为 到达学校大门,糖糖发现比平时以相同速度走路早到1m in,是由于相遇后经过剩余的路程节省了1m in,设剩余路程糖糖步行到校的时间为t',坐车到校的时间则为t'-60s,所以剩余路程可表示为 则2m/s×t'= 所以糖糖步行到校的总时间为 75s=2325s,糖糖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18.(1)A B (3)偏大
【解析】(1)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2.4cm的测量结果是用刻度尺A测得的,用B刻度尺测量结果更精确。(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由图乙知,纸带厚度的表达式为 (3)由于该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热胀冷缩),严冬季节的室外,刻度尺实际分度值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19.(1)40.00.5 (2)偏小 见解析
【解析】(1)B 点对应的刻度值是40.0 cm,A 点对应的刻度值是80.0cm,则可知AB段的距离 ;BC段的距离 通过 BC段所用时间为 2.3s-1.5s =0.8 s,则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5m/s。(2)小车从A 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到达B点时已经有一定的速度,且在这之后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可知当小车从B点由静止开始释放时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要大于小车从A 点开始由静止释放时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而BC段的距离是没有变化的,由 可知,这样测得的平均速度将偏小。(3)由题中的测量数据可得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为 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 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可得大小关系为
20.(1)相同路程比时间 (2)快 0.1 0.1 (3)必须 (4)不可靠 没有控制纸锥的质量相等
【解析】(1)按正确方式摆放,由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②号纸锥先到达地面,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2)由图乙可知,纸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纸锥从C下落到D所用的时间t=0.1s,纸锥从C到D运动的距离为s=11.50cm-10.50cm=1.00cm=0.01m,,则纸锥从C下落到D的平均速度为 (3)为了减小平均速度的测量误差,每次测量时,纸锥下落的起始高度必须保持一致。(4)①号纸锥和②号纸锥的质量不同,因此不能得出:锥角小的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大,所以小娟所得的结论不可靠。
21.【思路分析】由速度公式 可得从家到单位的距离和这次上班全程的平均速度。
22.【思路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8:18时正停在泉州站;(2)由表格数据可知从福州到泉州的路程和时间,利用 可求出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等于大桥长度与列车长度之和,由s=vt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然后可以求出列车的长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