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人教版(2019)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8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人教版(2019)化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0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考点03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误差分析
1.(24-25高二上·天津红桥区·期中)25℃时,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该溶液pH一定为2
C.该溶液中水的电离被促进 D.该溶液中
2.(24-25高二上·天津蓟州区·期中)常温下,下列操作能抑制水的电离,并使溶液的pH小于7的是
A.加入固体 B.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C.通 D.加热煮沸
3.(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六校·期中)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ΔH>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增大,pH减小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D.向水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4.(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等4地·期中)将的下列溶液从常温加热到(忽略体积变化),基本不变的是
A.醋酸 B.稀硫酸 C.烧碱溶液 D.纯水
5.(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期中)室温下,一定浓度氨水的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溶液中
B.将此溶液加水稀释10倍,所得溶液
C.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D.将此溶液与等体积的盐酸反应,恰好完全中和
6.(24-25高二上·广东清远·期中)在不同温度下,某水溶液中与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对应的溶液,溶液呈弱酸性
B.点对应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C.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点到点的变化
D.时,向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的稀氨水,溶液中逐渐减小
7.(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等4地·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均为)
A.的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B.氨水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
C.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D.的硝酸和的氢氧化钡溶液按照体积比为9:1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混合液的为10
8.(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期中)常温下,某浓度溶液的,其中水电离的为
A. B.
C. D.无法确定
9.(23-24高二上·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期中)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C.向水中通入少量气体,增大,不变
D.将水加热,增大,不变,水依然呈中性
10.(24-25高二上·广西南宁第二中学·)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和N点对应的溶液均呈中性
B.℃时,P点对应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可能为
C.℃时,的溶液与的稀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
D.将某溶液升温,可以使该溶液从P点转化为N点
11.(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第八十九中学·期中)已知25℃时,水存在电离平衡: ΔH>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OH-)减小
B.将水加热,pH减小,溶液显酸性
C.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
D.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固体,水电离的c(H+)减小,Kw不变
12.(24-25高二上·浙江慈溪中学、富阳中学等多校·期中)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
B.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C.在的溶液中:、、、
D.澄清透明溶液中:、、、
13.(24-25高二上·湖南祁阳第一中学·期中)在水的电离平衡中,和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下,的HCl溶液和的某BOH溶液中,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表示,则等于
B.温度下将的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的
C.降温可以使体系从A点转移到D点
D.图中A、B、D三点处的大小关系:
14.(24-25高二上·河南百师联盟·期中)在 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 增大,Kw增大,pH减小,则水呈酸性
B.向水中加入少量 固体, 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 NH4Cl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增大
15.(24-25高二上·河南洛阳·期中)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电离平衡:2NH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等微粒
B.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c()
C.一定温度下,液氨电离产物和浓度之积是一个常数
D.升温时,c()和c()均会增大
1.(24-25高二上·广西桂林·期中)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mol L的溶液
B.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2.(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等4地·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w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B.一定显中性
C.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0-7mol/L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D.pH>7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3.(24-25高二上·辽宁普通高中联考·期中)常温下,0.1mol·L-1硫酸和0.2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等于
A.13 B.11 C.7 D.1
4.(24-25高二上·河南洛阳·期中)常温下,关于pH=3的盐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中c(H+)=1.0×10-3mol·L-1
B.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5
C.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均为1.0×10-11mol·L-1
D.加入等体积pH=11的Ba(OH)2溶液,溶液呈碱性
5.(24-25高二上·辽宁锦州·期中)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一定小于7的是
A.的盐酸和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的盐酸和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的醋酸溶液和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的硫酸溶液和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6.(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25℃时,pH=13的NaOH溶液与0.05mol/L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pH=12,(忽略溶液混合导致的体积变化)则NaOH溶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
A.9:11 B.2:9 C.11:9 D.9:2
7.(24-25高二上·吉林四平三校联考·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B.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和的相对大小
C.或较小时,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更方便
D.pH<7的溶液中,一定存在
8.(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期中)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能与硫酸反应的溶液 B.滴加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9.(24-25高二上·北京第五十中学·期中)下列物质一定呈中性的是
A.溶液 B.的溶液
C.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10.(24-25高二上·广东东莞五校联考·期中)常温下,将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计算该混合溶液的等于
A.1.7 B.2.0 C.12.0 D.12.4
11.(24-25高二上·河南百师联盟·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4的硫酸溶液和pH=1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液的pH=7
B.取等体积、等pH 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稀释至原体积的 m 倍和n 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 大于n
C.取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完全一样的且足量的锌粒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醋酸溶液大于盐酸
D.用同浓度的 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醋酸溶液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更大
12.(24-25高二上·河北沧州名校联盟·期中)某温度下,的溶液的为12,在此温度下,将的稀硫酸与的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则等于
已知:忽略混合前后溶液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A. B. C. D.
13.(24-25高二上·山西运城·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下,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某温度下,纯水的pH小于7,则此时纯水显微弱酸性
C.常温下,向某溶液中加入甲基橙试剂,溶液变黄,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D.常温下,的盐酸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
14.(24-25高二上·陕西安康教学联盟·期中)常温下,有关下列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的溶液 ②的溶液 ③的氨水 ④的溶液
A.由水电离出的:①②③④
B.将②、④溶液混合后,,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④
C.等体积的②、③混合后溶液
D.向10上述四种溶液中各加入90水后,溶液的:④③②①
15.(24-25高二上·河北邯郸部分学校·期中)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无色溶液的pH为2.13
B.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其
C.将溶液加水稀释为
D.的溶液和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1.(24-25高二上·河南省洛阳市·期中)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来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B.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D.碱式滴定管内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产生
2.(24-25高二上·湖北宜昌长·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进行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实验
B.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C.可用图3装置量取溶液
D.中和滴定时,选用图4装置配制稀硫酸
3.(24-25高二上·安徽江淮名校·期中)某学生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盐酸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25.00 2.40 27.50
第二次 25.00 5.20 30.10
第三次 25.00 1.00 28.5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定结果偏高
B.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从粉红色刚好变成无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C.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中
D.实验中锥形瓶若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4.(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某化学小组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有NaCl和H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5.(24-25高二上·浙江慈溪中学、富阳中学等多校联考·期中)关于溶液的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泛试纸的范围是(最常用)或,可以识别的差约为1
B.为了准确判断中和滴定的终点颜色变化,锥形瓶下可垫一张白纸,并多加几滴指示剂
C.使用聚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既可以盛装酸溶液,也可以盛装碱溶液
D.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出现误差较大的数据,则需重新进行实验
6.(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室温下,向盐酸中滴加溶液,溶液的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B.选择变色范围在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
D.时,
7.(24-25高二上·湖北武汉常青联合体·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进行K2Cr2O7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FeSO4溶液实验
B.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8.90mL
C.图3操作为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D.图4,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液面
8.(24-25高二上·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A.配制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B.配制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C.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读数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后仰视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实验,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9.(24-25高二上·广东部分名校·期中)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的HA溶液和HB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 B.点时,
C.体积: D.均等于20mL时,两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10.(24-25高二上·云南省昭通第一中学教研联盟·期中)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滴入溶液的体积与溶液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的,可以证明为弱酸
B.反应过程中的值不断增大
C.点时,
D.点时,
11.(24-25高二上·北京顺义第一中学·期中)25℃时,用0.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
B.Ⅰ可以选择酚酞或者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a点体系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D.滴定过程中,眼睛需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12.(24-25高二上·湖北部分普通高中联考·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进行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实验
B.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C.图3操作为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D.如图4,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液面
13.(24-25高二上·河南豫北名校·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和滴定时,溶液颜色刚刚变色便立即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B.中和滴定实验中,若滴定管用水润洗后就装入标准液滴定,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C.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比读数偏大
14.(24-25高二上·浙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以0.1000 mol/LNaOH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HA溶液,其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点①③④信息,均可说明HA是弱酸,且都存在:
B.若点②溶液的pH值为4.7,则可推知HA的Ka约为
C.若V(NaOH)大于20 mL,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一定为:c(Na+)>c(OH-)>c(A-)>c(H+)
D.若用等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与图中点④重合
15.(24-25高二上·湖南三湘联盟·期中)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操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B.乙图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C.丙图装置可表示以为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D.丁图向锥形瓶中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3大高频考点概览
考点01 水的电离及其影响因素
考点0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考点03 酸碱中和滴定及其误差分析
1.(24-25高二上·天津红桥区·期中)25℃时,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该溶液pH一定为2
C.该溶液中水的电离被促进 D.该溶液中
【答案】D
【分析】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题目中水电离产生的 ,远低于纯水的 ,说明水的电离被抑制。抑制水电离的可能是强酸或强碱环境:
强酸性溶液:溶液中 主要来自酸,水电离的 ,此时 ,对应 pH = 2。
强碱性溶液:溶液中 主要来自碱,水电离的 ,此时 ,对应 pH = 12。
【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可能是酸或碱,A错误;
B.由分析可知,pH 可能是 2 或 12,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水的电离被抑制,C错误;
D.无论酸碱性,25℃时,水的离子积 恒成立,D正确;
故选D。
2.(24-25高二上·天津蓟州区·期中)常温下,下列操作能抑制水的电离,并使溶液的pH小于7的是
A.加入固体 B.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C.通 D.加热煮沸
【答案】A
【详解】A.常温下溶于水,电离出H+使溶液显酸性(pH<7),H+会抑制水的电离,A符合题意;
B.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常温下溶液显碱性(pH>7),且OH-抑制水的电离,B不符合题意;
C.溶于水生成弱碱,常温下溶液显碱性(pH>7),且OH-抑制水的电离,C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水的pH为7,加热煮沸促进水的电离,导致c(H+)增大,pH<7,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六校·期中)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ΔH>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增大,pH减小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增大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D.向水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答案】C
【详解】A.水的电离平衡 ΔH>0是吸热过程,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c(H+)增大,pH减小,A正确;
B.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硫酸氢钠电离出H+,使c(H+)增大,c(OH-)减小,增大,B正确;
C.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会水解,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程度增大,C错误;
D.向水中滴入少量NaOH溶液,NaOH电离出OH-离子,增大c(OH-),平衡逆向移动,降低,D正确;
答案选C。
4.(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等4地·期中)将的下列溶液从常温加热到(忽略体积变化),基本不变的是
A.醋酸 B.稀硫酸 C.烧碱溶液 D.纯水
【答案】B
【详解】A.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A不符合题意;
B.决定稀硫酸pH的因素是硫酸完全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硫酸在溶液中已完全电离,升温硫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不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水电离的氢离子增多,但相对硫酸电离的氢离子,水电离的氢离子基本可以忽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基本不变,pH基本不变,B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时,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但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根据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C不符合题意;
D.升高温度时,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增大,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5.(24-25高二上·广西玉林·期中)室温下,一定浓度氨水的为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溶液中
B.将此溶液加水稀释10倍,所得溶液
C.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D.将此溶液与等体积的盐酸反应,恰好完全中和
【答案】C
【详解】A.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时,,但这是电离产生的浓度,本身浓度远大于,A错误;
B.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10倍,会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 ,所以溶液的11>pH>10,故B错误;
C.室温下,溶液中,完全由水电离,水电离的,C正确;
D.氨水浓度大于,与等体积盐酸反应,氨水过量,未完全中和,D错误;
故答案选C。
6.(24-25高二上·广东清远·期中)在不同温度下,某水溶液中与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对应的溶液,溶液呈弱酸性
B.点对应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C.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点到点的变化
D.时,向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的稀氨水,溶液中逐渐减小
【答案】A
【详解】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液呈中性,A错误;
B.点对应的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B正确;
C.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变大,变大,引起点到点的变化,C正确;
D.Kb(NH3·H2O)=,则=,25 ℃时,Kb(NH3·H2O)为定值,向pH=1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pH=8的稀氨水的过程中,pH逐渐增大,即c(OH-)逐渐增大,则逐渐减小,即逐渐减小,D正确;
故选A。
7.(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等4地·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均为)
A.的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
B.氨水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
C.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D.的硝酸和的氢氧化钡溶液按照体积比为9:1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混合液的为10
【答案】D
【详解】A.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过量,溶液呈酸性,A错误;
B.二者溶液浓度未知,无法判断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B错误;
C.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错误;
D.的硝酸和的氢氧化钡溶液按照体积比为9:1混合,混合后:,,混合液的为10,D正确;
答案选D。
8.(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期中)常温下,某浓度溶液的,其中水电离的为
A. B.
C. D.无法确定
【答案】B
【详解】常温下,某Na2CO3溶液的pH=10,c(H+)=10 10mol/L,由于在碳酸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被碳酸根结合成碳酸氢根,所以该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就是溶液中的氢氧根,此时该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c(OH )==1×10 4mol/L;
故本题选B。
9.(23-24高二上·北京第三十五中学·期中)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逆向移动,降低
C.向水中通入少量气体,增大,不变
D.将水加热,增大,不变,水依然呈中性
【答案】C
【详解】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加入碱平衡逆向移动,增大,故A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根结合氢离子,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
C.向水中通入少量气体,增大,温度不变,不变,故C正确;
D.因水电离是吸热的,将水加热,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减小,,水依然呈中性,故D错误;
故选C。
10.(24-25高二上·广西南宁第二中学·)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和N点对应的溶液均呈中性
B.℃时,P点对应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可能为
C.℃时,的溶液与的稀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
D.将某溶液升温,可以使该溶液从P点转化为N点
【答案】D
【分析】坐标为离子浓度,水电离吸热,温度越高,离子浓度越大,故T2℃大于T1℃。
【详解】A. M点和N点对应的溶液=,均呈中性,A正确;
B. ℃时,根据M点可知Kw=10-14,P点对应溶液中=10-4mol/L,则水电离出来的可能为,B正确;
C. ℃时,根据N点可知Kw=10-12,的溶液与的稀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呈中性,,C正确;
D. P点溶液为碱性,升温,不可能变为中性溶液N,D错误;
故选D。
11.(24-25高二上·广东广州第八十九中学·期中)已知25℃时,水存在电离平衡: ΔH>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OH-)减小
B.将水加热,pH减小,溶液显酸性
C.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
D.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固体,水电离的c(H+)减小,Kw不变
【答案】D
【详解】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碱性增强,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减小,A错误;
B.水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增大,pH减小,但仍呈中性,B错误;
C.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和H+结合生成CH3COOH,使减小,促进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错误;
D.向水中加入少量的固体NaHSO4:,增大,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的c(H+)减小,但Kw不变,D正确;
故选D。
12.(24-25高二上·浙江慈溪中学、富阳中学等多校·期中)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
B.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C.在的溶液中:、、、
D.澄清透明溶液中:、、、
【答案】D
【详解】A.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酸性时能氧化,且硝酸和铝反应得不到氢气,碱性时与反应,A错误;
B.水电离的的溶液中,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当呈酸性时H+与不能大量共存,碱性时与反应,B错误;
C.在的溶液中,若在常温条件下,pH=1,溶液呈酸性,与氢离子反应生成硅酸沉淀,C错误;
D.各离子间不发生反应,且为澄清透明的溶液,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13.(24-25高二上·湖南祁阳第一中学·期中)在水的电离平衡中,和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下,的HCl溶液和的某BOH溶液中,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表示,则等于
B.温度下将的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的
C.降温可以使体系从A点转移到D点
D.图中A、B、D三点处的大小关系:
【答案】A
【详解】A.温度下,的HCl溶液中的某BOH溶液中,酸电离出的、碱电离出的都抑制水电离,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表示,则等于,故A正确;
B.温度下,将的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氢氧根离子有剩余,剩余,,所得混合液的,故B错误;
C.降温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均减小,故C错误;
D.A、D两点温度相等,所以A、D两点相等,A点,B点,A、B、D三点处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答案选A。
14.(24-25高二上·河南百师联盟·期中)在 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水加热, 增大,Kw增大,pH减小,则水呈酸性
B.向水中加入少量 固体, 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降低
D.向水中加入少量 NH4Cl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增大
【答案】B
【详解】A.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将水加热,电离平衡右移,但水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则水呈中性,故A错误;
B.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硫酸氢钠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但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B正确;
C.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
D.向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氯化铵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5.(24-25高二上·河南洛阳·期中)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中也存在电离平衡:2NH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氨中含有NH3、、等微粒
B.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c(NH3)=c()=c()
C.一定温度下,液氨电离产物和浓度之积是一个常数
D.升温时,c()和c()均会增大
【答案】B
【详解】A.液氨电离中存在电离平衡2NH3 +,所以液氨中含有 NH3、、等粒子,故A正确;
B.c(NH3)=c()=c()时,不能说明c(NH3)、c()、c()的浓度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液氨的电离达到平衡,故B错误;
C.与水的离子积常数类似,液氨中和浓度之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无关,所以只要温度一定,液氨电离产物和浓度之积是一个常数,故C正确;
D.与纯水的电离相似,液氨电离也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液氨的电离程度会增大,c()和c()均会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1.(24-25高二上·广西桂林·期中)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mol L的溶液
B.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答案】A
【详解】A.溶液,氢离子浓度与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溶液一定呈中性,故A正确;
B.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pH=6时溶液呈中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常温下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若是强酸强碱反应,溶液呈中性,若是强酸弱碱反应,溶液呈酸性,若是弱酸强碱反应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等4地·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w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B.一定显中性
C.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0-7mol/L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D.pH>7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答案】C
【详解】A.水的离子积Kw是一个平衡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故Kw的大小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A正确;
B.已知Kw=c(H+)c(OH-),则当时c(H+)=c(OH-),溶液一定显中性,B正确;
C.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0-7mol/L中温度未知,无法判断该溶液对水电离的影响,所以无法判断该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C错误;
D.题干未告知温度,故pH>7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D正确;
故答案为:C。
3.(24-25高二上·辽宁普通高中联考·期中)常温下,0.1mol·L-1硫酸和0.2mol·L-1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等于
A.13 B.11 C.7 D.1
【答案】A
【详解】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后溶液中存在过量的氢氧根离子。由于氢氧化钡的浓度是硫酸的两倍,且每摩尔氢氧化钡提供2摩尔的氢氧根离子,因此混合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计算得到氢离子浓度为,所以混合溶液的;
故选A。
4.(24-25高二上·河南洛阳·期中)常温下,关于pH=3的盐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中c(H+)=1.0×10-3mol·L-1
B.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5
C.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均为1.0×10-11mol·L-1
D.加入等体积pH=11的Ba(OH)2溶液,溶液呈碱性
【答案】D
【详解】A.pH=-lgc(H+),其中c(H+)表示溶液中c(H+),即常温下,pH=3的盐酸,溶液中c(H+)=1.0×10-3mol·L-1,A选项正确;
B.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假设稀释前溶液的体积为1L,稀释100倍后,溶液中c(H+)=mol·L-1=1×10-5mol·L-1,即pH=5,B选项正确;
C.盐酸中c(OH-)==mol·L-1=10-11mol·L-1,水电离出的c(H+)等于水电离出的c(OH-),酸溶液中OH-全部来自水电离,即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均为1.0×10-11mol·L-1,C选项正确;
D.pH=11的Ba(OH)2溶液中c(OH-)=10-3mol·L-1,等体积混合后,H+和OH-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中性,D选项错误;
故选D。
5.(24-25高二上·辽宁锦州·期中)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一定小于7的是
A.的盐酸和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的盐酸和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的醋酸溶液和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的硫酸溶液和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答案】C
【详解】A.的盐酸中,的氨水中,是弱电解质,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氨水剩余,所得溶液呈碱性,,A错误;
B.的盐酸和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呈中性,,B错误;
C.的醋酸溶液和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剩余,所得溶液呈酸性,,C正确;
D.的硫酸溶液和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氨水剩余,所得溶液呈碱性,,D错误;
故选C。
6.(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25℃时,pH=13的NaOH溶液与0.05mol/L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pH=12,(忽略溶液混合导致的体积变化)则NaOH溶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
A.9:11 B.2:9 C.11:9 D.9:2
【答案】C
【详解】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0.05mol/L的溶液中c(H+)=0.1mol/L;设NaOH溶液的体积为aL、溶液的体积为bL,混合后所得溶液pH=12,说明NaOH溶液过量,混合后c(OH-)=0.01mol/L,则 ,故选C。
7.(24-25高二上·吉林四平三校联考·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B.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和的相对大小
C.或较小时,用pH表示溶液酸碱性更方便
D.pH<7的溶液中,一定存在
【答案】D
【详解】A.,则一定温度下,pH越小,越大,溶液酸性越强,A正确;
B.和的相对大小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B正确;
C.和较小时,用 pH 表示溶液酸碱性更方便,pH为整数,C正确;
D.时溶液显酸性,但由于温度未知,pH<7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100℃时pH=6为中性,D错误;
故选D。
8.(24-25高二上·浙江杭州·期中)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能与硫酸反应的溶液 B.滴加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答案】D
【详解】A.能与硫酸反应的溶液,可能是盐溶液,如氯化钡溶液呈中性,A不符合题意;
B.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 4.4,滴加甲基橙后溶液呈黄色,溶液不一定显碱性,B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的pH>7时该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如果溶液温度小于常温,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小于10 14,则pH>7时该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C不符合题意;
D.溶液的酸碱性由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溶液,该溶液一定呈碱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9.(24-25高二上·北京第五十中学·期中)下列物质一定呈中性的是
A.溶液 B.的溶液
C.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答案】B
【详解】A.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若温度不是常温,则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选项A错误;
B.c(H+)= c(OH-)的溶液一定为中性溶液,选项B正确;
C.非电解质溶于水若发生反应产生酸或碱,则溶液可能显酸性或碱性,因此不一定得到中性溶液,选项C错误;
D.强酸、强碱的元数没有确定,所以二者以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选项D错误;
故选B。
10.(24-25高二上·广东东莞五校联考·期中)常温下,将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计算该混合溶液的等于
A.1.7 B.2.0 C.12.0 D.12.4
【答案】C
【详解】设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为VL,由题意可知,0.1mol/L盐酸与0.06mol/L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01mol/L,则溶液pH为12.0,故选C。
11.(24-25高二上·河南百师联盟·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4的硫酸溶液和pH=1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混合液的pH=7
B.取等体积、等pH 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稀释至原体积的 m 倍和n 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m 大于n
C.取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完全一样的且足量的锌粒反应,开始时的反应速率:醋酸溶液大于盐酸
D.用同浓度的 NaOH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醋酸溶液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更大
【答案】B
【详解】A.硫酸是二元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pH为4的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0—4mol/L,一水合氨为弱碱,在溶液中部分电离,pH为10氨水的浓度大于10—4mol/L,则常温下,pH=4的硫酸溶液和pH=1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时,氨水过量,反应所得混合液的pH大于7,故A错误;
B.盐酸是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则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稀释促进醋酸的电离,醋酸溶液的pH变化小,所以取等体积、等pH 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稀释至原体积的 m 倍和n 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时,醋酸稀释的倍数大,稀释倍数m>n,故B正确;
C.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中氢离子浓度相等,则取等体积、等pH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完全一样的且足量的锌粒反应,醋酸溶液开始时的反应速率与盐酸相等,故C错误;
D.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中和碱能力相等,则用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醋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盐酸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2.(24-25高二上·河北沧州名校联盟·期中)某温度下,的溶液的为12,在此温度下,将的稀硫酸与的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则等于
已知:忽略混合前后溶液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A. B. C. D.
【答案】C
【详解】0.1mol/LNaOH溶液中,pH为12,,则;则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后溶液pH=5,酸过量,则,解得,C正确;
故选C。
13.(24-25高二上·山西运城·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下,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某温度下,纯水的pH小于7,则此时纯水显微弱酸性
C.常温下,向某溶液中加入甲基橙试剂,溶液变黄,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D.常温下,的盐酸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
【答案】A
【详解】A.由,则当可计算得到,所以溶液一定呈酸性,A正确;
B.纯水中,始终呈中性,B错误;
C.如甲基橙溶液变黄,溶液的大于4.4,也可以呈酸性、中性或碱性,C错误:
D.常温下,的盐酸与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两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D错误;
故选:A。
14.(24-25高二上·陕西安康教学联盟·期中)常温下,有关下列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的溶液 ②的溶液 ③的氨水 ④的溶液
A.由水电离出的:①②③④
B.将②、④溶液混合后,,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④
C.等体积的②、③混合后溶液
D.向10上述四种溶液中各加入90水后,溶液的:④③②①
【答案】A
【详解】A.由于四种溶液中所含c(H+)或c(OH-)相同,因此对水的抑制程度相同,水电离出的c(H+)相同,A正确;
B.硫酸中c(H+)等于NaOH溶液中c(OH-),若pH=7,则体积②=④,B错误;
C.等体积的②、③混合后溶液为硫酸铵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为碱性,pH>7,C错误;
D.向10mL上述四种溶液中各加入90mL水后,③、④为碱性,且一水合氨为弱碱,稀释过程电离平衡右移,故pH>13,氢氧化钠为强碱,稀释后pH=13,②和①为酸性,醋酸为弱酸,稀释过程中电离平衡右移,故pH<3,硫酸为强酸,稀释后pH=3,故应为③>④>②>①,D错误;
故答案选A。
15.(24-25高二上·河北邯郸部分学校·期中)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无色溶液的pH为2.13
B.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0倍,其
C.将溶液加水稀释为
D.的溶液和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答案】C
【详解】A.广泛pH试纸测得的pH为整数,A错误;
B.常温下,NaOH溶液的,稀释100倍仍显碱性,pH不可能,B错误;
C.将溶液加水稀释为2L,则,则pOH=1,pH=13,C正确;
D.常温下,将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和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和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D错误;
故选C。
1.(24-25高二上·河南省洛阳市·期中)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来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B.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D.碱式滴定管内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产生
【答案】B
【分析】中和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则n(NaOH)=n(CH3COOH),即c[NaOH(aq)] V[NaOH(aq)]=n(CH3COOH)。
【详解】A.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溅出的少量液体中,既有反应生成的醋酸钠,也有未反应的醋酸,从而减少滴定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使实验结果偏低,A不符合题意;
B.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则标准NaOH溶液的浓度偏小,所用体积偏大,从而使实验结果偏高,B符合题意;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对醋酸的物质的量不造成影响,也就是不影响实验结果,C不符合题意;
D.碱式滴定管内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产生,则读取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偏小,从而使实验测定结果偏低,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4-25高二上·湖北宜昌长·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进行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实验
B.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C.可用图3装置量取溶液
D.中和滴定时,选用图4装置配制稀硫酸
【答案】C
【详解】A.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应放于酸式滴定管中,并且在滴定时,滴定管的尖嘴不能插入锥形瓶中,A错误;
B.滴定管“0”刻度在上方,从上至下依次增大,虚线处读数为18.10 mL,B错误;
C.图3所示为酸式滴定管,故可选用图3滴定管量取10.50mL H2SO4溶液,C正确;
D.容量瓶不能配制溶液,D错误;
故答案为:C。
3.(24-25高二上·安徽江淮名校·期中)某学生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盐酸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25.00 2.40 27.50
第二次 25.00 5.20 30.10
第三次 25.00 1.00 28.5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定结果偏高
B.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从粉红色刚好变成无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C.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中
D.实验中锥形瓶若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答案】C
【详解】A.俯视读数,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A错误;
B.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溶液从粉红色刚好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B错误;
C.三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25.10mL、24.90mL、27.55mL,可知第三次实验所耗盐酸体积误差较大,取前两组实验的平均值,可知平均所耗盐酸体积为25.00mL,该氢氧化钠溶液中,C正确;
D.实验中锥形瓶若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使需要滴定的盐酸偏多,则测定结果偏高,D错误。
答案选C。
4.(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中)某化学小组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有NaCl和H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答案】A
【详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A错误;
B.a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B正确;
C.b点所示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C正确;
D.a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向点a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a溶液变红。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5.(24-25高二上·浙江慈溪中学、富阳中学等多校联考·期中)关于溶液的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泛试纸的范围是(最常用)或,可以识别的差约为1
B.为了准确判断中和滴定的终点颜色变化,锥形瓶下可垫一张白纸,并多加几滴指示剂
C.使用聚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既可以盛装酸溶液,也可以盛装碱溶液
D.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出现误差较大的数据,则需重新进行实验
【答案】B
【详解】A.广泛pH试纸的范围是1~14(最常用)或1~10,只能读取整数值,因此可以识别的pH差约为1,A正确;
B.指示剂用量不能过多,因为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B错误;
C.聚四氟乙烯耐酸碱,因此使用聚四氟乙烯活塞的滴定管既可以盛装酸溶液,也可以盛装碱溶液,C正确;
D.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出现误差较大的数据,则需重新进行实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B。
6.(24-25高二上·浙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室温下,向盐酸中滴加溶液,溶液的随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B.选择变色范围在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
C.选择甲基红指示反应终点,误差比甲基橙的小
D.时,
【答案】D
【详解】A.NaOH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NaCl和水,NaCl为中性,常温下pH=7,故A正确;
B.根据突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要求指示剂的指示范围与突变范围有重叠,所以选择变色范围在pH突变范围内的指示剂,可减小实验误差,故B正确;
C.甲基橙的指示范围是3.1~4.4,甲基红的指示范围是4.4~6.2,甲基红的指示范围与突变范围重叠更大,更能降低误差,所以选取甲基红作指示剂,误差比甲基橙的小,故C正确;
D.V(NaOH)=30.00 mL时,NaOH过量10mL,溶液为碱性,溶液中c(OH-)=mol/L=0.02mol/L,所以溶液pH=14-(-lg0.02)=12.3,故D错误;
故选:D。
7.(24-25高二上·湖北武汉常青联合体·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进行K2Cr2O7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FeSO4溶液实验
B.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8.90mL
C.图3操作为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D.图4,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液面
【答案】C
【详解】A.重铬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不能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故A错误;
B.滴定管刻度的0刻度在上方,则由图可知,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8.10mL,故B错误;
C.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时,应将橡胶管向上弯曲,快速挤压玻璃小球放出溶液,排出尖嘴部分气泡,故C正确;
D.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8.(24-25高二上·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A.配制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B.配制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C.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读数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后仰视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实验,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答案】D
【详解】A.配制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浓度偏小,故A错误;
B.配制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小,配制的浓度偏小,故B错误;
C.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KOH的浓度和体积确定,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俯视则读数V1偏小,滴定终点后仰视则读数V2偏大,则盐酸的体积V2-V1偏大,按照,盐酸浓度偏小,故C错误;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实验,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读数不受影响,后来俯视读数则导致量取的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偏大,实际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溶液盐酸的体积偏大,导致所测定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故答案选D。
9.(24-25高二上·广东部分名校·期中)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的HA溶液和HB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 B.点时,
C.体积: D.均等于20mL时,两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答案】B
【详解】A.浓度均为的HA溶液和HB溶液,酸性越强对应的pH越小,根据图示可得HA>HB,A错误;
B.M点恰好形成的是NaB和H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根据电荷守恒:,由图像知M点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
C.V1和V2都是pH=7,酸越弱需要的氢氧化钠溶液越少,所以,C错误;
D.均等于20mL时,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需要吸收热量,故两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D错误;
故选B。
10.(24-25高二上·云南省昭通第一中学教研联盟·期中)常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滴入溶液的体积与溶液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的,可以证明为弱酸
B.反应过程中的值不断增大
C.点时,
D.点时,
【答案】D
【详解】A.a点为0.1mol/L的醋酸溶液,由于a点的pH大于1,不能完全电离,所以醋酸是弱酸,故A正确;
B.,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温度不变,Ka不变,故的值不断增大,故B正确;
C.b点时,当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mL,得到醋酸钠和醋酸(1:1)的混合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故C正确;
D.c点时,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要使溶液显中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要小于20mL,故D错误;
答案选D。
11.(24-25高二上·北京顺义第一中学·期中)25℃时,用0.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 0.1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
B.Ⅰ可以选择酚酞或者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a点体系中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D.滴定过程中,眼睛需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答案】C
【详解】A.0.1mol/L的醋酸和盐酸,醋酸是弱电解质而部分电离、HCl是强电解质而完全电离,则醋酸的pH>1、盐酸的pH=1,根据图知,Ⅱ曲线开始时pH>1、I曲线开始时pH=1,则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故A正确;
B.Ⅰ表示盐酸的滴定曲线,滴定终点物质呈中性,可以选择酚酞或者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故B正确;
C.未滴加NaOH溶液时,0.100mol·L-1醋酸溶液的pH≈3,则有c(H+)≈10-3mol·L-1,故常温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10-5,故C错误;
D.滴定过程中,眼睛需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根据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判断终点,故D正确;
故选:C。
12.(24-25高二上·湖北部分普通高中联考·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图1装置进行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实验
B.如图2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
C.图3操作为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D.如图4,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液面
【答案】C
【详解】A.图1装置中,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皮管,不能盛装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A错误;
B.滴定管刻度从上往下标,0刻度在上方,则图中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8.10mL,B错误;
C.碱式滴定管带有橡皮管,可以弯曲,图3操作为赶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C正确;
D.滴定时,一手控制滴定管玻璃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4-25高二上·河南豫北名校·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和滴定时,溶液颜色刚刚变色便立即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B.中和滴定实验中,若滴定管用水润洗后就装入标准液滴定,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C.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比读数偏大
【答案】A
【分析】根据c(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详解】A.中和滴定时,溶液颜色刚刚变色便立即读数,后续可能会出现颜色恢复的现象,会导致V(标准)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
B.中和滴定实验中,若滴定管用水润洗后就装入标准液滴定,会导致标准液浓度偏小,则V(标准)偏大,测量结果偏大,故B正确;
C.中和滴定时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中有少量水,不影响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即不影响V(标准),对滴定结果无影响,故C正确;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由于量取液体体积定量,因此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比读数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24-25高二上·浙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以0.1000 mol/LNaOH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HA溶液,其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点①③④信息,均可说明HA是弱酸,且都存在:
B.若点②溶液的pH值为4.7,则可推知HA的Ka约为
C.若V(NaOH)大于20 mL,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一定为:c(Na+)>c(OH-)>c(A-)>c(H+)
D.若用等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与图中点④重合
【答案】B
【详解】A.①处0.1000 mol/LHA溶液pH>1,说明HA是一元弱酸,③处NaOH溶液体积<20 mL,溶液pH=7,也证明HA是一元弱酸;④处NaOH溶液体积等于20 mL,二者恰好反应产生NaA,溶液pH>7,溶液显碱性,同样可以证明HA是一元弱酸。但①处是HA溶液,无Na+,因此不存在关系,A错误;
B.②点溶液HA、NaA等物质的量混合,c(HA)≈c(A-),根据HA的电离平衡常数含义可知K==10-4.7,B正确;
C.当V(NaOH)=20 mL时,溶液为NaA,A-水解消耗,则离子浓度c(Na+)>c(A-),A-水解消耗H+产生HA,水解方程式为A-+H2OHA+OH-,最终达到平衡时c(OH-)>c(H+),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故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A-)>c(OH-)>c(H+),若NaOH溶液的体积略大于20 mL,即n(NaA) >>n(NaOH)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仍然为c(Na+)>c(A-)>c(OH-)>c(H+),就不符合关系c(Na+)>c(OH-)>c(A-)>c(H+),C错误;
D.若用等浓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滴定,当二者恰好中和时,反应产生NH4A,由于等浓度的氨水与NaOH溶液的碱性:NH3·H2O<NaOH,当滴定达到终点溶液的pH比图中点④小些,因此滴定终点不能与④点重合,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5.(24-25高二上·湖南三湘联盟·期中)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实验装置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操作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B.乙图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C.丙图装置可表示以为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D.丁图向锥形瓶中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则达到滴定终点
【答案】D
【详解】A.图为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操作,A错误;
B.滴定管读数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根据图示可知液体体积读数应该为11.80 mL,B错误;
C.盛装NaOH溶液的滴定管应该为碱式滴定管,不能使用酸式滴定管,C错误;
D.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盐酸,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NaOH标准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