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 仁爱科普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燃烧与灭火同步练习(含解析) 仁爱科普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燃烧与灭火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吹灭蜡烛——隔绝了氧气
B.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燃气充分燃烧
C.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煤炉火越扇越旺——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篝火时,把木材架空后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3.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应立即打开门窗呼救 B.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
C.发现家中天然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D.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4.在进行如题图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图标是
A. B. C. D.
5.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用水喷淋灭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近日,美国加州南部爆发大规模山火,当地消防部门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扑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堆积的桉树叶可能因缓慢氧化自燃而起火
B.在火灾现象喷洒阻燃剂的目的是降低植被的着火点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D.预防山火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严禁任何火种进山
7.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发现CO中毒昏迷者,迅速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
B.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闻到厨房天然气泄漏时,不能开灯,点蜡烛查看
D.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自来水浇灭
8.兴趣小组进行“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再探究。用滤纸代替手帕做实验,按实验编号①-⑤分别配制无水酒精与水体积比为①2:1 ②1:1 ③2:3 ④1:2 ⑤1:3五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滤纸。用下图1所示装置展开滤纸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所得数据绘制成图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滤纸燃烧
B.除了实验①,其他实验均成功
C.用编号②的酒精溶液实验时,若滤纸紧紧揉成团,最后被烧成灰烬。展开或抖动滤纸可成功完成本实验
D.对比图2曲线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达到一定的浓度
9.如图为模拟可燃粉尘爆炸装置,先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然后用气囊向装置中快速鼓入大量空气,使面粉充满罐体,可观察到爆炸现象(人与该装置保持安全距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入空气可以使面粉剧烈燃烧
B.燃烧的蜡烛提高了面粉的着火点
C.盖上塑料盖是为了形成有限空间
D.面粉加工厂应该贴“严禁烟火”标志
10.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室内起火逃生时,用湿抹布捂住口鼻
11.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D.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二、非选择题
12.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图中,热水的作用是 。
(2)通入氧气后,观察到 (填“白磷”或“红磷”)燃烧。
(3)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
《4.1燃烧与灭火》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D A B A B B B
题号 11
答案 A
1.C
【详解】A、吹灭蜡烛,是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A错误;
B、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说明燃气燃烧不充分,故B错误;
C、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是因为煤粉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C正确;
D、煤炉火越扇越旺,是提供充足的氧气,故D错误。故选C。
故选:C。
2.C
【详解】A、点篝火时,把木材架空后燃烧更旺是因为增大了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A选项正确;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B选项正确;
C、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可降低,C选项错误;
D、扑灭森林大火设置隔离带的原理是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D选项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A错误;
B、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性的粉尘,可燃性的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面粉加工厂应严禁烟火,故B正确;
C、家中燃气泄露,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止发生爆炸,应该先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故C错误;
D、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烟雾会向电梯井道内蹿,浓烟很容易进入轿厢,最终导致人窒息而亡,所以高层楼房着火不能乘电梯逃生,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该实验需要加热,需要注意明火(A)、热烫(C)、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需要打开排风扇(B),实验过程中不会接触到锐器(D)。
故选D。
5.A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做法正确;
B、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发生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并非清除可燃物,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D、着火点是物质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用水喷淋灭火,是通过水蒸发时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非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长期堆积的桉树叶会发生缓慢氧化,缓慢氧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当热量积累使温度达到桉树叶的着火点时,就可能自燃起火 ,该选项正确;
B、在火灾现象喷洒阻燃剂,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而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降低 ,该选项错误;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是利用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该选项正确;
D、预防山火需加强宣传教育,严禁任何火种进山,可预防山火,该选项正确;
故选B。
7.A
【详解】A、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因为缺氧中毒,故发现CO中毒者,应迅速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故选项正确;
B、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喷出的水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损坏,故档案室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不能开灯,也不能点蜡烛查看,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电器着火,应先断开电源,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曲线①在接近 20s 时温度突然上升,在该 “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中,前期是酒精燃烧,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滤纸达到着火点开始燃烧,温度会急剧上升,A选项正确;
B、从图 2 曲线可知,实验①酒精浓度最大,除了①温度持续升高(说明滤纸燃烧了),其他曲线温度没有持续上升到很高(说明滤纸没有燃烧),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浓度,而不是说明除了实验①,其他实验均成功,B选项错误;
C、若滤纸紧紧揉成团,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且与空气接触面积小,水分蒸发慢,不能及时带走热量,滤纸易达到着火点被烧成灰烬;展开或抖动滤纸,有利于热量散发和空气流通,水分蒸发快,带走热量,使滤纸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可成功完成实验,C选项正确;
D、该实验主要是通过不同酒精与水体积比的溶液浸泡滤纸,探究的是酒精溶液中酒精的浓度与滤纸是否燃烧的关系,实验①酒精浓度最大,除了①温度持续升高(说明滤纸燃烧了),其他曲线温度没有持续上升到很高(说明滤纸没有燃烧),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浓度,D选项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鼓气增大了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鼓入空气可以使面粉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燃烧的蜡烛,不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时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说明粉尘爆炸试验要保持密闭,盖上塑料盖是为了形成有限空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着的蜡烛引燃爆炸,说明面粉厂要严禁烟火,以防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的原理来灭火,故A不符合题意;
B、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氧气变多,造成更大的火势,故B符合题意;
C、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需要可燃物,二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因此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室内起火逃生时,一定要用湿抹布捂住口鼻,否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浓烟会被人吸入,使人中毒或窒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可燃物含量较高,应严禁烟火,该选项做法符合安全要求;
B、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使空气流通,使火燃烧更旺,该选项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
C、楼房着火时不能乘电梯逃生,该选项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
D、更换灯泡时,应断开电源开关,该选项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
故选A。
12.(1)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2)白磷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详解】(1)热水可以提供热量,也可以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2)通入氧气后,左边试管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右边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
(3)通入氧气后,左边试管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右边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