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10月联合考试
地理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6月3日,国际著名科学期刊刊登了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在一颗距太阳系2472光年的,质量、体积都与太阳相近的恒星周围的宜居带发现了“超级地球”。该行星质量约是地球的10倍,绕宿主恒星运行一圈大约需要207.5天,有可能存在与地球上类似的碳基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行星公转周期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任何绕同一恒星运行的行星,轨道半长轴立方与周期平方成正比。据此可推测该行星与其宿主恒星的距离最可能( )
A.小于日地距离 B.大于日地距离 C.等于日地距离 D.无法确定
2.该行星质量约是地球的10倍,若其表面重力大于地球,可能存在的影响是( )
A.难以形成稳定的卫星系统 B.形成厚度更大的大气层
C.会演化出更大型躯体生物 D.提高生物体的运动效率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小题。
3.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外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C.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D.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更多
4.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_____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 )
A.耀斑;色球层 B.黑子;光球层 C.日珥;日冕层 D.太阳风;日冕层
5.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某校地理实践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地地层剖面图(如图),通过对比发现缺失M地层。图中地层的生物化石示意该地质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繁盛物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地层由老到新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7.乙地层形成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干旱的沙漠 B.寒冷的极地 C.热带的海洋 D.暖湿的沼泽
8.该地缺失M地层的原因可能是( )
①M地层形成后接受侵蚀②M地层形成后接受堆积③M地层形成时该地地壳隆起④M地层形成时该地地壳凹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棕榈树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多雨地区。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约4600m的伦坡拉盆地的中新世地层(2303万~533万年前)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棕榈植物化石叶片。下图为地质年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棕榈植物化石所在地层形成时期( )
A.形成大量煤矿铁矿 B.三叶虫在海洋中畅游
C.哺乳动物占据优势 D.裸子植物在地表繁盛
10.在伦坡拉盆地发现棕榈植物化石,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质环境( )
A.由冷湿向暖干演化 B.由暖干向冷干演化
C.由暖干向冷湿演化 D.由暖湿向冷干演化
11.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层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不会出现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地层均为连续、不间断排列,先形成的地层在下
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的生物化石
莫霍界面深度不一。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若图示区域莫霍面等深线数值越大代表地壳越厚,则图中地壳最厚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3.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①地附近地幔埋藏最深②地金属矿产丰富③地的地形是盆地④地地下水埋藏最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北半球冬季某地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该地M的高度最可能为( )
A.9km B.12km C.13km D.17km
15.甲高度以下空气( )
A.污染物扩散比较快 B.空气垂直运动受阻
C.寒潮活动比较频繁 D.空气的质量比较好
16.由甲到M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加 B.获得的地面辐射减少
C.太阳辐射减少 D.地面辐射强度变弱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目前,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下表为太阳系行星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长度之比。)。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倾角 7.0° 3.4° 0° 1.9° 1.3° 2.5° 0.8° 1.8°
偏心率 0.206 0.007 0.017 0.093 0.048 0.054 0.047 0.009
(1)比较表中行星公转轨道倾角,我们发现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 特点;分析表中的行星偏心率,我们发现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 特点。
(2)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 和 两颗行星之间。
(3)简述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外部条件。
(4)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请简析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 (地形区)。
(2)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哪个地形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4)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与太阳辐射间接有关的能源,以及与太阳辐射无关的能源。(请各举出3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0月10日晚,在我国的北京、新疆阿勒泰、内蒙古锡林浩特、黑龙江漠河等地观察到了一场平时只能在高纬度地区看到的“视觉盛宴”。图1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
(1)请自行设计图例,在图1中画出软流层。
(2)若模式图(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被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当时出现了 ,被称为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3)若模式图(图2)表示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①-②部分表示的是 层,常见太阳活动主要是 ,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
(4)请你针对2024年10月,人们看到的这场“视觉盛宴”,指出我们国家还有哪些部门需要加以关注,并说明理由。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10月联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
1.A2.B
【解析】1.该行星公转周期遵循开普勒第三定律:任何绕同一恒星运行的行星,轨道半长轴立方与周期平方成正
比。该行星的宿主恒星质量、体积与太阳相近,且该行星公转周期小于地球公转周期,则该行星与宿主恒星的距
离最可能小于日地距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该行星质量大,表面重力大,引力就大,对大气的束缚能力强,能吸引更多气体聚集,从而形成厚度更大的大
气层,B正确;卫星系统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并非由表面重力决定,A错误;生物躯体的大小演化受生态、
进化等复杂因素影响,重力大不利于演化出更大型生物,C错误;重力大会增加生物体运动负担,降低运动效
率,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液态水、太阳光照稳定、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有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3.A4.B5.C
【解析】3.太阳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非外部的核裂变反应,A错误,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驱动地
球大气、水循环等物质运动,是主要动力,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煤、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
属于太阳辐射能,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更多,D说法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4.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太阳耀斑是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突然变亮的活动现象,但与“乌鸦”颜色特征不符,A错误;
黑子因温度较低呈现暗黑色,类似“乌鸦”,且位于光球层,B正确:日珥发生在色球层,日冕层主要产生太阳风,
与题干描述无关,C错误;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但并非“乌鸦”所指现象,D错误。故选B。
5.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是太阳辐射的常规作用,与太阳活动爆发无关,A错误;地震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引起,
与太阳活动无直接关联,B错误;太阳活动剧烈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
确:云雨天气发生在对流层,高层大气不具备成云致雨条件,故D错误。故选C。
【点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6.C7.D8.A
【解析】6.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
在上,故自下而上形成的年代由老到新,图示地层由老到新的先后顺序是丁丙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
C。
7.乙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恐龙主要是中生代陆地爬行动物,乙地层形成时该地的地理环境是陆地而非海洋,C
错误;其生活的中生代是陆地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可推知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环境可能是暖湿的沼泽,D正确:
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均不利于植被生长,无法为恐龙提供充足的食物,不符合大量恐龙生活的环境,AB错
1
25-L-82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