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物理 课时数 1课时 教师
课题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 目标 物理观念 1.理解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能准确说出实验器材名称及用途; 2.熟练掌握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R总=R1+R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3.认识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了解酒精测试仪中气敏电阻的应用,形成对电学现象的基本认知。
科学思维 1.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结合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培养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2.分析伏安法实验数据,判断“多次测量电阻取平均值是否合理”,提升数据解读与科学判断能力。
科学探究 1.经历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学会绘制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线),能按步骤调节电流、记录数据; 2.参与“探究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过程,体验“理论推导+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提升动手操作与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态度 与责任 1.了解欧姆定律在酒精测试仪等实际场景的应用,认识物理知识对保障交通安全、解决生活问题的意义; 2.实验操作中养成严谨规范的习惯(如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电表量程选择),培养尊重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 分析 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课时,是欧姆定律的核心应用章节。内容上承接前两课时“欧姆定律的内容与计算”,聚焦三大核心: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理论推导与应用)、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酒精测试仪)。教材通过“必做实验”强化动手能力,用“理论推导”衔接电学规律,以“STSE”板块体现学科融合,既是对欧姆定律的深化,也是后续“复杂电路分析”“电学计算”的基础,在电学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掌握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串联I=I1=I2、并联I=I1+I2)和电压(串联U=U1+U2、并联U=U1=U2)特点,具备基础的实验操作能力(如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但存在以下难点: 1.伏安法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调节目的(保护电路、改变灯泡电压)及数据处理(电阻与温度的关联); 2.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逻辑(欧姆定律与电路规律的结合); 3.对“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理解(易混淆“定值电阻”与“非线性电阻”),需通过具象实验和分步推导突破。
教学重点 1.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使用)及数据处理; 2.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过程与公式应用(R总=R1+R2、); 3.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气敏电阻特性与电路变化的关联)。
教学难点 1.理解“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解释“不能用多次测量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电阻”的原因; 2.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推导过程(融合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的逻辑衔接); 3.分析伏安法测电阻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如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电表量程选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提问“欧姆定律的公式是什么?电路中电流(I)、电压(U)可用什么仪器直接测量?电阻(R)能直接测量吗?” 2.情景引入:展示“小灯泡”,提问“如何知道这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今天我们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这个问题”,引出课题。 【例题1】下列仪器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 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时间 【解析】电流表直接测电流,电压表直接测电压,秒表直接测时间;电阻需通过“测电压、电流,用计算”,不能直接测量。 答案:C 【设计意图】1.以“旧知回顾+问题驱动”导入,贴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避免认知断层; 2.例题1直接指向“电阻的测量方式”,为后续“伏安法”实验铺垫,强化“欧姆定律应用”的核心逻辑。 1.回顾欧姆定律及电表用途,思考“电阻能否直接测量”,建立新旧知识关联; 2.完成例题1,明确“电阻需间接测量”,激发对“伏安法”的探究兴趣。
学习新课【模块一: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铺垫】1.讲解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得,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U),电流表测通过的电流(I),计算电阻(R),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2.明确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结合教材图14-3-1展示),强调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调节小灯泡两端电压。 【实验操作】1.指导学生绘制实验电路图(串联电路: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电源,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 2.强调操作规范:①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②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③电表“正进负出”,选择合适量程(如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压表选0~3V); 3.组织学生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从“最小电流”逐步调至“小灯泡正常发光”,记录4组数据(对应“不亮、灯丝暗红、微弱发光、正常发光”,填写教材表14-3-1),同时触摸小灯泡感受温度变化。 【问题讨论】1.提问:“小灯泡从‘不亮’到‘正常发光’,灯丝温度如何变化?”(引导学生结合触摸感受回答“温度升高”); 2.追问:“灯丝电阻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结合数据——电压、电流增大,计算出的R增大,得出“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3.深度提问:“能将四次电阻的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不同状态下温度不同,电阻是变化的,平均值无实际意义”)。【例题2】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不包括( ) A.保护电路 B.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 C.改变小灯泡的电阻 D.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解析】滑动变阻器可调节电流和电压,保护电路;但小灯泡电阻由温度决定,与滑动变阻器无关。 答案:C 【设计意图】1.实验操作紧扣教材“必做实验”要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规范意识,落实“科学探究”目标; 2.问题讨论结合“现象(温度)+数据(电阻)”,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规律”,突破“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难点; 3.例题2直接对应实验关键器材,即时检验理解情况,强化实验细节。 1.理解伏安法原理,绘制电路图,明确器材用途; 2.按规范操作实验,记录数据,感受灯丝温度变化; 3.参与问题讨论,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完成例题2,强化对滑动变阻器作用的理解。
学习新课【模块二: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串联电路电阻特点】1.情景构建:展示串联电路(R1、R2串联,教材图14-3-2),提问“总电阻R总与R1、R2有什么关系?” 2.理论推导:①回顾串联电路规律:U总=U1+U2,I=I1=I2;②结合欧姆定律:U总=IR总,U1=I1R1,U2=I2R2;③代入化简:IR总=IR1+IR2,约去I,得R总=R1+R2; 3.结论总结:“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电阻之和”,强调“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如2Ω+3Ω=5Ω,5Ω>3Ω)。 【并联电路电阻特点】1.类比推导:展示并联电路(R1、R2并联,教材图14-3-3),引导学生模仿串联推导过程; 2.分步引导:①回顾并联电路规律:I总=I1=I2,U=U1=U2;②结合欧姆定律:I总=,I1=,I2=;③代入化简:,约去U,得; 3.结论总结:“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举例说明(如R1=2Ω、R2=3Ω,,R总=1.2Ω),强调“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例题3】两个电阻R1=10Ω、R2=20Ω,串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_____Ω,并联后的总电阻是_________Ω(结果保留1位小数)。 【解析】串联:R总=R1+R2=10Ω+20Ω=30Ω 并联:,R总≈6.7Ω 答案:30;6.7 【设计意图】1.推导过程“分步引导+学生参与”,降低抽象思维难度,突破“串并联电阻推导”的难点,落实“科学思维”目标; 2.举例计算结合具体数值,让学生直观感受“串联总电阻变大、并联总电阻变小”,强化公式应用能力。 1.跟随教师推导串联电路电阻特点,理解“规律+欧姆定律”的推导逻辑; 2.模仿串联推导过程,自主完成并联电路电阻推导,强化逻辑思维; 3.完成例题3,熟练应用串并联电阻公式计算,巩固结论。
学习新课【模块三:STSE:酒精测试仪的基本原理】 1.情景关联:展示酒精测试仪实物图(教材图14-3-4),提问“交警如何用它检测酒驾?背后有什么物理原理?” 2.讲解核心部件:酒精气体传感器(气敏电阻),结合教材图14-3-5,说明“酒精浓度越大,气敏电阻阻值越小”; 3.分析电路:展示工作电路图(教材图14-3-6:定值电阻R1与气敏电阻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推导“酒精浓度↑→R2↓→总电阻↓→电源电压不变→电流↑→电流表示数↑”; 4.拓展提问:“若将电压表并联在R1两端,酒精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引导回答“电流↑→U1=IR1↑→电压表示数↑”)。 【设计意图】1.结合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场景,体现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落实“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 2.电路分析融合“欧姆定律+串联电路规律”,既是对本节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复杂电路分析铺垫。 1.倾听酒精测试仪的原理,结合气敏电阻特性理解电路变化; 2.思考拓展问题,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电阻→电流→电压”的关联。
【例题1】下列关于伏安法测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针对定值电阻) B.小灯泡的电阻是定值,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准确 C.电压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 D.电流表必须并联在电路中 【答案】A 【例题2】两个电阻R1=5Ω、R2=15Ω并联,总电阻是( ) A.20Ω B.10Ω C.3.75Ω D.无法计算 【答案】C 【设计意图】1.测试题覆盖“伏安法实验细节”“并联电阻计算”两大核心,即时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2.题目设计贴合教学重点,强化对易错点(如小灯泡电阻是否为定值、电表连接方式)的理解。 1.独立完成测试题,核对答案; 2.针对错误题目,结合课堂知识修正理解。
课 后 练 习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1、L2规格相同,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不亮,L2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A.灯 L1短路 B.灯 L2短路 C.灯 L1断路 D.开关 S 接触不良 【答案】C 【解析】A. 如果灯 L1短路,则电源被短路,L2灯也不会亮,故A错误; B. 灯 L2短路,则L2灯不会发光,故B错误; C. 灯 L1断路,则L1不会通过电流,当然不会亮,而并联时支路间互不影响,所以L2发光,故C正确; D. 开关 S 在干路,接触不良时,两个灯都不会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注意理解短路的含义,在并联时,一个支路短路,则另一支路同时也被短路,所以灯都不会工作;串联时,如果一个灯短路,另一个完好的灯会工作。 2.小海设计了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模拟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0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跟滑杆的一端连接,滑杆可以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固定着一个浮子.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浮子随油面下降,带动滑杆使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从而引起电流表的示数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时,表明油箱中的油量减少 B.电流表示数变小时,电阻R0两端电压变大 C.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D.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答案】A 【解析】如图,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电流。 A. C. D 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浮子下降,带动滑片上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小时,表明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故A正确,CD错误; B. 电流表示数变小时,即通过R0的电流变小,根据知,电阻R0两端电压变小,故B错误; 故选A。 点睛: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电路的动态分析,当油量减少时,滑片上升,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阻R0两端电压变小。 3.将电阻R和灯泡L接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乙为电阻R和灯泡L的I—U图象。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3A,则电源电压和电阻R的大小分别是( ) A.8V 6.67Ω B.12V 20Ω C.8V 20Ω D.12V 10Ω 【答案】C 【解析】观察图乙图象,根据定值电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可判断乙图中的直线是定值电阻R的图象,由图象数据,当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4V时,对应的电流是0.2A,根据,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 图甲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阻R和灯泡L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流表示数为0.3A,根据串联电路电流规律,则电阻R和灯泡L的电流 由图象乙可知,当电路电流是0.3A时,此时灯泡L分压 此时电阻R分压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可得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图乙是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1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象。当只闭合S1、S2时,电压表示数为2V;当只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为4V。则电源电压U=_____V,R2=_____Ω。 【答案】 8 5 【解析】(1)由图象知,R1的电流为0.2A时,电压为2V,所以R1的阻值为 根据电路图,当只闭合S1、S2时,R1与L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 由图象知,灯泡两端电压为2V时的电流为0.6A,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通过R1的电流也为0.6A,所以R1两端的电压为 所以电源电压为 (2)当只闭合S2、S3时,R2与L串联,电压表仍测灯泡两端电压;灯泡两端电压为4V,由图象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8A,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 R2两端的电压为 根据得R2的阻值为 点睛: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要能根据图象获得有用信息是关键,再利用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可解答电源电压,以及R2的阻值。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0V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 【答案】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当闭合开关S,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时,根据串联分压特性可知,图2中甲为R2,乙为R1: AB.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为零时,R1两端电压达到最大,为电源电压,即6V,此时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 故A、B错误; C.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为最大值时,电路中电流为0.2A,此时 则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 故C错误; 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测___________两端的电压;当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R1 变小 【解析】[1]电路图中R1和R2串联,电压表并联在R1的两端,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量R1两端的电压。 [2]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灯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0;当开关断开时,灯仍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6V,则电路中故障是灯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电源两端电压接近______V。 【答案】 短路 6 【解析】[1]当开关闭合时,灯与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灯两端电压;此时灯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0,说明灯通过的电流为零,即灯短路。 [2]当开关断开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灯仍不发光,电压表示数为6V,接近为电源两端电压。 4.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约为,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A”。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_____; (2)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保护电路外,还有__作用。同学们把电路元件接入电路,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就立即发光,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 (3)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路,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到__,表明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为__。继续向左移动滑片,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有__(写出一条即可);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__。 【答案】 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 电压表示数为2.5V 8.3 小灯泡变亮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比不是定值 【解析】(1)[1]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所以电压表选用的量程,电压表与灯泡并联且正接线柱与小灯泡的进接线柱相连;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的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由欧姆定律知道,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 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且与灯串联,如下所示: (2)[2]滑动变阻器的基本作用是保护电路,此实验中主要作用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阻的电流,算出多组电阻; [3]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光,可能是连接电路时没有断开开。 (3)[4]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所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路,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表明小灯泡正常发光 [5]图乙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小灯泡的电阻为 [6]滑片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减小,根据知道,电路的电流增大,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知道,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灯泡变亮。 (4)[7]由图知道,由于不是直线,表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比不是定值。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两灯均发光(设灯丝电阻不变),电压表示数为U,过一段时间后,突然两灯均熄灭,且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已知两灯中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请你判断故障情况是 ______;若此时电压表是示数为4U,则小灯泡L1、L2的电阻之比为 ______;排除故障后,将小灯泡L1、L2的位置互换,则示数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表(选填“电流”、“电压”或“电流和电压”)。 【答案】 L2断路 3∶1 电流 【解析】[1] 闭合开关S,小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电流表测该电路电流。过一段时间后,突然两灯均熄灭,说明电路中灯泡不可能发生短路,只可能时断路,如果灯L1断路,则两表示数都为零,不符合题意;如果灯L2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两灯都不亮,符合题意,由此判断故障情况是灯L2断路。 [2]由以上分析可知,此时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为4U,L2两端电压为U,所以L1两端电压为3U,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小灯泡L1、L2的电阻之比 [3]排除故障后,将小灯泡L1、L2的位置互换,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发生了改变,电压表示数会发生变化。电路中总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也不变,所以电路中电流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所以示数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电流表。 2.小明探究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找来一支铅笔芯,测量其长度并用两枚金属回形针夹住其两端进行实验。 (1)图甲是测铅笔芯电阻的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其连接完整。_____ ①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均无示数,为排查故障他将电压表改接在变阻器两端,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 ②排除故障,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为0.14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为____V,测出的电阻为____Ω (2)移动回形针,改变并测量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实验时发现电流表损坏,他又设计了图丙电路测量电阻。 ①正确连好电路,闭合开关S,将开关S1先拨至b,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U。 ②再将S1拨至a,调节电阻箱旋钮至图丁位置,观察到电压表示数略大于U,他把“×1”挡的旋钮又旋了一格,发现电压表示数略小于U,此时他_____(选填“应”或“不应”)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以使电压表的示数恰好为U。 ③推断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阻值_____(填写范围)。 (3)小明由上述两次实验,得出铅笔芯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请评价他在探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______ 【答案】 滑动变阻器断路 2.8V 20 不应 14Ω~15Ω 见解析 【解析】(1)[1]电源为2节干电池,电压小于3V,所以电压表量程应选0~3V的量程,电压表与铅笔芯并联,铅笔芯串联接入电路。连接电路如图所示: ①[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接在铅笔芯两端无示数,而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有示数,说明滑动变阻器断路。 ②[3]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所以图乙中电压表的示数为2.8V。 [4]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为 (2) ②[5]应用等效法测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该保持不变,使S1接b时铅笔芯两端电压与S1接a时电阻箱两端电压相等,即分压效果相等,电阻箱的电阻等于铅笔芯电阻。所以实验时不应该移动滑动变阻器。 [6]图丙中电阻箱的阻值为15Ω,观察到电压表示数略大于U,他把“×1”挡的旋钮又旋了一格,发现电压表示数略小于U,则由串联分压规律可知此时电阻箱阻值变小,即电阻箱的阻值调为14Ω,所以铅笔芯接入电路的阻值为14Ω~15Ω。 (3)[7]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
板 书 设 计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一、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原理:(欧姆定律变形) 2.器材: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 3.结论:灯丝温度↑→电阻↑(不能取平均值) 二、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 1.串联:R总=R1+R2(总电阻>分电阻) 2.并联:(总电阻<分电阻) 三、酒精测试仪原理 1.核心:气敏电阻(酒精浓度↑→阻值↓) 2.电路:R1(定值)与R2(气敏)串联→浓度↑→电流↑
课 堂 小 结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题,整理错题并标注错误原因; 2.观察生活中的电学设备(如可调光台灯、电热水器),思考“是否用到欧姆定律的应用”,记录1个案例并简要分析。
教学反思 1.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存在“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电表量程选错”的问题,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物连接”的示范; 2.串并联电路电阻推导时,部分学生对“欧姆定律与电路规律的结合”理解较慢,可通过“分步板书推导过程”“让学生上台推导”的方式强化逻辑; 3.酒精测试仪的原理讲解可增加“模拟实验”(如用可变电阻代替气敏电阻,观察电流表示数变化),让抽象原理更具象; 4.学生对“小灯泡电阻非定值”的理解较透彻,但对“定值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区别”需进一步对比说明,避免混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