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固定的,接受日照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国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以“占天不占地、发电又遮阳”为设计理念,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双层结构的模块化追日太阳能发电屋(如下图)。聚热板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使聚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这款发电屋上层为追日光伏发电设备,下层设有立柱以及玻璃屋。上层追日光伏发电设备不仅能够为下层玻璃屋提供充足的电源,还能遮挡阳光,下层双层玻璃屋配有空调制冷、制热,可作为值班室、餐饮店、售货亭等使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追日太阳能发电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7月,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小
B.7月,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城市,竖直旋转角度越大
C.相同纬度,夏季水平旋转角度大于冬季
D.相同纬度,冬季竖直旋转角度大于夏季
2.若昆明市某地(103°E)安装了追日太阳能发电屋。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该地的聚热板大致朝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3.若追日太阳能发电屋得以推广,有利于( )
A.缓解城市住房紧张 B.增加城市土地供应
C.缓解交通拥堵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2025年5月24日上午11时,一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P处(如下图),借助山谷风进行无动力滑翔训练过程中突遭“云吸”(积雨云底的强烈上升气流),被动抬升至8589米。在该爱好者的操控下,滑翔伞最终出云脱险并安全降落。下图示意当日起飞点附近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爱好者训练起飞时,P处( )
A.以东北向谷风为主 B.以东北向山风为主
C.以西南向谷风为主 D.以西南向山风为主
5.该爱好者遭遇云吸过程中,经历的现象有( )
①气温先冷后热 ②发梢水汽凝结
③目视条件变差 ④气压逐渐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近年来,苏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有所减少。下图示意苏州市“六普”“七普”乡村家庭户代际构成占比及“六普”“七普”乡村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相比“六普”,苏州市“七普”( )
A.一人户数量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转正
C.人口结构更年轻 D.家庭人口规模减小
7.为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苏州市首先应( )
①优化生育政策②吸引人才回流③调整产业结构④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三堰口村是鄂西丘陵地带典型的传统村落,在不同的时期,该村聚落空间格局差异显著。下图为聚落演变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中心式聚合”相比,“沿线式聚合”更有利于( )
A.村民开展经商活动 B.村民外出务工流动 C.缩短村民劳作距离 D.节约村内土地资源
9.三堰口村实现“引导式聚合”的好处是( )
①保护传统村落②促进产业调整③集约利用土地④共享基础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结构图,该地的石堰梯田具有“叠石(石灰岩)相次,包土成田”的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石堰梯田可能位于( )
A.云南省 B.山西省 C.江西省 D.天津市
11.关于该遗产景观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上的森林和灌丛,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B.田埂上的经济树种,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C.民居多以石为建材,主要原因是坚固防风
D.景观所在地的河流,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球第二大流动沙漠,2024年11月28日,我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通过生物、光伏治沙等措施对沙漠南缘空白区“锁边合拢”,防止沙漠扩张。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某治沙基地的绿色生态防护带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成的绿色生态防护带,其核心功能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供给服务——提供木材、药材 B.调节服务——防风固沙、稳定生态
C.文化服务——发展沙漠旅游业 D.支持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基础
13.该地区在构筑绿色生态防护带时,主要选用胡杨、梭梭、红柳等苗木,是因为这些植物( )
A.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 B.叶片大,能增加空气湿度
C.观赏性强,可发展旅游业 D.耐旱、根系发达、抗风沙
锦江是长江水系赣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赣湘两省交界的幕阜山脉东麓,自西向东流,于南昌市新建区注入赣江。锦江流域整体呈狭长形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为东西走向,流域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锦江下游河段流经高安市区时为平原区,该河段两侧发育有三级河流阶地,其中,第二级阶地和第三级阶地上覆盖的沉积地层序列基本相似,其中红土层是在长期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下图示意锦江水系和下游高安河段河流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T3和T2阶地上覆沉积地层序列基本相似的主要原因是( )
A.物源一致,且水动力相似 B.阶地宽阔,利于物源沉积
C.平原地区,河流流速缓慢 D.径流稳定,侧蚀作用较强
15.图示相邻河谷阶地间反映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烈的是( )
A.T3-T2 B.T2-T1 C.T1-T0 D.T -江面
16.T3-T1河谷阶地不同沉积层反映出的气候变化是( )
A.从高度干凉向相对湿热转变 B.从高度干热向相对冷凉转变
C.从高度冷凉向相对干热转变 D.从高度湿热向相对干凉转变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其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两条调查样带的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风蚀粗化会导致土壤( )
A.发育过程停滞 B.纵剖面构造更加复杂
C.保水能力降低 D.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
18.为保障风蚀作用调查数据的准确度,进行土壤采样时应将采样点布局在( )
A.侵蚀作用强烈的坡面上 B.地势较高的平坦阶地上
C.沉积作用明显的洼地内 D.基岩裸露的平坦台地上
河流袭夺是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河流袭夺对河流地貌发育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是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是图中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得原干流(古汉江)石泉至安康段演变为汉江支流,即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后的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目前汉江主河道(图中南支流处)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其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流量增加——河流侧蚀
B.地壳稳定——河流侧蚀——地壳下沉——河流下切
C.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地壳稳定——河流侧蚀
D.地壳稳定——河流侧蚀——流量增加——河流下切
20.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下游古人类的影响有( )
①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②水流湍急,阻止了古人向西迁徙
③阶地形成,有利于聚落形成发展 ④水患增加,迫使古人向高处搬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坦帕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水域面积最大的河口,西侧与墨西哥湾相邻,湾口至湾顶的长度约为56千米,宽度约为8千~16千米。研究表明,受河水和湾口海水盐度差异影响,坦帕湾与墨西哥湾水体之间形成了环流。2016年坦帕湾航道实施加深拓宽工程,使湾内海水盐度升高。下图示意坦帕湾的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1.坦帕湾表层海水( )
A.盐度从湾顶到湾口增大 B.密度从湾顶到湾口降低
C.温度从两岸到航道增大 D.盐度从两岸到航道降低
22.为缓解航道工程导致的湾内海水盐度升高最合理的措施为( )
A.河口修建挡潮闸调控潮汐 B.限制船舶通行减少海水扰动
C.航道口设挡潮闸调控水流 D.沿岸设海水淡化厂增加淡水
海南岛尖峰岭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保存有最为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主峰海拔1412米,最低处海拔仅200米,地形复杂。本区气候类型属热带季风气候。如图示意尖峰岭不同海拔山地原始林不同深度(h)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g/kg)。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变化特点是( )
A.海拔越高,有机碳质量分数越低 B.随海拔上升,有机碳质量分数趋于增高
C.海拔越低,有机碳质量分数越低 D.随海拔上升,有机碳质量分数持续降低
24.海拔400-500米表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极低,可能的原因是该海拔带( )
A.植物茂盛,微生物活跃 B.地势平缓,水土流失少
C.距海洋近,台风影响大 D.暴雨集中,土壤水分多
二、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产居一体”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业与居住功能结合的空间模式。浙江省安吉县碧门村依山而建,村落早期为田耕交织的江浙自然乡村格局。上个世纪80年代,碧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如今,当地80%以上的常驻劳动力在从事竹加工相关产业,包括竹凉席和各种竹子衍生品,产业链分工日益完善,形成以“家庭作坊”“个体工业”为主导的“产居一体”空间格局。下图示意碧门村下辖青山村、中心村的产业和居住用地分布情况。
(1)比较青山村和中心村“产居一体”用地空间分布的异同。
(2)分析碧门村“产居一体”的形成原因。
(3)在“产居一体”模式下,请为推动碧门村的乡村振兴提出合理性建议。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受造山挤压作用,在安第斯山古老大陆边缘一侧形成V盆地。距今1100万至500万年前,V盆地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湖泊沉积,沉积层厚度达700多米。湖泊沉积过程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基岩岩性、湖泊水系和气候环境的演变。左图为安第斯山沿28°S地形剖面图,右图为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的局部示意图。

(1)从内力作用的角度,描述V盆地的形成过程。
(2)安第斯山区成为V盆地沉积物的主要来源区,分析其有利的物质和动力条件。
(3)说明V盆地从A时期到B时期演变过程对湖泊特征产生的影响。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全线通车,由首都万象至云南省会昆明与中国铁路网相连,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与标准的高水平铁路。沿线原始森林广布,野生动物时有出没,地质结构复杂,修建难度极大,桥梁和隧道比例高达87.3%。“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磨憨是云南最南端的乡镇,磨丁是老挝北部小城)是中老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地处昆曼国际公路以及老挝南北公路的关键节点,以边境贸易和物流仓储业为主。该铁路现已成为中老之间重要的经济大动脉,在此之前大宗货物主要由湄公河水运以一船500吨的方式完成运输。中老边境磨憨口岸新城已划归昆明市管辖,成为昆明的飞地,现在这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1)中老铁路的通车对我国工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简述“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的优势条件。
(3)分析中老铁路桥隧比例高的原因。
(4)分析中老铁路通车后,铁矿砂等大宗物质运输由水运转为铁路运输的理由。
参考答案
1.C 2.B 3.D
4.A 5.C
6.D 7.C
8.A 9.D
10.B 11.A
12.B 13.D
14.A 15.B 16.D
17.C 18.B
19.D 20.C
21.A 22.C
23.B 24.A
25.(1)相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青山村以大型竹加工工厂为中心集聚分布;中心村沿道路交通轴线分布。
(2)村落依山而建,土地资源有限;竹制品加工业技术含量低,对大型设备依赖不大,占地面积小;以家庭个体生产为主,生产规模小;低污染、轻噪声,对家庭生活影响小。
(3)延长竹加工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部分用地合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居一体”模式的经济效益;合理布局,加强管理,避免产居功能失衡(维持生产与居住的功能性平衡);以竹制品加工业为基础,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如适度开发工业景观、休闲农业、生态旅居等;增设乡村服务设施,兼顾产业与生活配套。
26.(1)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山脉褶皱隆起,V盆地区域断裂下陷形成盆地。
(2)物质来源:安第斯山区(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跃,岩石破碎;高海拔山区,风化、侵蚀作用强,提供大量松散物质。
动力条件:高山区冰川广布,冰川作用强;山区冰川融水量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作用强。
(3)盆地不断堆积变厚,湖床抬升,湖泊水位上升,湖水外溢,内流湖变外流湖,湖水外泄,湖泊萎缩直到消失。
27.(1)有利于提高运输时效,降低原料进口运输成本;保障工业原料供应,促进工业的发展;中老铁路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促进我国铁路交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2)位于中国和老挝交界区域,交通节点处,地理位置优越;为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国家级合作项目,享有优惠的国家政策;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租金低;劳动力充足且成本低等。
(3)沿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道路长度;板块运动活跃,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基础不稳,且沿线河谷雨季水位较高,建桥梁、隧道有利于运行安全;沿线多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建桥梁、隧道有利于减少地表环境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可减少占用耕地,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等。
(4)湄公河水运:单次运量小,路程长,速度慢,且没有形成水运网络,需要中转,时效低,综合运输成本高。铁路运输:单次运量大,路程短,速度快,且与国内铁路网相连,无需中转,时效高,综合运输成本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