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7周周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7周周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 年鹏峰中学初二物理小测 7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测物体的长度 B. 测细铜丝的直径
C. 测硬币的直径 D. 测乒乓球的直径
2.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骨传导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颢骨两侧,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
关方法正确的是( )
A.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戴上这种耳机,人耳能听到人类听觉频率范围以外的声音
D.使用这款耳机,不影响佩戴者听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声音
3.树叶吹奏技艺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艺人用树叶吹奏时,摘取新鲜的树叶含在唇
间,通过手指绷紧或放松叶片便可吹奏出不同乐曲,此过程主要改变了树叶发声的(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具身智能是利用 AI 与人形机器人结合发展的技术,使得它们拥有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
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语音交互是其中重要的技术,机器人能分辨主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5.张超同学利用声音传感器分别采集到钢琴和长笛演奏某段歌曲时的波形
图,如图所示,根据波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B.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两种声音的振幅不同 D.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6.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主要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医院里的常见医疗设备“B 超” B.探测鱼群所用的设备“声呐”
C.中医诊病四个途径中的“闻” D.清洗眼镜的设备“超声波清洗机”
7.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 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
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8.空间站内过大的噪声会影响宇航员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以下措施中,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隔离睡眠区 B.设备散热风扇改用静音风扇
C.宇航员休息时佩戴耳塞 D.增加空间站内部舱壁隔音层的厚度
9.2025 年 4 月 29 日,神舟十九号飞船的返回舱搭载三名航天员返回东风着陆场,搜救直升机迅速确定返回舱落点,
工作人员帮助航天员安全出舱。搜救直升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是因为音调高 B.“震耳欲聋”是因为响度大
C.“震耳欲聋”是因为人听到了超声波 D.直升机乘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10.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 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11.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科学领域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汽车车尾的“倒车雷达”发出的是 声,该声
(选填“是”或“不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利用 声监测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火山喷发、龙卷风、雷
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2.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
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13.智能手机具有语音解锁功能,即通过声音的 这个特性来实现对手机解锁。如图,
把正在发音的音叉放入水中,发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
三、实验题
14.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
1 1.50 2131
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
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2 31.00 2.00 1284
(1)用刻度尺测量 1 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3 48.50 2.50 656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不能); 理由: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
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判断方法
15.小瓯同学进行了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1)如图 1 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如图 2 甲所示,用硬纸片在梳子的齿上以不同的速度划过,听其音调;划过梳子的齿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的
音调 (选填“越高”或“越低”),这说明音调与振动的 有关;
(3)如图 2 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锯条发出的
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振动 有关。
四、计算题
16.中国无人机技术享誉世界,如图所示是新款无人机“御”。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都安装了智能
感知系统,广泛应用在航拍,交通等领域。该款无人机整机质量 2 千克,摄像机拍摄速度 11000 帧 秒(即每秒拍
摄画面的帧数为 11000 帧)。
(1)若悬停在空中的无人机向固定在地面上的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0.08s 收到回波,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
碍物间的距离为多少 m?(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2)在轿车限速 120km/h 的某高速公路上,交警利用该无人机进行道路通行情况实时监测。
无人机在某轿车通行 1.05m 的过程中拍摄 330 帧,则该监测的轿车是否超速。
17.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
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S 表示超声波
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且声速与车速不
变。问:
(1)汽车第一次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多远?
(2)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八年级物理周考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每小题 3 分,填空每格 3
11. 、 、 。

12. 、 、 。
13. 、 。
14.(1) 、(2)
(3) ;、 。
(4) 方案:

判断方法:

15(1) 、 。
(2) 、 ;
(3) 、 。
计算题 16、17(自选一题完成)
我选第 题:
《2025 年 9 月 29 日鹏 峰中学初二物理小测 7》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C B D A B B C
1.D
【详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使有刻度线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使零刻度线
或其他整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起始端,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故 A 正确,不符合题
意;
B.细铜丝的直径很小,无法直接准确测量,可以把细铜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支铅笔上若干
圈,然后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 L 和圈数 N,就可算出直径 ,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利用三角尺测量硬币的直径时,两个三角尺要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对齐,两个刻度的差就
是硬币的直径,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直尺和三角尺测乒乓球的直径时,应使乒乓球的下端对准零刻度线,故 D 错误,符合
题意。
故选 D。
2.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
B.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B 错误;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传导障碍患者听到声音,但并不能听到人类听觉范围以外的
声音,故 C 错误;
D.骨传导耳机不堵塞耳朵,佩戴者可以听到耳机传递的声音,同时还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
音,故 D 正确。
故选 D。
3.B
【详解】摘取新鲜的树叶含在唇间,通过手指绷紧或放松叶片便可吹奏出不同乐曲,改变
了树叶发声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 B。
4.C
【详解】A.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反映声音的高低。不同人可以发出相同音调的声
音,所以不能依据音调分辨主人的声音,故 A 不符合题意;
B.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反映声音的强弱。不同人可以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所以
不能依据响度分辨主人的声音,故 B 不符合题意;
C.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不同人的发声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所以机器人能分辨主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故 C 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等有关,与发声体无关,所以不能依据传播速度分
辨主人的声音,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B
【详解】波形不同则音色不同;波的疏密即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波的高低即振幅不同则
响度不同。
A.由图可知,甲乙波的形状不同,所以音色不同,故 A 错误;
BCD.如图可知,图中钢琴、长笛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振动的幅度相同,即
钢琴、长笛的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所以两种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故 B 正确,CD 错误。
故选 B。
6.D
【详解】 A.B 超利用超声波反射成像,传递人体内部结构信息,属于传递信息,故 A 不
符合题意;
B.声呐通过接收反射声波探测鱼群位置,属于传递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
C.中医“闻”是通过听声音获取病情信息,属于传递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清洗机利用超声波振动能量去除污渍,属于传递能量,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A
【详解】A. 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故 A 正确;
B. 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不是最大的,故 B 错误;
C. 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鼓声不属于超声波,故 C 错误;
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注意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虽然在其它介质中的声速我们不会全记住,
但要知道: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的特征.
8.B
【详解】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就是从产生声音的源头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A.隔离睡眠区,是在传播过程中或者在噪声影响的区域进行隔离,不是从声源处减弱。故
A 不符合题意;
B.设备散热风扇改用静音风扇,风扇是产生噪声的源头,改用静音风扇,直接减少了风扇
产生的噪声,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符合题意;
C.宇航员休息时佩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是声源处。故 C 不符合题意;
D.增加空间站内部舱壁隔音层的厚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声源处。故 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 B。
9.B
【详解】A.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比如尖
锐的声音音调高;而“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听起来非常响亮,不是音调高的特点,所以
该说法错误,故 A 错误;
B.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同时响度
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震耳欲聋”就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让人感觉声音非常强烈,
该说法符合响度的定义和特点,所以该说法正确,故 B 正确;
C.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而人的听觉范围是频率在 20Hz 到 20000Hz 间的
声音,超声波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的;“震耳欲聋”说明人耳能清晰听
到这种声音,所以不可能是超声波,该说法错误,故 C 错误;
D.控制噪声有三个途径,分别是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直升
机乘员佩戴耳罩,是通过耳罩将声音与耳朵隔绝开来,阻止噪声进入耳朵,而不是防止噪
声产生(防止噪声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比如让发声体停止振动),所以该说法错误,故 D
错误。
故选 B。
10.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 A 错误;
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减小声音的音量,即减小声音的大小,故实质是降低响度,故
B 错误;
C.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
声音的音色,故 C 正确;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AI 获得了指令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
错误。
故选 C。
11. 超 是 次
【详解】[1][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汽车车尾的“倒车雷达”发出的是超声,超声波的
振动频率高于 20000Hz,该声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可以产生次声波,利用次声监测
仪进行监测,可以预报这些自然灾害。
12. 音调 响度 音色
【详解】[1]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女高音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即声音的大小不同,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
同,我们能区分不同歌手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3. 音色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详解】[1]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不同,智能手机语音解锁是通过声音的音色这个特性来实现
的,因为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重要特征。
[2]把正在发音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是因为音叉在振动,从而将水
溅起,该实验是为了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14. 20.50 3 不能 没有控制变量 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详解】(1)通过读取图中刻度尺的长度,为 20.50cm;
(2)由于音调与频率有关,且频率越低的音调越低,故音调最低的应该是 3 号;
(3)由于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直径有关,但探究频率与管长是否有关时,应该控
制直径相同,同理,在探究频率与直径是否有关时,应该控制长度相同,但通过数据表无
法看出这种关系,故不能得出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因为没有控制变
量;
(4)同求上明的想法是: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要想判断其是否正确,
我们就让金属管发生摆动,看是否发出声音,如果有声音产生,则说明发声是摆动产生的,
如果没有声音,则说明发声不是摆动产生的.
15.(1) 弹起 振动 放大音叉的振动
(2) 越高 快慢
(3) 变大 幅度
【详解】(1)[1][2][3]如图 1 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正在发声
的音叉在振动,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于正在发
声的音叉振动比较微小,肉眼很难察觉,所以,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
振动,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2)[1][2]硬纸片在梳子的齿上以不同的速度划过,硬纸片振动而发声,速度不同时,其振
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划过梳子的齿的速度越快,振动的频率越大,发出
的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3)[1][2]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弱,即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
幅变大,声音变大,即声音的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振动幅度)有关。
16.(1)13.6m
(2)见解析
【详解】(1)无人机发射超声波传到障碍物所用的时间为
无人机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的距离为
(2)拍摄 帧所用时间为
该轿车的速度为
由 126km/h>120km/h 可知,该监测的轿车超速。
17.(1)
102 m
(2)
26.2 m/s
【详解】(1)设第一次超声波往返所用总时间为 ,则单程时间为
则汽车第一次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
(2)从图中读得第二次超声波往返时间为 ,则单程时间为
距离由
两次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汽车向测速仪方向移动的路程为
因此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