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

资源简介

平阴实高2024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前三章;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北京时间2025年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下图示意西昌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时,西昌的地方时为( )
A.0:35 B.0:19 C.2:43 D.0:43
2.与成都相比,发射当日西昌( )
A.正午太阳高度低 B.白昼时间长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早
下图为北京时间9月23日8点某公园内小朋友骑自行车时拍摄的照片,图中骑行的方向为东南,影子与前进方向垂直。完成下面小题
3.拍摄照片时,当地的季节及太阳所处的方位是( )
A.春东北 B.春西南
C.秋东北 D.秋西南
4.拍摄的地点最可能为( )
A.杭州(120°E,30°N)
B.纽约(75°W,40°N)
C.悉尼(150°E,34°S)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W,35°S)
壶口瀑布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地带,与砾岩、砂岩相比,页岩、泥岩岩性松软。黄河水从壶口湍流急下,水花向四周飞溅,奔涌下泻后在400多米宽的河谷底部形成了一条30—50米宽,10—20米深的深槽。据记载,壶口瀑布已从下游北移了约5千米至今壶口,称十里龙槽。在龙槽东岸,有天然形成的观瀑廊,中部内凹,顶部是悬空的石岸,可容纳30余位游客近距离仰观壶口瀑布的雄姿。图1示意壶口瀑布剖面,图2示意十里龙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推测形成自孟门至壶口十里龙槽的主要地质过程为( )
①地壳抬升 ②溯源侵蚀 ③垂直下切 ④差异侵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6.形成图中十里龙槽东侧观瀑廊的地质条件是( )
A.下蚀作用,地壳抬升 B.下蚀作用,岩性差异
C.侧蚀作用,地壳抬升 D.侧蚀作用,岩性差异
7.近年来黄土高原植树造林工程大有成效,据此推测壶口瀑布的显著变化为( )
A.倒退的速度变慢 B.瀑布颜色会更黄
C.瀑布的水量增大 D.最佳观赏季缩短
按照经典的地貌演化学说,喀斯特发育有一定的演变顺序,随着侵蚀的持续,先形成峰丛再形成峰林。早期,地质学界据此认为贵州纳灰村周边的纳灰峰林开始遭受侵蚀发育在先,西峰丛开始遭受侵蚀发育在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纳灰峰林和西峰丛可能同时开始遭受侵蚀发育,而纳灰峰林受侵蚀更快。下图示意纳灰村周边的纳灰峰林和西峰丛的水文地质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8.纳灰峰林和西峰丛遭受侵蚀发育有先后差异的观点被质疑,主要是因为两者( )
A.空间位置邻近 B.岩石类型相同 C.基座高度相近 D.顶部形态相似
9.纳灰峰林遭受侵蚀更快,取决于( )
①径流来源②大气降水强度③地势落差④流水作用空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地层接触关系中,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断层中,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为正断层,相反则为逆断层。左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①②为断层线。右图为正断层、逆断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侏罗纪之前,下列地质事件在该区域最早发生的是( )
A.断层活动 B.褶皱变动 C.岩浆侵入 D.变质作用
11.下列关于③④两处的整合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③④均为整合接触 B.③为整合接触,④为不整合接触
C.③④均为不整合接触 D.③为不整合接触,④为整合接触
12.关于断层性质判断及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相对运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①为正断层,①线东侧岩层上升B.①为逆断层,①线西侧岩层下降
C.②为正断层,②线东侧岩层上升D.②为逆断层,②线西侧岩层下降
下图为某地低压槽线及降水区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及运动方向可能是( )
A.南半球暖锋向西北移动 B.北半球暖锋向东南移动
C.南半球冷锋向西北移动 D.北半球冷锋向东南移动
14.若未来几天丙地经历降水,下图各气象要素绘制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是一个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的大气现象,主要由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演变而形成,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该天气现象多出现于冬季,其间出现日数约占全年的一半。下图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比较图中①、②气流的性质分别为( )
A.暖干、暖湿 B.暖湿、暖干 C.暖干、冷湿 D.冷干、暖湿
1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贵阳地区垂直方向上风向变化的是( )
A. B.
C. D.
蒸发、降水、大气中的水分输送等因素影响地球上水量平衡。大气环流会把水汽从盈余的区域输送到水汽亏损的区域。图1为海洋区域随着纬度分布的年平均蒸发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图,图2为水汽的经向输送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不考虑大气环流,则上空水汽有盈余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副热带区域 C.中高纬度区域 D.极地地区
18.图2中①-④箭头示意盛行风向,其中为西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低空急流是一种发生在对流层低层强而窄的气流(大气高度<2000m,风速>6m/s),它常来自热带洋面,起着向低空大气输送热量、水汽和动量的作用。当它运动到较干、较冷空气的下方时,就形成了对流性不稳定结构,容易产生暴雨、冰雹等对流性降水天气,暴雨多产生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低空急流移动速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情况下,在日落时开始增大,日出前达到最大值。下图为低空急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暴雨多产生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主要原因是( )
①左前方为低压中心 ②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小
③容易与来自较高纬度的干冷空气相遇 ④左侧区域水汽含量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低空急流移动速度具有明显日变化,主要原因是( )
A.白天地面气温较高,对流活动旺盛,低空急流受到的摩擦阻力较大
B.白天人类活动繁忙,近地面空气流动较快,降低了低空急流的速度
C.夜间地面气温较低,近地面空气相对较稳定,不利于低空急流通过
D.夜间人类活动繁忙,近地面空气流动较慢,加快了低空急流的速度
副高和台风是影响我国天气和气候重要天气系统,他们位置和强弱变化给我国生产和生活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根据下图副热带高压脊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雨带位置在南部沿海
B.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C.我国东南沿海此时狂风暴雨
D.此时大致7月或8月
22.关于副高与台风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我国台风一般多形成于副高北侧
B.副高越强,台风越易形成
C.台风移动方向取决于副高周围引导气流
D.副高东退,台风路径西移
大规模气流在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常常在高山迎风侧受阻,造成空气质量辐合,形成高压脊;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的、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某次西南低涡生成于乌蒙山东侧,给当地天气带来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本次西南低涡形成时的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在西南低涡控制下,当地易出现( )
A.持续晴天 B.气温骤降
C.阴雨天气 D.大风扬沙
24.从动力角度来看,本次西南低涡形成的关键作用可能是西风越过乌蒙山后在背风坡( )
A.动力降压 B.水汽充足
C.下山降温 D.气流上升
25.西南低涡易在图示区域维持较长时间,主要取决于(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势格局
C.暖气团势力的强弱
D.水汽输送形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嶂石岩地貌在太行山中、南段东侧广泛分布,其中以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地区发育最为典型,是国家级地质公园。某研学小组到河北省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深化对嶂石岩地貌的认知。
活动一:绘制素描图
嶂石岩地貌不同地貌体的分布与组合表明,其发育过程经历了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4个阶段。研学过程中同学们绘制了嶂石岩地貌景观图,下图中的四幅图可呈现嶂石岩地貌演化过程。
(1)推测素描图中嶂石岩地貌的演化顺序 ,并指出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 。(7分)
活动二:探究形成机制
在多次流水横向掏蚀作用(下图)和岩体纵向崩塌作用下,“崖墙面”不断后退,形成陡崖。
(2)从岩性差异角度,说明“断墙”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14年4月23日前后,新疆经历了一次锋面过境的寒潮天气,北疆发生大风、降温、降雪,南疆发生强沙尘暴。图1为不同时段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2为不同时段锋面的垂直剖面图。
(1)在图1“22日早上”气压图中的适当位置,画出影响新疆此次天气变化的锋面。(4分)
(2)据图1,推测H气压系统到新疆后,向南移动的速度 (填快于或慢于)向东移动的速度,并说明原因 。(5分)
(3)分析锋面过境时,天山南麓未出现明显降水,而发生强沙尘暴的原因。(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8分)
(2)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C D A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A B A B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C A B
26.(1) c→d→b→a (4分) 流水侵蚀作用、风化作用、重力崩塌作用(3分)
(2)岩层通常由抗侵蚀性强的岩层和抗侵蚀性弱的岩层交替组成,形成水平或近水平层理(2分);流水优先侵蚀软岩层,在崖脚处横向掏蚀,形成凹槽(2分);在重力作用下,悬空的硬岩层发生纵向节理开裂,最终崩塌形成陡峭崖面(2分);此过程反复循环,导致崖墙阶段性后退(2分)。
27.(1) (4分)
(2) 慢于 (1分) 原因:受高大、东西向的天山阻挡,高压系统向南移动速度慢;(2分)北疆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无高大、南北向山脉阻挡,利于高压系统向东移动。(2分)
(3)天山北坡气流上升形成降水,使得到达南坡的气流水汽少,南坡为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容易冷却凝结;(2分)南疆为低压,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2分)4月天山南麓的沙漠土质疏松干燥,植被稀疏,沙源丰富,容易起沙(2分)。
28.(1)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4分)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4分)
(2)差异: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4分)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4分)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受山地抬升,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