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
C.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 D.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2.关于测量时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时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D.用非常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测量错误
3.如图所示,铅笔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12.0cm B.12.2cm
C.12.00cm D.12.20cm
4.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
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运动员、羚羊、汽车 D.羚羊、汽车、运动员
5.小明作为一名记者,在看台上目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仪式各路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的壮丽景象,下列关于她提出的一些观
点,错误的是( )
A.她在研究检阅方队的运动情况时,可以选择她自己作为参照物
B.对于同一方队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C.战旗方队,车轮不停旋转着驶过,车轮做的是机械运动
D.空中梯队中加受油机在空中展示加受油过程时,飞机之间是相对静止的
6.如图所示是舰载无人机在完成自主空中加油。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认为舰载无
人机是静止的( )
A.海岛 B.海岸 C.加油机 D.海面上的航空母舰
7.下列关于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要求不是必要条件的是( )
A.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C.刻度尺必须从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否则无法测量
D.读数时不仅要注明单位还需要进行估读
8.如题图甲所示,人坐在甲图中的白色 A 车中,用相机拍摄旁边与其速度相同的黑色 B 车,
拍出了有运动感的照片(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机与被拍摄车辆保持相对静止
B.以地面为参照物,相机处于静止状态
C.以树为参照物,被拍摄车辆处于静止状态
D.以上说法均正确
二、填空题
9.允哲学会了停表和刻度尺的使用,并利用这两个测量工具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秒表
的读数为 ,物体的长度为 cm。
10.如图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
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
到顶端的路程为 56cm,所用的时间为 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为
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一些。
11.甲、乙、丙、丁四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
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小车乙的速度是 m/s。
12.2024 年 10 月 1 日上午,新站高新区少荃湖城市副中心健步走活动顺利举行,15000 余
名市民齐聚少荃湖畔,共赴这场青春之约,参加活动的小孔同学通过自己的运动手环测得自
己的配速为 20min/km。则 1km/h 的运动速度比配速为 20min/km 的运动速度要 (选填
“大”或“小”)。
13.崇崇同学对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进行了 5 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25.88cm、25.87cm、
25.86cm、25.87cm、27.87cm。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则测量
的结果应记作 cm。
三、实验题
14.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扇形半径的关系。他用复印纸裁出
3 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 3 个纸锥。实验中,纸锥依次从相同高度由
静止释放,并测出下落时间。
(1)实验中;通过 (选填“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纸
锥下落快慢:除了刻度尺外,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g;
(2)小明进行多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剪掉的扇
纸锥编 下落高度 扇形纸片半径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

号 h/m r/cm ° t/s
圆心角θ/°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纸锥下落的快慢与扇形半径 ,与锥角
(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3)在做上述实验时,小华利用频闪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s 拍
照一次。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测量,由图乙可以判断纸锥下落过程中速
度的化情况是 。照片中的距离与纸锥实际下落的距离之比为 1:3,则纸锥在 A、
B 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明和小华进行交流时,发现测得的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有差异,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
度大小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即可)。
15.沿长廊 AB 方向铺有 30 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 1cm 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
度是 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 A 端走到 B 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
所用的时间是 s,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 m/s;
(3)在测量小明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明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小明的步行速度
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
16.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在前 2s 内的平均速度是 4m/s,后 4s 内的路程是 10m,求:
(1)该物体前 2s 的路程?
(2)该物体后 4s 的平均速度?
(3)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7.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假设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
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司机驾车以 25m/s 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
公路上行驶,发现前方 70m 处有障碍物,便紧急停车,反应过程耗时 0.6s,制动距离为 45m,
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3s。求:
(1)汽车在驾驶员反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
(2)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3)若驾驶员酒后仍以 25m/s 的速度行驶,已知该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两倍,
紧急停车时制动距离不变,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B B C C A
1.D
【详解】物理上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是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位置没有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 A 不
符合题意;
B.荔枝由绿变红,物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 B 不符合
题意;
C.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描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位置没有改变,不属于机械
运动,故 C 不符合题意;
D.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果实从枝头到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 D 符合
题意。
故选 D。
2.B
【详解】A.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能避
免,故 A 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故 B 正
确;
C.测量时,最多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不能减小误差,故 C 错误;
D.测量是否错误,取决于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与仪器的精密程度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 B。
3.C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铅笔的左端
对准 0 刻度线,右端对准 12.00cm,则铅笔的长度为 12.00cm,故 C 正确,ABD 错误。
选 C。
4.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运动员的速度
汽车的速度
羚羊的速度
v 羚羊=20m/s
因此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B
【详解】A.除了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她在研究检阅方队的运动
情况时,可以选择她自己作为参照物,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对于同一方队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
同,也可能相同,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战旗方队,车轮不停旋转着驶过,相对地面车轮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做的是机械运动,
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空中梯队中加受油机在空中展示加受油过程时,飞机之间相对位置不变,是相对静止的,
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6.C
【详解】A.以海岛为参照物,舰载无人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以海岸为参照物,舰载无人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以加油机为参照物,舰载无人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 C 符合题意;
D.以海面上的航空母舰为参照物,舰载无人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故 D 不符合
题意。
故选 C。
7.C
【详解】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左侧,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
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
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读数时视线要垂直刻度线或正对刻度线,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
和单位组成,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 ABD 均为必要条件,C 不是必要条件。
故选 C。
8.A
【详解】A.相机与被拍摄车辆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它们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故 A 正
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相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处于运动状态,故 B 错误;
C.以树为参照物,被拍摄车辆位置发生了改变,处于运动状态,故 C 错误;
D.以上说法中只有 A 正确,故 D 错误。
故选 A。
9. 337.5s 3.05
【详解】[1]由图可知:停表的分针指示在 5min 刻度线和 6min 刻度线之间,所以是 5min,
并且分针过了 5min 刻度线和 6min 刻度线之间的中线,所以秒针读数是 37.5s,所以秒表的
读数为 337.5s。
[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物体左端所对刻度为 0.00cm,右端所对刻度为 3.05cm,所以物
体的长度为 3.05cm。
10. 运动 0.08 慢
【详解】[1]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
[2]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 56cm,用的时间为 7s,故其平均速度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
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1. 甲 丙 6
【详解】[1][2][3]由图 1 可知,小车甲的速度
小车丁的路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的速度
由图 2 可知,小车乙的速度
小车丙的速度
由此可知,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小车乙的速度是 6m/s。
12.小
【详解】将配速 20min/km 转换为速度单位 km/h。配速 20min/km 表示每走 1km 需要 20min,
则 1h(即 60min)内可以走的距离就是 ,所以配速 20min/km 对应的速度
是 3km/h。 3km/h 比 1km/h 大。
13. 0.1 25.87
【详解】[1]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测量数据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 0.1cm。
[2]测量数据中,27.87cm 与其它数据相差过大,是错误数据,应该剔除,则测量的结果应记

14.(1) 相同路程比时间 秒表
(2) 无关 有关
(3) 先变大后不变 0.15
(4)纸锥的质量
【详解】(1)[1][2]实验中,纸锥依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并测出下落时间,采用的是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因此需要测量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2)[1][2]根据表格中编号为 1、2 的数据知:下落高度、纸锥扇形半径相同,纸锥锥角不
同,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根据表格中编号为 1、3 的数据知:下
落高度、纸锥锥角相同,纸锥扇形半径不同,下落时间相同,下落速度相同,即可得结论:
纸锥下落速度与纸锥扇形半径无关;综合分析可得出的结论:纸锥下落速度与纸锥扇形半径
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
(3)[1]频闪相机每隔 0.2s 拍照一次,即图片中每个物体间的时间都为 0.2s,从图像可以看
出,A 以上越往下面,相同时间纸锥下落的路程越大,由此可以判断,A 以上纸锥下落过程
中,速度逐渐变大;A 到 B 过程中相同时间纸锥下落的路程相同,由此可知 AB 间速度不变;
综合可知,纸锥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2]图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AB 间的长度为 2.00cm,照片中的距离与纸锥实际下落的
距离之比为 1:3,故实际中物体下落的距离为
频闪相机每隔 0.2s 拍照一次,AB 间两个时间间隔,从 A 到 B 所用时间为
纸锥在 AB 间的平均速度为
(4)纸锥下落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重力等于空气阻力。物理运
动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因此影响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受纸锥自身质量的影响,还受纸锥
大小,形状等影响纸锥空气阻力的因素的影响。
15. 0.600 20 0.9 偏小
【详解】(1)[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1cm,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每块地
砖的长度是 60.0cm=0.600m。
(2)[2][3]已知
s=60.00cm×30=0.6000m×30=18m
停表小指针指示读数未超过 1 分钟,大指针指示示数为 20s。所用时间 t=20s,速度为
(3)[4]在测量小明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明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偏大,根
据 可知测得小明的步行速度会偏小。
16.(1)8m;(2)2.5m/s;(3)3m/s
【详解】解:(1)该物体前 2s 的路程为
(2)该物体后 4s 的平均速度为
(3)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1)该物体前 2s 的路程为 8m;
(2)该物体后 4s 的平均速度为 2.5m/s;
(3)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3m/s。
17.(1)15m
(2)15m/s
(3)若该司机醉酒后驾车,会撞上障碍物
【详解】(1)司机在反应过程中,汽车的速度不变,行驶的速度 v=25m/s,由 知道,
汽车在驾驶员反应过程中行驶的路程
(2)制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3)该司机醉酒后的反应时间
醉酒后的反应距离
司机醉酒后从发现障碍物到车停止的总距离
所以会撞上障碍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