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强基班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10月)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强基班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10月)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猕猴桃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调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也参与调节猕猴桃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促进猕猴桃果实发育上表现出协同作用
C.在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时,各种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D.果实发育过程受基因控制和激素调节,果实成熟过程只受激素调节
2.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图2 b点浓度时,图1中的A具有最小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增大
C.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浓度时,表现为生长素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2可知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将会抑制生长,A大于90°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浓度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过高浓度会抑制生根
B.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可促进种子休眠,从而抑制生殖生长
C.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植物细胞代谢过程
D.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后会快速被酶降解而失去功效
4.下列有关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光生长,可能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顶端优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侧芽处积累,抑制侧芽生长
C.对光作出反应,蓝光照射激活光敏色素,直接促进某些基因的表达
D.根向地生长,可能由于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方向改变,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对称
5.《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农事活动的季节性。现代研究发现,水稻的抽穗和成熟受多种植物激素调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十月获稻”时,水稻种子中脱落酸含量较高,促进种子休眠以度过寒冬
B.水稻晒种可以提高种子活力,可能与减弱脱落酸的作用有关,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
C.用动物骨汁、粪汁浸泡种子,可能因骨汁中富含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发芽
D.“八月剥枣”时,枣树果实内乙烯含量上升,促进果实成熟和脱落
6.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可以通过预实验减小实验误差
B.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为YC.实验不能说明该生长素类调节剂对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
D.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
7.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都能促进种子萌发,如图为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对种子萌发芽长度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未成熟种子和萌发的幼芽都能合成赤霉素
B.油菜素内酯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芽伸长的特点
C.二者浓度都为时,赤霉素对芽伸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油菜素内酯
D.据图判断,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在促进种子萌发、芽伸长上不具有协同作用
8.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a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
C.植物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来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D.在太空中生长的植物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弯曲生长的特性
9.为研究2,4-D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2,4-D溶液的浓度及相应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A B C D E F
浓度/(mg·L-1) 0 30 50 80 110 140
实验结果
A.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需设置空白组
B.实验中A~D组处理插条的方法为浸泡法,E、F组为沾蘸法
C.2,4-D溶液浓度超过110mg L-1时对植物插条生根起抑制作用
D.若要探究本实验的最适浓度,可在C、D组浓度之间设置浓度梯度
10.科研人员研究了外施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棉花幼苗根系顶端优势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处理(mg/L) 主根长度(cm) 单株侧根数
空白对照 8 20
生长素(1.0) 7.5 25.1
生长素(2.0) 7.2 27.2
细胞分裂素(0.5) 8.7 18.9
细胞分裂素(1.0) 9.1 17.7
生长素(2.0)+细胞分裂素(0.5) 7.8 32.1
生长素(2.0)+细胞分裂素(1.0) 7.6 29.2
A.棉花幼苗根系顶端优势的产生机制与芽的顶端优势存在差异
B.外施生长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棉花幼苗根系的顶端优势
C.两种激素对主根的伸长表现为协同关系,对单株侧根数表现为拮抗关系
D.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主根伸长,抑制单株侧根数增加
1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液 ⑤原尿 ⑥细胞质基质 ⑦组织液 ⑧核液 ⑨细胞内液 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
12.共享单车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骑行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B.骑行过程中,维持呼吸作用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C.骑行过程中,维持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在脑干
D.骑行过程中,维持语言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3.如图为人体不同类型的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传递信息
B.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神经元是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递信息的细胞
D.3种神经元形态相似,都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且神经末梢只位于轴突末端
1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B.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左侧区域,引起左侧下肢的运动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正置的
D.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16.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②甲状腺激素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被利用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18.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B.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C.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D.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19.将完好的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神经调节的相关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降低任氏液中Na+的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变小
B.电刺激枪乌贼巨大轴突,不一定会产生动作电位
C.若细胞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增大任氏液中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会变小
20.人吸食可卡因后可表现出情绪高涨、好动等,且易上瘾。研究表明,可卡因能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回收来产生“快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产生愉悦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可卡因能延长愉悦感
B.多巴胺通过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入细胞内后促使Na 内流
C.吸食可卡因后变得健谈与大脑皮层的S区兴奋性过高有关
D.可卡因是一种毒品,抑郁症患者不应吸食可卡因来缓解症状
21.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细胞的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C.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可能低于正常环境
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22.如图为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B.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必须经过小脑或脑干才能传给低级中枢
C.下丘脑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D.由图可知机体运动只与大脑皮层有关,与其他中枢无关
23.某同学绘制了人体排尿反射过程的模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
B.婴儿的排尿反射:膀胱→d→大脑→b→膀胱
C.婴儿的排尿反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婴儿和成年人的排尿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
24.某运动员不幸在运动中颈椎受伤,导致瘫痪,但仍有感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运动员指尖被针刺后产生痛觉,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该运动员可正常进行排尿反射,但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C.该运动员的语言、学习、记忆等方面的功能没有障碍
D.颈椎受伤,大脑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四肢的肌肉,从而无法运动
25.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关于读书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朗读课本文字时,需要大脑皮层V、S区的参与
B.读书过程中,书本上文字的视觉刺激,可以将瞬时记忆转入第一级记忆
C.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语言、学习、记忆等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
D.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
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中,头面部肌肉运动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
②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但情绪不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③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④神经元的数量远多于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0 B.1 C.2 D.3
27.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③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④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多 ⑤神经递质、血红蛋白和激素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A.①③⑤⑥ B.①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
28.图1为人体内 3 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示意图,图2表示某时刻兴奋在神经元B上的部分传导 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的种类、数量无关
B.若降低神经元A周围环境中的K+浓度,则其兴奋性增强
C.图2中的②处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④处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D.据图2中的①可判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从右向左传导
29.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30.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
B.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C.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小于固有心率
D.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此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交感神经作用更强
二、解答题
31.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 (填数字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数字序号)。
(2)正常情况下,液体④处的O2浓度 (填“>”“<”或“=”)液体②处,液体①处的CO2浓度 (填“>”“<”或“=”)液体⑤处。
(3)正常情况下,液体①的渗透压和液体④的渗透压大小 (填“相同”或“不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则会引起 。
32.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衰退、认知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回答下列问题:
(1)部分AD患者不能说出完整句子可初步判断大脑皮层 区受损,患者大脑皮层弥漫性萎缩,神经元大量减少将直接引起下列哪几项 。
A.基本排尿反射丧失 B.痛觉减弱 C.肢体僵硬 D.心率减缓
(2)谷氨酸(Glu)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中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组织液中 Glu 含量增加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其生理机制如图所示。
①正常情况下Glu 主要存在于神经末梢的 内,末梢产生兴奋时将其释放到突触间隙,与 结合,进而完成兴奋传递。
②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液中 Glu 的含量升高,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摄取的Glu 减少。
(3)已知脑内乙酰胆碱含量与记忆密切相关,老年痴呆病人脑内乙酰胆碱量减少,某团队据此研发了某种改善老年痴呆症状药物,你觉得可能的药物机理是: 。(答出1点即可)
三、实验题
33.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在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其对应的运输方式为 。
(2)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说明 。
(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有人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物质,他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为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 ,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C C D C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C D B C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A C A B C A C
31. ② ③④ > < 相同 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或细胞间隙液体增多)
32.(1) S BC
(2)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 EAAT蛋白表达降低
(3)促进乙酰胆碱合成(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或增强乙酰胆碱受体敏感性)
33.(1) 色氨酸 主动运输
(2) 10-4 抑制生长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3) 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含等量蔗糖和蒸馏水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更多乙烯,乙烯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