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光的折射(同步练习)(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光的折射(同步练习)(原卷版 解析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现象》
第4节 光的折射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0 10 10 5 0 4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下列关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
C.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增大 D.折射角不可能小于入射角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①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 ②阳光下,立竿见影;
③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 ④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⑤桥在水中的“倒影”; ⑥用放大镜看地图;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  )
A.小于30° B.大于30° C.等于30° D.0°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新生军训地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发生在万州的“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
C.鸟巢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D.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5.下列光现象与“海市蜃楼”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后视镜中的汽车 B.夜空中的光柱
C.池底变浅的游鱼 D.湖水中的夕阳
7.如图所示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8.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9.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10.如图所示,游泳池中的水面下方的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池底产生光斑P1折射光线在天花板上产生光斑P2。如水面下降一小段距离,则(  )
A.反射角增大
B.折射角增大
C.光斑P1右移
D.光斑P2右移
11.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鸟”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看到的“鱼”是虚像
12.如图所示,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向上弯折,这是因为(  )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3.如图,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
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
1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15.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1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17.在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中,将一束绿色激光从玻璃槽的右侧斜射入糖水中,但激光在糖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发生了色散
B.激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C.糖水不均匀使光发生弯曲
D.光从玻璃到糖水发生了折射
18.小王在研究光的有关规律时,根据光学现象画出图中的a、b、c三幅图,根据图中所显示的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玻璃比水对光的偏折能力大
D.光路是可逆的
19.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P(如图所示)。现往水槽内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期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壁上一直有光斑。在加水过程中,小红观察到光斑的移动情况正确的是(  )
A.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
B.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C.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
D.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20.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
A.30°
B.45°
C.55°
D.6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夏天,小谷在南湖公园看到水中的“蜻蜓”和“小鱼”在“嬉戏”,“蜻蜓”和“小鱼”这分别是光的   和   现象形成的像。
22.如图所示为一束光射向空气与水分界面后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由图可知,折射角是   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23.在某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200m竞赛中,小明同学跑出了25s的成绩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爱运动的小明还很喜欢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些小实验。如图所示,从侧面望去,茶杯是空的,但当他慢慢向杯中倒水时,发现杯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看到的硬币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能够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选填“A”或“B”)。
24.如图所示,在不透明的杯底部画一个黑点A,向杯中倒入适量水,眼睛位于P点看到A点的像A′。
(1)这个像是由于光发生   形成的   (填“虚像”或“实像”)。
(2)请作出眼睛看到A′点的光路图。
(3)用激光笔对准像A′照射,光   (填“能”或“不能”)照到杯底A点。
25.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则在玻璃中的光线为   (选填“OD”或“OE”),光射出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线为:   (选填“DF”、“DG”、“EH”或“EI”)。
26.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位置。人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选填“实”或“虚”)像。
27.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   现象,后者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   (选填“实像”“虚像”),鱼叉应瞄准   (选填“看到的鱼的方向”、“看到的鱼的上方”或“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28.将筷子斜放在空碗中,向碗内缓缓注水,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   (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   (填“水到空气”或“空气到水”)传播时发生了   现象。
29.如图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水池,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则入射角大小为   ,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将   移动。(选填“不会”、“向左”、“向右”)
30.某校在新建设的喷水池底部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左侧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在左侧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   (上方/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左侧池壁上亮斑的位置会   (上移/不变/下移);当水面升至c位置时,水面下左侧池壁亮斑的位置在   (S点/S点上方/S点下方)。
三、作图题(共10小题):
31.如图所示,OA为反射光线,请作出OA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2.如图为某光源S在水底发出的一束光,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既有反射光,也有折射光,请分别画出它们。
33.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照射到半圆形的玻璃砖中,请画出两束光线分别进入和射出玻璃砖的光路图。
34.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三棱镜,请画出这束光进入三棱镜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35.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画出入射光线AO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在玻璃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36.如图所示,在水池底部水平放置一块平面镜,有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的A点,经水面折射和平面镜一次反射后射向水面的B点,请作出该过程的光路图(A′点是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7.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三棱镜,经过两次折射后从OP射出,请画出完整光路。
38.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折射光线。
39.如图为一半圆形玻璃砖,O为圆心,请画出光线AO通过玻璃砖后传播的大致路径。
40.如图所示,将长方形玻璃砖沿某一方向切开,且分开一小段距离,一束光从左侧面A垂直射入,从右侧面B射出,请画出大致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4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激光笔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屏EF可绕其上MN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AO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IN线会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小芳将F板向B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β 0° 11.3° 22.1° 35.4° 40.9°
4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   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
(4)若激光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43.小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空气中的入射角α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β 0° 22° 32° 41°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   ;小强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   (选填“有”或“没有”)折射光,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填“改变”或“不改变”)。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
(4)实验过程中,小强发现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同时还伴有光的  现象。
(5)若将光沿着如图所示BO方向射向空气时,光在空气中沿OA方向射出,若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不断增大入射角的度数,折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44.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3)该同学又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逐渐增大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4)如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哪个图能真实反映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传播途径。答:    (填选项中的字母)
45.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小明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   (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3)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   。
(4)让一束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如图丙所示。此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根据以上内容可判断:
①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丁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描述,下图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现象》
第4节 光的折射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0 10 10 5 0 4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下列关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
C.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增大 D.折射角不可能小于入射角
【答案】B
【解析】解: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相等,都等于零度,折射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B。
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①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 ②阳光下,立竿见影;
③站在岸边看见水中的鱼群; ④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⑤桥在水中的“倒影”; ⑥用放大镜看地图;
A.①③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解:①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②影子是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
③人看到水中的鱼群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④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筷子偏高了;
⑤桥在水中的“倒影”,属光的反射原理;
⑥用放大镜看地图,图被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所以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有:③④⑥。
故选:B。
3.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  )
A.小于30° B.大于30° C.等于30° D.0°
【答案】A
【解析】解: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入射角是30°,则折射角会小于30°。
故选:A。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新生军训地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发生在万州的“海市蜃楼”是光的反射现象
C.鸟巢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D.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A
【解析】解:A、新生军训地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鸟巢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筷子的“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光现象与“海市蜃楼”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解: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①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①正确;
②手影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②错误;
③露珠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放大镜,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③正确;
④拱桥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后视镜中的汽车 B.夜空中的光柱
C.池底变浅的游鱼 D.湖水中的夕阳
【答案】C
【解析】解:A.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后视镜中的汽车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夜空中的光柱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池底游鱼是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眼看到鱼的像,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偏折,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湖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岸上的人看到水中小鱼的光路图是(  )
【答案】D
【解析】解:AB、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水中鱼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人眼,故AB错误;
CD、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标有甲、乙两点的筷子放在空碗中如图1所示,向碗中加水至虚线处,观察到如图2所示场景,此时看到筷子上的甲点或乙点,光的传播路径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解:AB、看甲点时,甲点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B错误;
CD、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9.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答案】D
【解析】解: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所示,游泳池中的水面下方的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池底产生光斑P1折射光线在天花板上产生光斑P2。如水面下降一小段距离,则(  )
A.反射角增大
B.折射角增大
C.光斑P1右移
D.光斑P2右移
【答案】D
【解析】解:当水面下降时,入射光线传播方向和传播介质不变的情况下,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都与原先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平行,即折射角和反射角都不变,据此可作图如下:
由图可知P1向左移动,P2向右移动,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水中的“鸟”是实像
C.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深
D.看到的“鱼”是虚像
【答案】D
【解析】解:AB、看到水中的“鸟”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B错误;
CD、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是鱼的虚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向上弯折,这是因为(  )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答案】D
【解析】解: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故D正确。
故选:D。
13.如图,向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入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
A.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
B.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
C.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
D.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
【答案】C
【解析】解:动车减速,杯中的水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水面会荡向车子的前方,作出变化后的水面的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为入射角,比较变化前后的入射角,由下图可观察得入射角变大,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则折射角也变大。
故选:C。
1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答案】A
【解析】解:人在岸上观察到水中点光源S成的像S′,是水中S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比S浅的虚像S′(S′在①直线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答案】A
【解析】解:A、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α1>γ1,故A正确;
B、光线从玻璃砖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α2<γ2,故B错误;
CD、因两条法线是平行的,则由几何知识可知γ1=α2,所以α1>α2,γ1<γ2,故CD错误。
故选:A。
1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答案】B
【解析】解:已知CD是界面,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在观察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中,将一束绿色激光从玻璃槽的右侧斜射入糖水中,但激光在糖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发生了色散
B.激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C.糖水不均匀使光发生弯曲
D.光从玻璃到糖水发生了折射
【答案】C
【解析】解:糖水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光在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从而使光发生了弯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8.小王在研究光的有关规律时,根据光学现象画出图中的a、b、c三幅图,根据图中所显示的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发生反射现象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玻璃比水对光的偏折能力大
D.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D
【解析】解:A、根据三个图可知,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故A正确;
B、根据a、b图可知,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B正确;
C、比较b和c可知,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入射角相同,玻璃中的折射角小,这说明玻璃比水对光的偏折能力大,故C正确;
D、三个图中没有让光线从玻璃或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无法获得光路可逆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D。
19.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P(如图所示)。现往水槽内缓慢加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期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壁上一直有光斑。在加水过程中,小红观察到光斑的移动情况正确的是(  )
A.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
B.从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C.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重合
D.从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
【答案】C
【解析】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P点以下的b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光斑位置在S′,如下图所示:
(2)水面上升至P点以上的a位置时,光线先在水池壁反射,再折射出水面,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光斑位置在S″,如下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知:在加水过程中,由于开始的水很少,光斑会迅速下移到P点以下的某一位置,然后随着水的增多光斑再缓慢上移,由于人眼看水中的橡皮泥也是虚像,虚像的位置也在S″处,所以当水面升到橡皮泥处后,光斑始终和橡皮泥重合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0.如图所示,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光线射到液体底部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又反射回来,最后光线又回到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
A.30°
B.45°
C.55°
D.60°
【答案】B
【解析】解:作出光路示意图:
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时的反射角,平面镜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2=∠1=30°
光从液体射向空气时的入射角为∠3=∠2=30°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这时的折射角∠4=45°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夏天,小谷在南湖公园看到水中的“蜻蜓”和“小鱼”在“嬉戏”,“蜻蜓”和“小鱼”这分别是光的   和   现象形成的像。
【答案】反射;折射。
【解析】解:湖水中的“蜻蜓”是蜻蜓经湖水这个“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从鱼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看到水中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
22.如图所示为一束光射向空气与水分界面后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由图可知,折射角是   度,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答案】38;上。
【解析】解: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由图可知AO、OC中应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则MN为法线,PQ为界面,而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故OB是折射光线,AO是入射光线;
入射角为∠AOM=90°﹣30°=60°,折射角∠BON=38°,小于入射角,故界面的上方是空气,下方是水。
故本题答案为:38;上。
23.在某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200m竞赛中,小明同学跑出了25s的成绩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爱运动的小明还很喜欢利用家中的物品做些小实验。如图所示,从侧面望去,茶杯是空的,但当他慢慢向杯中倒水时,发现杯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看到的硬币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能够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选填“A”或“B”)。
【答案】他自己;虚像;B。
【解析】解:小明同学在比赛中向前运动,则路边为他加油的同学相对于小明位置不断后退,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保持眼睛和茶杯的位置不变,慢慢向空茶杯里倒水,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故光路图B正确,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
故答案为:他自己;虚像;B。
24.如图所示,在不透明的杯底部画一个黑点A,向杯中倒入适量水,眼睛位于P点看到A点的像A′。
(1)这个像是由于光发生   形成的   (填“虚像”或“实像”)。
(2)请作出眼睛看到A′点的光路图。
(3)用激光笔对准像A′照射,光   (填“能”或“不能”)照到杯底A点。
【答案】(1)折射;虚像;(2)如图所示;(3)能。
【解析】解:(1)由A点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人在P点观察,看到的是变高了的虚像A′,因此像A′是由于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2)连接PA′,与水面交点为入射点O,OP为折射光线,OA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在P点用激光笔对准像A′照射,光能照到杯底A点A处。
故答案为:(1)折射;虚像;(2)如图所示;(3)能。
25.如图所示,光沿CO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分别透过平直界面AOB和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路。则在玻璃中的光线为   (选填“OD”或“OE”),光射出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线为:   (选填“DF”、“DG”、“EH”或“EI”)。
【答案】OE;EI。
【解析】解: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在玻璃中的光线为OE;
折射光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时,由于此光线是由圆心O射出,当经过第二个折射面时,正好与该入射点处的切线垂直,因此第二次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故光射出圆弧形界面AMB时的光线为EI。
故答案为:OE;EI。
26.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   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   (选填“甲”或“乙”)的位置。人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折射;乙;虚。
【解析】解: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
故答案为:折射;乙;虚。
27.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   现象,后者是光的  现象。如图所示,渔夫在叉水中的鱼时,看到的是鱼的   (选填“实像”“虚像”),鱼叉应瞄准   (选填“看到的鱼的方向”、“看到的鱼的上方”或“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答案】反射;折射;虚像;看到的鱼的下方。
【解析】解:(1)岸边大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2)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所以水中游的鱼是光折射后产生的像;
(3)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的像都是虚像,不可用光屏承接,所以渔夫看到水中的鱼也是虚像;
(4)由于光的折射,会使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变浅,所以看到的鱼的高度比实际鱼的位置要高,因此应该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虚像;看到的鱼的下方。
28.将筷子斜放在空碗中,向碗内缓缓注水,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   (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   (填“水到空气”或“空气到水”)传播时发生了   现象。
【答案】上; 水到空气;折射。
【解析】解:插入水中的筷子,由于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弯折。此时看到的像是筷子的虚像。
故答案为:上; 水到空气;折射。
29.如图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水池,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则入射角大小为   ,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将   移动。(选填“不会”、“向左”、“向右”)
【答案】40°;向右。
【解析】解: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水池,由于法线与池底是垂直的,则灯光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90°﹣50°=40°,即入射角为40°;
在没有注水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人直接能看到C点;当注水后,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拢法线照射到C'点,人看C'点时,C'点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再次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光线看来感觉光线是从C''射出的,所以人看到光斑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40°;向右。
30.某校在新建设的喷水池底部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左侧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图中的a位置时,在左侧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   (上方/下方);水面从a位置升至b位置的过程中,左侧池壁上亮斑的位置会   (上移/不变/下移);当水面升至c位置时,水面下左侧池壁亮斑的位置在   (S点/S点上方/S点下方)。
【答案】下方;上移;S点。
【解析】解:(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光发生折射,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左侧池壁上亮斑的位置在S点的下方,如图所示;

(2)同理,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所以左侧池壁上亮斑的位置上移;
(3)水面上升到c的位置时,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方向不变,故照射在S点。
故答案为:下方;上移;S点。
三、作图题(共10小题):
31.如图所示,OA为反射光线,请作出OA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先过O点垂直水面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右侧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2.如图为某光源S在水底发出的一束光,在水与空气的界面上既有反射光,也有折射光,请分别画出它们。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3.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照射到半圆形的玻璃砖中,请画出两束光线分别进入和射出玻璃砖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光线小于入射光线,由此先过O点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的玻璃中作出折射光线OA;折射光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时,由于此光线是由圆心O射出,当经过A点的折射面时,正好与该入射点处的切线垂直,因此从玻璃砖射出的第二次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2)光由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的光线方向不变,由此作出射进玻璃砖的光线O'B,连接OB,即射向B处的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从玻璃射出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4.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玻璃三棱镜,请画出这束光进入三棱镜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应向法线靠拢;再次折射时,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射出。如图所示:
35.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画出入射光线AO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在玻璃中的大致折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图中已画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据此在法线上侧的玻璃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6.如图所示,在水池底部水平放置一块平面镜,有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的A点,经水面折射和平面镜一次反射后射向水面的B点,请作出该过程的光路图(A′点是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过平面镜做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一点,连接这个交点与B的连线,即为反射光线,连接A与交点的连线,即为折射光线,从入射点A作出垂直界面的法线,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可确定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7.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三棱镜,经过两次折射后从OP射出,请画出完整光路。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过折射点O作出法线,根据当光线从玻璃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会靠近法线,
同理,根据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如图所示:
38.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折射光线。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首先光从空气垂直进入玻璃砖,所以其传播方向不变;
然后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先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39.如图为一半圆形玻璃砖,O为圆心,请画出光线AO通过玻璃砖后传播的大致路径。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过入射点做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应靠近法线;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由于光线垂直于界面,所以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40.如图所示,将长方形玻璃砖沿某一方向切开,且分开一小段距离,一束光从左侧面A垂直射入,从右侧面B射出,请画出大致光路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解: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由于两界面平行,则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右侧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将平行于原来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4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激光笔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光屏EF可绕其上MN所在直线前后折转。
(1)实验时小兰让光束沿AO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IN线会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接着小兰让光束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小芳将F板向B后折转一定角度时,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小兰和小芳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β 0° 11.3° 22.1° 35.4° 40.9°
【答案】(1)靠近;(2)不能;在;(3)增大。
【解析】解:(1)小兰让光束沿AO射入水中,光束进入水中后,由于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则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2)因折射光线 和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该小组同学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故答案为:(1)靠近;(2)不能;在;(3)增大。
4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   相同。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
(4)若激光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答案】(1)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AO和OB;(2)入射光线重合;介质;(3)玻璃;(4)玻璃。
【解析】解:(1)光线AO到OC,光的传播路线没有改变,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所以可以判断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本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要记录光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以要记录的两条光线是AO和OB。
(2)探究光在玻璃和水的折射能力,要控制入射光线相同,还要控制A点所在的介质相同,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所以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光线重合,并且介质相同。
(3)如乙丙图,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AO入射,OC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AO入射,OE传播;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AO入射,OB传播,比较两条折射光线OB和OE,OB偏离OC更多,所以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玻璃。
(4)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偏折能力比在水中的偏折能力强,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偏折能力比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的偏折能力强,所以从玻璃中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故答案为:(1)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AO和OB;(2)入射光线重合;介质;(3)玻璃;(4)玻璃。
43.小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空气中的入射角α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β 0° 22° 32° 41°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   ;小强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   (选填“有”或“没有”)折射光,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填“改变”或“不改变”)。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
(4)实验过程中,小强发现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的同时还伴有光的  现象。
(5)若将光沿着如图所示BO方向射向空气时,光在空气中沿OA方向射出,若保持入射点位置不变,不断增大入射角的度数,折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答案】(1)两侧;有;在;(2)不改变;(3)小于;增大;(4)反射;(5)会。
【解析】解:(1)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3)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水面会反射光线,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5)如果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空气,在界面处发生折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看不到折射光线,产生了全发射;所以折射光线会消失,一定发生反射现象。
故答案为:(1)两侧;有;在;(2)不改变;(3)小于;增大;(4)反射;(5)会。
44.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3)该同学又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逐渐增大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4)如图2所示的四幅图中,哪个图能真实反映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传播途径。答:    (填选项中的字母)
【答案】(1)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小于;0°;
(2)是;应该选用更多不同种类的透明介质做相同的实验;
(3)增大;折射光线消失;(4)A。
【解析】解:(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0°。
(2)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3)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折射规律是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增大入射角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达到90°,在空气中就没有折射光线了。此时只有反射光线,这是一种全反射现象;
(4)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
C、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
D、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小于;0°;
(2)是;应该选用更多不同种类的透明介质做相同的实验;
(3)增大;折射光线消失;(4)A。
45.小明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光贴着光屏从空气射入水中,小明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将光屏F恢复原状,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杯底的亮斑B向   (选填“左”、“右”或“上”)移动。
(3)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射出,这说明   。
(4)让一束激光从某玻璃斜射向空气(如图乙)。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消失,只存在入射光与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如图丙所示。此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根据以上内容可判断:
①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   (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②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制成,一束光垂直于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丁所示.则关于这束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光路描述,下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1)不能;在;(2)左;(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①不会;②D。
【解析】解:(1)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但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若杯中的水增多,如图所示:
可见,当水增多时,液面升高,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光斑会向左移动;
(3)小明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①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折射角总小于90°,故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②光线从空气垂直于玻璃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当光射到玻璃的右表面时,由图可知入射角为45°,大于临界角41.8°,所以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折射光线消失,只有反射光线),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故只有D正确。
故答案为:(1)不能;在;(2)左;(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①不会;②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