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单元训练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单元训练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单元卷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从未见过真正的恐龙,那么现在的人类通过( )知道不同种类的恐龙长什么样子。
A.科学家结合其他生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模型
B.画家通过想象画出来的画像
C.恐龙化石复原了它们的样貌
2.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菊石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 )。
A.山脉 B.陆地 C.海洋
3.我们是通过( )测定地球的年龄约是45.6亿岁。
A.动植物的成分 B.岩石的化学成分 C.土壤的化学成分
4.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如下图是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鹦鹉螺化石,它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 )。
A.海洋 B.山脉 C.平原
5.下列有关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出土了一些鱼类化石,是因为古鱼生活在山上
B.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
C.三叶虫化石是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
6.借助古生物化石,科学家们可以 ( )
A.研究古生物的结构 B.复活古生物 C.准确知道古生物的生活环境
7.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一般存在于( )中。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8.周末,小明参观古生物博物馆,了解到古生物化石 ( )
A.只能观赏,无科研价值
B.能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
C.就是已经灭绝了的动植物
9.与恐龙同时代,而现在还存活在地球上的动物有( )。
A.鳄鱼 B.龙虾 C.长颈鹿
10.通过研究庞大的猛犸象化石,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地球环境具有( )的特点。
A.特别炎热 B.特别寒冷 C.四季如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11.有些生物从古至今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被称为 。
12.大量的化石被发现与 的运动有关。
13.第一种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是 。
14. 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用化石可以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大陆漂移学说和 。
15.古生物学家凭借 复原出了恐龙的模样。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剑龙的背部长有菱形的大骨板。( )
17.生物化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
18.二足行走恐龙的足迹化石特点是足迹分布比较紧密,而且呈两条直线。( )
19.现代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着地,便于飞快奔跑。( )
20.在地球上的鸟与“活化石”小盗龙相似。( )
21.小恐龙出壳与小鸡出壳很像。( )
22.德国气象学家赫胥黎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
23.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着。( )
24.地球生命的演化包括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4个阶段。( )
25.大熊猫、北极熊、蟑螂、银杏、槐树等都是“活化石”。( )
四、连线题(共12分)
26.将左边的动物出现的时期用直线连起来。
恐龙 225万年前
最早的爬行动物 410万年前
原始鸟类 345万年前
最早的鱼类 150万年前
最早的哺乳动物 210万年前
最早的两栖动物 500万年前
五、简答题(共10分)
27.说一说恐龙是怎样被发现的?
28.化石是如何证明大陆漂移说的?
六、综合题(共14分)
29.科学阅读。
袋狮是凶猛且带有极大破坏性的远古猛兽。它是所有已灭绝的哺乳动物中咬劲最强的。它的下颌具有强大的咬噬力量,头颅上长有巨大成对的前门齿,还有长而厚实具有剪切作用的裂齿,身体粗壮,前肢极度强壮,有锋利的爪子。成年的袋狮肩高75厘米,长1.5米,它们平均重101-130公斤,体型差不多像雌狮,但从亲角度分析跟狮子关系不大。作为有袋类,它与袋鼠的关系倒是更近些。
(1)袋狮属于哺乳动物,我还知道哺乳动物有 、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2)根据资料,推测袋狮是 (填“草食性”或“肉食性”)动物,你的依据是什么?
(3)如今袋狮已经灭绝,科学家们通过遗留在岩层中袋狮的化石了解其身体结构特征。你能谈谈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吗?(至少写2点)
① 。  
② 。
30.学校春游,小明和同学们游览了野生动物园,度过了非常开心的一天。他们在动物园里观察到了长颈鹿、大象、蜻蜓、垂耳兔、水母、鸵鸟和蜘蛛。
(1)请按照下面的分类标准,给以上动物进行分类。
(2)在大象园里,小明听到工作人员介绍,猛犸象是大象在远古时期的“亲戚”,考古学家曾在寒冷的冻土层中发现了猛犸象的化石。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在 (选填“炎热”或“寒冷”)的环境,因为猛犸象 、 (选填“四肢行走”、“有厚厚的脂肪”、“有长长的象牙”或“体外有红棕色的密毛”)。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苏教版(2017)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单元训练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A B A A B A B
1.C
【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因此,现在的人类通过恐龙化石复原了它们的样貌,从而知道不同种类的恐龙长什么样子。
2.C
【详解】喜马拉雅山上发现菊石化石,菊石化石均产于浅海沉积的地层中,并与许多海生生物化石共生,由此可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3.B
【详解】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地球年龄约45.6亿年,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定的。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说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4.A
【详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鹦鹉螺是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故选A。
5.B
【详解】A.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出土了一些鱼类化石,是因为地形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在喜马拉雅这个地方是大海,故A错误;
B.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古代生物的生活环境,根据生物特征来判断生存环境,故B正确;
C.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故C错误;
故选B。
6.A
【详解】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被迅速掩埋,长期与空气隔绝,在特殊的条件下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借助古生物化石,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古生物的结构。故选A。
7.A
【详解】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通过岩石的成因和各种岩石的特征可判断岩石中是否可能出现化石。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各种各样的沉积物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唯一能够保存完整化石的岩石。化石一般都不裸露在地面。
8.B
【详解】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环境,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等。
9.A
【详解】在岁月变迁中,有些生存生存下来,并且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地球上的有些现存生物与远古时期很相似,被称为“活化石”。与恐龙同时代,而现在还存活在地球上的动物有鳄鱼,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B
【详解】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极圈附近。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生活的环境很寒冷。
11.活化石
【详解】有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像大熊猫、银杏、白鳍豚、蟑螂等,我们形象的称它们为活化石。
12.地壳
【详解】亿万年来,当地壳板块移动时,它们相互碰撞、挤压,地壳板块有的下沉、开裂、滑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高山。在地壳运动导致原本属于海洋的地壳板块被挤压凸起,成为高山。随着地壳运动,海洋中的生物死亡,生物残骸成为化石。
13.巨齿龙
【详解】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或遗迹。化石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恐龙化石的类型:校背龙、似鸡龙、梁龙、禽龙、三角龙、霸王龙等。1823年,巨齿龙是第一个被载入科学史的恐龙种类。鼻子上长有一只短角、额头上长有两只长角的恐龙叫三角龙,恐龙的模样是古生物学家凭借恐龙化石复原出的。
14. 化石 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详解】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化石。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化石是人类认识古生物、研究地质运动的重要依据和线索。用化石可以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大陆漂移学说和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            。
15.恐龙化石
【详解】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不同地层的化石代表动物是不同年代的。恐龙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但我们仍然会看到一些有关恐龙的图片、电影和模型对恐龙进行介绍,这些资料可能来自于科学家根据化石对恐龙的样子进行复原。
16.√
【详解】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大型陆生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最大的体长数十米,体重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剑龙的背部长有菱形的大骨板,通常生活在灌木、丛林之中,不时地选择一些细嫩的枝叶为食。
17.√
【详解】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地壳中保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迹叫化石。化石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上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18.×
【详解】 恐龙比人美在地球上出现约早几千万年。这已经通过在世界各地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了证实。恐龙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体形巨大,重可达50吨,长可达30米,利用四足或后足行走。二足行走恐龙的足迹化石特点是足迹分布比较稀疏,而且呈两条弯弯曲曲的曲线。
19.√
【详解】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5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
20.×
【详解】科学家们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大,它们被称为“活化石”,例如大熊猫、银杏、白鱀豚、蟑螂等。小盗龙已经灭绝了,不属于活化石。
21.√
【详解】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小恐龙出壳与小鸡出壳很像,这样也是通过化石推断出来的。
22.×
【详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学说是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23.√
【详解】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了生物是在遗传、变异和生存斗争等作用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叫生物进化。
24.√
【详解】地质年代是指用地质纪年的方法划分不同的地质时期或者划分不同的地球演化历史。地质年代从上到下分宙、代、纪、世四个级别。地质年代从古到今依次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5.×
【详解】科学家们发现,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豚、水杉、中华鲟等。北极熊、槐树不是活化石。
26.
【详解】略
27.古生物学家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骨骼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并还原成完正的恐龙骨架,再还原成恐龙原型。
【详解】1822年,英国医生曼特尔发现了一些不知名的古生物牙齿和骨骼的化石。后来,类似的化石又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陆续被发掘出来。古生物学家经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发现,这是一类人们从未见过的爬行动物。1842年,英国的古生物学家欧文给它们起了一个总的名称--恐龙,古生物学家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骨骼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并还原成完正的恐龙骨架,再还原成恐龙原型。
28.大西洋两岸的古老生物化石相吻合可以证明大陆漂移说。
【详解】大陆漂移说是一种解释海陆分布与演变的假说。1912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系统地提出。他根据海岸地形、古地质、古生物和古气候等方面的证据分析认为,在侏罗纪以前(距今约2亿年),地球上只有一个统一的大陆,称泛大陆(或联合古陆),被一个泛大洋包围。自侏罗纪以来,泛大陆便开始解体,并漂移分开,逐渐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比如大西洋两岸的古老生物化石相吻合可以证明大陆漂移说。
29.(1) 狗 羊 恒温、胎生、哺乳
(2) 肉食性 它的下颌具有强大的咬噬力量,头颅上长有巨大成对的前门齿,还有长而厚实具有剪切作用的裂齿,身体粗壮,前肢极度强壮,有锋利的爪子
(3) 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 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详解】(1)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动物根据身体构造可以分为昆虫、鱼类、爬行动物等。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身体表面长有毛、恒生、胎生、哺乳。狗、羊、猪都属于哺乳动物。
(2)袋狮的下颌具有强大的咬噬力量,头颅上长有巨大成对的前门齿,还有长而厚实具有剪切作用的裂齿,身体粗壮,前肢极度强壮,有锋利的爪子,所以可知袋狮是肉食性动物。
(3)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可以推断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环境,分析古生物的变化、与现代生物的关联等。
30.(1)
(2) 寒冷 有厚厚的脂肪 体外有红棕色的密毛
【详解】(1)动物可以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按照繁殖方式可以分为卵生和胎生,胎生动物都是有脊椎动物,大象,长颈鹿和垂耳兔属于胎生,蜻蜓、水母、鸵鸟和蜘蛛属于卵生动物,其中水母在水中生活,鸵鸟有脊椎,蜘蛛和蜻蜓无脊椎,不在水中生活。
(2)生物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适应环境,在寒冷的冻土层发现猛犸象化石,说明猛犸象生活中寒冷的环境,因为猛犸象有厚厚的脂肪,体外有红棕色的密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