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光谷未来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未来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光谷未来学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10月考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一)古诗文积累(6分)
1.古诗积累填空(6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东皋薄暮望, 。其中“薄”的含义是 。(王绩《野望》)
2.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至于夏水襄陵 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
(3)晓雾将歇 歇:
(二)语言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7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北京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书,近日成了热点。不是因为烫金封面或设计巧思,而是因为其中两句话被挑出了“语病”。一句是“我校决定录取你入XX学院(系)专业学习”,被指“句式杂糅”;另一句“请你准时于二〇二五年八月十八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道”,被指“语序不当”和“用词不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也被指出存在语病。
①细察争议语句,其实算不上什么错误。比如北大录取通知书,就有专家认为主要在于不够简洁通顺,而非语法硬伤。“录取你入XX专业学习”虽动词堆砌,却表意清晰;“准时于某日”虽非常规语序,却不致误解。通知书的核心功能——告知录取与报到信息——分毫无损。即便网友调侃“不如我写的明白”,改出“你已被我校某某专业录取”这样的简洁版,也不过是表达风格的优化。
②还有人提出,这些被 的语句,已在这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 了多年,为何今日被 ?是如今的网友太 了?从传播角度看不难理解,以前高校录取通知书只投递给少数家庭,社会大众很难看到;如今被晒在社交媒体上,放大了传播面,可以任人点评了。所以说,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但若多想几步,就会发现,我们应该感谢这轮高校录取通知书“语病”引发的热议。因为,上述语言瑕疵虽小,却在提醒人们要保持对母语的敬畏心、尊重语言的规范性。
③当下社会,文字书写与文法规范正遭遇集体性钝感。由于使用场景的变化、技术工具的升级,不少人日渐满足于信息的粗疏化传递,却不在意语言表达的精准与美感。特别是在一些人眼中,把情绪输出【A】把信息传到【B】就可以了【C】不必追求语法【D】不用考虑修辞。这种简单化表达,侵蚀了语言的严谨性。
④小通知,大文章。希望这次关于通知书的讨论,能引发人们思考:社会能否在造梗偏爱与实用至上中,为语言规范留存一方敬畏?录取通知书是在通知准大学生入学,同时也是在“通知”我们:珍视母语吧,那是守护思想的根基、守护文化的命脉。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句式 B.报道 C.堆砌 D.调侃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指摘 延用 指手画脚 严酷
B.指责 沿用 评头品足 严酷
C.指责 延用 指手画脚 严苛
D.指摘 沿用 评头品足 严苛
5.依次填入文中方括号的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录取通知书是在通知准大学生入学,同时也是在“通知”我们:珍视母语吧,那是守护文化的命脉、
守护思想的根基。
B.录取通知书是在通知准大学生入学,同时也是在“通知”我们:珍重母语吧,那是守护文化的命脉、守护思想的根基。
C.录取通知书是在通知准大学生入学,同时也是在“通知”我们:珍贵母语吧,守护思想的根基、守护文化的命脉。
D.录取通知书是在通知准大学生入学,同时也是在“通知”我们:珍视母语吧,那是守护思想的根基、守护文化的命脉。
7.将“放大视野可以看到”这句话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阅读(共49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8题。(3分)
送子由使契丹
[北宋]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雷,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8.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题。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这次分别不知何时再见,故而悲伤落泪。
B.颔联劝勉。要让辽主认识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C.颈联嘱咐。嘱咐子由身居沙漠,要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
D.尾联寄语。苏轼以家中名士众多暗示国家人才济济,希望子由在契丹维护国家声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2题。(13分)
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 引 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郤 。
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亚夫之短。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孝文:指汉文帝。②梁:与吴、楚同为汉朝的诸侯。
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楚反 反:造反
B.乃可制 制:制服
C.降其兵 降:投降
D.迁为丞相 迁:升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A.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B.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C.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D.楚兵删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1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亚夫派遣轻骑兵断绝了吴、楚叛军的粮道,让吴兵粮食匮乏,不得已撤离。
B.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
C.虽然最终周亚夫消除了梁国的危险,但因为这次平叛,梁孝王和他有了嫌隙。
D.周亚夫因为在平息吴、楚叛乱时没有遵从景帝的诏令,汉景帝渐渐疏远了他。
12.请将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平。
(三)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第13、14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数字技术“点燃”杭州亚运会烟花
①第19届亚洞运动会(以下简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取消了真实烟花表演,取而代之的是数字烟花。那么,什么是数字烟花?它是如何被造出来的?
②相比传统实体烟花,教字烟花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灵活多样、安全等优点。此次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烟花被广泛应用于烟花表演中。而造出数字烟花的,是多种计机数字技术(以下简称数字技术)。“通俗来说,数字烟花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燃放’的电子烟花。”具体来说,技术人员会用到数学摸型、模拟算法、图形渲染、粒子系统、随机性生成、物理模拟和交互控制等诸多数字技术。
③在数字摆花的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创建烟花的3D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包括烟花的形状,还包括它的颜色、纹理和爆炸效果等。此后通过物理模拟技术,模拟烟花的爆炸过程,包括烟花粒子的运动、碰撞和能量消散等。在制作这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使用实时渲染技术。将3D模型和物理模拟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实时呈现出来。此后,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工作人员可以将数字烟花的图像与现场的视频图像进行合成,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模拟烟花的效果,而且可以时调整烟花的形状、颜色、爆炸高度等参数,使数字烟花看起来更加逼真。
④“点燃”数字烟花只是强大数字技术的牛刀小试。杭州亚运会为大家展示了从人工智能到数字技术,从元宇宙到“5G—A”,从无人驾驶到智能路标等技术充分应用的宏大场景。杭州“智能亚运”呈现的数实融合科技生活,构建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
⑤在生活中,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为典型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很多场景。在卫生领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正在被用于手术模拟和患者康复治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医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手术训练,以提高其业务技能。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被用于智能化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康复的效率。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正在被用来打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复杂的科学实验,或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元素融入现实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在工业领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原型设计,以及在工业环境中辅助研发和制造人员进行工作。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和测试产品原型、进行产品的模拟生产。同时,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工人提供实时的工作指导和说明,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⑥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直观地表现虚拟的城市环境,模拟各种天气情况下的城市,以及飓风、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突发情况。
⑦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还将不断扩展和深化。
⑧关于传统烟花的去处,数字科技已经成为替代传统烟花的一种趋势,在一些大型赛事和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以达到更环保更安全的效果。然而,传统烟花在一些其他场合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艺术表演形式,传统烟花在一些庆典节日和庆祝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传统烟花也是民间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13.下列对“数字烟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字烟花是一种电子烟花,在环境、成本、安全等方面比传统实体烟花有优势。
B.数字烟花是利用数字技术“燃放”的电子烟花,被应用于杭州亚运会烟花表演中。
C.数字烟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物理模拟技术两种技术完成烟花制作。
D.数字烟花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模拟烟花的爆炸效果,还能使数字烟花更加逼真。
14.下列对“数字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字技术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在很多场景中应用。
B.数字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地运用在教育、卫生、工业等领域。
C.数字技术的增强现实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学生、工人提高效率。
D.数字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突发的自然灾害。
(四)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部分,完成15、16题。(7分)
我心中纳闷,这个老爷爷怎么闯到我们童子军的营房里来了?他告诉我,他娃李,六十四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一个红军“战士”。
“我要求参军时,他们对我说,’你年岁大了。红军生活很艰苦。’我怎么说?我说,’不错,我这身子已六十四岁,可是我走路像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我会开抢。别人能干的我都能干。你们要的是人,我也能当兵。因此他们说你就来吧,我同红军一起行军过了山西,同红军一起渡了黄河,现在就到了甘肃。”他对我说。
我微笑着问他,喜欢这里吗
“这里的工作值得干。穷人的军队在为被压迫者打仗,你说是不是?我当热喜欢。”那老头儿在胸前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掏出来一个脏布包,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来,里面是一个旧笔记本。“你瞧,”他说,“我已经认识了二百多个字。红军每天教我认四个。我在山西活了六十四年,可没有人教我写自己的名字。你说红军好还是不好?”他很得意地指着他写得歪歪斜斜的字,好像是带着污泥的鸡爪子在干净的地席上留下的脚印,他还期期艾艾地念着刚写上去的几句话。接着,好像戏剧的高潮一样,他拿出一支铅笔头,龙飞凤舞地给我写了他的名字。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节选部分的内容。(4分)
16.从选文内容看,老红军战士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请写出其中一个,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7~20题。(20分)
永远不要向别人证明自己
①记忆中,我那善良温柔的母亲从来没有当面表扬过我。从小到大,我都很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学,找到了铁饭碗工作,听话乘巧,样样不落人后,为什么母亲就不能肯定一下我,让我确认一下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呢?小时候,她面对我让小伙伴们痛恨不已的成绩单,只是淡淡地说,保持住;工作了,她拿着我用第一个月工资给她买的高档围巾,只是戴着老花镜专心地找线头;她生病了,我请了假忙前忙后地带她去医院,整夜整夜地守在床前,她却总是抱怨水烫了、奶凉了……我感觉在母亲那里我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②直到有一天,我帮她修手机,无意间看到了她的一些聊天记录。在和朋友们的聊天里,我是一个懂事、孝顺、优秀的儿子,她甚至穷凶极恶地用到了“帅气”那个和我八竿子打不着的词。原来,在她的聊天记录里,我居然是一个所向无敌的人!可是,这真的是母亲跟里和心里的我吗?怎么和我亲耳听到的如此不同呢?
③这个心结困扰我多年,后来我终于鼓起勇气和母亲谈起,她在那一瞬间非常惊愣。她说她一直认为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最可爱的孩子,这一点根本不需要证明。
④我们总是渴望被别人认可和表扬,可是深爱着我们的人,并不需要我们向他们证明什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说: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往往不认可我们的,却正是我们自己。
⑤小学的时候我首带一个快烂的苹果去学校,有人就觉得是因为我家里穷,吃不起好苹果,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爸爸是搞果树种植的,我只是单纯地喜欢那股类似于酿酒的味道。高中的时候我很胖,就有人觉得我很矮,结果一天我的头撞在了门框上,这样也没能改变他们对我的印象,他们还以为是门框的尺寸开错了。
⑥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刻板印象”。大意就是,你瞧不起我,我问你为什么呢?你说,没有理由,就是单纯地看不上。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人在意我们,哪有那么多人愿意花时间理解我们呢?不在意你的人往往会因为一个表面的现象,来对我们整个人进行一种武断的、以偏概全的定义,从而形成情绪化的结论。
⑦别人怎么定义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这种难以改变的刻板印。如果别人质疑我们,我们就忙不迭地去反驳,会被曲解成小气;如果别人否定我们,我们就心急火燎去争辩,会被指责没有风度。这时候,任何的向外证明都毫无意义。
⑧生活中,还会有被误会甚至被敌对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最好能躲远点。
⑨前几天,老王接到了十几年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的电话。高中三年,他们都是很要好的朋友,后来随着环境和境遇的变化,两个人也就疏于了联络。不出意料,老同学打来的电话先是寒暄,后是借钱。老王当时手头并不宽裕。老王在很行工作,他一下就想到单位正在推广个信用货产品,利率不太高,用来救急还是很靠谱的。他开始热心地给老同学介绍起这款产品,并承诺亲自帮他完善贷款手续。没想到老同学不高兴,并立马挂断了电话,拉黑了联系方式。
⑩老王过年回家时听熟人说起,那位老同学到处宣扬说老王如何如何不仗义,有钱不借就算了,还要推销贷款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老王听了很惊讶,感觉受到了莫名的伤害。有人让老王去解释解释消除误会,老王苦哭着摇了摇头,说没这个必要了。这就像与井底之蛙讲天海辽阔,它不理解不是它的错,而是我们的错。朋友之间的疏离,其实并不完全是因为时间和空间,而是彼此之间产生了认知差距。
杨绛先生曾说:“人和人如果不在一个层次上,那么无论你做什么,对方都觉得不对。所谓层次,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人品和认知事物的清晰程度。”认知决定层次,层次决定生命的高度与宽度,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但不一定需要互相认可。
成长过程中,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努力地做好自己,已经让我们精疲力尽了,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向别人证明自己。与其苦苦地自证,无谓地消耗自己,不如将目光放在我们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向自己的目标努力,成为那个自己心心念念想要成就的人。
17.文中第⑧段中说“这个心结困扰我多年”,请根据①~③段的内容概括“这个心结”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18.请结合⑤~⑦段的内容,说说这里所说的“刻板印象”有什么特点。(6分)
19.读⑨~⑩段,对于向借钱的“老同学”推荐信用贷产品一事,老王和“老同学”的认知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0.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说“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原因是什么。(6分)
三、写作(50分)
21.武资网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环境中的我们,似乎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的能力。对“精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枯燥忍受的临界值越来越低。然而,真正能创造精彩的,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
吴京拍摄《长津湖》时,在枯燥的书籍资料中完成对战争场景的想象,实地拍摄中不断重复机械单调的动作,在枯燥的磨砺下,影片质量得以大幅提高。电影上映后,深受观众好评,《长津湖》也成为2021全球电影票房冠军。弹钢琴、练书法、做体训、读哲学、学写作、搞科研……每一个让人景仰的精彩背后,其实都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
由此可见,精彩源自枯燥。
请结合材料整体语意进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