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沪科版八上物理期中学业质量评价(时间:70分钟 满分:70分)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元硬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要素中的 猜想与假设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求剑者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沉底的剑相对于行驶的船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3.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4.如图,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共25圈),则铜丝的直径是 0.20 cm。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小明利用同一示波器将两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具有不同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6.如图,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1)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入射光线;(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7.如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饮驴图,《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这一情景可以用光的 反射 来解释。8.10月1日,小明在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国》。放映时,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漫反射 。9.文学中有些词语对声音进行了描述,其中,“尖声细语”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音调 。1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2.6 s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9×108 m。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如图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其标注号型是“(L号)175/80 A”。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规定,裤子号型斜线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则该裤子号型表示的身高或腰围数据合理的是( B )产品等级:一等品执行标准: FZ/TB1007-2003 L执行安全标准: GB18401 B类 175/80 A如果您购买的产品存有质量问题,请持购物小票在30天之内与专卖店联系,以便及时解决A.175 mm B.1 750 mm C.80 mm D.800 m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蚊子太小,它飞行时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相同C.汽车行驶相同的路程,其用时越少,速度就越小D.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的值越小,表示物体运动越快13.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B )A.手影 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激光准直 D.林阴中的光束14.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甲球离相机较近,乙球离相机较远,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C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15.如图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B.该低频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该装置的声源每分钟振动30~60次D.该低频声波不属于次声波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16.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B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17.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往东运动D.经过8 s,甲、乙两车相距0.8 m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8分,共16分)18.小军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2)实验中为了便于计时,最好选择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的斜面。(3)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的距离为 26.0 cm。(4)若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如图,有4只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粗细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1)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 a、b (填字母)。(2)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 气柱发声频率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3)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一样高 (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4)若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则 c (填字母)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如果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3)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该同学用光屏代替蜡烛B,该同学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4)如图2,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1 cm,则蜡烛A的像移动 2 cm。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8分,共2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2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起之后面对穿衣镜整理一番仪容是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如图,身高1.8 m的小刚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前面的竖直墙上镶嵌的一块穿衣镜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忽略他眼睛与头顶间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视自己头顶的像的光路。(1)画出他通过镜子看自己脚尖的像的光路。(2)推算小刚的穿衣镜有多高。解:(1)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镜中像上的任何一点“发出”的光线都能经镜子进入眼睛,这些光线和镜子平面交叠区域就是镜子的最小范围;A处是脚的像“发出”的光线与镜子的交点,其与头顶的像“发出”的光线与镜子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镜子的像的最小范围。根据几何知识,该范围恰好是身高的一半,所以穿衣镜的高度为=0.9 m。22.便捷的交通与高速的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小明随家人乘坐高铁到武汉旅游。小明一家人先驾车到十堰东再乘高铁去汉口。7:40开车出发,8:10小明看到了高速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车上的小明通过12306铁路网站查询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G6808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运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2)G1042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在交通正常、安全驾驶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进行判断,小明一家人最快能赶上哪一趟高铁列车?车次 十堰东 汉口 运行距离G6848 07:02 10:11 460 kmG6818 08:30 10:26 460 kmG6808 10:59 13:35 460 kmG1042 12:17 14:54 460 kmG6820 12:50 15:18 460 kmG6828 14:00 15:57 460 km解:(1)G6808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运行的时间:t=13 h 35 min-10 h 59 min=2 h 36 min=2.6 h。(2)由表格数据可知G1042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全程运行的时间:t'=14 h 54 min-12 h 17 min=2 h 37 min=2 h,全程的平均速度:v==≈175.8 km/h。(3)由交通标志牌可知,标志牌到十堰东的距离:s1=112 km,汽车的最大速度:v1=80 km/h,到十堰东需要的最少时间:t1===1.4 h=1 h 24 min,已知8:10小明看到了高速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到达十堰东站的时间:t2=8 h 10 min+1 h 24 min=9 h 34 min,则由表格信息可知,小明一家人最快能赶上G6808次列车。23.如图是某小区地下车库的一条道路,道路尽头及两侧均是建筑墙体,小刚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想利用回声知识来测量这条路的长度,已知人能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在0.1 s以上。小刚在道路起点使汽车鸣笛,经过1.6 s后听到道路尽头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1)汽车鸣笛声的频率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 000 Hz,鸣笛声对休息的人来讲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2)若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为15 m,则汽车鸣笛后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吗?(3)这条路的长度是多少?(4)若鸣笛的同时,汽车以5 m/s的速度向前运动,则在听到回声时,汽车大约运行了多少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2)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小距离:s1=v声t1=340 m/s×=17 m,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为15 m,故汽车鸣笛后不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3)这条路的长度:s2=v声t2=340 m/s×=272 m。(4)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 t3,则v车t3+v声t3=2s2,即5 m/s×t3+340 m/s×t3=2×272 m,解得 t3= s,所以在听到回声时,汽车大约运行的距离:s车=v车t3=5 m/s× s≈7.9 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物理学科沪科版八上物理期中学业质量评价(时间:70分钟 满分:70分)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元硬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要素中的 猜想与假设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求剑者捞不到剑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物,沉底的剑相对于行驶的船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就不能捞到剑。3.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4.如图,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共25圈),则铜丝的直径是 0.20 cm。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小明利用同一示波器将两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可知甲和乙具有不同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6.如图,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1)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入射光线;(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7.如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饮驴图,《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这一情景可以用光的 反射 来解释。8.10月1日,小明在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国》。放映时,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 漫反射 。9.文学中有些词语对声音进行了描述,其中,“尖声细语”是指声音特性中的 音调 。1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激光信号,经过2.6 s收到返回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9×108 m。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1.如图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其标注号型是“(L号)175/80 A”。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规定,裤子号型斜线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则该裤子号型表示的身高或腰围数据合理的是( B )产品等级:一等品执行标准: FZ/TB1007-2003 L执行安全标准: GB18401 B类 175/80 A如果您购买的产品存有质量问题,请持购物小票在30天之内与专卖店联系,以便及时解决A.175 mm B.1 750 mm C.80 mm D.800 m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蚊子太小,它飞行时不属于机械运动B.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相同C.汽车行驶相同的路程,其用时越少,速度就越小D.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的值越小,表示物体运动越快13.下列四幅图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B )A.手影 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激光准直 D.林阴中的光束14.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甲球离相机较近,乙球离相机较远,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下列关于两球的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C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15.如图是一款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声源不需要振动B.该低频声波能量大,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该装置的声源每分钟振动30~60次D.该低频声波不属于次声波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16.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B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17.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C.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往东运动D.经过8 s,甲、乙两车相距0.8 m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8分,共16分)18.小军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2)实验中为了便于计时,最好选择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的斜面。(3)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的距离为 26.0 cm。(4)若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如图,有4只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粗细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1)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 a、b (填字母)。(2)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 气柱发声频率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3)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一样高 (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4)若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则 c (填字母)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如果有3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3)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该同学用光屏代替蜡烛B,该同学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4)如图2,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左移动1 cm,则蜡烛A的像移动 2 cm。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8分,共2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2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早起之后面对穿衣镜整理一番仪容是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如图,身高1.8 m的小刚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前面的竖直墙上镶嵌的一块穿衣镜刚好能照出他的全身像,忽略他眼睛与头顶间的距离,图中已画出他审视自己头顶的像的光路。(1)画出他通过镜子看自己脚尖的像的光路。(2)推算小刚的穿衣镜有多高。解:(1)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镜中像上的任何一点“发出”的光线都能经镜子进入眼睛,这些光线和镜子平面交叠区域就是镜子的最小范围;A处是脚的像“发出”的光线与镜子的交点,其与头顶的像“发出”的光线与镜子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镜子的像的最小范围。根据几何知识,该范围恰好是身高的一半,所以穿衣镜的高度为=0.9 m。22.便捷的交通与高速的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小明随家人乘坐高铁到武汉旅游。小明一家人先驾车到十堰东再乘高铁去汉口。7:40开车出发,8:10小明看到了高速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车上的小明通过12306铁路网站查询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回答下列问题:(1)G6808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运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2)G1042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在交通正常、安全驾驶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进行判断,小明一家人最快能赶上哪一趟高铁列车?车次 十堰东 汉口 运行距离G6848 07:02 10:11 460 kmG6818 08:30 10:26 460 kmG6808 10:59 13:35 460 kmG1042 12:17 14:54 460 kmG6820 12:50 15:18 460 kmG6828 14:00 15:57 460 km解:(1)G6808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运行的时间:t=13 h 35 min-10 h 59 min=2 h 36 min=2.6 h。(2)由表格数据可知G1042次列车由十堰东到汉口全程运行的时间:t'=14 h 54 min-12 h 17 min=2 h 37 min=2 h,全程的平均速度:v==≈175.8 km/h。(3)由交通标志牌可知,标志牌到十堰东的距离:s1=112 km,汽车的最大速度:v1=80 km/h,到十堰东需要的最少时间:t1===1.4 h=1 h 24 min,已知8:10小明看到了高速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到达十堰东站的时间:t2=8 h 10 min+1 h 24 min=9 h 34 min,则由表格信息可知,小明一家人最快能赶上G6808次列车。23.如图是某小区地下车库的一条道路,道路尽头及两侧均是建筑墙体,小刚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想利用回声知识来测量这条路的长度,已知人能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在0.1 s以上。小刚在道路起点使汽车鸣笛,经过1.6 s后听到道路尽头反射回来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1)汽车鸣笛声的频率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 000 Hz,鸣笛声对休息的人来讲 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2)若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为15 m,则汽车鸣笛后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吗?(3)这条路的长度是多少?(4)若鸣笛的同时,汽车以5 m/s的速度向前运动,则在听到回声时,汽车大约运行了多少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2)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最小距离:s1=v声t1=340 m/s×=17 m,两侧墙体之间的距离为15 m,故汽车鸣笛后不能区分出两侧墙体传回的声音。(3)这条路的长度:s2=v声t2=340 m/s×=272 m。(4)设听到回声的时间为 t3,则v车t3+v声t3=2s2,即5 m/s×t3+340 m/s×t3=2×272 m,解得 t3= s,所以在听到回声时,汽车大约运行的距离:s车=v车t3=5 m/s× s≈7.9 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沪科版八上物理期中学业质量评价(原卷版).docx 沪科版八上物理期中学业质量评价(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