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磁铁能吸什么 教案(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磁铁能吸什么 教案(表格版)

资源简介

2.4《磁铁能吸什么》教案
【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2电磁相互作用
③列举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④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镍等金属物品。
(2)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圆形、环形、球形等。
(3)钢针、螺丝刀等经过磁铁摩擦后会带上磁性。
2.科学思维
(1)根据已有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作出猜想和预测。
(2)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3)根据生活经验,解释“能吸铁的螺丝刀”的好处。
3.探究实践
(1)探究“磁铁能吸什么”,经历“先预测、再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2)利用磁铁磁化螺丝刀,使其带上磁性。
4.态度责任
(1)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2)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3)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磁铁能吸什么。
难点:利用磁铁使螺丝刀带上磁性,并尝试解释带上磁性的好处。
【教学准备】
学生:玻璃弹珠、木棍、积木、回形针、燕尾夹、橡皮擦、铜钥匙、钢尺、铅坠、铝罐、铁钉、一元硬币、螺丝刀、钢针、螺丝、不同形状的磁铁。
教师:大的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PPT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3】 出示磁铁,问:你们玩过磁铁吗?是怎么玩磁铁的?磁铁有什么特点? 聚焦问题:磁铁能吸什么? 学生回忆幼儿园或在家里玩磁铁的经历,并说一说磁铁的特点。 孩子们对磁铁并不陌生,唤醒他们的经验,同时他们的原有认知。
探究 【PPT:4-9】 (一)磁铁能吸什么。 出示几种常见物品,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 出示实验所需的材料,同时讲解操作步骤: (1)用磁铁吸各种物品; (2)按能否吸起来将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做好记录(填编号)。 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组织班级分享交流:哪些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不能吸起来? 同时将学生的结果以板贴的形式呈现出来。 5.讲述:根据相似点给物体分组,就是在分类。 6.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分类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7.讲述:磁铁之所以能吸引一些物体,是因为它具有磁性。 【PPT:10-21】 (二)磁铁能吸哪些金属? 1.提问:磁铁能吸所有金属吗?说说你的想法。 2.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下面的金属物品吗? 3.出示探究任务:用磁铁吸各种金属,按能否吸起来将它们分成两类。 出示记录单,组织学生预测“哪些金属能被磁铁吸起来”。 5.引导学生说说他们的预测,以及是怎么想的。 6.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的验证结果,哪些与预测不一样? 同时将学生的验证结果呈现在黑板上。 8.讲解钢尺、一元硬币的主要成分,同时呈现出能被磁铁吸起来的其他物品:回形针、燕尾夹、铁钉,组织学生思考:能被磁铁吸起来的金属有什么共同点? 9.出示一小瓶镍片,问:磁铁能不能吸引镍片? 10.小结:磁铁具有磁性,能吸铁、镍等金属制品。 11.出示关于镍的资料:镍跟铁一样是银白色的,非常坚硬,且耐腐蚀。它的用途很广,在金属表面镀上薄薄的一层,不仅可以防止生锈,还可以使物品变得美观。 学生说出物品的名称,并预测回形针、燕尾夹能被磁铁吸起来。 了解操作步骤及记录要求。 学生分组活动,初步探究“磁铁能吸什么”,同时做好记录。 预设: 预设: 磁铁能吸回形针、燕尾夹等金属制品。 部分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金属,小部分学生认为只能吸引铁一类的物品。 除了铅坠,其他都能说出名称,但不会注意到是何种金属,比如铜钥匙,学生只说“钥匙”。 学生预测,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多次检验活动,测出哪些金属能被吸起来,哪些不能,并将验证结果如实记录下来。 预设:
能吸起来:钢尺、铁钉、一元硬币。 不能吸起来:铜钥匙、铅坠、铝罐。 学生在了解了钢尺、一元硬币、回形针、燕尾夹的主要成分后,能够有新的发现:这些物品含有铁,而一元硬币除了含铁外还有镍。 请一个学生试一试。 学生了解这些物品的主要成分后,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很多学生会认为“磁铁能吸金属”,这个环节的金属只出现回形针、燕尾夹,都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铁一类物品。 这个实验很容易操作,结果和他们的预设是符合的。 虽然这个实验容易操作,结果也不会有异议,但教师还是要以板贴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方便在班级研讨环节,去进一步思考探究过程中的发现。 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只要是金属,磁铁都能吸引”,因此实验材料的选择需要涵括多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物品,比如:铜、铅、钢、铝、镍、铁等金属。需要另外说明的是:将教材中的螺丝换成铁钉,是因为有些螺丝不含铁成分,而且螺丝没有体现出金属成分,换成铁钉作为“铁”的典型代表,更有利于学生分析能被磁铁吸引的金属的共同点。 学生会表现出极大的探究兴趣,因为验证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有一些并不相符,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更有利于驱动他们去思考、去分析。 “钢”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种铁的合金,而一元硬币虽然常见,但他们并不清楚成分,需要教师指出,才有利于他们思考,从而得到新的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金属都可以被磁铁吸引,而是含铁或镍的才会被吸引。 学生对“镍”这个名字虽然陌生,但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有用到,联系生活。
观察 【PPT:22-24】 认识磁铁 出示磁铁,提问:磁铁具有磁性,磁铁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吸铁石的照片,出示资料:自然界中有一种天然的石头,能吸铁,叫作吸铁石。 出示几种典型的不同形状的磁铁,讲述:由于现在的磁铁大多是人造的,磁铁会有不同的形状。 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加工出不同形状的磁铁?你平时见过的磁铁什么形状?用在哪些物品上? 预设:我们人类加工出来的。 了解“吸铁石”。 预设:平时玩的玩具,如磁铁片、磁力棒、教师用的磁铁圆片、磁铁条等。 平时学生接触到的磁铁都是加工得到的,因此他们会认为磁铁都是加工的。 磁铁的命名是根据形状的,为了增加课堂互动性,教师可以说一个名字,其他的名字让学生根据形状去推测。 蹄形磁铁在物品上的使用不像其他形状那么普遍,常用于一些物理实验装置上。
动手 【PPT:25-30】 自制磁铁 1.出示一枚钢针、一把螺丝刀,问:下面的铁制品没有磁性,有办法让它们变得有磁性吗? 2.活动一:磁化钢针 (1)操作方法: 用磁铁一端沿一个方向摩擦钢针,多摩擦几次;用摩擦过的钢针去吸引回形针,测试其磁性。(提醒安全事项:小心操作,防止被钢针扎到。) (2)举一个磁化钢针用处的例子,自制水浮式指南针: 3.活动二:磁化螺丝刀 (1)操作方法: 用磁铁一端沿一个方向摩擦螺丝刀,多摩擦几次;用摩擦过的螺丝刀去吸引螺丝,测试其磁性。 出示微课指导。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安全事项。 引导学生去思考:能吸铁的螺丝刀有什么好处? 学生并不一定知道磁化的方法,但他们会联想到可能跟磁铁有关。 学生按照操作方法磁化钢针: 学生了解到带有磁性的钢针可以用来做水浮式指南针。 学生学习了磁化螺丝刀的方法后,分组进行探究,合作自制“磁铁”,并用磁化的螺丝刀去吸引螺丝。 预设:防止螺丝掉落。 磁化本来没有磁性的铁制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他们会很专注去做这么一件事情,在被磁铁摩擦过的钢针、螺丝刀都带上了磁性的时候,学生深刻感受到“玩磁铁”的乐趣。 出示“水浮式指南针”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能吸铁的螺丝刀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 带磁性的螺丝刀好处很多,特别是一些精密仪器,比如电路板,这种有磁性的螺丝刀在防止螺丝掉落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保证仪器操作时的安全问题。
作业 【ppt:31】 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到生活中含磁铁的物品? 出示课后家庭作业:借助铁钉,找到更多含磁铁的物品吧! 预设:借助磁铁; 借助铁…… 回家后借助铁钉寻找含有磁铁的物品。 学生会很容易说是磁铁,因此这个环节需要重复问题,并提出关键词。
教学评价 【ppt:32】 1. 从“我会听、我会做、我会说”三个维度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2.4磁铁能吸什么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