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课件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我们是一家人
写人叙事单元教学
导入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赞美母爱的千古绝唱。提到母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怎样写母爱呢?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有没有一种新颖的写法呢?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荷叶·母亲》
(第一课时)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学习活动
活动一:认识作者,基础过关
活动二:朗读入境,学习想象
活动三:借物寄情,学习构思
活动四:咀嚼词语,细品人物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特点。它本质上保留了诗的情绪和想象,语言精粹、凝练,但不像诗那样分行押韵,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1.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
2. 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3.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小常识
金色花
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又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作者简介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检查字词
花蒂 梗 姊妹
心绪 匿笑 林荫
祷告 嗅到 花瓣
嬉戏 沐浴
徘徊 流转
亭亭 遮蔽
(dì)
(zǐ mèi)
(ɡěnɡ)
(xù)
(nì)
(yīn)
(dǎo)
(xiù)
(bàn)
(mù yù)
(xī xì)
(pái huái)
(zhuǎn)
(tínɡ)
(zhē bì)
活动二:朗读入境,初知文意
散文诗,要和诗一样灵动,而“想象”就是使散文诗灵动起来的法宝,通过想象,可以给文章增添神秘感、趣味感,使文章变得唯美、巧妙,让我们首先跟着大师学想象。
任务一:朗读课文,抓住“假如”这个文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
任务二:既然是想象,世界上的花朵千姿百态,为什么泰戈尔偏偏要让孩子变成“金色花”呢?
任务三:那你又会把孩童想象成什么?你又会和母亲有着怎样的互动呢?请你按照下面的格式,分享你的奇思妙想,并说明理由 。
我会变成 ,与妈妈 (时间、地点、事件)。因为 。
活动二:朗读入境,初知文意
散文诗,要和诗一样灵动,而“想象”就是使散文诗灵动起来的法宝,通过想象,可以给文章增添神秘感、趣味感,使文章变得唯美、巧妙,让我们首先跟着大师学想象。
任务一:朗读课文,抓住“假如”这个文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美,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母子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活动二:朗读入境,初知文意
任务二:既然是想象,世界上的花朵千姿百态,为什么泰戈尔偏偏要让孩子变成“金色花”呢?
01.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象征着神圣、纯洁、美好,正如母爱、母子之情,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更能凸显主题。
02.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而泰戈尔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孩子像宗教 里的小精灵,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03.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文中的母亲也在读圣书《罗摩衍那》,使内容相互照应。
04. 孩子都是祖国的小花朵,孩子又有着金子般,天真无邪,善良美好的心灵,这种想象更能体现孩子的特点。
借物象寄托情感
借金色花寄托对母亲的爱意
课堂小结
“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事物?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参考提供的资料,写出你的发现。
资料: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在泰戈尔生活的印度,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
诗歌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天真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活动二:朗读入境,初知文意
任务三:那你又会把孩童想象成什么?你又会和母亲有着怎样的互动呢?请你按照下面的格式,分享你的奇思妙想,并说明理由 。
我会变成 ,与妈妈 (时间、地点、事件)。因为 。
01我会变成一缕清风,与妈妈一起工作。因为我的妈妈怕热,工作特别辛苦,所以我要变成一缕清风,吹去她额头的汗珠,为她送去凉爽 。
02我会变成一只蝴蝶,与妈妈一起跳舞,因为妈妈的衣服总是有一股淡淡的花香,在我心里我的妈妈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她喜欢蝴蝶。所以我要变成蝴蝶,围着她翩翩起舞。
好的想象基于现实,但又具有独创性和浪漫的意境美
活动三:再读文章,学习构思
任务一:本文虽然短小,但是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再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绘制思维导图。
任务二:“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请你再读我所做的事情 ,揣摩我的用意,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的行为 爱的用意
散发香气
投小影子
突然现身
活动三:再读文章,学习构思
任务一:本文虽然短小,但是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再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绘制思维导图。
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活动三:再读文章,学习构思
任务二:“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请你再读我所做的事情 ,揣摩我的用意,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的行为
散发香气
投小影子
突然现身
爱的用意
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使妈妈心情愉悦
让书页更亮,保护妈妈眼睛
天黑了,怕妈妈孤单,要陪伴妈妈
活动三:再读文章,学习构思
任务三:三次嬉戏,是作者巧妙的构思,也是孩子对母亲真情的流露,请你学习大师巧妙的构思,根据你之前的想象,也设计出三次与母亲互动的情景,表达你对母亲的依恋。
假如,我是 。
妈妈,当你 时,我就 。
妈妈,当你 时,我就 。
妈妈,当你 时,我就 。
活动四:咀嚼词语,品读人物
任务一: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从用词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品读孩子和妈妈的形象特点 。
我从 这句话中,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妈妈,尤其是 这个/些词语,运用了 描写方法,把孩子/妈妈的 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要用_____语气来读这句话,读出这一特点。
活动四:咀嚼词语,品读人物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神态和动作描写,笑嘻嘻、跳舞等词,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
所以,我要用调皮、得意、欢快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读出这一特点。
写作技法:以儿童的口吻,有利于发挥想象,
刻画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
而巧妙地表达了深厚感情。
活动四:咀嚼词语,品读人物
“孩子,你在哪里呀?”
语言描写,这是母亲找不到“我”时内心的焦急而说的话。塑造了一个温柔慈爱、疼爱孩子的妈妈。
我要用焦急、担心、充满爱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读出这一特点。
写作技法:语气词增加亲昵,爱抚情绪。
3.对比朗读下列几组句子,仔细体会课文中“妈妈”与“我”对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对比朗读一:
(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改动)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对比朗读二:
(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改动)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对比朗读三:
(原文)“我不告诉你,妈妈。”
(改动)“我不告诉你。”
对比朗读一:
(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改动)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对比朗读二:
(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改动)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对比朗读三:
(原文)“我不告诉你,妈妈。”
(改动)“我不告诉你。”
同样的内容,变换语序、标点、称呼之后,说话时的语气会有所变化。通过比较,我们容易体会到课文中“妈妈”说话时充满了担心、关心和疼爱,“我”与“妈妈”说话时调皮、撒娇、亲昵的语气,体会到文中“我”对“妈妈”炽热的爱。
活动四:咀嚼词语,品读人物
“你这坏孩子”
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温柔慈爱、宽厚包容的妈妈。“坏孩子”,大词小用,正话反说,表现了母亲对“失踪”一天的孩子出现后的惊喜与嗔怪,言语中满含着宠溺的滋味;
我要用焦急、担心、充满爱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读出这一特点。
写作技法:贬词褒用。
活动四:咀嚼词语,品读人物
任务二:泰戈尔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把孩子的活泼可爱、天真无邪和 妈妈的温柔慈爱、虔诚善良展现得淋漓尽致,请你向大师学习,在自己的初稿上加以修改,加入生动的词语,使自己的文字灵动起来。
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通过描绘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深厚的母子之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写作特色
1.想象新奇,童趣盎然 《金色花》中诗人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新奇而又合理。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为什么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顿时,一个玩童形象跃然纸上。
2.以花喻人,托物言情 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一天里,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在温馨的氛围中,读者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母子之爱,托物言情,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