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如下表所示某年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一条自北向南的河流东岸侵蚀较西岸严重,该河流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自转线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海拔2572m,为武陵山脉主峰,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地质科考队在其山顶发现有板岩等岩石。下图为梵净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梵净山山顶板岩关联最密切的岩石是( )
A.页岩 B.砂岩 C.泥质岩 D.花岗岩
4.图示景观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沉积作用—风化侵蚀 B.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风化侵蚀—岩浆活动 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风化侵蚀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西、东、南三条河流汇入②流向西北
B.西北、东、南三条河流汇入④流向西
C.西北、西、南三条河流汇入①流向东
D.西、东、西北三条河流汇入③流向南
6.a、b、c、d四地中,最可能发育有河流的是( )
A.a B.b C.c D.d
7.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 )
A.甲易发生滑坡 B.丁海拔可能为892m C.丙处易发生洪水 D.乙适宜种植甜菜
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12时27分,汤加海城火山发生喷发,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在大气中聚集,并引发大范围海啸。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地图,图2为气象卫星捕捉到的火山喷发场景。据此完成各小题。
8.汤加火山处在(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9.监测汤加火山的喷发过程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NSS C.GIS D.数字地球
10.汤加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灰最可能飘向(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下图是某年 4 月 21 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
A.低温少雨 B.连绵阴雨 C.风力较大 D.晴空万里
12.未来几天甲地可能( )
①气温上升 ②气温下降 ③气压先降后升 ④气压先升后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示意某年夏季北极科考“雪龙号”考察船探空观测数据,包括北极太平洋扇区和白令海的大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变化状况(阴影部分为标准差)。完成下面小题。
13.确定图中大气对流层顶高度的气温指标是( )
A.气温垂直变化由降低转为升高 B.气温垂直递减速率增大
C.气温垂直变化由升高转为降低 D.气温垂直递增速率减小
14.科考队员观测到60°N附近对流层高空有一个西风急流带,其形成原因可能是该地( )
A.摩擦力较其他纬度小 B.西部气压远高于东部 C.南、北两侧的温差较大 D.下垫面海陆相间分布
15.与对流层相对湿度垂直变化速度关联最紧密的因素是( )
①大气逆温②海拔高度③高空急流④气压高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近地面大气中臭氧的形成主要受工业等排放、光化学转化及气象因素的共同作用,晴朗、高温、低湿、弱风有利于臭氧污染的形成。巴彦浩特镇海拔1562米,东侧为贺兰山。贺兰山山体高大,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最大高差达2千米左右。下图示意巴彦浩特镇两站点(蒙二幼和环保局新楼)某年3月某晴日臭氧浓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6.臭氧浓度低谷值出现在20—22时前后,其主要原因是20—22时前后( )
A.光照最弱 B.风速最小 C.风向转变 D.湿度最低
17.环保局新楼大致位于蒙二幼的( )
A.北部 B.南部 C.西部 D.东部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下图为我国辽宁省某地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一天中,同一下垫面反照率不变 B.一般来说,清晨和傍晚反照率高
C.一天中,太阳高度角越大,反照率越低 D.反照率越高,地面吸收的热量越多
19.关于该地12月份反照率与8月份反照率差异的原因,描述合理的是( )
A.12月份地表有积雪,反照率低 B.12月份昼短夜长,反照率高
C.8月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反照率低 D.8月份降水多,土壤湿度较高,反照率高
一般用500hPa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即500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880米)包围的区域来表示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下图为2022年某段时间内亚洲东部和西太平洋地区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关于副热带高压气流运动特点及其控制的天气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下沉--高温多雨 B.下沉--高温干旱 C.上升--炎热大风 D.上升--闷热潮湿
21.图中副热带高压区的分布特点是( )
A.5~7月份,纬度位置北移 B.5~7月份,纬度位置南移
C.7~8月份,经度位置不变 D.7~8月份,范围逐渐变小
在特定自然条件的影响下,我国某半岛北部沿海有时会形成海岸锋(与海岸大致平行的准静止锋)。2005年12月11—15日,当地形成的海岸锋带来了一次强降雪过程,下图为此次海岸锋的环流特征模型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海岸锋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 )
A.两个物理性质相近的气团 B.遇热强烈上升的气流
C.海陆之间的温差较为明显 D.漫长且曲折的海岸线
23.推测该半岛在图中的位置及此次海岸锋形成时当地近海海域的风向分别为( )
A.锋面左侧 偏北风 B.锋面左侧 偏西风
C.锋面右侧 偏东风 D.锋面右侧 偏南风
24.该半岛的强降雪区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综合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陆风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中尺度局地环流,具有较强的时段性特点,对局地天气有重要影响。辽宁省丹东市沿海地区海陆风多发,受海陆风的影响,多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下图示意丹东市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海陆风日风向变化。
(1)从时间角度指出丹东市沿海地区夏季和冬季海风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冬季丹东市海陆风日沿海地区平流雾多发的时间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从海陆风角度,说明丹东市沿海地区一天中凌晨降水明显较多的原因。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涡是一种出现于大气低层的水平和垂直范围都较小的低压涡旋(类似于气旋),形成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生成于四川省的西南低涡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省受西南低温涡影响频繁。2023年5月23日形成的西南低涡相对比较稳定,但周围气流较强。如图示意2023年5月23日20时贵州省及周边地区850hPa切变线(指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及风场。
(1)与局边地区相比,指出850hPa切变线附近的风力大小特点并说明原因。
(2)依据图示信息,推测西南低涡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和切变线过境对气温的影响。
(3)分析贵州省受此次西南低涡影响,降水强度较大、降雨时间长的原因。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短尾猴,也称红面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主要栖于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食性较杂,既取食野果、嫩叶、竹笋。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喜食嫩叶、花芽和野果,近年来,黄山地区人们种植茶园、薪材需求及道路建设等活动对短尾猴的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下左图虚线内为我国短尾猴主要栖息地分布范围,下右图为黄山短尾猴各季节(其中1、2、3、4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
(1)据材料推测短尾猴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特征。
(2)据上右图说明春季与冬季相比,黄山短尾猴活动范围的差异及原因。
(3)说明协调黄山地区人类活动与短尾猴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C 6.C 7.B
8.B 9.A 10.D
11.D 12.A
13.A 14.C 15.B
16.C 17.D
18.B 19.C
20.B 21.A
22.C 23.A 24.C
25.(1)差异:与冬季相比,夏季海风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持续时间更长。原因:与冬季相比,夏季日出时间早、日落时间晚,陆地升温时间早、降温时间晚,导致海风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持续时间更长。
(2)时间段:13—20时。原因:13—20时海风势力强;冬季海洋比陆地气温高,海风挟带暖湿气流吹向陆地,陆地气温较低,暖湿空气下部易冷却凝结成雾。
(3)夜间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凌晨陆风势力强;陆风在海岸地带与海洋暖湿气流相遇;暖湿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26.(1)特点:风力小、
原因:切边线附近气流相向运动;位于低涡(或气旋中心)附近。
(2)主要来源:来自南面海洋的暖湿气流;
影响: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降水,使得气温下降。
(3)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受地形影响,低涡控制降水几率大;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高纬度的干冷气流相遇,在贵州附近形成锋面雨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冷气流一侧;低涡区内有较强的空气上升运动,易对流形成降水。
27.(1)分布特征:大致分布在秦岭以南,川西高原以东,南岭以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多分布于中低山地森林地区。
(2)范围差异:分布的海拔更高;活动范围变大。
原因:春季时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气温逐渐回升,嫩芽、花芽等自低海拔至高海拔依次出现。但嫩叶、花芽生物量比较小,致使短尾猴活动的范围更大了。
(3)合理规划各项人类活动,尽可能避开短尾猴栖息地;优化能源结构,推广天然气、沼气等能源使用,减少砍伐森林植被(或对栖息地的破坏);道路建设应避开栖息地区域,无法避开时,要建设动物穿越的生态廊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