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物理周周清(第5周)1.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人规定: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为“跬”。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跬”的距离最接近( )A. 10cm B. 50cm C. 150cm D. 500cm2. 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速度的比是3︰4,所用时间的比是4︰5,则所走路程之比是( )A. 16︰15 B. 15︰16 C. 5︰3 D. 3︰53. 某同学利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时,得到下列5个数据:25.99cm,25.98cm,25.53cm,26.00cm,26.01c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第三个数据是错误 B. 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C. 课本长度为25.99cm D. 课本长度为26.00cm4.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夏天雷雨之前,听到雷声轰轰不绝,是回声现象B. 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固体能传声C. 闪电后2秒听到雷声,说明雷声据我们约340米D. 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5. 在运动会100m的决赛中,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B. 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C.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6.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前2s内,小华跑得更快 B. 2~8s内,小明的速度更快C. 小华的速度一直比小明快 D. 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7.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分析图像可知,不正确的是( )A. 乙车速度最快B. 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C. 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速度为7.2km/hD. 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静止8. 以下有关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实例或形成的现象中,所成的是物体像的是( )A 手影 B. 月食C. 凿壁偷光 D. 树荫下的光斑9. 小苗夜间路过一盏路灯时,在路灯光的照射下,她在地面上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 先变长,后变短 B. 先变短,后变长C. 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10. 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前时间的平均速度为6m/s,后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4.8m/s B. 5m/s C. 5.2m/s D. 5.5m/s11. 许多住宅小区楼道内装有声控照明灯,其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受控于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12. 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A.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C. “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 “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13. 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可变音的哨子,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处塞入,在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就能发出悦耳的哨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哨音是由竹筒振动产生的B. 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C. 悦耳的哨音指声音的响度D. 哨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4. 小明正在家里练习弹吉他,下列有关吉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吉他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 弹吉他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C. 弹吉他时,调节琴弦松紧,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 弹吉他时,手按压吉他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15. 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同学们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B端蒙上塑料薄膜作为光屏B. 小孔必须是圆形的C. 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D. 塑料薄膜上形成的像是虚像16. 声音产生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这种方法叫做______。用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这里的科学方法叫______法。17. 我校初三年级全体学生在“逆风归来,向阳奋发”百日誓师大会上齐呼口号,这是由于同学们的声带______产生的声音;以舞台上正在行走的同学来说,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是______的;用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拉得过紧,其测量结果将______。18. 如图所示是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相同时间内的波形示意图,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图中信息可知_________波形属于噪声,图象中,和B物体发声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响度较大、音调较高的波形是_________(三空均选填“A”、“B”、“C”或“D”)。19. 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20. 小宇同学骑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前3s通过的路程是10m,那么小宇同学在前2s内平均速度是______m/s,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21. 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2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这说明______。22. 《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该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要让室内墙壁上的像看得更清楚,房间的亮度应较_______。23. A、B两车均做匀速直线向东运动,运动路程和时间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两车速度之比为1∶2,则甲描述的是______车的s﹣t图象(选填“A”或“B”);若A、B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2∶1,则所需时间之比是______。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运动。24. 发生月食现象时,挡在中间的天体是______,这说明了光在______中沿______传播。如图甲所示,要正确测出物体的长度,应选刻度尺______(A/B)进行读数,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25. 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金属球,先后经过A、B、C三个位置时,对应的刻度尺示数及电子表表盘显示的示数(图中数字分别代表时、分、秒)如图所示。金属球在AB段运动的路程为______cm,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26. 初中课外实践课上,小明做了个小实验,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_____;(2)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27. 根据要求作图。在图中画出路灯S下小明的影长。28. 周末,爸爸驾车带小红一起前去游玩(假设汽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后小红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则小红听到回声时,则汽车到峭壁的距离为多少?汽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初三物理周周清(第5周)【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ABC【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 ①.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②. 转换法 ③. 不能 ④. 科学推理【17题答案】【答案】 ①. 振动 ②. 运动 ③. 偏小【18题答案】【答案】 ①. D ②. A ③. B【19题答案】【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20题答案】【答案】 ①. 3 ②. 3.33【21题答案】【答案】 ①.钢管 ②固体传声比气体快【22题答案】【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暗【23题答案】【答案】 ① B ②. 4∶1 ③. 西【24题答案】【答案】 ①. 地球 ②. 同种均匀介质 ③. 直线 ④. B ⑤. 2.50 ⑥. 338.5【25题答案】【答案】 ①. 30.00 ②. 大于【26题答案】【答案】 ①. 实像 ②. 光沿直线传播 ③. 顺 ④. D【27题答案】【答案】【28题答案】【答案】410m,12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