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7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共74张PPT)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唯物辩证法
基本观点
(总特征)
根本观点
(实质与核心)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构成、引起
根本 内容
根本 动力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 。
矛盾的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课标要求】学会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学习目标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1
02
03
05
04
06
电影南京照相馆里的“朋友与敌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方面。
同化与异化
化合与分解
吸引与排斥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民主与专政
文明与愚昧
前进与倒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知与不知
真理与谬误
记忆与遗忘
高雅与庸俗
……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每个人身上的缺点与优点、健康与疾病、工作与休闲
社会生活中的善与恶、福与祸、自由和纪律、战争与和平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
【注意1】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②不能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他们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处于统一体中,才能有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好坏/利弊之分(X)
【注意2】准确理解:“事物内部”
①“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②“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家庭教育
父母
子女
学校教育
老师
学生
家庭教育
父母
子女
学校教育


学生
教育体系
【注意3】逻辑矛盾 ≠生活矛盾≠哲学矛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及其运动过程。(哲学矛盾无处不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上海知名漫画家郑辛遥的《智慧快餐》系列漫画在网上流传,其漫画析文包含丰富的人生智慧。如面漫画的析文是“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其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事物内部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原理1
原理归纳:矛盾观(大切口)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坚持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我们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方转化,防止矛盾向不利方转化。
材料中常见关键词:
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成就、困难//利、弊//机遇,挑战//优势、劣势//优点、缺点等等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赫拉克利特
对立
对立
统一
统一
斗争性
同一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即对立和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
同一性
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1)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例如: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转化
下面古诗词与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A.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B.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C.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D.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思考】哲学所讲的“斗争” =暴力冲突=阶级斗争=同学分歧?它与这些斗争有何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或对立性)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对立的。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辨一辩】
1.居安思危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有了阴影,光明才更具耀眼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3.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矛盾同一性,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5.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绊脚石。——巴尔扎克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斗争性
同一性
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同一性
斗争性
强调: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是斗寓同,不是同寓斗)
B.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A.含义不同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原理2)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联系)
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善于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常见设问: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分析A与B的关系
答题参考点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具体分析A与B的对立
(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分析A与B的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统一,是包含差别的统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具体分析A与B的内在联系
(5)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处理好A与B的关系后带来的好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土地难题。一方面我们要竖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供应: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要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必要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大土地管控力度,而现实却是,每年国家分配的用地指标,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缺口。为此我们应着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土地使用钢度改革,着力推进城镇低放建设用地再开发.对存量用地和增量用地实行差别化管理。另一方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促进农村土地整治深入开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谈谈你如何理解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土地两难选择。
原理答题示例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土地两难选择既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体现。
②矛盾的同一性表现之一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土地难题而言,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遵循规律,是可以解决土地问题的,既可以坚守耕地红线又可以保障城镇化必要用地。
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坚守耕地红线和保障城镇化发展必要用地的斗争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正是因为两难选择的对立,对我们的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土地问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原理答题示例参考答案
(2022·湖北卷)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
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王毅部长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真正的“和”是承认和尊重“不同”,中美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不应成为阻挡双方交流的鸿沟,而应成为相互借鉴、彼此促进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是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中美双方把握机遇,促使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
世界
主观世界
正电与负电之间的矛盾
氧化与还原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贯穿人类发展过程的始终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没停止过
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1)对“事事有矛盾”的理解注意:
①“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存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②在人们尚未认识的事物中,在人们还不能对其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的事物中,矛盾依然存在。
③有些矛盾是人们不易察觉的,但它们依然存在。
(2)对“时时有矛盾”的理解:
①“时时有矛盾”并不意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②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状态。
《扁鹊见蔡桓公》中蔡桓公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最后病重而亡。
【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消灭矛盾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一个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矛盾中的不同方面。
【探究】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矛盾。
家庭:家家矛盾各不同。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子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婆媳
矛盾
夫妻
矛盾
父子
矛盾
兄弟姐妹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矛盾具有特殊性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认识世界的角度)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改造世界的角度)
3.重要性/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刀切
量体裁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风吹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一物降一物
对症下药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抱薪救火 火上浇油
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
张冠李戴 生搬硬套
请列举一些符合或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俗语
人云亦云
比 较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别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理论依据 物质决定意识 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哲学范畴 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联系 ①都突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条件去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不同的树叶”
→矛盾的普遍性
    ↑
(指同类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特点 即共性)
“ 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相同的树叶”
(同类事物中各事物所具有的状态、属性、规律等具有各自的特点 即 个性)
→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探究】漫画中的人能买到他所说的“水果”吗?他在什么问题上犯了错误?
水果
普遍性
特殊性
寓于
寓于
都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个性)
都是水果,含果酸等(共性)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不同类别、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含有果酸、甜味等水果的共性。这些说明了什么?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鸭梨

水果
植物
生物
个性 —— 共性
个性 —— 共性
个性 —— 共性
个性 —— 共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2)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3)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1)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标志词:试点、典型、借鉴
①共性、个性结合:一般、个别统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与异(既相同,又不同)
②理论与实际结合: 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
③借鉴经验: 不照抄照搬、死板硬
④抓住典型: 解剖麻雀╱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经验
(2019江苏卷)16.图3漫画《忧心忡忡》给我们的启迪与下列选项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睡觉
吃饭
体育锻炼
学习
社团
游戏
……
【思考】
这些矛盾在我们的高中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都一样吗?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呢?
*在高中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除了学习,我们还有哪些活动?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的含义
主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
次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1)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存在的前提条件:
②在一个时期、阶段由于矛盾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①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
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
简单事物
复杂事物
学习
锻炼
社团…
游戏
主要矛盾
在学校,学习是主要矛盾;放假在家,游戏、睡懒觉就成了很多同学的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2)主次矛盾的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①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②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③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读俗语 悟哲理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反对不分主次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标志词】
重点/中心/关键/核心/根本/要害/首要/首位/第一/突破口╱把……作为……重中之重╱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抓重点工程╱把……作为第一要务╱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口╱根本╱骨干力量╱核心╱首位╱协调发展╱舍本逐末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关键词:统筹兼顾
……
同学关系是否和谐
学校管理是否严谨
食堂饭菜是否可口
学习成绩
的好与坏
携带手机的利与弊
【思考】
矛盾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吗?为什么?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
【注意】
矛盾主次方面的前提是在一个矛盾的内部。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A
B
【思考】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否可以忽视?
(2)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原理】①在同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区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外延 不同 指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主要矛盾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就“同一矛盾”的两方面相互比较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内涵 不同 是指“一个”或“一种”矛盾,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是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不同 对复杂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规定着事物性质
方法论不同 办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抓主流、本质、方向、利弊、大局
判断 标志 做题判断主要矛盾时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第一要务”“首要任务”等(注重处理问题) 做题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时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性质”“主体”“优劣”“本质”“优势”等(注重看问题)
1.看数量:
主次矛盾数量≥2,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由多个。
矛盾主次方面涉及数量只有2个。
2.看关键词:
 主要矛盾——“第一(要务)、关键、重点、重中之重、首要(问题)、重心、中心、突破口、根本途径、主导、核心、根本、要害、主题”等。
矛盾主要方面——“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性质、基本面、实质、优势、绝大多数、总的来说、总体上来讲”等。
3.看意思或侧重点
(1)“主次矛盾”关键词的意思侧重于“怎么做”。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2)“主次方面”关键词的意思侧重于“怎么看”。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
4.看关系
主次矛盾——并列关系;主次方面——相反关系。
【提示】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判断】哪个是主要矛盾?哪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1.嫦娥二号重点是勘测月球虹湾 。
2.从汽车生产大国到生产强国的关键是创新。
3.中学生理想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4.十一黄金周旅游利大于弊。
5.目前,我国仍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6.村子富不富,关键在党支部。
7.总的来看,我国的经济正企稳回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次
矛盾
要求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
方面
要求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看问题要全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重点论
两点论
两点论
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
3.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两点论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重点论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又看次要矛盾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对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论,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易混易错点
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小结
总结
矛盾观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
⑤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⑥主次矛盾
⑦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关系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主次方面关系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特殊—普遍—特殊
2.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3.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抓住重点
统筹兼顾
抓重点,统筹兼顾
主流
支流
全面
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
漫画《补》,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B.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量变未必引起质变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谈及作风建设抓“关键少数”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凡事都是这样的,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不为,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抓“关键少数”( )
①旨在通过防微杜渐,预防事物发生坏的质变
②基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
③是通过搞好部分影响事物整体的功能和状态
④体现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哲学依据是( )
①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主流
②高质量发展中新质生产力处于支配地位,要加大力度支持
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出现的事物一定要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