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重力、弹力)期中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重力、弹力)期中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章重力、弹力期中复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托起下列哪种物体所用的力最接近1N(  )
A.两个鸡蛋 B.一箱牛奶
C.一枚大头针 D.一瓶500mL的矿泉水
3.斜面上静止放有一个物体,它对斜面产生的压力用F表示。下面是四位同学所画的压力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双休日时去公园玩过山车的情景。下列关于此过程中小明自身重力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变化,方向不变
B.方向变化,大小不变
C.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D.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5.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和球的形状
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
6.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过程,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串连在一起(不计测力计和绳的自重),小科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测力计B,此时A、B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200N 100N
B.100N 100N
C.100N 200N
D.200N 200N
8.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如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
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
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
9.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是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
10.小莉要自制两个弹簧测力计,她选择了甲、乙两根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A弹簧
B.若要制作精确度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B弹簧
C.若甲弹簧受到2N的拉力,弹簧伸长3cm
D.若乙弹簧受到2N的拉力,弹簧伸长1cm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质量0.5kg的小球被抛出去后,如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受到    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力的大小是    ,力的方向是    。
12.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为了不使水流出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     处;当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     处(以上两空选填“A”或“B”)。
13.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则它们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    ;已知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若甲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为240N,则乙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为    N。
14.建筑工人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左面     (“高”或”低”)。
15.撑杆跳高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撑杆起跳时杆变弯曲了,这主要说明     。运动员在跃过横杆后由于     的作用最终落到垫子上。
1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B的自重均为0.5N,钩码重1N。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     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     N。
17.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都提出了许多观点,小科同学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正方和反方正确的观点分别有     、    (填序号)。
正方 反方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③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④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⑥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⑦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⑧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把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形变来研究问题。如图所示是小科设计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小科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重力均为G)。请分析回答:
(1)通过比较甲、乙两组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     两组种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通过比较甲、丁两组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    。
(4)在本实验中,小科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叫     法。
19.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2)当在橡皮筋B上悬挂重力为0.5牛的物体时,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     厘米。
(3)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测力计,用橡皮筋     (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A、B橡皮筋如丙图方式连接起来,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     (选填“1”或“1.5”)牛。
第二章重力、弹力期中复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C C B C C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解答】解:A、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等,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但有物体,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故C正确;
D、力的产生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2.【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再根据G=mg,可选出符合实际的重力。
【解答】解:A、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故重力约:G=mg=0.1kg×10N/kg=1N,故A正确;
B、一箱牛奶的质量约2kg,故重力约:G=mg=2kg×10N/kg=20N,故B错误;
C、一枚大头针质量约为0.001kg=1g,故重力约:G=mg=0.001kg×10N/kg=0.01N,故C错误;
D、一瓶500mL的矿泉水的质量约0.5kg,故重力约:G=mg=0.5kg×10N/kg=5N,故D错误。
故选:A。
3.【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斜面受到的力,因此压力的作用点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内。
【解答】解: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在斜面上,方向垂直于斜面向内。
A中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均错误;B中压力的作用点错误;C中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均正确;D中压力的方向错误。
故选:C。
4.【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进行分析,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G=mg确定重力大小。
【解答】解:因为重力的方向始终向下,所以运动的过程中,重力的方向始终是不变的,运动过程质量不变,重力不变,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B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不仅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还使球发生了形变,故AB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同时球对球拍也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分析】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弹开过程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可以分别以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某一个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是弹簧挂钩上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吊环上的作用力起固定作用。
【解答】解:以A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受到一对为100N的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某一个力的大小,等于100N;
同理以B弹簧测力计为研究对象,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受到一对为100N的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某一个力的大小,测力计的示数仍为100N。
故选:B。
8.【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解答】解;A、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C。
9.【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利用重物静止时线总是竖直下垂的原理制造的仪器。
【解答】解: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画框和重垂线是平行的,画框是竖直的,否则画框不竖直。所以为了把年画贴正,应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
故选:C。
10.【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施加相同拉力的情况下,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簧测力计越灵敏,弹簧伸长量越小,一般量程会越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制作弹簧测力计的材料。
(2)根据F=kΔL算出甲和乙的关系式,从而算出甲乙弹簧受到2N的拉力,弹簧伸长量。
【解答】解:A、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弹簧B的伸长量小,弹簧比较“硬”,劲度系数较大,适合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拉力作用下,弹簧A的伸长量大,弹簧A较灵敏,可以用来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故B错误;
C、由图像知甲的拉力F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为:F甲ΔL,所以若甲弹簧受到2N的拉力,弹簧伸长3cm,故C正确;
D、由图像知乙的拉力F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为:F乙=4ΔL,所以若乙弹簧受到2N的拉力,弹簧伸长0.5cm,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分析】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根据G=mg即可求出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抛出去的小球,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G=mg=0.5kg×9.8N/kg=4.9N,且方向竖直向下。
故答案为:重力;地球;4.9N;竖直向下。
12.【分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力的效果也就不同,用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B处,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A处。
故答案为:B;A。
13.【分析】知道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根据G=mg求出它们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又知道甲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可求乙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再根据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求出乙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
【解答】解:由G=mg可得,甲、乙两个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

若甲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为240N,则乙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
G乙G甲240N=120N,
因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所以,乙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
G乙′G乙120N=20N。
故答案为:2:1;20。
14.【分析】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而制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若墙壁与重垂线平行,则墙是竖直的;
图中重锤线向右偏,说明桌面左面高。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高。
15.【分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解答】解:运动员在撑杆起跳时,撑杆因为受力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后,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因为重力最终落到垫子上。
故答案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重力。
16.【分析】分别求出作用在弹簧测力计A、B下面挂钩上的拉力,即作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钩上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解:两个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合力为0;作用在弹簧测力计A挂钩上的拉力等于钩码和弹簧测力计B的重力的和,即FA=1N+0.5N=1.5N;
因为弹簧测力计B下面挂钩上没有物体,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零。
故答案为:1.5;0。
17.【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现象中的物体间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
(2)力包括两种: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有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解答】解: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紧靠竖直的墙放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与墙之间不存在力的作用);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不一定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间的相互吸引);所以:②④是正确的;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所以⑤是正确的;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所以⑦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⑤⑦;②④。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8.【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就应该控制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不同;
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就应该控制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
要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就应该控制力的大小、方向相同,而力的作用点不同。
【解答】解:(1)图甲和图乙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方向相同,而力的大小(钩码个数)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两图是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2)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就应该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图甲和图丙正好能实现这一要求;
(3)图甲和图丁的实验中,力的作用点、大小相同,而力的方向不同,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
(4)本实验中,探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每次只探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而控制其它的量不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大小;(2)甲、丙;(3)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4)控制变量。
19.【分析】(1)根据图乙分别找出在一定范围内A、B橡皮筋伸长与受到的拉力的函数关系,根据函数关系作答;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相同时,弹簧的伸长越长,则精确度越大;
(3)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橡皮筋串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求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Δx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是: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2)由图乙可知,当在橡皮筋B上悬挂重力为0.5牛的物体时,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5cm;
(3)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每增加0.5N,A橡皮筋的伸长量都大于B橡皮筋的伸长量,故用橡皮筋A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4)将与本实验中两根相同的橡皮筋串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两根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由图可知,在弹性限度内,A橡皮筋所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N,B橡皮筋所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N,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两根相同的橡皮筋串联起来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受到的最大拉力为1N。
故答案为:(1)越大;(2)5;(3)A;(4)1。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