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新课导入
1.喻高洁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2.喻纯洁爱情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元好问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青阳渡》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西洲曲》
荷花:莲、芙蓉、朱华、芙蕖qú、菡萏hàn dàn。
01
03
02
学习目标
通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抓住意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体会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作品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代表作:《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
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作了准备;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1
2
3
思想内容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此时,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混乱,官僚垄断仕途,社会动荡不堪。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漂泊蹉跎,却往往游宦无门,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和满腔乡愁。作品真实地反映出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叙事)和《楚辞》(浪漫主义抒情)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魏晋南北朝
两汉
先秦


《诗经》
楚辞《离骚》
乐府诗: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西汉:赋
东汉:《古诗十九首》
建安时期:建安七子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诗歌发展
了解作者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时代原因:东汉中晚期朝政腐败,尤以桓灵之世为甚,桓帝时的《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诸葛亮也曾对后主劝谏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汉末外戚宦官交相干政,此起彼伏,这些人把持朝政,官僚集团垄断仕路,安插亲信,使本来就有极大弊端的东汉选举制度也破坏殆尽,举官不再问品行、学业,只看门路和金钱,这就堵塞了一般士人的出路。
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谋求前程,只得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奔走交游。为了求一官半职不惜游京师,谒州郡,以求权门的推荐援引,但事实上大多投奔无门,往往一事无成,空怀抱负,眼见时间消逝,不免有极大的痛苦和困惑,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一声感人肺腑的叹息 一腔无可名状的忧愤
背景探究
《古诗十九首》创作于东汉末年大黑暗、大动荡、大转折时代。士子文人,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背井离乡,无奈与亲人分开,但在这样的时代下却又根本找不到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
这首诗呈现的悲苦,不仅仅是在当时个人的命运,更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反映,不仅是一个人的无力悲号,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号。
题解
涉江:
芙蓉:
莲、芙蓉、朱华、芙薬qú、菡 苔hàn dàn、芰荷。
题目:
《古诗十九首》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游子思念故乡、怀念爱人的作品。
①、喻高洁品格
②、喻纯洁爱情
比喻义:
踏过江水
理解诗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芙蓉遗相思
还顾望旧乡
叙事抒情
所思在远道
忧伤以终老
直接抒情
兰泽多芳草
以乐衬哀
离别相思之苦
游子羁旅之思
分隔两地之忧
终老难聚之悲
划分层次
思考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如何来抒情的?
1、请找出本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
2、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
找意象,品意境
兰泽、芳草、芙蓉、长路、旧乡
芙蓉
3、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艺术作用?
特征:仪表庄重 姿态优美 气质优雅 品质高洁。
属于环境描写
营造高洁清幽的意境;
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侧面烘托诗人人物形象。
考点1
分析意象型
涉江采芙蓉
作者:佚名(汉代)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问: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①“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女子采莲图),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③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摘花欲赠送亲人,可花没送出去。 由作者自问自答可看出他的情绪悄悄地由欢欣转为失落,为后文的黯然神伤作铺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文本研读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诗歌1、2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
四句笔锋一转,转喜为悲,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
文本研读
江边环境如何?女子的心情如何?
失落
欢欣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夏日采莲、莲花繁茂、热闹欢快
文本研读
1.诗中“还顾”“漫浩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文本研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思念又包含着哪些更细腻的情感呢?
①在外漂泊的羁旅之苦;在宦途艰难、远离故乡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孤单失意的羁旅之感。
②难回故乡的无奈之情;想要回家,但路途遥远无法回家,含蓄地传达了游子深深无奈的心情。
文本研读
1.这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想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销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文本研读
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方式:正面、侧面、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角度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铺垫等。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三、读懂内容、临其境
三读,读懂省略(主语),身临其境
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抒情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或者你有什么想法?
vs
游子思乡?
思妇怀远?
抒情主人公≠作者
寻找抒情主人公,赏析手法
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抒情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vs
游子思乡?
思妇怀远?
思妇怀远(思妇口吻)。女子蹚过江水“采芙蓉”,思念的男子”在远道。想象男子“还顾望旧乡”,思念家乡的自己。
观点2:
游子思乡怀人(游子口吻)。男子远离家乡,想象女子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自己。他“还顾望旧乡”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
观点1:
1:是女子,因为女孩子喜欢采一些花花草草,依据是“涉江采芙蓉”。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随水而居不伴妾身,独飘摇于江心活水之上。 ”,“莲子”即“怜子”。
(2)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采莲的是一个女子。
拓展:对写手法
对写 内涵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里侧重于空间转移。
形式 古代诗词中,且以怀人诗和送别诗中常见,形式上,常用“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举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效果 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
使抒情更加含蓄蕴藉,富有含蓄之美。
联系已学古诗,感悟对写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诗人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这里的对写,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也更为浓烈。
答题模板:
①运用对写法
②实写( ),虚写(想象)( )
③含蓄而又炽烈的表达了(A对B的)( )之情。
联系其它古诗,感悟对写法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本诗三四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①运用对写②想象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自己这个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③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含蓄又强烈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深,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答题步骤: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思考: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
实战演练
①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
②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③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委婉又强烈地体现出诗人对妻儿的深切思念,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思考:明人陆时雍《诗坛总论》评价诗歌第三四句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你如何理解?
实战演练
①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
②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思念,转而由“忆君”引起,描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一幅想象中的情境展现在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潇湘,清凉的月色下,梦里充斥着凄冷的猿猴哀鸣。
③诗句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友人抵达后的凄凉清冷处境和孤寂愁苦之情,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课堂结语
《涉江采芙蓉》在游子思妇的深情对望之中,以对写的手法说尽了忧愁无奈的爱情之苦。看到它,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
思君不见倍思君,别离难忍忍别离。芳华少女,漂泊游子,细腻的牵念,深沉的情思,恋爱忠贞,无奈岁月蹉跎,旧乡远道,慨叹归程浩浩。虽如此,但这份遥思却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思考:汉末文人不从自己的角度落笔,而借用思妇的口吻来抒情,是什么原因呢?
赏析手法
首先,在那个时代,女性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思人”是女性独有的视角。
其次,女性情感的深婉细腻,是男性所不及的。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意蕴丰厚的意象和意境。——女性为主人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这些汉末文人对女性不仅有真诚的理解与同情,抒写女性的不幸,也融入了自己饱经忧患与痛苦的人生体验。——汉末文人具备以女性角度抒写情感的可能。
思考:本诗哪些词语最传神?最能传达主人公的情感?
还顾、望 [动作描写]
使思念之情更加浓重。
漫浩浩 [叠词]
不仅指道路漫长无际,更让人感觉到思念之忧伤的绵长。
赏析手法
文章主旨
本诗借助家乡思妇采集芙蓉和他乡游子回望家乡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及叙事抒情的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艺术手法
1.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如,诗的开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出生动形象的的生活场景,“采之欲遗谁”自然而然的引出离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营造出高洁清幽的意境。
2.对面落笔、主客移位。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对面落笔”。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3.是过某种生活情景来抒写诗人内心的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通味。
1.【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阶段考】《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
2.【2020年杭州西湖区高一上校级月考】《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_ _
3.【2020年12月广州执信中学高一上月考】在《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仿佛遭遇冷水泼洒,写出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4.【2022年3月四川成都蒲江县高一下学期月考】《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5.【2022年四川成都高一下期末】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常有行为。《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6.【2023届深圳市六校联盟高三10月质量检测】在《涉江采芙蓉》中,采用设问手法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长着兰草的低湿
之地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句,自问自答,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深沉
的疑问,是无奈的叹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