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共5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1《赤壁赋》课件(共5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赤壁赋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望”“曾”“徐”三字及次常用字“赋”“危”“将”。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3.梳理文化常识和理解性默写。
江上泛游,感情由平静到高昂。
1段
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萧声。
2段
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3段
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4段
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5段
概括内容
【记忆导图】
文化常识
(1)赤壁赋
①“赋”本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说,“赋”是直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②汉代时,“赋”成为一种文体。该文体介于_____和_______之间,讲求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颂  赋  比  兴 
风  雅
诗  散文
(2)七月既望
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________为望)后的第一天,即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_____”,十五日为“_____”,十六日为“______”,最后一日为“_____”。
(3)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________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__________,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北斗七星
十五日
朔  望  既望

二十八
【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 】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 】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积累成语
沧海一粟
正襟危坐
遗世独立
不绝如缕
杯盘狼藉
基础积累 
(第1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一、基础夯实
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属( )
②横( )
③纵( )
④如( )
⑤凌( )
⑥万顷( )
⑦冯( )
⑧虚( )
⑨御( )
⑩羽化( )
劝请
笼罩,覆盖
放任

越过
广阔的江面
同“凭”,乘
太空

飞升成仙
2.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苏轼以精练的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②文中写作者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了《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扣( )
②溯( )
③渺渺( )
④倚( )
⑤和( )
⑥袅袅( )
⑦缕( )

逆流而上
悠远的样子
循,依
同声相应,唱和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细丝
4.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箫声之美。
②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箫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感伤。
5.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得分点:舞、泣)
(第3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6.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愀然( )
②危坐( )
③缪( )
④方( )
⑤舳舻(
)
⑥酾酒( )
容色改变的样子
端坐
斟酒
同“缭”,盘绕、围绕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
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⑦固( )
⑧骤( )
⑨遗响( )
本来
一下子,很轻易地
余音,指箫声
7.理解性默写
①在文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②在文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攻打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
③文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④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瀚长江,苏轼在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直接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
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
之无穷
8.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杯来互相劝酒。在天地之间寄托自己短暂的一生,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米粒。(得分点:渔樵、侣、友、属)
(第4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9.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斯( )
②盈( )
③虚( )
④卒( )
⑤消长( )
⑥曾( )
⑦苟( )
⑧虽( )
⑨适( )
此,这里指水


终究
消减和增长
竟,竟然
如果
即使
享有
10.理解性默写
①文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了人与万物的关系。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第5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①更( )
②狼籍( )
③相与( )
④枕藉( )
⑤既( )

即“狼藉”,凌乱
互相
枕着垫着
已经
1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①冯虚御风
②山川相缪
同“凭”,乘 
同“缭”,盘绕、围绕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美人 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美貌的女子
②白露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③茫然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所思慕的人
白茫茫的水汽
旷远的样子
3.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歌窈窕之章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③顺流而东也
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正襟危坐
⑥不知东方之既白
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唱
名词作动词,攻占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
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形容词作动词,变明亮
使动用法,使……起舞/使……落泪
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4.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何为其然也
④而今安在哉
⑤而又何羡乎
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⑦渺渺兮予怀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之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为(介词)、何(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在(动词)、安(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羡(动词)、何(疑问代词)
被动句 标志词:于
主谓倒装句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望
二、重点梳理
    望   望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望”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目”字,中间是“人”字,下边是“土”字,合起来指人站在地上举目眺望。表示眺望。
义项 例句
① 七月既望
②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③ 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④ 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
⑤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⑥埋怨,责怪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农历每月十五日
远望,眺望
名望,声望
盼望,期望,希望
观察
【识记方法】 “望”的本义是“向远处看”,故有“观察”之义;“希望,盼望”不就是“向远处看”的抽象形式吗?(由空间的“远”转变为时间的“远”)“名誉,名望”当然是每个人所期望的,反义引申为“埋怨,责怪”。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日月相望”,所以这一天又叫“望日”。
(4)适(shì)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
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 )
4、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
5、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
6、从上观之,适与地平《雁荡山》( )
7、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
到、往
出嫁
适用、享用
适合、顺从
同“谪”,流放
正好
刚才
(2)曾
    曾   曾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曾”是象形字,金文下边像古代一种蒸饭的器皿,上边像蒸汽冒出,合起来指古代一种做饭用的器具,即“甑”的本字。后借用来表示曾经。
义项 例句
①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②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 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④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治平篇》)
⑤同“层”,重叠 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竟,竟然
同“增”,增加
曾经
【识记方法】 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
(3)徐
    徐    徐
小篆  隶书   楷书
“徐”是形声字,小篆从“彳”部,余声(韵母相同)。表示慢走,后引申为缓慢之意。
义项 例句
①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安闲稳重的样子 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
③同“俱”,全、都 鲁人徐伤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
缓慢,慢慢地
【识记方法】 “徐”的常用义就是“缓慢、慢慢地”,比较好记。
4.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1)赋 ①《赤壁赋》
②横槊赋诗
③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④省刑罚,薄赋敛(《管子》)
⑤赋以重税
(2)危 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
③危言危行(《论语》)
一种文体
朗诵
创作
赋税
征收
端正

正直
词语 例句 意义
(3)将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②田园将芜(《归去来兮辞》)
③将数百之众(《过秦论》)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⑤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⑥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⑧将信将疑
假如,如果
将要
率领
带兵的人,将领
扶持,扶助
助词,无义

且,又
(5)属(shǔ)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3、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与妻书》( )
4、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 )
6、(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
(zhǔ)1、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 )
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垓下之围》( )
3、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
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 )
5、属予作文以记之( )
类别
同一类人,相当于“们”
家属、亲属
隶属
掌管、管辖
类似
连续、连接
跟随
撰写
劝酒,劝请
通“嘱”,嘱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
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2020年全国卷Ⅱ)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2019年全国卷Ⅱ)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年全国卷Ⅱ)
三、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4)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赤壁赋》“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2018年天津卷)
惟江上之清风
(5)《赤壁赋》中,苏轼以精练的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6)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与“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箫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作者此时内心的感伤。
【经典模拟】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8)《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9)苏轼《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瀚长江,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1)苏轼常常借月抒怀。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写“客”希望与月永存;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写因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12)月亮自古便给人无限哲思,苏轼由月有阴晴圆缺而联想到“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由月亮盈亏却没有增减而获得“___________”(《赤壁赋》)的达观认识。
【飞花令式默写】
抱明月而长终
一尊还酹江月
人有悲欢离合
而又何羡乎
(13)赤壁之战中,敌对双方的主帅是曹操和周瑜。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出征前面对长江饮酒,横执长矛吟诗的行为,仿佛志在必得;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出周瑜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形象。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明月的诗篇,窈窕的诗句。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到它所到的地方),越过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呜咽,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婉转悠长,像细丝一样绵延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的蛟龙起舞,使孤船上的寡妇悲泣。
翻译句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况且我和你在江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叶小船, 举起酒杯来互相劝酒。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太空,与明月一样长久存在。
6、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吧?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却始终不曾流走;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假如从它变化的方面来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会停止;如果从它不变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远存在的。
8、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况且(再说)天地之间,万物都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用。
9、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2.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像是脱离人世,升入仙境。(得分点:冯虚、御风、遗世、羽化)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得分点:“西”“东”的活用、缪、“困于周郎者”句式)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任务五 积累素材 灵活运用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高傲的头颅低下。
历史的纪念碑上,镌刻着两个字:不屈。
——《历史的纪念》
“乌台诗案”被陷之后,苏轼被抛到这荒凉凋敝的黄州。
在这里,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都不能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
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站在自己的位置》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何时,以为身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躺在一叶扁舟上,任由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沉沉浮浮。苏轼瞑目沉吟:忘了吧,你看那三国周郎,何等风流倜傥,意气风发,一代名将啊!如今,还不是随着这长江滚滚东流,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想到这儿,苏轼笑了,好,就让我忘记这郁郁不得志的愁怀,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就让我铭记那曾经有过的豪情壮志,凝成诗篇,然后让后人铭记。日落的余晖,映照在江面上,江面一片灿烂。
——《忘记和铭记》
站在赤壁之下,登上文学之巅。
——不朽的苏轼
素材一:
苏轼不同意“客”的“人生短促无常”的的悲观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得喜悦。他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著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挂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素材二:
凡夫俗子对待得失,无一时不患,无一地不患,而苏轼却道“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无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也不遗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是大自然赐给我的无穷宝藏,这就是对生命真谛的诠释。
素材三: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从文学上完成人生的追求。
素材积累与运用
缩小痛苦,战胜挫折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运用示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