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5九上·斗门期末)斗门非遗文化丰富,下列表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手工编制竹篮 B.模具压制糕点C.荔枝木烧制叉烧 D.揉制艾糍面团2.(2025九上·斗门期末)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A.屠呦呦 B.闵恩泽 C.道尔顿 D.张青莲3.(2025九上·斗门期末)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行动,共创未来”,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A.任意排放工厂废气 B.随地乱丢垃圾C.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4.(2025九上·斗门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品包装中充入氧气以防腐B.石墨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D.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5.(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2H B.2H2 C.H2O D.H26.(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7.(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无色酚酞溶液遇氨水变成红色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8.(2025九上·斗门期末)某实验小组在进行“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请完成下面小题。(1)为了实验安全,你认为与本实验相关的提醒图标应有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质量相等B.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气球先胀大后变瘪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橡胶塞冲出D.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立即再次称量9.(2025九上·斗门期末)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288C.原子核外有173个电子 D.原子核内有115个中子10.(2025九上·斗门期末)黄铜是铜锌合金,外观似黄金,下列关于黄铜说法错误的是A.用黄铜作门把手,利用了其导热性好等特点B.可采用相互刻画的方式来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C.铜、锌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D.区分黄铜和黄金,放在火上灼烧看颜色变化11.(2025九上·斗门期末)维生素的化学式为,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维生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维生素由分子构成D.一个维生素分子中含3个氧分子12.(2025九上·斗门期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观念——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科学探究——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C.科学思维——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D.科学态度——实验后的废液可随意倾倒13.(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石灰浆粉刷图书馆墙壁 石灰浆与反应B 用天然气燃烧炒菜 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C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D 用玻璃刀裁割玻璃 金刚石硬度大A.A B.B C.C D.D14.(2025九上·斗门期末)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验证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燃烧需要氧气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5.(2025九上·斗门期末)《天工开物》记载了多种中国古代化学工艺。“陶埏”章详细记载了砖、瓦的烧炼技术。利用黏土中含元素,在高温焙烧砖的过程中,生成含氧量不同的铁的氧化物,从而生产出红砖(含)和青砖(含和)。(1)青砖中的名称是 。中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最简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烧砖过程中先得到红砖,然后再通过“砖瓦浇水转泑”的过程烧制青砖。“砖瓦浇水转泑”的操作如图所示:将水从窑顶慢慢浇下,与炉内高温的碳发生反应,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三、【科普阅读】16.(2025九上·斗门期末)大气有自净作用。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几类,如粉尘、湿雾、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从而使空气净化,这种大气的自净作用是自然环境调节的重要机能。当大气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也能促进自净,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四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1)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耗用 ,又向大气补充 。(2)根据文中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空气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不会被污染b.大气污染物中含有粉尘、湿雾、有害气体等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增强(3)图1中,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 。(4)某实验基地采用图2的技术,该技术属于图1中的 途径;请用分子的观点分析图2的过程 。(5)请列举出你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 。(一条即可)四、【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17.(2025九上·斗门期末)请回答下列问题。(1)的制取及性质i.制取组装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收集一瓶并进行性质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细铁丝燃烧时,观察到 (填字母)。 a.产生大量白烟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生成黑色固体 具有氧化性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制作模型并展示同学们制作并展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i.模型中表示氧分子的是 (填“甲”或“乙”或“丙”)。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粒符号,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 。通过电解水实验能分析出水的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五、【科学探究】18.(2025九上·斗门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项目式学习活动。(1)项目一:探究红砖粉末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或不分解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红砖粉末能 (填“加快”或“减慢”)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待上述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在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 (填“不变”或“改变”)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探究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2)项目二:探究溶液的质量分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下表实验方案: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氧化锰质量/g 温度/℃ 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1 10% 0.5 202 10% 0.5 253 5% 0.5 X实验3与实验2对照,表格中X= ,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项目三: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将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三种催化剂分别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微球,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2。i.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ii.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19.(2025九上·斗门期末)硫酸铁在农业可用作肥料。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等杂质)制硫酸铁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1)硫酸铁在农业中作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铁 (填“元素”或“原子”)。(2)“酸溶”前,粉碎处理废铁屑的目的是 。(3)酸溶产生的气体除外,一定还存在 (写化学式),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4)“操作I”名称为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5)“转化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式为 ,“转化池”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20.(2025九上·斗门期末)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可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1)石灰乳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的化学式是 。(2)煅烧含的石灰石100t,理论上可以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 t(写出计算过程)。()(3)用含的石灰石100t生产轻质碳酸钙(杂质不含钙元素),生产过程中,假设钙元素不损失,请在坐标中画出钙元素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标出必要的数值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而手工编制竹篮、模具压制糕点、揉制艾糍面团的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而荔枝木烧制叉烧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答案】B【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 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不符合题意;B、 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填补了我国炼油催化剂的空白,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符合题意;C、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不符合题意;D、 张青莲测定了某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家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解答,如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张青莲测定了某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来解答。3.【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A、工厂废气中含有SO2、二氧化氮或者是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B、垃圾随意丢弃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不符合题意;C、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符合题意;D、废旧电池含重金属(如汞、铅),随意丢弃会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低碳出行、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垃圾分类处理来解答。4.【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几种常用的灭火器【解析】【解答】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石墨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起火,避免损坏书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于物质反应使食品变质来解答;B、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来解答;C、根据固态二氧化碳灭火可以不留痕迹来解答;D、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5.【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B、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H2表示2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C、H2O表示1个水分子,水这种物质,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等,不符合题意;D、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6.【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回流试管底部,导管稍露出橡胶塞便于导出气体,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液体药品取用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靠量筒口倾倒,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再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回流试管底部,导管稍露出橡胶塞便于导出气体来解答;B、根据液体药品取用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紧靠容器口进行倾倒来解答;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时用灯帽盖灭来解答;D、根据粉末状的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用钥匙或纸槽取用,首先将试管横放后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试管后抽出钥匙或纸槽来解答。7.【答案】A【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氨水是碱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氨水变成红色,该描述正确,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应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淡蓝色是硫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该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镁条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而非黑色),该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固体颗粒),而非白雾(小液滴),该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来解答;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应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蓝色火焰来解答;C、根据镁条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来解答;D、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来解答。8.【答案】(1)A(2)D【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能会产生飞溅的固体颗粒或火花,这些飞溅物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佩戴护目镜是必要的,以防止眼睛受伤,符合题意;②实验结束后要洗手,保持个人良好卫生,符合题意;③本实验是通过加热铜片来使其与氧气反应,加热方式可能是使用酒精灯或其他热源,而不是直接用电,因此与“用电”相关的提醒图标并不是本实验的必要警示,不符合题意;④铜片在加热过程中会变得非常热,如果直接用手触摸,可能会导致烫伤,因此与“热烫”相关的提醒图标是必要的,以警示实验者注意高温物体,避免烫伤,符合题意。由上述分析可知,与本实验相关的提醒图标应有①②④。故答案为:A.(2)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有气体参与反应,且该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则测得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气球变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小,故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气球先胀大后变瘪,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橡胶塞冲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应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防止因称量前后温度不同而对结果产生影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根据铜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则需要使用护目镜、热汤,实验完毕需请洗手来解答;(2)根据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的固体氧化铜,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气球变大,当完全反应后温度恢复到室温压强减小气球变小来解答。(1)①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能会产生飞溅的固体颗粒或火花,这些飞溅物如果进入眼睛,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佩戴护目镜是必要的,以防止眼睛受伤,符合题意;②实验结束后要洗手,保持个人良好卫生,符合题意;③本实验是通过加热铜片来使其与氧气反应,加热方式可能是使用酒精灯或其他热源,而不是直接用电,因此与“用电”相关的提醒图标并不是本实验的必要警示,不符合题意;④铜片在加热过程中会变得非常热,如果直接用手触摸,可能会导致烫伤,因此与“热烫”相关的提醒图标是必要的,以警示实验者注意高温物体,避免烫伤,符合题意;综上可知,与本实验相关的提醒图标应有①②④,故选:A;(2)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有气体参与反应,且该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则测得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气球变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小,故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气球先胀大后变瘪,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橡胶塞冲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应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防止因称量前后温度不同而对结果产生影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镆原子核外有115个电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镆原子核内有个中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国际单位是‘1’,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解答。10.【答案】A【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用黄铜作门把手,利用了其耐磨性好等特点,与导热性无关,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可采用相互刻画的方式来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纯铜表面痕迹明显,说明黄铜的硬度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金属活动性,则铜、锌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黄铜的是铜的合金,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黄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因此区分黄铜和黄金可放在火上灼烧看颜色变化,颜色变黑的是黄铜,无明显变化的是黄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黄铜和金均是黄色,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不反应来解答。11.【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解答】A 、维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维生素C由分子构成,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6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12.【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微粒性;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解析】【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实验后的废液不能随意倾倒,应倒入指定容器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带电的微粒有离子、电子、质子、原子核来解答;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燃烧前均需检验纯度,否则混合气体燃烧会产生爆炸事件来解答;C、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来解答;D、根据实验后的废液需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来解答。13.【答案】C【知识点】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解析】【解答】A、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利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煮饭炒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制作玻璃刀裁割玻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石灰浆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B、根据天然气燃烧放热可以炒菜来解答;C、根据明矾可以沉淀不溶于水的物质,没有消毒的作用来解答;D、根据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可以切割金属或玻璃来解答。14.【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易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冷却后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通入氧气前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故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白磷燃烧,此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来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形成压强差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来解答;C、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到达着火来解答。15.【答案】(1)氧化亚铁;;;+3(2);置换反应【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FeO中氧元素显+2价,名称为氧化亚铁;氧化铁中铁、氧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质量比为;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则铁元素化合价为;(2)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为置换反应。【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2)根据碳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置换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来解答。(1)FeO中氧元素显+2价,名称为氧化亚铁;氧化铁中铁、氧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质量比为;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故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16.【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2)bc(3)碳替代(4)碳封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5)骑自行车上学(合理就可)【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也能促进自净,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2)a、虽然空气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能力时还是会被污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几类,如粉尘(如煤烟等)、湿雾(如油雾、酸雾等)、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一种自净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既耗用二氧化碳,又向大气补充氧气,故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增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3)碳中和的四种途径主要有碳替代、碳封存、碳减排、碳循环;根据图1可知,这四种途径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碳替代。(4)图2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液化封存,故属于图1中的碳封存;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小,由气态变成液态。(5)低碳生活的行为很多比如骑自行车上学。【分析】(1)根据植物的光汉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解答;(2)根据空气的自净能力中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温室响应;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图1中碳中和贡献最大的是碳替代来解答;(4)根据图2的碳封存减少二氧化碳,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最大来解答;(5)根据低碳出行防止空气污染来解答。(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也能促进自净,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故填:二氧化碳;氧气。(2)a、虽然空气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能力时还是会被污染,错误;b、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几类,如粉尘(如煤烟等)、湿雾(如油雾、酸雾等)、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正确;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一种自净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既耗用二氧化碳,又向大气补充氧气,故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增强,正确;故选:bc。(3)碳中和的四种途径主要有碳替代、碳封存、碳减排、碳循环;根据图1可知,这四种途径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碳替代;故填:碳替代。(4)图2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液化封存,故属于图1中的碳封存;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小,由气态变成液态,故填:碳封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5)低碳生活的行为很多比如骑自行车上学,故填:骑自行车上学。17.【答案】(1)abce;;bd;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乙;;H;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则应选择由仪器abce组成的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答案为:bd.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则模型中表示氧分子的是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则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H、O;通过电解水实验能分析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来解答;(2)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方程式来分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由仪器abce组成的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bd;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则模型中表示氧分子的是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则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H、O;通过电解水实验能分析出水的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18.【答案】(1)加快;;木条复燃;不变;质量(2)25(3);ab【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3待上述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因此仅凭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探究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实验3与实验2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变量为溶液质量分数,其他条件相同,则表格中X=25;(3)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高,用氧化铁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低,用氧化铜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适中,说明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利用氧化铁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铜;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等都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分析】根据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时需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进行探究;催化剂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可以改变反应速度来解答。(1)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步骤3待上述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因此仅凭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探究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实验3与实验2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变量为溶液质量分数,其他条件相同,则表格中X=25;(3)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高,用氧化铁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低,用氧化铜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适中,说明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利用氧化铁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铜;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等都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b。19.【答案】(1)元素(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3);(4)过滤;漏斗;引流(5);因为温度过高会造成分解,从而减少生成【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硫酸铁可以提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是铁元素;(2)粉碎废铁屑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3)废铁屑中含铁和碳酸亚铁,碳酸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而在中,反应前有2个Fe、3个S、16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Fe、3个S、12个O,所以2个X分子中含有4个H和2个O,则X的化学式为H2O;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所以“转化池”温度不宜过高。【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2)根据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3)根据碳酸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来解答;(4)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来解答;(5)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过氧化氢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硫酸铁在农业中作为肥料,提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是铁元素;(2)“酸溶”前粉碎处理废铁屑,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3)因为废铁屑中含有铁和碳酸亚铁,碳酸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一定还有H2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中,反应前有2个Fe、3个S、16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Fe、3个S、12个O,所以2个X分子中含有4个H和2个O,则X的化学式为H2O;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所以“转化池”温度不宜过高。20.【答案】(1)混合物;(2)解:设理论上可以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x。答:理论上可以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44.8t。(3)【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石灰乳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X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3)用含的石灰石100t生产轻质碳酸钙(杂质不含钙元素),生产过程中钙元素不损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轻质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即,则钙元素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2)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石的质量和碳酸钙的式量来计算氧化钙的质量来解答;(3)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而钙元素在100克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水中来解答。(1)石灰乳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X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2)计算过程见答案;(3)用含的石灰石100t生产轻质碳酸钙(杂质不含钙元素),生产过程中钙元素不损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轻质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即,则钙元素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为。1 / 1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5九上·斗门期末)斗门非遗文化丰富,下列表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手工编制竹篮 B.模具压制糕点C.荔枝木烧制叉烧 D.揉制艾糍面团【答案】C【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而手工编制竹篮、模具压制糕点、揉制艾糍面团的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而荔枝木烧制叉烧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2.(2025九上·斗门期末)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A.屠呦呦 B.闵恩泽 C.道尔顿 D.张青莲【答案】B【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 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不符合题意;B、 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填补了我国炼油催化剂的空白,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符合题意;C、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不符合题意;D、 张青莲测定了某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化学家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解答,如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闵恩泽在催化剂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张青莲测定了某些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来解答。3.(2025九上·斗门期末)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行动,共创未来”,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A.任意排放工厂废气 B.随地乱丢垃圾C.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D.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解析】【解答】A、工厂废气中含有SO2、二氧化氮或者是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B、垃圾随意丢弃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不符合题意;C、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符合题意;D、废旧电池含重金属(如汞、铅),随意丢弃会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措施有,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低碳出行、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垃圾分类处理来解答。4.(2025九上·斗门期末)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品包装中充入氧气以防腐B.石墨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D.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几种常用的灭火器【解析】【解答】A、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不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石墨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起火,避免损坏书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于物质反应使食品变质来解答;B、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来解答;C、根据固态二氧化碳灭火可以不留痕迹来解答;D、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5.(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A.2H B.2H2 C.H2O D.H2【答案】A【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解析】【解答】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B、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H2表示2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C、H2O表示1个水分子,水这种物质,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等,不符合题意;D、H2表示氢气这种物质,1个氢分子,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等,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右下方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来解答。6.(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B.倾倒液体C.熄灭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答案】D【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回流试管底部,导管稍露出橡胶塞便于导出气体,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液体药品取用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靠量筒口倾倒,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时,先将试管横放,再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水回流试管底部,导管稍露出橡胶塞便于导出气体来解答;B、根据液体药品取用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紧靠容器口进行倾倒来解答;C、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时用灯帽盖灭来解答;D、根据粉末状的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是用钥匙或纸槽取用,首先将试管横放后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试管后抽出钥匙或纸槽来解答。7.(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无色酚酞溶液遇氨水变成红色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答案】A【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解答】A、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氨水是碱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氨水变成红色,该描述正确,符合题意;B、硫在氧气中燃烧应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淡蓝色是硫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该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镁条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而非黑色),该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D、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固体颗粒),而非白雾(小液滴),该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来解答;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应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蓝色火焰来解答;C、根据镁条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固体来解答;D、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来解答。8.(2025九上·斗门期末)某实验小组在进行“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请完成下面小题。(1)为了实验安全,你认为与本实验相关的提醒图标应有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测得反应前后质量相等B.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气球先胀大后变瘪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橡胶塞冲出D.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立即再次称量【答案】(1)A(2)D【知识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解析】【解答】(1)①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能会产生飞溅的固体颗粒或火花,这些飞溅物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佩戴护目镜是必要的,以防止眼睛受伤,符合题意;②实验结束后要洗手,保持个人良好卫生,符合题意;③本实验是通过加热铜片来使其与氧气反应,加热方式可能是使用酒精灯或其他热源,而不是直接用电,因此与“用电”相关的提醒图标并不是本实验的必要警示,不符合题意;④铜片在加热过程中会变得非常热,如果直接用手触摸,可能会导致烫伤,因此与“热烫”相关的提醒图标是必要的,以警示实验者注意高温物体,避免烫伤,符合题意。由上述分析可知,与本实验相关的提醒图标应有①②④。故答案为:A.(2)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有气体参与反应,且该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则测得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气球变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小,故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气球先胀大后变瘪,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橡胶塞冲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应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防止因称量前后温度不同而对结果产生影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1)根据铜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则需要使用护目镜、热汤,实验完毕需请洗手来解答;(2)根据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的固体氧化铜,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气球变大,当完全反应后温度恢复到室温压强减小气球变小来解答。(1)①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能会产生飞溅的固体颗粒或火花,这些飞溅物如果进入眼睛,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因此佩戴护目镜是必要的,以防止眼睛受伤,符合题意;②实验结束后要洗手,保持个人良好卫生,符合题意;③本实验是通过加热铜片来使其与氧气反应,加热方式可能是使用酒精灯或其他热源,而不是直接用电,因此与“用电”相关的提醒图标并不是本实验的必要警示,不符合题意;④铜片在加热过程中会变得非常热,如果直接用手触摸,可能会导致烫伤,因此与“热烫”相关的提醒图标是必要的,以警示实验者注意高温物体,避免烫伤,符合题意;综上可知,与本实验相关的提醒图标应有①②④,故选:A;(2)A、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有气体参与反应,且该实验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则测得反应前后质量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所以气球变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小,故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气球先胀大后变瘪,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橡胶塞冲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应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防止因称量前后温度不同而对结果产生影响,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2025九上·斗门期末)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288C.原子核外有173个电子 D.原子核内有115个中子【答案】B【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镆原子核外有115个电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镆原子核内有个中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下方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国际单位是‘1’,在原子中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解答。10.(2025九上·斗门期末)黄铜是铜锌合金,外观似黄金,下列关于黄铜说法错误的是A.用黄铜作门把手,利用了其导热性好等特点B.可采用相互刻画的方式来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C.铜、锌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D.区分黄铜和黄金,放在火上灼烧看颜色变化【答案】A【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用黄铜作门把手,利用了其耐磨性好等特点,与导热性无关,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可采用相互刻画的方式来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纯铜表面痕迹明显,说明黄铜的硬度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金属活动性,则铜、锌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黄铜的是铜的合金,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黄金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因此区分黄铜和黄金可放在火上灼烧看颜色变化,颜色变黑的是黄铜,无明显变化的是黄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黄铜和金均是黄色,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金不反应来解答。11.(2025九上·斗门期末)维生素的化学式为,它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维生素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维生素由分子构成D.一个维生素分子中含3个氧分子【答案】D【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解答】A 、维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维生素C由分子构成,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一个维生素C分子中含6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12.(2025九上·斗门期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观念——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科学探究——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C.科学思维——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D.科学态度——实验后的废液可随意倾倒【答案】B【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物质的微粒性;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解析】【解答】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实验后的废液不能随意倾倒,应倒入指定容器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A、根据带电的微粒有离子、电子、质子、原子核来解答;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燃烧前均需检验纯度,否则混合气体燃烧会产生爆炸事件来解答;C、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来解答;D、根据实验后的废液需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来解答。13.(2025九上·斗门期末)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A 用石灰浆粉刷图书馆墙壁 石灰浆与反应B 用天然气燃烧炒菜 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C 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D 用玻璃刀裁割玻璃 金刚石硬度大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解析】【解答】A、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利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煮饭炒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制作玻璃刀裁割玻璃,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石灰浆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B、根据天然气燃烧放热可以炒菜来解答;C、根据明矾可以沉淀不溶于水的物质,没有消毒的作用来解答;D、根据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可以切割金属或玻璃来解答。14.(2025九上·斗门期末)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 A B C 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验证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探究水的组成 验证燃烧需要氧气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电解水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解析】【解答】A、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易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冷却后烧杯中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通入氧气前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故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白磷燃烧,此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来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形成压强差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来解答;C、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温度到达着火来解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15.(2025九上·斗门期末)《天工开物》记载了多种中国古代化学工艺。“陶埏”章详细记载了砖、瓦的烧炼技术。利用黏土中含元素,在高温焙烧砖的过程中,生成含氧量不同的铁的氧化物,从而生产出红砖(含)和青砖(含和)。(1)青砖中的名称是 。中铁、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最简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烧砖过程中先得到红砖,然后再通过“砖瓦浇水转泑”的过程烧制青砖。“砖瓦浇水转泑”的操作如图所示:将水从窑顶慢慢浇下,与炉内高温的碳发生反应,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1)氧化亚铁;;;+3(2);置换反应【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FeO中氧元素显+2价,名称为氧化亚铁;氧化铁中铁、氧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故质量比为;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则铁元素化合价为;(2)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为置换反应。【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来解答;(2)根据碳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置换反应的概念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来解答。(1)FeO中氧元素显+2价,名称为氧化亚铁;氧化铁中铁、氧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质量比为;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故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两种还原性气体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三、【科普阅读】16.(2025九上·斗门期末)大气有自净作用。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几类,如粉尘、湿雾、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从而使空气净化,这种大气的自净作用是自然环境调节的重要机能。当大气的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也能促进自净,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排入大气中的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四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四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1)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大气的一种自净过程,在此过程中既耗用 ,又向大气补充 。(2)根据文中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空气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不会被污染b.大气污染物中含有粉尘、湿雾、有害气体等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增强(3)图1中,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 。(4)某实验基地采用图2的技术,该技术属于图1中的 途径;请用分子的观点分析图2的过程 。(5)请列举出你践行低碳生活的行为 。(一条即可)【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2)bc(3)碳替代(4)碳封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5)骑自行车上学(合理就可)【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也能促进自净,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2)a、虽然空气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能力时还是会被污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几类,如粉尘(如煤烟等)、湿雾(如油雾、酸雾等)、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一种自净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既耗用二氧化碳,又向大气补充氧气,故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增强,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3)碳中和的四种途径主要有碳替代、碳封存、碳减排、碳循环;根据图1可知,这四种途径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碳替代。(4)图2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液化封存,故属于图1中的碳封存;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小,由气态变成液态。(5)低碳生活的行为很多比如骑自行车上学。【分析】(1)根据植物的光汉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解答;(2)根据空气的自净能力中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温室响应;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图1中碳中和贡献最大的是碳替代来解答;(4)根据图2的碳封存减少二氧化碳,同种物质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最大来解答;(5)根据低碳出行防止空气污染来解答。(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也能促进自净,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故填:二氧化碳;氧气。(2)a、虽然空气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超过自净能力时还是会被污染,错误;b、排放到大气里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质可以分几类,如粉尘(如煤烟等)、湿雾(如油雾、酸雾等)、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正确;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一种自净过程,因为在此过程中,既耗用二氧化碳,又向大气补充氧气,故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增强,正确;故选:bc。(3)碳中和的四种途径主要有碳替代、碳封存、碳减排、碳循环;根据图1可知,这四种途径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最大的途径为碳替代;故填:碳替代。(4)图2技术是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液化封存,故属于图1中的碳封存;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变小,由气态变成液态,故填:碳封存;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小。(5)低碳生活的行为很多比如骑自行车上学,故填:骑自行车上学。四、【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17.(2025九上·斗门期末)请回答下列问题。(1)的制取及性质i.制取组装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有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i.收集一瓶并进行性质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细铁丝燃烧时,观察到 (填字母)。 a.产生大量白烟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生成黑色固体 具有氧化性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制作模型并展示同学们制作并展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i.模型中表示氧分子的是 (填“甲”或“乙”或“丙”)。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填微粒符号,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 。通过电解水实验能分析出水的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答案】(1)abce;;bd;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乙;;H;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解析】【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则应选择由仪器abce组成的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答案为:bd.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则模型中表示氧分子的是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则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H、O;通过电解水实验能分析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受热不均而炸裂事件来解答;(2)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方程式来分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1)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应选择由仪器abce组成的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故选:bd;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则模型中表示氧分子的是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则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H、O;通过电解水实验能分析出水的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五、【科学探究】18.(2025九上·斗门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项目式学习活动。(1)项目一:探究红砖粉末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或不分解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红砖粉末能 (填“加快”或“减慢”)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待上述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在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 (填“不变”或“改变”)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探究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2)项目二:探究溶液的质量分数、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下表实验方案: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氧化锰质量/g 温度/℃ 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的体积1 10% 0.5 202 10% 0.5 253 5% 0.5 X实验3与实验2对照,表格中X= ,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项目三: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将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三种催化剂分别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微球,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2。i.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 。ii.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答案】(1)加快;;木条复燃;不变;质量(2)25(3);ab【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解析】【解答】(1)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步骤3待上述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因此仅凭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探究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实验3与实验2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变量为溶液质量分数,其他条件相同,则表格中X=25;(3)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高,用氧化铁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低,用氧化铜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适中,说明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利用氧化铁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铜;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等都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分析】根据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时需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进行探究;催化剂改变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可以改变反应速度来解答。(1)步骤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木条不复燃;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说明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步骤3待上述试管中的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因此仅凭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探究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实验3与实验2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变量为溶液质量分数,其他条件相同,则表格中X=25;(3)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高,用氧化铁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最低,用氧化铜作催化剂时产生的压强适中,说明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利用氧化铁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铜;a、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如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等都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b。19.(2025九上·斗门期末)硫酸铁在农业可用作肥料。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含少量等杂质)制硫酸铁的主要流程如下:(已知:)(1)硫酸铁在农业中作为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铁 (填“元素”或“原子”)。(2)“酸溶”前,粉碎处理废铁屑的目的是 。(3)酸溶产生的气体除外,一定还存在 (写化学式),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4)“操作I”名称为 ,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5)“转化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式为 ,“转化池”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答案】(1)元素(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3);(4)过滤;漏斗;引流(5);因为温度过高会造成分解,从而减少生成【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解析】【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硫酸铁可以提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是铁元素;(2)粉碎废铁屑是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3)废铁屑中含铁和碳酸亚铁,碳酸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而在中,反应前有2个Fe、3个S、16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Fe、3个S、12个O,所以2个X分子中含有4个H和2个O,则X的化学式为H2O;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所以“转化池”温度不宜过高。【分析】(1)根据物质由元素组成来解答;(2)根据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来加快反应速度来解答;(3)根据碳酸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来解答;(4)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来解答;(5)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过氧化氢易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硫酸铁在农业中作为肥料,提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是铁元素;(2)“酸溶”前粉碎处理废铁屑,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3)因为废铁屑中含有铁和碳酸亚铁,碳酸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一定还有H2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中,反应前有2个Fe、3个S、16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Fe、3个S、12个O,所以2个X分子中含有4个H和2个O,则X的化学式为H2O;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所以“转化池”温度不宜过高。20.(2025九上·斗门期末)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可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1)石灰乳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的化学式是 。(2)煅烧含的石灰石100t,理论上可以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 t(写出计算过程)。()(3)用含的石灰石100t生产轻质碳酸钙(杂质不含钙元素),生产过程中,假设钙元素不损失,请在坐标中画出钙元素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标出必要的数值 。【答案】(1)混合物;(2)解:设理论上可以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x。答:理论上可以得到氧化钙的质量为44.8t。(3)【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1)石灰乳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X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3)用含的石灰石100t生产轻质碳酸钙(杂质不含钙元素),生产过程中钙元素不损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轻质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即,则钙元素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分析】(1)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解答;(2)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中已知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石的质量和碳酸钙的式量来计算氧化钙的质量来解答;(3)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不变,而钙元素在100克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水中来解答。(1)石灰乳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X为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2)计算过程见答案;(3)用含的石灰石100t生产轻质碳酸钙(杂质不含钙元素),生产过程中钙元素不损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轻质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即,则钙元素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像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