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选填“虚”或“实”)像。2.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形成的像是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选填“虚”或“实”)像。3.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短(选填“长”或“短”)焦距的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正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虚(选填“虚”或“实”)像。4.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选填“同侧”或“异侧”);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同侧(选填“同侧”或“异侧”)。重难突破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器材 放大或 缩小 正立或 倒立 实像或 虚像 同侧或 异侧 像距与 物距照相机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像距小 于物距投影仪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像距大 于物距放大镜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像距大 于物距 【典例1】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乙)(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以上均选填字母)解析 (1)照相机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D。(2)平面镜中物体的像与物体对称,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A。(3)投影仪所成的像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看到物体的像的形状为D。(4)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是正立的,所以选C。答案 (1)D (2)A (3)D (4)C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项目 实像 虚像共同点 都能用眼睛看到不同点 ①能在光屏上呈现; ②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①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②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典例2】小聪同学把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情况进行了比较后,他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像具有如下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B.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D.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解析 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是: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异侧;虚像是正立的,且像与物位于透镜的同侧;虚像是放大的;实像有缩小的也有放大的。故D项说法错误。答案 D随堂练习知识点一 照相机1.中秋节全家团圆,小高为大家拍合影时,发现镜头内人不全(还有人没入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照相机镜头是凹透镜B.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让所有的人都入镜,小高应该远离大家D.要让所有的人都入镜,小高应该靠近大家知识点二 投影仪2.现在,很多家庭购买了投影电视机。某型号投影电视机将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像,并将所成的像投射到特制屏幕或者白墙上;屏幕画面的大小可通过移动投影仪的前后位置来调节。关于投影电视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面镜B.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投影仪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D.要想使屏幕画面更大一些,可将投影仪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知识点三 放大镜3.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实像B.凸起部分相当于凹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实像C.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虚像D.凸起部分相当于凹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虚像【解析】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则成正立的虚像,故C正确,A、B、D错误。4.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像。【答案】放大镜 虚知识点四 实像和虚像5.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 )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不一定是放大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根据观察,幻灯机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多选)车站入口的自动验票闸机,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当人距摄像头一定范围内时,摄像机就可以对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拍照核对,若人、证(票)一致,闸机门则自动打开。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镜头( AC )A.相当于凸透镜B.相当于凹透镜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4.(生活情境)夏天的清晨,花草的叶子上有很多晶莹的露珠,非常漂亮。透过这些露珠,叶子的叶脉可以看得更加清晰。晶莹的露珠起了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是叶脉____立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答案】凸透镜 正 虚5.移动支付已被大家广泛使用,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经手机摄像头扫描成倒立、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相同。【答案】缩小 照相机能力达标6.对比照相机成像与小孔成像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照相机和小孔都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都可以成像在光屏上B.如果减小照相机跟被摄物体的距离,必须增大镜头与底片的距离才能再次成像C.如果只减小小孔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从物理学知识可知,小孔成像与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7.有关显隐杯的记载,古籍中不乏其例。其原理是在杯内底中央置一图案,图案上盖一凸透镜。如图所示,杯中倒入酒,俯视时,图案处于酒与凸透镜组成的新透镜焦距之内,会被清楚地看到,则此时( C )A.杯中酒相当于一块凸透镜B.成的是缩小的像C.新透镜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D.成的像是实像【解析】杯中酒中间薄、边缘厚,相当于一块凹透镜。杯中倒入酒,俯视时,图案处于酒与凸透镜组成的新透镜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8.如图所示,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制模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1)在取材时,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的材料是________(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2)观察时,小明应选择____(选填“亮”或“暗”)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3)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观察到了远处的银杏树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将两筒间的距离变小,将镜头远离银杏树,观察到的像变小。(4)由上述操作可知,自制照相机若想观察到更大的像,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两筒之间的距离,并将镜头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答案】(1)半透明(2)亮(4)增大 靠近 5.2 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2.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近,形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3.放大镜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 (选填“长”或“短”)焦距的凸透镜,物体经放大镜形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4.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重难突破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器材 放大或 缩小 正立或 倒立 实像或 虚像 同侧或 异侧 像距与 物距照相机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像距小 于物距投影仪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像距大 于物距放大镜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像距大 于物距 【典例1】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 ,乙)(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____。(以上均选填字母)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项目 实像 虚像共同点 都能用眼睛看到不同点 ①能在光屏上呈现; ②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①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②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典例2】小聪同学把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情况进行了比较后,他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像具有如下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B.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D.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随堂练习知识点一 照相机1.中秋节全家团圆,小高为大家拍合影时,发现镜头内人不全(还有人没入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镜头是凹透镜B.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让所有的人都入镜,小高应该远离大家D.要让所有的人都入镜,小高应该靠近大家知识点二 投影仪2.现在,很多家庭购买了投影电视机。某型号投影电视机将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像,并将所成的像投射到特制屏幕或者白墙上;屏幕画面的大小可通过移动投影仪的前后位置来调节。关于投影电视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面镜B.传输过来的图像通过投影仪的镜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投影仪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D.要想使屏幕画面更大一些,可将投影仪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知识点三 放大镜3.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实像B.凸起部分相当于凹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实像C.凸起部分相当于凸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虚像D.凸起部分相当于凹透镜,观察到的是日期数字虚像【解析】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则成正立的虚像,故C正确,A、B、D错误。4.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像。知识点四 实像和虚像5.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不一定是放大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根据观察,幻灯机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多选)车站入口的自动验票闸机,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当人距摄像头一定范围内时,摄像机就可以对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拍照核对,若人、证(票)一致,闸机门则自动打开。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镜头( AC )A.相当于凸透镜B.相当于凹透镜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4.(生活情境)夏天的清晨,花草的叶子上有很多晶莹的露珠,非常漂亮。透过这些露珠,叶子的叶脉可以看得更加清晰。晶莹的露珠起了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是叶脉____立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5.移动支付已被大家广泛使用,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经手机摄像头扫描成倒立、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相同。能力达标6.对比照相机成像与小孔成像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和小孔都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都可以成像在光屏上B.如果减小照相机跟被摄物体的距离,必须增大镜头与底片的距离才能再次成像C.如果只减小小孔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从物理学知识可知,小孔成像与单反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7.有关显隐杯的记载,古籍中不乏其例。其原理是在杯内底中央置一图案,图案上盖一凸透镜。如图所示,杯中倒入酒,俯视时,图案处于酒与凸透镜组成的新透镜焦距之内,会被清楚地看到,则此时( )A.杯中酒相当于一块凸透镜B.成的是缩小的像C.新透镜成像原理与放大镜相同D.成的像是实像8.如图所示,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制模型照相机,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1)在取材时,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的材料是________(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2)观察时,小明应选择____(选填“亮”或“暗”)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3)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观察到了远处的银杏树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将两筒间的距离变小,将镜头远离银杏树,观察到的像变小。(4)由上述操作可知,自制照相机若想观察到更大的像,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两筒之间的距离,并将镜头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 生活中的透镜 - 学生版.docx 5.2 生活中的透镜.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