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发光物体、 、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相同,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2.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f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 侧;当f当u=f时,不成像;当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 侧。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 处;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 处;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异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正立、放大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重难突破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2)实验装置。 甲 乙(3)实验关键。①选材和准备。a.选光屏: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硬纸板。b.测焦距:探究前,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具座的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c.调高度:调节发光物体、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相同。②进行实验:保持凸透镜不动,将发光物体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上面呈现清晰的像。(4)要点探究。①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②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③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用平行光垂直照射透镜,在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④实验中,用纸遮住透镜的一部分,成像如何?还是一个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⑤实验中,在透镜前加凸透镜(或凹透镜),像如何变化?加凸透镜:像距变小,像变小。加凹透镜:像距变大,像变大。⑥实验中,换焦距较大或较小的透镜后像如何变化?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像距变大,像变大;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像距越小,像变小。【典例1】小敏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图中刻度尺单位:cm),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据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2)在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时,蜡烛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组装实验装置时,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整实验装置后,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光屏上清晰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成像特点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4)若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20 cm处,则此时像距v=________cm。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如下:①明确三条成像规律及应用。②抓住两个分界点。a.焦距处:焦距处分虚实,即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成实像,位于焦点以内成虚像。b.2倍焦距处:2倍焦距分大小,即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位于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实像。(2)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虚像同侧立,物远像变大,像大像距大,像小像距小。【典例2】小华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C.要想看到更大一点的“关灯”字样,小华应将凸透镜适当远离“关灯”两字D.小华适当移动凸透镜,也能看到“关灯”两字倒立缩小的实像随堂练习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调整发光物体、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呈现一清晰倒立的像。现用黑纸把该凸透镜的左半部挡住,则光屏上的像( )A.亮度不变,仍然完整B.亮度不变,像的右半部消失C.亮度变暗,像的左半部消失D.亮度变暗,仍然完整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9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图所示,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0~8.5 cm B.8.5~12.5 cmC.8.5~17 cm D.12.5~17 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 )A.因为是清晰的像,所以光在光屏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B.光屏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像C.若挡住凸透镜的下半边,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5.小明和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 cm,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处,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1)如图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50~60 cm”或“60~70 cm”)范围内移动。(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 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小明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小华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图是小华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出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________(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基础巩固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距凸透镜1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 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3.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一个F型LED灯依次放在光具座A、B、C三点处,所成像如图乙所示,则人眼在透镜右侧观察到的像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① B.③①②C.②③① D.②①③4.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A.物距减小时,像距也减小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C.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30 cmD.当物距u=25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5.(情境运用)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观察同一课本上的文字。当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等时,看到如图甲、乙两种不同的像,甲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f甲,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f乙,那么f甲________(选填“<”“>”或“=”)f乙。 能力达标6.如图所示,下雨天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水珠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珠与玻璃一起构成了凹透镜B.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水珠后成像在驾驶员与玻璃之间C.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水珠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驾驶员通过水珠可以看到远处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7.在图中,粗细均匀的圆柱体AB放置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P为2倍焦距点,圆柱体所成像的形状和位置应是( )A.两头细中间粗,像到镜的距离都大于焦距B.A端细,B端粗,B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C.两头粗中间细,像到镜的距离都大于2倍焦距D.A端粗,B端细,A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新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S的像点S′,画出光路图确定像点S′的位置,图中O为光心,F为焦点(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相同,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2.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f当u=2f,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当f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异侧;当u=f时,不成像;当u<f,v>u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焦距处;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2倍焦距处;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异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总是正立、放大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重难突破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原理:光的折射。(2)实验装置。 甲 乙(3)实验关键。①选材和准备。a.选光屏: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硬纸板。b.测焦距:探究前,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具座的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c.调高度:调节发光物体、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相同。②进行实验:保持凸透镜不动,将发光物体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上面呈现清晰的像。(4)要点探究。①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缓慢地多次前后移动光屏,并不断比较光屏上像的清晰程度,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为止。②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③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用平行光垂直照射透镜,在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④实验中,用纸遮住透镜的一部分,成像如何?还是一个完整的像,只是像变暗了。⑤实验中,在透镜前加凸透镜(或凹透镜),像如何变化?加凸透镜:像距变小,像变小。加凹透镜:像距变大,像变大。⑥实验中,换焦距较大或较小的透镜后像如何变化?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像距变大,像变大;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像距越小,像变小。【典例1】小敏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图中刻度尺单位:cm),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据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2)在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时,蜡烛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组装实验装置时,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整实验装置后,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光屏上清晰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成像特点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4)若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20 cm处,则此时像距v=________cm。解析 (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所以焦距为f=40.0 cm-30.0 cm=10.0 cm。(2)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所以在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时,蜡烛需要点燃。(3)如图乙所示,物距等于50.0 cm-35.0 cm=15.0 cm,介于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光屏上清晰的像应该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4)如图乙所示,物距为15.0 cm,像距为80.0 cm-50.0 cm=30.0 cm。若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20 cm处,则此时物距为50.0 cm-20.0 cm=30.0 cm,根据对称性可知,此时像距v=15.0 cm。答案 (1)10.0 (2)需要 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放大 投影仪 (4)15.0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如下:①明确三条成像规律及应用。②抓住两个分界点。a.焦距处:焦距处分虚实,即物体位于焦点以外成实像,位于焦点以内成虚像。b.2倍焦距处:2倍焦距分大小,即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位于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实像。(2)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虚像同侧立,物远像变大,像大像距大,像小像距小。【典例2】小华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C.要想看到更大一点的“关灯”字样,小华应将凸透镜适当远离“关灯”两字D.小华适当移动凸透镜,也能看到“关灯”两字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 由图示知,通过凸透镜看到“关灯”两字放大、正立的像,正立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符合题意;成正立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所以“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凸透镜成虚像时,像距增大,物距也增大,像变大,所以想看到更大的“关灯”两字,应将凸透镜在焦距之内适当远离“关灯”两字,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适当移动凸透镜,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可以看到“关灯”两字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A随堂练习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调整发光物体、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呈现一清晰倒立的像。现用黑纸把该凸透镜的左半部挡住,则光屏上的像( D )A.亮度不变,仍然完整B.亮度不变,像的右半部消失C.亮度变暗,像的左半部消失D.亮度变暗,仍然完整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凸透镜9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 A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3.如图所示,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B )A.0~8.5 cm B.8.5~12.5 cmC.8.5~17 cm D.12.5~17 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 B )A.因为是清晰的像,所以光在光屏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B.光屏上成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像C.若挡住凸透镜的下半边,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5.小明和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 cm,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处,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1)如图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50~60 cm”或“60~70 cm”)范围内移动。(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 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小明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小华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图是小华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出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________(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答案】(1)60~70 cm (2)等大(3)靠近 远离 (4)1【解析】(1)由图可知,物距u=40 cm>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满足f(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 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u=20 cm=2f,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0 cm。(3)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物距:10 cm<u<20 cm,要减小;像距v>2f=20 cm,要增大,即蜡烛要靠近凸透镜,光屏要远离凸透镜。(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蜡烛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即物距原来处于2倍焦距以外,当它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处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且成倒立的像,故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1。基础巩固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距凸透镜1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 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A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解析】由题图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A、B错误;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若将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向左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变小,C错误;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D正确。3.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将一个F型LED灯依次放在光具座A、B、C三点处,所成像如图乙所示,则人眼在透镜右侧观察到的像先后顺序是( A )A.③②① B.③①②C.②③① D.②①③【解析】由图甲可知,将一个F型LED灯放在光具座A点时,此时物距大于20 cm,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为图乙中的③;放在光具座B点时,此时物距大于10 cm小于20 cm,即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为图乙中的②;放在光具座C点时,此时物距小于10 cm,即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成像为图乙中的①,因此人眼在透镜右侧观察到的像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如图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B )A.物距减小时,像距也减小B.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C.当物距u=30 cm时,像距v=30 cmD.当物距u=25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5.(情境运用)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观察同一课本上的文字。当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等时,看到如图甲、乙两种不同的像,甲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f甲,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f乙,那么f甲________(选填“<”“>”或“=”)f乙。 【答案】>能力达标6.如图所示,下雨天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水珠会严重影响驾驶安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水珠与玻璃一起构成了凹透镜B.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水珠后成像在驾驶员与玻璃之间C.远处的物体反射的光通过水珠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驾驶员通过水珠可以看到远处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7.在图中,粗细均匀的圆柱体AB放置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P为2倍焦距点,圆柱体所成像的形状和位置应是( B )A.两头细中间粗,像到镜的距离都大于焦距B.A端细,B端粗,B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C.两头粗中间细,像到镜的距离都大于2倍焦距D.A端粗,B端细,A端的像到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新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S的像点S′,画出光路图确定像点S′的位置,图中O为光心,F为焦点(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答案】如图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学生版.docx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