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树之歌》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识字2.《树之歌》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树之歌》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序号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自然中的场景、事物”,编排了《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四篇课文,分别以“场景、树木、动物、农事”等识字主题串联起识字与写字,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学词。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归类识字,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关联单元:第八单元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深入延伸。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基本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1.能结合图画识字学文,自主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音序或部首查字典,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
阅读与鉴赏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2.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喜欢阅读图
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并能与他人交流。 1.积累并运用量词。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归类识字,了解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蕴,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能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小组交流、分享,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蕴,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创设新情境,激话旧知,自主探究。 设计综合性任务,形成联结,建构图谱,搭建活动支架,提供工具,迁移运用。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已有知识经验: 借助拼音,孩子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抓住语音语调,也能具也具备了一定的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已有生活经验: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孩子们能基本能够充分利用周边事物进行主动识字,能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欲望,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极少数孩子不乐于表达。 已有策略经验: 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具备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差异化较大,课堂效果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在阅读方面,许孩子们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欠缺,相对理解能力差,意大朗读的感情语气不够充沛。 3.对于生字关键词等掌握快遗忘速度也快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1.通过新介入的阅读理解策略和联系生活实际策略,使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字词句,学习生字词。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归类识字,了解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课时目标 1.能运用数量词识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等方法,正确认读“梧、桐”等15个生字,规范书写“杨、松”等8个字。 2. 能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课时任务 任务1:开启识字研学之旅,畅游自然美丽景色 任务2:学生字 习方法
环节任务 学评任务 问题系统 学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 (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
(目标1) 一、谈话导入,学习新课 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树?教师板书课题(树之歌),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不同树木的图片,学生观察。 能正确说出树木名称:☆☆☆
(目标12)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再读课文找树木 (1)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出示课件4) (2)指名逐句朗读,指导正音。 跟着视频读课文,用笔把树木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 (2)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出示课件5) 每句话都介绍了至少一种树木,请同学们把圈出来的树木的名称读一读。 能准确圈出树木名称并正确认读: ☆☆☆
归类识字 提出要求: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6)(2)积累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出示课件7) 梧 桐 枫 松 柏 桦 杉 桂 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形声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不但发现了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而且还从读音上找到了规律,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与树木有关,右边的字表示了它们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
三、了解树木特点,逐句学习儿歌 1.请学生仔细读儿歌,找出第一句树木的特点。 1.请学生仔细读儿歌,找出第一句树木的特点。 仿写比喻。(出示课件10) 你还观察过哪些树叶的形状?出示银杏树叶、泡桐树叶、柳叶、荷叶的图片,指名回答。 背诵指导。(出示课件11) 指名回答。(出示课件9)出示第一句儿歌和杨树、榕树、梧桐树的图片,学生填写句子空白处,参照图片尝试背诵。 提示:梧桐树叶像手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出示课件11) ①记忆树木: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 ②记忆特点:高、壮、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教师相机板书。(板书:高壮 像手掌 叶儿红 披绿装) ③尝试背诵。
指导书写“杨、壮、桐、枫、松、柏” 识字方法来梳理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杨、壮、桐、枫、松”左窄右宽;“柏”左右宽窄相当,左长右短。 学生练写,展评。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树之歌》第一课时就要结束啦!在这堂课里,我们一起认识了 “梧、桐” 等多个生字,掌握了它们的读音、字形和书写要点,还通过有趣的识字方法,把生字记得牢牢的。接着,我们大声朗读课文,感受了儿歌般的韵律,对杨树、榕树、梧桐树等树木有了初步印象,知道了不同树木的特点。 这节课,大家积极举手发言,认真书写生字,表现都很棒!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继续深入课文,探索更多树木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作业设计 (1)你还认识哪些树?到生活中去观察一下它们,看看有什么特点。 (2)练习写好这节课学习的生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有价值资源。当学生提出疑问或独特见解时,灵活调整教学思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探究。可以将学生的问题作为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