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树之歌》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识字2.《树之歌》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高新区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时备课
课题 《树之歌》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序号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自然中的场景、事物”,编排了《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四篇课文,分别以“场景、树木、动物、农事”等识字主题串联起识字与写字,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学词。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特点归类识字,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关联单元:第八单元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深入延伸。 核心问题及问题系统
课标分析 维度 学段目标 任务群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
识字与写字 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意识地梳理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汉字、词语,并尝试进行分类。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基本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 1.能结合图画识字学文,自主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音序或部首查字典,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
阅读与鉴赏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喜欢阅读,能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2.喜欢读古诗,能熟读成诵:喜欢阅读图
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并能与他人交流。 1.积累并运用量词。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归类识字,了解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蕴,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
表达与交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能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小组交流、分享,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蕴,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
梳理与探究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 创设新情境,激话旧知,自主探究。 设计综合性任务,形成联结,建构图谱,搭建活动支架,提供工具,迁移运用。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 困难障碍 突破措施
已有知识经验: 借助拼音,孩子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抓住语音语调,也能具也具备了一定的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已有生活经验: 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孩子们能基本能够充分利用周边事物进行主动识字,能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欲望,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极少数孩子不乐于表达。 已有策略经验: 学生掌握了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具备团队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差异化较大,课堂效果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在阅读方面,许孩子们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欠缺,相对理解能力差,意大朗读的感情语气不够充沛。 3.对于生字关键词等掌握快遗忘速度也快知识点掌握不扎实。 1.通过新介入的阅读理解策略和联系生活实际策略,使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字词句,学习生字词。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归类识字,了解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课时目标 1.能运用数量词识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等方法,正确认读“梧、桐”等15个生字,规范书写“杨、松”等8个字。 2. 能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课时任务 任务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任务2:学习儿歌后两句,随文识字 任务3:指导书写“棉、杉、化、桂” 任务4: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环节任务 学评任务 问题系统 学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 (引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学生读一读。 尝试根据提示的词语背诵课文前半部分,回顾上节课讲到的知识点。 能正确认读词语并根据提示正确背诵: ☆☆☆
二、学习儿歌后两句,随文识字 出示儿歌第三句以及木棉和桦树的图片。 学生看图读第三句,领会南北方的不同。(出示课件23)
出示儿歌第四句以及银杏、水杉和金桂的图片,学生看图读句子。(出示课件24) (1)引导理解“活化石”。 ①(出示课件25)教师出示银杏和水杉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理解“活化石”:猜一猜,银杏和水杉为什么叫“活化石”? 点拨补充:银杏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水杉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白垩纪。就是说恐龙出现的时候已经有银杏和水杉了,难怪它们被称为“活化石”。 (2)(出示课件26)组织讨论:小组研究一下“金桂”是指什么?(桂花开花呈金黄色,因此叫金桂。) 尝试背诵。 出示整首儿歌,学生填写空格处 能背诵《树之歌》: ☆☆☆
3.背诵指导。 (出示课件27) (1)出示儿歌后两句: ①记忆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②记忆特点:喜暖、耐寒、活化石、满院香。教师相机板书。(板书:喜暖耐寒 活化石 满院香)
三、指导书写“棉、杉、化、桂” 1.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2.学生练写,展评。 “棉、化、桂”字左窄右宽,其中“化”左右等高。“杉”左右宽窄相当。 能正确流利的书写: ☆☆☆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33)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4、35) 3.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6)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词语和谚语。 能完成实践活动目标: ☆☆☆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首儿歌,我们通过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了11种树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7) 背诵《树之歌》,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管理。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观点、汇报员负责总结发言等。同时,在小组讨论前,提出明确的讨论要求和时间限制,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偏离主题的情况,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序、高效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