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33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33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把握《江城子》悼亡诗的相关内容。
3. 鉴赏《江城子》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4. 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学习目标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踌躇满志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豁达乐观的苏轼
在你心中苏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来了解和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苏轼,体会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作者简介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诗人
美食家
豪放派词人代表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文学成就
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他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
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悼亡诗
文体常识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但是,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至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
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悼亡诗
解 题
点明作词时间,干支纪年法,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近四十。
词牌名
点明写作缘由,记录梦中所见所闻。
原配妻子:王弗,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貌美,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王弗二十六岁时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打击巨大,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1048—1093),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第三任妻子: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红颜知己和侍妾。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之,纳为常侍。
回顾苏轼的几任妻子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1065年)就去世了。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快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的悼亡词。
写作背景
诵读入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mǎo
zhēng
这首词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凄婉哀伤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我没有地方向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翻译
本词题为“记梦”——写“梦”,围绕“梦”怎样概括这首词的文思?
以“梦”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梦前――梦中――梦醒
梦前思量(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整体感知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068年娶王润之为妻
1069年父丧守期满,返京为判官告院
1071年,上书谈论新法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苏轼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1074年熙宁七年秋,苏轼又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
亡妻之痛:
生死无常,爱人不再
仕途之痛:
多遭贬斥,颠沛流离
梦前:
文本探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茫茫”二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两茫茫”,既指词人的感受,也指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生者和死者是一样的情思和哀绪。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此句中的“两茫茫”如何理解?
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是虚空悬想,却更见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梦前:
文本探究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明明是写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却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
梦前:
①说不思量,即是思量。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直抒胸臆更显思妻之情的深沉。
②“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
——相思太苦、旧情难忘。
文本探究
不矛盾。
直抒胸臆: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哀悼。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写出了生者与死者在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能再相逢的遗憾。
1.此句中的“千里”“无处”写出了什么?2、此句中的“凄凉”有哪些含义?
①相思之情的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
②政治失意的凄凉。苏轼当时官运不佳,屡被贬放,此时被贬密州,流离坎坷的文豪满肚子的委屈需要发泄和倾诉,可他没地方诉说,也没人敢听他诉说,更没有可以诉说的人。
梦 前
文本探究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梦前:
苏轼写这首词时,还不到40岁,却为何会“相逢不识“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不断地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历尽沧桑,面容憔悴,心境凄凉
—— 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生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艰难苦恨烦霜鬓”)
文本探究
“尘满面,鬓如霜”运用白描手法,,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思念亡妻的苦楚、仕途坎坷的艰辛,都蕴含在这六个字之中。
如何理解“纵使相逢应不识”呢?
杨绛、钱钟书是非常相爱的夫妻,钱钟书先走了,杨绛后来她就说,我现在越来越老了,我想我大概要走了,可是没有悲哀,因为觉得,我会去见我死去的女儿跟丈夫,去见钱钟书。可她又开始害怕了,她说我应该用什么样子去见钱钟书,因为我跟钱钟书谈恋爱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钱钟书记得的我的样子,是十几岁吗 还是二十几岁 还是后来五十岁左右下放文革受到很辛苦的折磨的时候 还是我现在一百岁那个老太太的样子
文本探究
最大的悲哀不是不能见面,而是见面之后认不出对方了,岁月匆匆,苏轼满鬓花白,而王弗依然是年轻时的模样。爱之深,近之怯,苏轼如何能以此般模样去见他的爱妻。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文本探究
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
主要手法:直抒胸臆、虚实结合
上片主要是梦前,写尽了相思之苦,为下片“记梦”作好了铺垫 。
上片小结
赏析“夜来幽梦忽还乡”一句中“忽”字的妙处。
梦中相逢
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①(内容)“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亦写出了与亡妻相见之容易。平时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盼望不可得,现在倏(shū)忽之间就变成了事实,太快,便依稀透露出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
②(结构)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
③(情感)入梦是轻快的,现实是沉重的。所表现的感情却极为沉重——似喜实悲。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细节描写。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情到深处,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笨拙和苍白。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感情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便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
“小轩窗,正梳妆”——白描,实际是夫妻二人生前甜蜜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十年前夫妻新婚时的甜蜜时光,用典型的幸福生活场景的回忆表达思念,反衬死别后的凄凉,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梦中相逢
本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情感?请简要分析。
赏析诗歌
梦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①对写法。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因为思念自己而悲伤,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相思之苦。语言平易质朴,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得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②以景结情。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日夜思念的妻子,凄清冷寂,黯然销魂。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白描
知识补充
“对写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是指诗人在构思时反宾为主,采用主客移位的方法,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的《月夜》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
使抒情更加含蓄蕴藉,富有含蓄之美。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常用技巧,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它是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周邦彦《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温庭筠《商山早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坐,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下片小结
下片“记梦”,写词人与亡妻在梦中相会的情景,表达沉痛之情。
主要手法:白描、细节描写、对写法、虚实结合、以景结情。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
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前思念——相思成苦(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醒悲凉——无限怀念(此恨绵绵无绝期)
梦中相逢——因思成梦(此时无声胜有声)
层层推进,感情真挚
主旨: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虚实结合,感情深挚,字字血泪。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
现实
梦境
现实
全词总结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本文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一句话: , 。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由梦境拉回现实,凄凉黯然之情乍现的一句是: , , 。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达诗人自己仕途坎坷,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的句子是: , 。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
, 。
不思量 , 自难忘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 短松冈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理解默写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年的闺房之乐。
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
”这三个长短句,把现实与梦幻混起来,用白描手法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两句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8.《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一句道出了词人对亡妻阴阳永隔、再无聚首之日的哀痛和喟叹,为全词奠定了凄哀的感情基调。
小轩窗 , 正梳妆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明月夜 , 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
理解默写
【最有名的悼亡诗】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拓展
【最悲情的悼亡诗】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依然碧绿的春水,曾经照映出她那么美丽的身影。
拓展
【最酸楚的悼亡诗】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吹起,已经没有人关心我的冷暖,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醉酒后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我的好梦,轻轻地踱步;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拓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