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联合测评(9月)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联合测评(9月)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添加剂与食品品质密不可分,合理、科学使用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的保障。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适量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选项 A B
食品 加工肉制品 加工馒头、面包
添加剂 苯甲酸及其钠盐 小苏打、碳酸氢铵
选项 C D
食品 制作水果罐头 制作果脯
添加剂 维生素C 二氧化硫
A.A B.B C.C D.D
2.河北正定隆兴寺内的宋代铜铸观音像历经千年,表面因电化学腐蚀出现锈迹,为延缓其腐蚀速率,文物保护工作者可采用的电化学防护方法是
A.用细毛刷蘸取中性清洗剂轻轻擦拭铜像表面锈层
B.在铜像表面喷涂一层无色透明的高分子防护涂层
C.将铜像与一块锌块通过导线相连后埋入同一片土壤中
D.将铜像放置在干燥、避光、恒温的密闭玻璃展柜内
3.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质菜刀用后擦干存放,是利用电解池原理防止铁发生吸氧腐蚀
B.铜锌电池在放电时铜极发生氧化反应,锌极发生还原反应
C.自行车链条涂润滑油,是通过形成原电池来减缓链条的腐蚀
D.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获得的副产物可制盐酸
4.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 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锌铝合金,搅拌后测得溶液温度升高 发生了的反应
B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溶液,一支置于常温下,另一支放入60℃热水中,再同时加入2 mL 0.1 溶液,观察到热水中试管先出现浑浊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C 用导线将铁和铜片连接,插入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观察到铜片逐渐溶解,铁片表面产生气泡,导线中电流表指针偏转 铜比铁的活动性强
D 电解溶液时,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靠近阳极,试纸变蓝;阴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u
A.A B.B C.C D.D
5.在特定条件下,某反应T→Q分为几个基元反应且TS代表过渡态,TS数量与基元反应数量一致,M、P为中间产物,其转化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中间产物c(M)大于c(P)
B.几个基元反应的都小于0
C.升温时,①、②和③反应速率都加快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②的活化能
6.某小组利用如图简易量热计测定 盐酸和 溶液反应的反应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搅拌时上下移动搅拌器
B.中和时NaOH稍过量,确保盐酸完全反应
C.用溶液和稀硫酸实验,对没有影响
D.其他不变,用铜质搅拌器替代玻璃搅拌器,测得偏大
7.已知热值(Calorific Value)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物质时,所释放出的热量(kJ)。几种可燃物的燃烧热和热值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燃烧热()越大,其热值越大
B.在上述四种燃料中,乙烷是最理想的燃料
C.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D.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和大小关系中,不同于其他组的是
A. ,
B. ,
C. ,
D. ,
9.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循环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热量
B.
C.上述四个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
D.上述循环中存在
10.Li—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b极反应分四步进行:
①;②;
③_______;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极电势:
B.放电时,向b极迁移
C.b极总反应式:
D.每生成0.1 mol 时得到电子数约为
11.近日,我国科学家开发高熵稀土氧化物用于电催化合成乙烯(以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中的移向阴极
B.阳极反应式为
C.生成乙烯的一极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D.若生成和的混合气体,理论上得到电子
12.近日,科学家将Co-MOF掺入纳米棒,用于海水的光电催化分解,旨在制氢的同时合成HClO,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 B.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在a极区滴加酚酞溶液,最终变红色 D.b极反应式为
13.铁粉常用于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如下:。
已知:使用相同催化剂,当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有影响。
做了如下三个实验,并绘制了与反应时间的图像。
编 号 /℃ / / 铁粉比表 面积()
a 400 300
b ① 450
c 500 ② 3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实验方案,上述表格中对应数据:①400;②
B.由实验a、b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反应的速率将增大
C.实验c中,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
D.由实验a、c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14.载人航天器中再生原理如图所示。
ⅰ. (萨巴蒂尔反应)
ⅱ.
ⅲ.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H—H H—C H—O
键能/() 799 436 E 467
据以上信息估算E值为
A.410 B.413 C.546 D.643
二、解答题
15.物质的稳定性与焓变、相对能量有密切关系。
Ⅰ.已知:生成焓(生成热)是指在标准状态(通常为298.15 K、100 kPa)下,由最稳定的单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1 mol该化合物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用符号表示,单位通常为。规定,稳定单质的生成焓为0。对于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同类型化合物,在标准状态下,生成焓越小,化合物的相对稳定性通常越高。几种物质的生成焓如下表所示:
物质
/()
回答下列问题:
(1)、、的稳定性由弱到强顺序为 。上述反应中,的是 (填序号)。
(2)写出反应⑤的热化学方程式: 。
(3)4.6 g Na在一定量中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和,此过程中放出热量为 k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钠在氧气中反应不能直接生成(超氧化钠),可以借助盖斯定律计算, (用、、、表示即可)。
Ⅱ.水溶液中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
(5)在上述五种含氯的离子中,最稳定的是 (填离子符号,下同),最不稳定的是 。
(6)实验室制备漂白液时要控制温度,升温致NaClO发生歧化反应: 。
16.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探究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已知:闭合和,断开时,装置进行充电;闭合,断开和时,装置进行放电。双极膜由阴、阳离子交换膜组成,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水电离出离子,并向两极迁移。
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和,断开,上述装置能量转化形式为 。a极是 极;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闭合和,断开,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极表面电解质溶液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闭合,断开和,双极膜中向b极迁移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c极是 极。
(4)闭合,断开和,b极质量减少8.7 g,理论上双极膜中水净减少 g。
(5)闭合,断开和, (填“a”或“b”)可以用铜质电极,理由是 。
17.曾用地康法制备氯气,在450℃、催化下发生化学反应: ,速率方程为,(、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只与温度、催化剂有关)。
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都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加入催化剂,、都会 。
(2)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等于 (用各物质浓度表示)。
(3)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和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
①代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反应进行 min时刚好达到平衡状态。
②正反应速率:a b(填“>”“<”或“=”)。
③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Q点时HCl的转化率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容积相等的甲、乙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4 mol 和1 mol ,在恒温、绝热(容器内外没有能量交换)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测得气体压强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①绝热过程达到平衡的容器为 (填“甲”或“乙”)。
② 0(填“>”“<”或“=”,下同)。
③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a) (b)。
18.以辉铜矿(主要成分是)为原料冶炼铜和制备硫酸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条件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①常采用逆流操作,即空气从沸腾炉下部进入,铜矿粉从上部充入,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为了提高反应③的速率常采用粉碎固体、 等措施(答出一条即可)。
(2)已知:反应②中各物质均为固态,生成3.2 g Cu时放出a kJ热量。写出反应②的热化学方程式: 。
(3)下列对反应①“高温”条件的解释合理的是 (填字母)。
A.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物能量,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C.改变反应历程,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4)工业生产中,用98.3%的浓硫酸完成反应⑤的主要原因是 。
(5)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 和0.1 mol 发生反应制备。
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的消耗速率等于的消耗速率 D.不随时间变化
②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 19.8 kJ(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改变条件,增大的转化率,放出热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
(6)粗铜精炼如图所示。已知粗铜含Zn、Fe、Ag等杂质。粗铜作 (填“a”或“b”)极,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A B C D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D D C A
15.(1) ③
(2)
(3)46.3
(4)或
(5)
(6)
16.(1) 风能、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阴
(2) 降低
(3) 负
(4)3.6
(5) a 铜极为活泼电极,在阴极上不参与反应
17.(1) 减小 增大
(2)
(3) 15 > 0.07 66.7
(4) 甲 < >
18.(1) 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转化率 增大溶液浓度、适当加热、搅拌等
(2)
(3)B
(4)和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易形成“酸雾
(5) BC 小于 增大 不变
(6)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