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大学之道》课件(共20张PPT)20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大学之道》课件(共20张PPT)20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儒家理想人格路线图
大学之道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单元主题:百家争鸣与人格理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本单元隶属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任务群,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初步系统性介绍孔子、孟子、庄子三人关于理想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等的探寻后,再一次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孔孟 、道家的老庄以及墨家等,大都是谈论各家对立身处世之道的思考,富于启发性。
我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儒道墨等家的思想对照,学生可以更进一步体悟先秦时期关于“乱世何以救、人格何以立”这一千年之问的探讨,加深对中华文化精神源头的整体感知,同时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的论说方法,体会其妙处。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注意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孔子箴言的
碎片化智慧
提供蓝图

《大学》
依据蓝图
绘制系统化路径

孟子性善论
为儒家修养路径
确立内在的人性依据

老庄道家
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全生避害
墨家路径
天下兼相爱
单元内容构成与内在逻辑
从儒家个体修养的“内圣”之道,到推己及人的“外王”理想,
再通过与道家、墨家思想的对比,
引导学生在多元思想中反思并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

儒家
理想人格路线图
《大学》
依据蓝图
绘制系统化路径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如果说孔子给了我们理想人格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古代先贤是否给我们指明了路径?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使用】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重要意义;
【思维发展和提升】
理清“三纲八目”逻辑层次,能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
【审美鉴赏与创造】
欣赏本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说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并思考其当代价值。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
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
文化常识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文化常识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为“四书”之首,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
《大学》
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
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标题解读
“大学之道”即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
《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但是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朱熹《大学章句序》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文言落实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道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动>亲近爱抚
<动>彰明
<形>高尚、光辉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志向坚定不移
心不妄动
性情安和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思虑精详
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根本枝末
<动>接近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文言落实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指代>
……的人
使……整齐有序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使>
使……端正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使>
使……真诚
<使>
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
文言落实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意念真诚
事物的原理推究明白
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修养自身品性
平民百姓
一概、一律
文本精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三纲八目
提网的总绳→事物的主干部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
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
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
即“新民”,就是帮助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为治国平天下奠定精神基础。
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文本精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三纲”之间的关系
三纲八目
对己
立德
对人
爱人
这“三纲”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明明德
完善自我,改进自我
内圣
亲民
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
外王
止于至善
最终追求
文本精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三纲八目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怎样实现“三纲”?






七个步骤
心不妄动
性情安和
思虑精详
处事合宜
达到“至善”境界
志向坚定不移
文本精读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三纲八目
八目
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
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
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
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
“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处在“八目”的中枢地位
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
活动·绘制蓝图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以“建筑师”的身份,
绘制《大学之道》的“人生大厦建造图”。
绘图指导:
1. 寻找核心构件。
2. 分析建造逻辑:
“三纲”是大厦的什么?
“八目”中,哪一目是“枢纽”和“核心”?
“格物致知…修身”是建造大厦的什么阶段?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建造大厦的什么阶段?
活动·成果展示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以“建筑师”的身份,
绘制《大学之道》的“人生大厦建造图”。
1. 寻找核心构件: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分析建造逻辑:
“三纲”是大厦的总目标/顶层设计;
“八目”中,“修身”是“枢纽”和“核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格物致知…修身”是建造大厦的基础工程/“内圣”。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建造大厦的上层建筑/“外王”。
课堂总结
伟大的理想,始于平凡的修炼
《大学之道》以其宏大的格局和清晰的路径,深刻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它告诉我们,伟大的理想始于平凡的自我修炼。希望同学们既能“独善其身”,修养品德;又能“兼济天下”,胸怀理想,走好属于自己的“大学之道”。
思辨作业·古今对话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大学之道
这幅两千多年前绘制的“人生蓝图”,在今天还适用吗?
《大学之道》当代价值”微型辩论会
1. 正方:“修齐治平”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指南。
2. 反方:“修齐治平”过于理想化,在当代社会难以践行。
请同学们自行组队,形成正反方两个小组,
在下节课进行十分钟的辩论展示。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