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新校区)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泰安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一政治试题
2025.1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影《一出好戏》中,某公司乘船去团建过程中遇到海难,所有人被困在一座孤岛上,原先现代社会中的一切都失去了作用。面对陌生环境,活下去成为所有人的一致目标,于是这群人开始一起寻找水源、野果子、生活住所,其中一人说道“什么这个总,那个总,在这儿都不好使”。这折射出在人类社会初始阶段( )
①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人与人之间没有压迫关系,按需分配产品
③家庭是当时社会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④生产力水平低,结成平等互助的劳动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序,其顺序正确的是( )
①个体劳动盛行②阶级的出现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国家的建立⑤私有制的产生
A. ③→①→④→②→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③→①→⑤→②→④ D. ①→③→④→②→⑤
3. 2025年4月24日,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泊所遗址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出土有“滇国相印”封泥、“益州太守章”封泥、简牍等重要遗物。河泊所遗址的发掘成果实证了西南边疆自古以来的国家认同,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叙事的重要范例。关于该遗址反映的社会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②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③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出现了阶级之间的对立,劳动人民深受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年初,大批美国“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这些人自述:要打两份工,总时长12小时,月可支配收入约2千美元;叫一次救护车3千美元;每月电费约350美元;大学学费每年约9万美元……美国普通人这种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完全不相称的生活状态,说明了美国( )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过剩 ②阶级剥削依然十分严重
③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④社会经济结构明显失调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下面是一群英国农民给国王的上诉书的部分内容。由此可以推出( )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①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企业获取了大量货币作为资本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就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试图通过对外干预别国内政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造成阿富汗、中东等地的混乱。这表明( )
①混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②资产阶级通过制造冲突掩盖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不能根本解决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危机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 2024年12月,欧洲汽车公司大众劳资冲突升级,九家大众汽车工厂及零部件工厂的工人进行为期两小时的罢工,导致装配线停工。大众工会代表称,大众汽车集团落后于中国车企是大众汽车集团高层那些百万富翁们的错误,管理层却给工人减薪使其“背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方式的改变极大激化了阶级和社会矛盾
②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③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冲突的总根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把资本主义比作“一个四只脚的马”,其实力被不断削弱,“十月革命,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法西斯资本主义打倒了,法国内部最坏的东西垮台了,许多小皇帝也垮台了,小国家起了变化,都进步了,这又砍掉了资本主义一只脚”,剩下的资本主义比过去“更削弱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砍脚推动社会主义由空想朝着实践转变 ②又一次砍脚包含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③两次砍脚印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④两次砍脚促成中华民族实现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
①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 《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该论述( )
①表明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②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揭示了阶级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④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确是一次开天辟地般的大事变。用李大钊的话说:“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是平和思想的胜利,是公理的胜利,是自由的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李大钊之所以作出上述评价,是因为“十月革命”(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具有先导性作用 ④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4. 2025年2月,具有百余年光荣革命历史的北大红楼迎来了“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本次展览首次公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等珍贵文献,通过实体文献、译文说明、图片照片、互动屏等多样方式立体化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举办此次展览的意义在于( )
①引导人们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②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去寻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方案
③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脉络和实践逻辑,传承文化基因
④系统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下列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 某种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 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16.这个冬天,“南方小土豆”带火了哈尔滨,在这里,同样有大批游客在寒风中排起长队参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陈列馆内的一句句证词、一张张档案照片,记录着侵华日军的狰狞残暴,记录着仍在被一些人极力掩盖的反人类罪恶。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日本“731”细菌部队在东北地区对中国人进行活体实验暴行时的中国。那个时期的中国( )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却受殖民主义的奴役
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无法实现
④在民族资产阶级带领下,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大思政课”的要求,某校组织开展“讲一个故事、写一份心得”的活动,让史料成为思政“教材”,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②“一化三改”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红船起航——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担当民族重任的使命
④“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中说:“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仁人志士在屈辱的岁月中艰辛地探索,证实了一个结论( )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和主张根本行不通
②辛亥革命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准备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因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④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从思想启蒙逐渐转向革命行动,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这段历史被称为“觉醒年代”,这里的“觉醒”指的是( )
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②中国先进分子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中国先进分子领导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④中国先进分子领导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 10月1日,中学生小王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他看到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了解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100多年的历史。根据他参观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
②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落后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与希望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相较于之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革命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
②就斗争形式来说,革命的形式就是通过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
③就革命前途来说,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④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用一句话概括起来的雄伟壮丽的开国宣言,它凝结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革命斗争的历史成果,强烈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使命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某校高一年级三班以“回望历史飞跃”为主题,制作一期黑板报。下列材料中可以选用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
④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当中,科学分析了中国和世界形势,准确划分了整个历史时代,鲜明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正确指明了国家革命的前途和方向,进而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进行的战略思想: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两个革命中的领导阶级是不同的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两个革命的任务从根本上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有739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43.1%。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可比价);其中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128.6%,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变为56.7%。这说明( )
①过渡时期路线任务适合中国国情特点 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实现共同富裕
③社会主义改造推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经济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条总路线( )
①使我国迅速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和农业国 ②是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③是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 ④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 )
①是新中国生产关系的一次伟大变革 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救中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即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全党和全国人民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奋斗,“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可见,我党在八大( )
①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积极探索 ②规划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
③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④明确了根本任务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在一百多年的激荡浪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写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版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对道路的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正确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③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④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
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30.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20多年披荆斩棘的开创性探索。对于这段艰辛的探索历史,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这是因为这段时期( )
①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产生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 4 个大题,共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火地岛上的居民将受赠的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每一个人。
材料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材料三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四 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请分析上述四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社会形态 (4分)
请简要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指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M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91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原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政权,国家也更改了名称。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重大挫折。
若你参加此活动,想推荐大家共读《共产党宣言》,请写出两条推荐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了重大挫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 (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十年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钢铁、机械、石油工业等都获得长足发展;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期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我国也经历了严重曲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但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至暗时刻”。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0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百年历程,社会主义指引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均告失败,中国依然山河破碎,积贫积弱,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国基本结束了工业体系残缺不全、互不配套的落后状况;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改造,粮食、棉花产量较大幅度增长;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论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合理性。(10分)
泰安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一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2025.10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CCCD 6-10. CCCAA 11-15. DCBBC
16-20. BDBAB 21-25. ACDBB 26-30. CAADA
31.(10分)
(1)(4分)
材料一是原始社会;材料二是封建社会;材料三资本主义社会;材料四是社会主义社会
(6分)
材料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分)
材料四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3分)
(10分)
(4分)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共产党宣言》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每条2分,任意2条皆可)
(6分)
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1分)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2分)
②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2分)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积极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国情和实际结合。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1分)
(10分)
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3分)
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分)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虽然经历了挫折,但在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3分)
④该观点仅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挫折,没有看到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具有片面性。(1分)
34.(10分)
①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进行的各种尝试,证明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1分)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2分)
③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分)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分)
⑤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