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2024年2月20日,河北尚义四台遗址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名单。遗址自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期出现较早阶段遗存,至新石器遗存一期繁荣,再到新石器遗存二期衰微至消亡,延续时间从万年前后至五六千年,展现出一副冀西北史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由此可推知,当时( )
A.人们在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B.人类开始用火,摆脱了蒙昧,进入文明时代
C.全体成员行使平等的表决权,共同决定大事
D.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
2.“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首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的,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了。”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断出( )
①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是历史的必然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一诗出自《诗经》,是嘲骂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并对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
③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恩格斯说:“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古代奴隶制文化遍及各大洲,它奠定了后来世界诸文明的基础。恩格斯的论述揭示出(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促进了人的解放和文明社会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我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迭。一般封建王朝要灭亡时通常先是官僚机构和人员的膨胀、腐化,然后导致土地兼并加速,尽管统治者采取授田、均田、屯田、限田等土地经营制度,但最终阻挡不了各地蜂拥而来的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不合理现象。土地兼并引发农民大起义,从而王朝被推翻,一个新的王朝重新开始。这说明( )
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在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
③官僚机构和人员的膨胀、腐化是封建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
④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社会形态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下列选项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
①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分配劳动产品,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②奴隶社会: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发明和应用文字,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
③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马克思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上述论述( )
①暴露了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发家致富的秘密
②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③暗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共产主义产生提供了胚胎
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鼓舞了无产阶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过去200多年来,“西方化”几乎是“现代化”的代名词,西方先行者的现代化经验成为一些学者认为的现代化“模板”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照抄的“范本”。然而在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鲜有后发国家成功复制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案例,甚至一些发达国家自身也逐步落入阶级对立严重、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丛生的“怪圈”。关于西方发达国家“怪圈”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发达国家落入“怪圈”的根源
②科技进步、提高劳工福利等,对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毫无效果
③生产绝对过剩和需求相对不足,是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
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不仅加剧社会矛盾,也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中国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是西方国家逐步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便会被自身的问题压垮
④任何国家的发展历程都由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所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以下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②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导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当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马克思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总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一顺序逐步发展的。一些民族与国家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打破了社会发展常规性道路,出现了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特定社会阶段或社会形态的跨越。下列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B.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必然性和人们选择性的统一
C.某个国家出现了社会形态的跨越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D.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12.《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并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②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③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根基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摧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严重的两难局面:如果不进行国家干预,重新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势必导致严重经济危机;如果加强国家干预,政府债务不断上升,必然导致债务危机。要解决债务危机,只有增收和节支两个办法。由于资本家的反对,增加税收阻力重重;而要减少用于对外扩张的军事开支、科研文教方面开支或者减少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开支,会遭到资产阶级或者劳动人民强烈反对。因此,有人说,资本主义制度从14世纪在欧洲萌芽,19世纪称霸全世界,到了21世纪,已经开始走进历史的死胡同了。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的有关知识,评析“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开始走进历史死胡同”这一观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达尔文来到南美洲一个名为火地岛的地方考察,详细记录了当地原住民“火地人”的生活。“火地人”基本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十来个小家庭聚居在一起,组成一个40-50人的部落,没有任何阶层划分;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一般由男性组成狩猎小队猎捕野生动物,女性则负责采集野果等食物;他们会造独木舟,编织篮筐,用石头、兽骨制作箭簇和渔叉。同行的欧洲人送给他们一条被子,却被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了部落中的每一个人。
材料二 1879年,智利探险队在火地岛上发现大量金沙,随后其他殖民者蜂拥而至,在岛上开采金矿、开设农场。为了获取更多土地,这些殖民者肆意烧杀抢掠,驱赶甚至悬赏屠杀火地岛原住民。所获财富被殖民者带回本国,很快转化为资本。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当时火地岛所处社会形态的特点。
(2)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结合材料二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A D C B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D
1.A
【详解】河北尚义四台遗址是自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遗存,由此可推知,当时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在劳动中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符合题意。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B错误。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C错误。从材料描述中不能得出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形成等情况,且私有制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D不符合题意。
2.D
【详解】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根本原因,①排除。出现阶级分化后,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生产资料归统治阶级所有,不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排除。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的,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了。这表明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是历史的必然,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②④正确。
3.A
【详解】《伐檀》一诗出自《诗经》,是嘲骂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并对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可知诗歌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①③符合题意。等级森严是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②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未反映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④排除。
4.C
【详解】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揭示出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①正确。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②错误。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文明时代的开始,但奴隶制国家的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并没有促进人的解放,③错误。“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说明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正确。
5.A
【详解】封建王朝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不合理现象,土地兼并引发农民大起义,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①正确。统治者采取授田、均田、屯田、限田等土地经营制度,但最终阻挡不了各地蜂拥而来的土地兼并,体现了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故②正确。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是封建社会灭亡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官僚机构和人员的膨胀、腐化,故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④不选。
6.D
【详解】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而不是平等分配劳动产品,①错误。原始社会末期,土地逐渐变为私有财产,②错误。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③正确。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④正确。
7.C
【详解】材料没有体现资本家如何发家致富,也没有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④不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走向灭亡,②符合题意。“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最终否定掉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产生提供胚胎,③符合题意。
8.B
【详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正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工福利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②错误。生产相对过剩,而非生产绝对过剩,③错误。在发达国家的“怪圈”中,经济停滞会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而阶级对立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加剧社会矛盾,④正确。
9.C
【详解】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故①表述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注定了西方国家会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这一矛盾而逐步走向衰落,而中国的制度由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将强大起来,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便会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故②③符合题意。任何国家的发展历程都由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同决定,故④表述错误。
10.B
【详解】私有制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形式,属于生产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逐渐解体,①正确。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标志,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都属于生产力的发展;而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导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二者不是因果关系,②错误。奴隶制属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最终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此,当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③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体现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11.C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某个国家出现了社会形态的跨越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并没有违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12.D
【详解】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于贯穿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但并不能贯穿并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根基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摧毁,没体现工人阶级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②排除。
③④:“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句话强调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根基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摧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3.
这一观点有合理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这一基本矛盾导致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爆发,激化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开始走进历史死胡同”的观点,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到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合理的。但是,也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分析】背景素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面临两难局面
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对“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开始走进历史死胡同”这一观点的看法,属于辨析类试题,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首先判断该观点的正误,然后从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两个角度进行阐释。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观点正误判断:该观点不科学或片面。
论据①:如果不进行国家干预,重新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势必导致严重经济危机;要减少用于对外扩张的军事开支、科研文教方面开支或者减少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开支,会遭到资产阶级或者劳动人民强烈反对→从合理性角度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是其无法克服的痼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越来越严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越来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表明该观点有合理之处。
论据②:资本主义制度从14世纪在欧洲萌芽,19世纪称霸全世界,到了21世纪,已经开始走进历史的死胡同了→从不合理性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在西方世界根深蒂固,虽然其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表明该观点有不合理之处。
第三步:整合论点与论据,组织答案。
14.(1)当时火地岛主要还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可替代)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海外殖民、屠杀抢掠等方式,取得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积累。
【分析】背景素材:火地岛的变迁
考点考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结合材料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概括当时火地岛所处社会形态的特点。属于概括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概括。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一般由男性组成狩猎小队猎捕野生动物,女性则负责采集野果等食物;他们会造独木舟,编织篮筐,用石头、兽骨制作箭簇和渔叉→可从生产力角度,说明当时火地岛主要还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使用简单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有效信息②:“火地人”基本以小家庭为单位生活,十来个小家庭聚居在一起,组成一个40-50人的部落,没有任何阶层划分;同行的欧洲人送给他们一条被子,却被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了部落中的每一个人→可从生产关系角度,说明当时火地岛人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加以概括。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对此加以简要说明。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对马克思的话简要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1879年,智利探险队在火地岛上发现大量金沙,随后其他殖民者蜂拥而至,在岛上开采金矿、开设农场。为了获取更多土地,这些殖民者肆意烧杀抢掠,驱赶甚至悬赏屠杀火地岛原住民。所获财富被殖民者带回本国,很快转化为资本→可说明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海外殖民、屠杀抢掠等方式,取得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简要分析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