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1954年中共温州地委出台意见,要求办好10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秋收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达到总农户数的22%。然而,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新办的一批农业合作社中出现盲目贪多、管理混乱、浪费严重等问题,部分地方出现强迫命令、侵犯农民利益等问题,干群关系紧张。从中可以看出( )
①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不适合社会主义改造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③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④先进的生产关系一定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某同学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一份珍藏版报纸,上面刊有“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①正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④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4500万江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在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之路上勇毅笃行。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绘就( )
①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②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体现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④表明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结束百年屈辱进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
①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改变
②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同时,毛泽东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这一时期( )
①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④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财富。以下对这些财富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制度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物质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理论准备——坚持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宝贵经验——总结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党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实现了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④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图为1954年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公私合营)股票。这张股票反映出在当时( )
①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
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④我国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
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
——1956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中共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
①总结成绩和经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结合具体国情,明确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调整社会生产关系
③正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坚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党的八大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准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家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确立了党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党的八大( )
①确立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此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此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对这段文字所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段时期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后来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在筚路蓝缕中开基立业,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③极大地改变了全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
④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主观题
13.回顾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长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我国的正确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将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指导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进行了哪些实践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写出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D D C D D D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C
【详解】①:当时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小的曲折和困难并不能影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大局,①说法错误。
②③:材料表明,由于急于求成,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说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不可盲目求进,②③符合题意。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也不一定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B
【详解】①:根据“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可知但是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排除。
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民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排除。
④: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④正确。
故本题选B。
3.B
【详解】①③: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绘就坚定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体现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①③说符合题意。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说法错误。
④:新中国的成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A
【详解】①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①③正确。
②: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②错误。
④: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全面胜利后,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D
【详解】①: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①不符合题意。
②: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同时,毛泽东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这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时期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D
【详解】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故制度确立不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果,①排除。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符合题意。
③: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③不符合题意。
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总结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7.C
【详解】①: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①错误。
②: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正确。
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而不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③错误。
④: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并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新的概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正确。
故本题选C。
8.D
【详解】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①与题意不符。
②: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了城市,②与题意不符。
③④:1954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D
【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①错误。
②:中共八大明确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错误。
③④: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来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坚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①:党的八大确立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正确。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与题意不符。
③: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与题意不符。
④:党的八大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果,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B
【详解】①:材料中强调“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说明这段时期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后来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①符合题意。
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此时我国才取得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说法并不妥,而且,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②。
③: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这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跨度。材料没有涉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不合题意。
④:材料中强调我们遭到过严重挫折,这说明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2.C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与题意不符。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②符合题意。
③: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③与题意不符。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在筚路蓝缕中开基立业,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的革命道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探索了一条以“一化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答出任意3点,每点2分)
【分析】背景素材: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进行的实践创新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说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进行了哪些实践创新,探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属于说明类题型,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长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适合我国的正确道路,指导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联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新时代后等不同时代的探索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