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视运动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太阳的视运动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太阳的视运动 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家住英国伦敦的小明,某日12:25查看了自己手机上的天气APP,发现该日的日出日落与当晚月出月落信息(如下图所示),当晚小明看到了多半个月亮非常明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伦敦日出方位为(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2.当天小明可观看到月亮的时长为( )
A.10小时26分钟 B.12小时06分钟
C.3小时21分钟 D.9小时50分钟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发现操场上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2:12为一天中最短。兴趣小组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图1为该中学校园局部平面示意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中学最可能位于哪个市( )
A.合肥市 B.哈尔滨市 C.上海市 D.杭州市
4.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旗杆影子方位分别由篮球场逐渐移向排球场的是( )
A.雨水到立夏 B.立冬到小寒 C.处暑到立冬 D.立夏到小暑
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1日19时45分,某中学生通过观看网络直播截屏获得的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地理坐标为27°59'N,86°55'E)日照金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时刻太阳位于珠峰(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6.该日后一个月内( )
A.悉尼日出时间逐渐推后 B.伦敦正午日影持续变短
C.东京日落方位逐渐北移 D.北京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7.对珠峰当地而言,下列日期与10月11日昼夜长短状况最接近的是( )
A.1月9日前后 B.3月3日前后 C.4月8日前后 D.9月5日前后
2023年某日,气象观测统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图里河(121°E,50°N)与海南省保亭(109°E,18°N)两地当日气温温差高达76℃,为当年我国测得的南北最大温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日最有可能是( )
A.3月16日 B.6月16日 C.9月16日 D.12月16日
9.该日我国南北温差较大,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降水量 ②大气环流 ③太阳辐射 ④气压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当我国南北温差较小时,两地可能同时( )
A.日出于东南方 B.日出于东北方 C.日落于西南方 D.日落于西北方
下图为某游客7月28日10:40在北京雍和宫拍摄的照片,该房间大门朝向正南。完成下面小题。
11.当日正午时照片中线段L的位置变为L',则它们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2.该游客于12月10日相同时刻前来,照片中的地面光亮部分( )
A.面积更大 一天中持续时间更长 B.面积更大 一天中持续时间更短
C.面积更小 一天中持续时间更长 D.面积更小 一天中持续时间更短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当清晨或傍晚的斜阳以低角度照射在积雪覆盖的高海拔山峰上时,整座峰顶会被染成耀眼的金红色,仿佛一座“金山”,当地人将这种景象称为“日照金山”。某徒步爱好者于11月3日日出观看到了梅里雪山“日照金山”的景象(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拍摄该日照金山照片时镜头朝向(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4.下一次太阳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日照金山”的日期为( )
A.2月9日 B.3月10日
C.8月13日 D.10月5日
南京某地理研学小组利用地球运动模拟软件开展研究。下图为“某月13日地球昼夜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据图推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大约在( )
A.(8°S,75°E) B.(15°S,75°E) C.(8°S,90°E) D.(15°S,90°E)
16.三个月后,南京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朔州地处山西北部,其老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处矗立着一座文昌阁(见下图)。据《朔州志》记载,文昌阁高百尺有余,重檐飞角,四面匾额的题字为镇朔、朝阳、迎熏、来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朔州文昌阁匾额的题字突出反映了当地( )
A.季风气候显著 B.地形平坦开阔
C.移民特征明显 D.农牧文明交错
18.推测朔州文昌阁东、南、西、北四面匾额的题字依次为( )
A.迎熏、来爽、镇朔、朝阳 B.来爽、朝阳、镇朔、迎熏
C.朝阳、迎熏、来爽、镇朔 D.朝阳、镇朔、迎熏、来爽
某观测小组在当地以太阳运动轨迹观测为主题,开展地理研学活动,逐时统计太阳方位并绘制太阳运动轨迹图。下表示意8月20日部分时段太阳方位统计表(方位以正北为0°,顺时针方向数值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方位 日出 87.6° 103.2° 146.5° 238.1° 263.7° 277.1° 日落
北京时间 6时7分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19时5分
19.图中符合当天太阳运动轨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观测小组测得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约76°,该地位置可能是( )
A.(111°E, 22°N) B.(120°E, 22°N)
C.(111°E, 26°N) D.(120°E, 26°N)
2025年6月18日,浙江某中学(28°N,119°E)地理学习小组在校园内开展太阳方位观测活动。下图1为某小组成员绘制的当日日落时太阳位置示意图,下图2为某小组成员当日记录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其中日出时刻记录的数据由于失误被墨水覆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记录表中的日出时刻,为( )
A.5:00 B.5:08 C.5:12 D.5:16
22.从该日起之后10天,校园中( )
A.正午旗杆在教学楼上的投影先变短后变长 B.正午时刻教学楼影子逐渐变长
C.日落光线与教学楼的夹角θ先变大后变小 D.日落方位逐渐从西北转向西南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生在网上查询资料,绘制了一幅极地地区某地某日的太阳视运动图。当北京时间为6时,太阳视运动至③位置,太阳高度角α为15°。
(1)指出图示日期太阳视运动过程。
(2)判断该地的经纬度位置,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该地午夜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和出现的日期。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C A D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A C D A C B A
题号 21 22
答案 B C
1.A 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日伦敦日出时间为7:05,日落时间为16:55,该日的昼长约为16:55-7:05=9小时50分钟,伦敦该日昼短夜长,正值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该日小明要看到月亮必须是在月出后到24时的这段时间,根据图中月出时间为20:39,约翰该日可看到月亮的时长为=24-20:39=3小时21分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北半球,太阳的日出和日落方位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方位:春分和秋分(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
3.A 4.C
【解析】3.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120°E)为12:12,由经度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可知当地与120°E相差3°;再由越向东时刻越早,可知当地应位于120°E以西3°,即117°E,合肥市经度为117°E,A正确。哈尔滨市经度为126°E,B错误。上海市经度为121°E,C错误。杭州市经度为120°E,D错误。故选A。
4.日落时旗杆影子方位分别由篮球场逐渐移向排球场(表示杆影由东南→正东→东北),对应的是太阳日落由西北→正西→西南,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日落正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落西南,故该时段应满足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赤道→直射南半球,处暑到立冬(处暑:8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半球;秋分: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立冬:11月7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半球),C正确。雨水到立夏,太阳直射南半球→直射赤道→直射北半球,A错误。立冬到小寒,太阳始终直射南半球,B错误。立夏到小暑,太阳始终直射北半球,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外,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5.A 6.D 7.B
【解析】5.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东八区)2024年10月11日19时45分,珠峰(86°55′E,东六区附近)的地方时约为19:45-(8-6)=17时45分左右,10月1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珠峰处于下午时段,太阳位于西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该日后一个月内(到11月11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悉尼位于南半球,昼渐长,日出时间逐渐提前,A错误。伦敦位于北半球,该时段太阳直射点南移,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正午日影持续变长,B错误。该时段太阳直射点南移,东京日落方位逐渐南移,C错误。北京位于北半球,该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昼短夜长且夜渐长,D正确。故选D。
7.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具有对称性,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或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对称的日期,昼夜长短状况相似。10月11日与冬至日相隔约72天,那么与10月11日昼夜长短状况最接近的日期是冬至日之后约72天,即3月3日前后,因为3月3日前后与10月1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近,昼夜长短状况最接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8.D 9.C 10.D
【解析】8.我国冬季(12、1、2月)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12月16日处于冬季,此时北方受冬季风影响显著,气温极低;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南北易出现大幅温差。3月(春季)、6月(夏季)、9月(秋季)时,南北温差相对较小(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因此该日最可能是12月16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冬季强劲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更强,使北方更寒冷;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相对较高,②大气环流正确;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更小、白昼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远少于南方,进一步加剧南北温差,③太阳辐射正确;①降水量对气温温差的影响微弱;④气压差是温差导致的结果(非影响温差的原因)①④错误。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我国南北温差较小时,为夏季(夏季全国普遍高温,温差小)。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如下甲图所示:由于北半球夏季昏线位置的倾向,较高纬度且位置偏东的内蒙古自治区图里河(121°E,50°N)与较低纬度且位置偏西的海南省保亭(109°E,18°N)可能同时位于昏线上,所以可能同时日落于西北方,D正确;内蒙古图里河与海南保亭均位于北半球,A(日出东南)、C(日落西南)是北半球冬季太阳视运动特征,AC项错误;如下乙图所示:由于北半球夏季晨线位置的倾向,较高纬度且位置偏东的内蒙古自治区图里河(121°E,50°N)与较低纬度且位置偏西的海南省保亭(109°E,18°N)不可能同时位于晨线上,所以不可能同时日出于东北方,B错误,故选D。
【点睛】中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南北气温差别大;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
11.A 12.B
【解析】11.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向。根据材料可知,该房间大门朝向正南。7月2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此时北京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上午10:4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L距离房间大门远,其位置在大门较远的北方;正午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影子最短,L'会与大门的距离变短,更靠近大门的位置,因此L'在L的南方,BC错误;从上午10:40到正午,太阳从东南逐渐移动到正南,影子方向从西北逐渐转向正北,影子向东移动,故L'比L的位置更偏东,A正确,D选项L'比L位置偏西,D错误;故选A。
12.7月28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位于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12月1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相同时刻,12月10日比7月28日太阳高度角小,阳光入射房间的角度越倾斜,照亮房间地面的范围就越大,因此12月10日照片中的地面光亮部分面积更大,CD错误;7月28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昼长夜短,白天时间长,地面光亮的持续时间长。12月1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白天时间短,地面光亮的持续时间更短。综上,12月10日相同时刻前来,照片中的地面光亮部分面积更大,且一天中持续时间更短,B正确,A错误;故选B。
【点睛】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②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③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
13.A 14.A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游客于11月3日清晨拍摄到梅里雪山日照金山的景象,11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靠近赤道,此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该日日出时日照金山出现在西北方位,因此,拍摄该照片时镜头朝向西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下一次太阳在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日照金山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应该与11月3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11月3日大致在冬至日前49天,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特点判断,冬至日后49天(约为2月9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应该与冬至日前49天大致相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15.C 16.D
【解析】15.从图中昼夜状况看,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但极夜范围不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纬度较低,可能为8°S,当直射纬度为15°S时,图示极昼极夜范围应当更大,极夜的最低纬度应较靠近北极圈,BD错误;太阳直射的经线是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图中可根据昼夜分布等判断出直射经线约为90°E(该经线平分昼半球)。综上所述,此时太阳直射点大约在(8°S,90°E),C正确,A错误。故选C。
16.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的天空,②③正午太阳位于正北,BC错误;南京日出方位应当偏东,然后逐渐向南运动,再向西运动,图④符合,D正确;图①日出后太阳向偏北方向移动,再向偏南方向运动,不符合南京的太阳视运动规律,A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则该半球的极地地区存在极昼现象,且出现极昼现象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的纬度的度数之和为90°。
17.A 18.C
【解析】17.由材料可知,文昌阁四面匾额的题字为镇朔、朝阳、迎熏、来爽;结合所学可知,“朝阳”即太阳升起的方向,“迎熏”即迎来暖风,“来爽”即凉爽来袭,“镇朔”即镇守北方。“迎熏”“来爽”突出反映了朔州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四面匾额的题字并没有反映当地的地形、移民以及农牧文明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朝阳”即太阳升起的方向,即“朝阳”匾额应位于东面;“迎熏”即迎来暖风,暖风主要为夏季风,朔州位于北半球,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即“迎熏”匾额应位于南面;“来爽”即凉爽来袭,主要为冬季风,朔州地处山西北部,其冬季风来自我国西北内陆、亚欧大陆内部,即“来爽”匾额应位于西面;“镇朔”即镇守北方,即“镇朔”匾额应位于北面。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自然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影响其特征和发展,而地域文化也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例如,傣族服饰轻薄透气,适应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藏族传统藏袍厚重保暖,适应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19.B 20.A
【解析】1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观测时间为8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③日出正东,日落正西,C错误;④处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错误;根据图上日出日落时间可知,该地昼长为19时5分-6时7分=12小时58分,昼长大于夜长,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①正午太阳位于正北,A错误;②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20.根据上题可知,该地昼长为12小时58分且位于北半球;根据昼长=(12-日出地方时)×2可知,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31;当日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为6时7分,相差36分钟;根据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及东早西晚原则可知,当地经度为111°E(120°-36分钟÷4分钟/°),BD错误。8月20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8°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可知,76°=90°-|φ-8°N|,当地纬度约为22°N,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21.B 22.C
【解析】21.由材料可知,当地经度为119°E,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该地位于120°E西边,根据“东加西减”,可计算出当地日落地方时为18:56,根据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关于正午时间对称,由此可计算日出地方时为12:00-(18:56-12:00)=5:04,此时北京时间为5:08,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该日为6月18日,接下来10天,经过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因此正午教学楼影长先变短再变长,B错误;该时间段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但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旗杆影子较短,难以投影到教学楼上,A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再向南移动,日落方位同样先向偏北方向后向偏南方向移动,故θ先变大后变小,C正确;期间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日落方位始终在西北方,D错误。故选C。
【点睛】昼长=24-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23.(1)①—④—③—②—①
(2)82°30′S,150°W。太阳视运动至③位置,当地时间为12时,北京时间6时, 两地相差6小时,经度差为90°,该地时间早于北京时间,则当地经度为150°W;α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度数为15°,则当地纬度为82°30′S。
(3)午夜太阳最大值约为16°。日期为北半球冬至日。
【分析】本题以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知,该日太阳高度最低时为0点,此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①,之后太阳向东移动,在该地地方时六点时到达正东方向④,之后顺时针向北移动,在正午12点到达正北方向③,之后向西移动,在18点到达正西方向②,之后向南移动,在0点到达正南方向①。
(2)根据材料可知,当北京时间为6时,太阳视运动至③位置,③位置为当地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为当地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6时,当地时间为12时,两地经度差为90°,即当地位于120°E以东90°,为150°W。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15°,正午太阳高度=90°-(所在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此时当地恰好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所在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可以求出当地纬度为82.5°,当地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北,所以当地纬度为82.5°S。
(3)极昼地区午夜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h=y-(90 -x) 或 h=y+x-90 。 其中,h表示午夜太阳高度角,y表示当地 地理纬度,x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地位于南半球,当地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北半球冬至日),可以求出当地的午夜太阳达到最大值,约为16°。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