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速度 知识点专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速度 知识点专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速度 知识点专练
【知识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
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可知,物体的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2、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获胜。那么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3、对速度公式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物体单位路程所用时间越长,运动越快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4、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风驰电掣 C.大步流星 D.姗姗来迟
5、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v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B.的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6、如图是学校百米赛跑的情景,比较学生跑得快慢有下列方法,其中不被采用的是(  )
A.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B.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C.终点裁判员采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D.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7、关于下列体育项目,说法正确的是(  )
A.划船比赛﹣﹣人用力向后划桨是为了增大惯性
B.立定跳远﹣﹣脚和地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引体向上﹣﹣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百米赛跑﹣﹣裁判员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
8、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开车达到了60km/h”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min,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km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惯性
10、如图为今年深圳马拉松男子组冠军何杰(右一)在比赛中的一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马选手跑步不属于机械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何杰是静止的
C.裁判是通过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员经过的路程,来判定何杰夺冠
D.何杰最终夺冠,说明他全程平均速度最大
11、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
(1)两名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慢,你的判断依据是 。
(2)起点的旗子以甲为参照物它是 (选填“运动” 或“静止”)的,你的依据是 。
12、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是 的,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时,比较 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比赛全程运动员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13、如图A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图B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如果运动员在跑道上10分钟跑了3km,则他跑步的速度为 m/s。

14、(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在观看长跑比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填写序号)
(2)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若两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4,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
【知识点2】s-t图象
1、质量相同的A、B两物体在两台机器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A、B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B物体的平均速度
C.机器对A物体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
D.B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非平衡力作用
2、如图1所示,分别用水平拉力、拉物体甲、乙,使甲、乙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2是、所做的功—路程图像,图3是物体甲、乙的路程—时间图像,甲、乙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所做的功率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如图甲,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2 N
B.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速度之比为1:2
C.木块两次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
D.第二次木块受到的拉力比第一次小
4、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中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如图所示的图像来表示。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同一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C.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物体逐渐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
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在2~4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6、如图甲,水平地面粗糙程度相同,。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拉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通过、段时“s-t”图象如图乙,与段相比,段(  )
A.物体所受摩擦力较大
B.水平拉力做的功较多
C.物体运动的时间较长
D.水平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 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 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
D. 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8、(2023上海)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出发,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a)、(b)所示,乙比甲早1秒出发,当甲到达Q点时,乙距离P点1米,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 )
A.可能为2米 B.可能为4米 C.一定为8米 D.一定为6米
9、如图是A、B两新汽车出厂前进行性能测试时的路程-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是同时不同地出发的
B.两车原来相距15米
C.两车在5秒时相遇,因为两车此时路程相同
D.车辆A测试的是启动性能,车辆B测试的是刹车性能
10、(2022绥化)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 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 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11、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象,它在第25 s时的速度为 ________m/s。
12、一辆汽车的速度为30m/s合    km/h,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可知,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13、一个小车往斜坡向上运动时,它的s-t图像,如图所示。它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在此过程,小车的动能_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的。若小车突然急刹车,则它的惯性_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14、(2023·揭阳普宁市模拟)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如图是两个小动物比赛时的s-t图象,其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是乌龟的运动图线,乌龟做________运动,在________时刻两者相遇。运动全程兔子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或“<”)乌龟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3】v-t图象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
B.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如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变速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3、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m/s;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图中能够准确反映水滴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B”“C”或“D”)。
A.B.C.D.
4、(2022·宁德)周日做完作业,姐姐和弟弟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10s末,两人的 相等;20s时弟弟运动的路程是 m.
5、甲、乙、丙三辆车,从某地同时出发,在平直公路上向东运动,则0~4s内甲车的速度是 m/s,2s~4s乙车处于 状态;在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甲车和丙车运动 (选填“速度”“时间”或“路程”)的差值。

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7、如图甲为一个物体的s-t图像,在图乙中画出该物体的v-t图像。
8、已知物体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v﹣t图像。
【知识点4】行程类简单计算
1、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 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 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 km/h B.4.8 km/h C.5 km/h D.6 km/h
2、(2022·广州)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小芳(  )
A.步长约为2 m
B.每分钟步行15 km
C.平均速度为4 km/h
D.步行3 km用时15 min
3、小汽车以1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笔直公路上,在5s内超越了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大客车,则该大客车的行驶速度范围是(  )
A.10~20m/s
B.20~30m/s
C.30~40m/s
D.40~50m/s
4、小明佩戴手环跑步,以9km/h的速度匀速跑完3000m,所用时间是    s,手环相对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果发现路旁的树木向西退去,则人向    运动。
5、如图所示为某高速路口的一条ETC通道,如果该ETC通道长为15m,则一辆长为5m的汽车完全通过此通道至少需要    s;以该汽车为参照物,通道侧面的标志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汽车经过时,工作人员闻到汽油味,这是    现象。
6、我国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控制。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测速提示牌相对于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已知该路段限速100km/h,则该车驾驶员    (选填“会”或“不会”)受到相应处罚。
7、如图所示,湘西矮寨大桥,上跨德夯大峡谷,是吉首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吉首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1)大桥全长约1800    (填单位)。
(2)以桥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桥头的塔是    的。
(3)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一辆大货车以72km/h速度通过大桥,需要时间是    s。
8、2024 潍坊二模)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3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实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9、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整数位)
(2)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该大桥的长。
10、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正式通车。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港珠澳大桥总长55km,其中长约29.6km的主体工程,由长达22.9km的桥梁工程和6.7km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请根据题、图中信息,解答一下两个问题:
(1)一辆小客车匀速通过大桥全程用时0.6h,该辆小客车是否超速?
(2)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用时4min40s,求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
11、随着我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是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求:
(1)列车由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0km/h,则上海到南京的里程是多少km?
【知识点5】声速的相关计算
1、小明看到闪电后,经过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不考虑光的传播时间,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约为(  )
A.40.1km
B.60.1km
C.80.1km
D.4.1km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某同学想测量声音在一段特殊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已知管长为884m,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用专用设备测量两次声音相隔2.43s,空气中声速340m/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
A.340m/s
B.680m/s
C.5200m/s
D.2600m/s
3、(2023 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 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 m C.0.85m D.0.80m
4、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空气中声速取340m/s。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
A.记时准确
B.少记约0.294s
C.多记约0.294s
D.少记约0.588s
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提醒,以减小相关区域的灾害损失。
地震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以下。其波长很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轻松穿透大气、海水、土壤、岩石等物质。由于地震波频率很低,周围环境对其吸收非常小,传播几千公里时,衰减仅为万分之几,所以其传播的距离极远,能传到十几万公里以外。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6千米/秒,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千米/秒,破坏性较强。当横波与纵波相遇叠加后,会激发出面波。横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就是电磁波了,其速度能达到3×108m/s。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只需要在纵波到达监测点后,通过网络或信息提醒人们做好抵卸横波和面波的准备即可达到地震预警的目的(如图甲)。研究表明,如果提前3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提前10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提前60秒预警,则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
(1)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结合图乙,当地震波传来时,能“听”到地震波的动物是 ;
(3)如图甲,若震源距监测点60km,距离受灾群众90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在 秒后能接收到纵波信号。收到信号后,地震局立即发出预警,忽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受灾群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供做应急准备的时间为 秒。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波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机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现行的科技下,人类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在月球表面上利用超声波远程传递信息;
(2)SenseID系统能够不受手机上的污物影响,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
A.青蛙 B.老鼠 C.海豚 D.猫
(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6)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7、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1)由表可知,25℃海水中声速为 m/s,设在温度为25℃,深度为1531m的海中,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s超声波能到达海底;
(2)根据表格数据,推测声音在25℃的空气中传播时,其速度可能是 ;(填序号)
①340m/s ②346m/s ③352m/s
(3)超声波在25℃的煤油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324m/s。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超声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 20HZ 至 20000HZ,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材料二:雪花落水也有声
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本文题目,都会认为,它看起来不讲科学而含诗意,要知道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能发生声波,在某年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颜率在 50000Hz 到 2×105Hz 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材料三:人与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说明声能传递 ;超声波还可以进行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这利用了声能传递 ;
(3)宇航员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原因 ;
(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超声波在 10s 内被潜艇 B 反射回来,并让潜艇 A 收到,则潜艇 A 与B相距 。
9、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已知某型号小汽车总质量m=1200kg,四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约为6×10-2m2,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求:
(1)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3)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交警常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监测车辆的速度.固定在平直道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对着迎面匀速驶来的车辆发出第一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1=0.10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第二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2=0.06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0=340m/s,测速仪连续发出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0=0.20s,则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v是多少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0、如图所示,轿车从中山往深圳方向快速行驶,路牌表示的是距离目的地深圳的距离。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5:12,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5:42。求:
(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平均速度?
(2)轿车以80km/h从B地继续开往深圳,从B地到达深圳需要多少小时?
(3)若该轿车到达目的地后在停车场停车时,为避免倒车时车尾碰撞障碍物,车尾的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经过0.01s后收到回波,则轿车车尾距离障碍物有多远?

1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在空心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已知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2.5s,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
(1)求空心金属管的长;
(2)求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3)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如果在金属管里灌满水,用时间数据简要描述可能听到的声音情况。
【知识点6】机械运动综合计算
1、(2023 泸州)我国运动员全红婵,在2023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西安站女子单人10米跳台预赛中,出色地完成了“207C”动作.将其下落阶段中的一段运动简化为直线运动,其中A、B、C、D四点是她下落过程中的四个位置,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5s,距离如图所示.关于全红婵在此段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A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5m/s
C.经过C点的速度为5m/s
D.她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增大
2、如图所示,是一个互相垂直的交叉路口,A、B两点相距120米,小红以4米/秒的速度由A点向B点运动,小明以8米/秒的速度同时由B点向C点运动,B、C两点间相距120米,经过时间t,小红和小明之间的距离最近(不考虑路面宽度),则(  )
A.t=0
B.t=4秒
C.t=6秒
D.t=8秒
3、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的深度为 m。(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原因是 。
4、2023·宜昌)李老师参加了2023年宜昌马拉松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以李老师为参照物,站在路旁的啦啦队队员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赛后成绩证书上显示其全程平均配速为4 min 10 s/km,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5、在一次野外步行郊游的过程中,为得知自己在步行时的速度,小明利用运动手环测量了如图所示的步数和步行的时间并进行了记录。
(1)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得小明在这个过程中的平均步幅为 m,平均速度大小为 km/h;
(2)若小明在接下来的20分钟内继续快速步行了2.4km,则在该50分钟内他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3)若运动手环测得的距离比小明实际走过的距离远,则会导致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数值比实际的平均速度偏 ,你的判断依据为 。
6、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300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120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m。
7、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 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 m/s,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 h 46 min 07 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 h 46 min 09 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8、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3)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从标志牌上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威海。
9、公路测速仪的工作原理是: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汽车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汽车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汽车的距离s与时间t的图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2s收到从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汽车反射声波时距传感器的距离是多少?
(2)若某路段设计最高时速为80km/h,测速仪显示汽车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判断该车有没有超速?
10、为了中考体育能得高分,小明周末的时候去爬梧桐山锻炼身体,他从山底上山爬了800m后原路返回到山底,已知他上山所用的时间为200s,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m/s。求:
(1)他上山的平均速度;
(2)他下山所用的时间;
(3)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如图甲是中国海军十堰舰停泊在港湾时的情景,相关参数如下表。执行任务过程中,该舰以恒定最大推进功率航行。求:(g取10 N/kg)
(1)十堰舰满载停泊在港湾时所受浮力大小;
(2)若十堰舰从静止出发,加速航行0.96 km时达到最大航速,图乙是本次航行的v-t图象,求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
(3)十堰舰以最大航速水平匀速直线航行时,所受阻力大小。
12、如图甲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A向右运动,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坐标图,从开始计时到第15s两车正好相遇。求:
(1)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多远;
(2)如图丙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每条车道宽3.5m。一辆长5m、宽2.1m的小车C(小车可看成一个长方体)以6m/s的速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在右侧车道的正中间。此时,一行人突然从图中E点横穿马路,人与小车在东西方向的距离为s3=25m。为了能够安全通过,行人速度的范围是多少。(不考虑小车车速和方向变化,以及制动情况)
【知识点7】速度的估算
1、在物理学习中,对数据的估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是关于长度、温度、时间、和速度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正常行走一步约为60dm
B.人感觉舒适的室温约
C.正常眨眼一次的间隔时间约为1s
D.我国高铁时速可达
2、没有精确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估测能帮我们粗略的认识物体。下列最符合实际的(  )
A.一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1500N
B.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100m/s
C.电视机的额定功率大约为2kW
D.数码相机电池电压约为5V
3、下列描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内的天花板距离地面约8m
B.正常人的脉搏跳10次时间约为1min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4、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
C.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5、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的门框高度约2m
B.物理教科书所受重力约50N
C.中学生百米赛跑用时约6s
D.中学生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约100Pa
6、下列对中学生体育运动相关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某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6m/s
B.50米跑的满分成绩约为6min
C.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约为30kg
D.室内恒温游泳池的水温约为50℃
7、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学生正常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km/h
C.人体周围的大气压强约为
D.一枚一元硬币的重力约为5N
8、下面对中学生相关物理量的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8cm
B.中学生的步行的速度大约是20m/s
C.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39.5℃
D.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知识点8】速度的定义及公式
1、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
B.千里江陵一日还
C.两岸猿声啼不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可知(  )
A.速度v与路程s正比
B.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速度v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m,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间段内的速度都相等
B.在平直公路上缓慢行驶的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由可知,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
D.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它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5、以下成语都能表示运动很快,其中与物理学里“速度”概念定义相同的是(  )
A.风驰电掣 B.一日千里 C.转眼即逝 D.健步如飞
6、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一辆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该车以5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7、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8、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v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v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v=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v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9、下列关于路程、速度、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C.物体的速度越小,表明它运动得越快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0、2023年杭州亚运会,许多创新科技融入其中,从数字火炬手、到亚运“元宇宙”,再到颇受关注的“场务机器狗”,如图所示,“场务机器狗”在赛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最高时速可达4.7m/s。4.7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1、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保持自己的速度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他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知识点9】速度的公式及单位
1、由速度公式v,可得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C.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
2、下列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
A.飞机滑行的速度为50km/h
B.火箭发射的速度是8km/s
C.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2m/s
D.旗鱼最快的速度是112km/h
3、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速度(以m/s为单位),而生活中,运动达人们常常用配速(以min/km为单位)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则1m/s的运动速度比配速为10min/km的运动速度要    (选填“快”或“慢”)。
4、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
5、我国新一代水上飞机“鲲龙”(如图1)的一项绝技是森林灭火,它汲水迅速、投水精准,灭火能力不同凡响。
(1)用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
(2)“鲲龙”机翼截面如图2,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 下表面空气流速,使上表面气压 下表面气压,从而获得足够大的升力;
(3)“鲲龙”飞行时最大航速为560千米/时,计算飞往距它140千米远的火灾现场至少需要 小时;
6、速度的常用单位有m/s和km/h,根据推算可知,1m/s    (选填“>”“<”或“=”)1km/h。
7、已知大山同学的质量为60kg,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5m2。大山在10s内用2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物体沿拉力方向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3m。(g取10N/kg)求:
(1)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2)大山前进的速度;
(3)拉力做功的功率;
(4)大山在水平地面上立正时对地面的压强。
8、一辆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汽车前10s通过的路程为80m,在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f=4000N。求:
(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
(3)在0~10s内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知识点10】运动的分类
1、如图所示,图中的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三个物体A、B、C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A 为静止状态
B.B做加速直线运动
C.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A、B、C三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同方向直线运动1s时,B与C相遇,此时A与B、C相隔1m
3、如图所示,图中利用频闪摄影记录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时间间隔为2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任意两点之间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相等的
B.汽车在此过程中做匀速运动
C.汽车在此过程中做减速运动
D.汽车在此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用横轴表示物体的运动时间t,用纵轴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程s,根据该图象可知(  )
A.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B.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C.运动通过的路程是
D.运动通过的路程是
5、如图甲和乙所示,为小汽车两次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该汽车(  )
A.甲乙两图中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图中在整个40s时间内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图在整个40s时间内的速度为20m/s
D.乙图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
6、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B.物体每秒钟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
C.物体运动时间和路程的比值不变的直线运动
D.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7、如图是利用高速照相装置拍摄到的运动员击球的频闪照片,每次拍摄照片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关于照片中记录的运动员挥拍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拍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球拍在AB段的时间小于BC段
C.球拍在C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
D.球拍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D段
8、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完成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载人飞船相对静止
C.实验器材从地面带到“天宫”后,质量减小
D.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合影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9、下列s -t图象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0、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B.一辆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该车以5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
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11、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火箭速度达到7.9km/s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运动;
(2)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 的,相对于地球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如果火星探测器在太空发射很强的超声波,在地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收到信号,原因是 。
12、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m/s;燕子比火车运动的 (填“快”或“慢”);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13、龙翔山公园为群众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甲、乙两位同学沿着公园直线跑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其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同学,第8s时甲的运动状态为 (选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从出发到甲、乙相遇的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m/s。
1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 s,A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做 (选填“变速直线”或“匀速直线”)运动。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速度 知识点专练(参考答案)
【知识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常用方法
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可知,物体的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答案】B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它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但是与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无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获胜。那么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B.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答案】D
【解析】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
3、对速度公式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物体单位路程所用时间越长,运动越快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答案】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一个不变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B错误;由公式可知,路程s不变,时间t越大,v越小,即运动越慢,故C错误;由公式可知,时间t不变,路程s越大,v越大,即运动越快,故D正确。
4、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风驰电掣 C.大步流星 D.姗姗来迟
【答案】A
【解析】“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A符合题意;
“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5、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v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
B.的比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与路程无关,与时间无关
【答案】C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由s=v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花的时间成正比,故A正确;
的比值越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故B正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但是速度大小与路程、时间无关,故C错误,D正确。
6、如图是学校百米赛跑的情景,比较学生跑得快慢有下列方法,其中不被采用的是(  )
A.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B.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C.终点裁判员采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D.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在物理学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即采用的是“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快慢,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终点裁判员根据学生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判断学生跑得快慢,用时短的跑得快,故C不符合题意;在中途跑动过程中,学生所用的时间相同,跑在前面的同学通过的路程长,跑得快,观众是通过此方法比较快慢的,故D不符合题意。
7、关于下列体育项目,说法正确的是(  )
A.划船比赛﹣﹣人用力向后划桨是为了增大惯性
B.立定跳远﹣﹣脚和地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引体向上﹣﹣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百米赛跑﹣﹣裁判员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
【答案】B
【解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划船比赛﹣﹣人用力向后划桨,船桨向后划水时,水对船施加前进的力,而不是增大惯性,故A错误;
B、立定跳远时,脚要用力向后蹬地,地就对人一个向前的力,人就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人双手握住单杠静止时,人对杠的拉力受力物体是单杠,杠对人的拉力受力物体是人,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百米赛跑时。裁判员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判断运动快慢,谁用时间少,谁跑得快,故D错误。
8、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正确。
9、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开车达到了60km/h”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min,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km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惯性
【答案】A
【解析】这位女士理解错的是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路程比时间,60km/h是速度的概念,是描述的瞬时速度,不会因为她的开车时间短,或路程短而改变此速度的大小,综上分析知,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为今年深圳马拉松男子组冠军何杰(右一)在比赛中的一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马选手跑步不属于机械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何杰是静止的
C.裁判是通过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员经过的路程,来判定何杰夺冠
D.何杰最终夺冠,说明他全程平均速度最大
【答案】D
【解析】全马选手跑步时,其位置在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
以地面为参照物,何杰的位置发生变化,何杰是运动的,故B错误;
裁判判定成绩,要等运动员跑完全程,是利用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故C错误;
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大,何杰最终夺冠,即用时最短,说明他全程平均速度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11、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
(1)两名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慢,你的判断依据是 。
(2)起点的旗子以甲为参照物它是 (选填“运动” 或“静止”)的,你的依据是 。
【答案】(1)甲 见解析
(2)运动 见解析
【解析】(1)甲、乙两人运动时间相同,乙在甲前方,通过的路程大,所以乙速度快,甲速度慢。
(2)以甲为参照物,起点的旗子相对于甲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旗子是运动的。
12、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是 的,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时,比较 的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比赛全程运动员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运动 时间 变速
【解析】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边的计时牌相对于运动员,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计时牌是运动的。
苏炳添百米成绩为,裁判员是通过路程相等,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的。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运动员全程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做变速运动。
13、如图A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图B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如果运动员在跑道上10分钟跑了3km,则他跑步的速度为 m/s。

【答案】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5
【解析】由图A可知,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三人通过的路程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由图B可知,三人通过的路程相同,但三人运动的时间不同,所以此图是利用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运动员跑步的速度
14、(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在观看长跑比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填写序号)
(2)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若两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4,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
【答案】(1)① ② (2)4:3 4:3
【解析】(1)在观看长跑比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运动员用的时间相同,前面跑的路程多些,即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即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
(2)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两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4,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知识点2】s-t图象
1、质量相同的A、B两物体在两台机器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A、B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A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B物体的平均速度
C.机器对A物体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
D.B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非平衡力作用
【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A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少,因此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物体A前6s的平均速度
物体B前6s的平均速度
因此前6秒A物体的平均速度小于B物体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因为物体A做匀速向上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A受到的重力等于拉力,故C错误;
由上可知,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因此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D正确。
2、如图1所示,分别用水平拉力、拉物体甲、乙,使甲、乙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图2是、所做的功—路程图像,图3是物体甲、乙的路程—时间图像,甲、乙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所做的功率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图2可知,当物体移动的距离相同时,拉力F1做的功多,由可知,水平拉力的大小关系为,故A错误;
由图3可知,两物体的图像均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两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两物体的时间相同,甲运动的路程大,则,故B错误;
因为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甲所受的摩擦力为,乙所受的摩擦力为,由A可知,,因此甲、乙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故C错误;
因为,,由可知,所做功率的大小关系为,故D正确。
3、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水平拉同一木块,如图甲,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它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2 N
B.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速度之比为1:2
C.木块两次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
D.第二次木块受到的拉力比第一次小
【答案】C
【解析】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木块受到的拉力为3.4N,故A错误;
木块第一次的速度为
木块第二次的速度为
所以木块第一次和第二次的速度之比为2:1,故B错误;
前后两次木块都是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样,所以木块前后两次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之比为1:1,与运动速度无关,故C正确;
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前后两次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第二次木块受到的拉力与第一次相等,故D错误。
4、科学研究中常常发现某一问题中的两个相关的量(x,y)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可用如图所示的图像来表示。下列相关的量之间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同一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C.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D.物体逐渐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深度的关系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明x与y是成正比的关系。
同一物体的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B不符合题意;
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为g。故C不符合题意;
由F浮=ρ液V排g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成正比的,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故不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
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在2~4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D.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0~2s做匀速直线运动,2~4s静止,故A、B错误;
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故C正确;
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
在0~2s内,乙的速度为
v甲<v乙,故D错误。
6、如图甲,水平地面粗糙程度相同,。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拉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通过、段时“s-t”图象如图乙,与段相比,段(  )
A.物体所受摩擦力较大
B.水平拉力做的功较多
C.物体运动的时间较长
D.水平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
【答案】C
【解析】同一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等,摩擦力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拉力大小相等,运动的距离相等,根据可得做的功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由图乙可知CD段运动的速度比AB段运动的速度慢,根据可知,CD段运动的时间长,由可知,AB段拉力的功率比CD段的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 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 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 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
D. 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答案】D
【解析】当时,甲在乙的前面,乙运动2s追上甲,故A错误;甲出发2s后乙才开始运动,乙运动2s追上甲,故B错误;图像均为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图像倾斜程度更大,故
故C错误;
甲比乙先出发2s,刚开始运动时,甲在乙前面,甲运动4s和乙相遇,故D正确。
8、(2023上海)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出发,相向而行,它们的s-t图像如图(a)、(b)所示,乙比甲早1秒出发,当甲到达Q点时,乙距离P点1米,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 ( )
A.可能为2米 B.可能为4米 C.一定为8米 D.一定为6米
【答案】B
9、如图是A、B两新汽车出厂前进行性能测试时的路程-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是同时不同地出发的
B.两车原来相距15米
C.两车在5秒时相遇,因为两车此时路程相同
D.车辆A测试的是启动性能,车辆B测试的是刹车性能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B车在t=0时出发,出发时的位置离原点为15m处,A车在t=3s时出发,出发时离原点的位置为0,所以两车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都有不同,故A错误;
由图可知,两车原来相距15m,故B正确;
由图可知,两车在5秒时相遇,A车通过的路程为10m,B车通过的路程为
15m-10m=5m
故C错误;
从图中可知,两车的s-t图像均为倾斜直线,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车辆A测试的不是启动性能,车辆B测试的也不是刹车性能,故D错误。
10、(2022绥化)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 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 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由图像可知,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A错误;0~30 min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平均速度相等,B正确;10~20 min,乙处于静止状态,甲处于运动状态,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错误;20~30 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D错误.故选B.
11、如图甲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摄像机是 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图乙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水平飞行的v-t图象,它在第25 s时的速度为 ________m/s。
【答案】运动 10
【解析】无人机上安装有摄像机,在飞行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与无人机上的摄像机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摄像机是运动的。分析图乙可知,在10~30 s内,无人机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10 m/s,则在第25 s时的速度为10 m/s。
12、一辆汽车的速度为30m/s合    km/h,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信息可知,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答案】108;30;5
【解析】]因为1m/s=3.6km/h,所以30m/s=30×3.6km/h=108km/h;
如图所示,0~10s物体左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距离为100m,速度为:

由v可得,前3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2=v1t2=10m/s×3s=30m,
如图所示,40s物体运动了200m,平均速度为

13、一个小车往斜坡向上运动时,它的s-t图像,如图所示。它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在此过程,小车的动能_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的。若小车突然急刹车,则它的惯性_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答案】 90 不变 不变
【解析】由图像可知,小车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90m。
小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质量和速度都不变,因此动能不变。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若小车突然急刹车,小车的质量不变,则它的惯性不变。
14、(2023·揭阳普宁市模拟)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如图是两个小动物比赛时的s-t图象,其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是乌龟的运动图线,乌龟做________运动,在________时刻两者相遇。运动全程兔子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或“<”)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乙 匀速直线 t2 <
【解析】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在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而乌龟一直在运动,所以乌龟的运动图线是乙;由题图知,乙是直线,则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在t2时刻甲、乙图线相交,所以乌龟和兔子在t2时刻相遇;乌龟和兔子整个过程中,运动的时间相同,时间都为t3,乌龟运动的路程大于兔子的路程,根据v=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小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知识点3】v-t图象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
B.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
【答案】D
【解析】第一个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知甲、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乙的速度
由甲、乙的速度可知,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故A正确;
第二个图像是速度时间图像,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的速度为v丙=4m/s,故B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乙车的速度最小,故C正确;
经过5s甲车前进距离为
s甲=v甲t甲=5m/s ×5s =25m
故D错误。
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如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变速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答案】B
【解析】由图甲可知,甲车的s-t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的速度为
由图乙可知,乙车的v-t图线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2m/s,所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均为2m/s,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由s=vt可知,甲、乙两车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但不知甲、乙两车开始运动时的位置关系,所以无法判断甲、乙两车经过5s是否相遇,故C不符合题意;
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运动,乙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m/s;水滴下落过程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图中能够准确反映水滴运动情况的是 (选填“A”“B”“C”或“D”)。
A.B.C.D.
【答案】1 变速直线 C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为
s=20.0cm=0.2m
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相等,路程sAB水滴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水滴下落过程中的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A、B是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故A、B不符合题意;
C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大的图像,故C符合题意;
D是表示物体静止的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
4、(2022·宁德)周日做完作业,姐姐和弟弟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在10s末,两人的 相等;20s时弟弟运动的路程是 m.
【答案】速度 60
【解析】由图像可知,第10s末,弟弟和姐姐的速度都为3m/s,两人的速度是相等的;20s时,弟弟运动的路程60 m.
5、甲、乙、丙三辆车,从某地同时出发,在平直公路上向东运动,则0~4s内甲车的速度是 m/s,2s~4s乙车处于 状态;在b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甲车和丙车运动 (选填“速度”“时间”或“路程”)的差值。

【答案】4 静止 路程
【解析】由a图可知,甲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则0~4s内,甲车的速度
由a图可知,2s~4s内,乙的路程不变,表示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b图为甲、丙的v﹣t图像,阴影部分面积为v甲t-v乙t,表示的物理量是:甲车和丙车的行驶路程差值。
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答案】甲 丙 乙
【解析】由图1可知,甲车运动20m所用的时间是5s,所以甲车运动速度为
由图2可知,乙车和丙车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v乙=6m/s,丙车的速度v丙=4m/s,故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
由以上分析可知,三辆小车的速度关系为
v甲=v丙根据s=vt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越大,运动的距离越大,所以乙运动的距离最大,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所以跑在最前的是乙。
7、如图甲为一个物体的s-t图像,在图乙中画出该物体的v-t图像。
【答案】
【解析】由s-t图像得,0~3s物体以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3~5s静止不动;5~8s物体以
做匀速直线运动,
8、已知物体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运动过程中的v﹣t图像。
【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在纵轴的4m/s处作横轴的平行线段,v﹣t图像如图所示:
【知识点4】行程类简单计算
1、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 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 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 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 km/h B.4.8 km/h C.5 km/h D.6 km/h
【答案】B
【解析】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0.5 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0.75 h,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4.8 km/h,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2022·广州)小芳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断此过程小芳(  )
A.步长约为2 m
B.每分钟步行15 km
C.平均速度为4 km/h
D.步行3 km用时15 min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步行的距离s=3 km=3 000 m,步数n=4718,则步长L===0.64 m,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步行用时t=45 min,则步行速度v=== km/min=4 km/h,故B错误,C正确;由题图可知,步行3 km共用时45 min,故D错误。
3、小汽车以11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笔直公路上,在5s内超越了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大客车,则该大客车的行驶速度范围是(  )
A.10~20m/s
B.20~30m/s
C.30~40m/s
D.40~50m/s
【答案】B
【解析】超车时,小汽车经过的路程约为:s=L客车+L小汽车=10m+4m=14m,
因为是同向行驶,所以轿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为:v=v轿车﹣v客车,
由v得,司机经过该车的时间:t,
v轿车=110km/h≈30.6m/s,
所以客车的速度:v客车=v轿车30.6m/s27.8m/s,在20~30m/s。
4、小明佩戴手环跑步,以9km/h的速度匀速跑完3000m,所用时间是    s,手环相对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如果发现路旁的树木向西退去,则人向    运动。
【答案】1200;静止;东。
【解析】所用时间为
以人为参照物,手环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手环相对于人是静止的。
如果发现路旁的树木向西退去,即树木相对于人向西运动,则人相对于树木向东运动,即人向东运动。
5、如图所示为某高速路口的一条ETC通道,如果该ETC通道长为15m,则一辆长为5m的汽车完全通过此通道至少需要    s;以该汽车为参照物,通道侧面的标志牌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汽车经过时,工作人员闻到汽油味,这是    现象。
【答案】3.6;运动;扩散
【解析】汽车完全通过ETC通道所行驶的路程s=15m+5m=20m,由图可知,汽车通过ETC通道的最大速度v=20km/h=20m/s,
汽车完全通过ETC通道所需要的时间:t3.6s。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通道侧面的标志牌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通道侧面的标志牌是运动的。
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这是汽油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6、我国高速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以来,车辆超速行驶得到了一定控制。一辆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后,测速提示牌相对于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通过9.45km的测速区间用时270s,已知该路段限速100km/h,则该车驾驶员    (选填“会”或“不会”)受到相应处罚。
【答案】运动;会。
【解析】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对于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是运动的;
t=270sh,
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v126km/h>100km/h,则该车驾驶员会受到相应处罚。
7、如图所示,湘西矮寨大桥,上跨德夯大峡谷,是吉首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吉首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1)大桥全长约1800    (填单位)。
(2)以桥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桥头的塔是    的。
(3)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一辆大货车以72km/h速度通过大桥,需要时间是    s。
【答案】(1)m;(2)运动;(3)90
【解析】(1)根据对长度单位的了解可知,大桥全长约1800m;
(2)以桥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桥头的塔相对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桥头的塔是运动的;
(3)由v得,汽车通过的时间:
t90s。
8、2024 潍坊二模)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0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3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实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1)100km/h(2)400m
【解析】(1)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
(2)火车行驶速度v′=144km/h=40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t′=40m/s×35s=1400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400m﹣1000m=400m。
9、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整数位)
(2)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该大桥的长。
【答案】(1)144km/h;(2)1800m
【解析】解:(1)从表中可以看到,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时间
t=16︰52-08︰22=8.5h
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可知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
(2)由题意可知,通过某一大桥,列车所走的路程
s'=v't'=30m/s×72s=2160m
列车所走的路程包含有大桥的长度和列车长度,所以该大桥的长度是
L= s'-L车=2160m-360m=1800m
答:(1)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144km/h;
(2)该大桥的长度是1800m。
10、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正式通车。图乙是港珠澳大桥的限速牌。港珠澳大桥总长55km,其中长约29.6km的主体工程,由长达22.9km的桥梁工程和6.7km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请根据题、图中信息,解答一下两个问题:
(1)一辆小客车匀速通过大桥全程用时0.6h,该辆小客车是否超速?
(2)一车队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用时4min40s,求该车队的长度为多少?
【答案】(1)没有超速;(2)300m
【解析】(1)由得
因为91.7km/h小于100km/h,所以小客车没有超速。
(2)该车队的速度
该车队完全通过海底沉管隧道行驶的路程
该车队的长度
该车队的长度为300m。
11、随着我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是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求:
(1)列车由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0km/h,则上海到南京的里程是多少km?
【答案】(1)45m/s;(2)300km
【解析】解:(1)列车由苏州到常州运行的时间为
列车由苏州到常州通过的路程为
列车由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
(2)列车由上海到南京运行的时间为
上海到南京的里程为
答:(1)列车由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是45m/s;
(2)上海到南京的里程是300km。
【知识点5】声速的相关计算
1、小明看到闪电后,经过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不考虑光的传播时间,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约为(  )
A.40.1km
B.60.1km
C.80.1km
D.4.1km
【答案】D
【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声音在12.3s内传播的距离为:,故D正确,ABC错误。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某同学想测量声音在一段特殊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已知管长为884m,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用专用设备测量两次声音相隔2.43s,空气中声速340m/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  )
A.340m/s
B.680m/s
C.5200m/s
D.2600m/s
【答案】C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时间为:;
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为:t2=t1﹣Δt=2.6s﹣2.43s=0.17s;
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为:;故C正确,ABD错误。
3、(2023 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 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 m C.0.85m D.0.80m
【答案】B
【解析】身高测量仪的顶部感应器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碰到该同学的头顶后返回,从感应器发出超声波到感应器接收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为t,该过程中超声波经过的路程为 则感应器到该同学头顶的距离为L= 可得该同学的身高为h=2. 5m-0.85m=1.65m,B正确.
4、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空气中声速取340m/s。所记录的成绩比看到枪烟就开始计时的成绩(  )
A.记时准确
B.少记约0.294s
C.多记约0.294s
D.少记约0.588s
【答案】B
【解析】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声音在这100m传播的时间就没有记录到,
则少记录的时间为:t0.294s。
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提醒,以减小相关区域的灾害损失。
地震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以下。其波长很长,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轻松穿透大气、海水、土壤、岩石等物质。由于地震波频率很低,周围环境对其吸收非常小,传播几千公里时,衰减仅为万分之几,所以其传播的距离极远,能传到十几万公里以外。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6千米/秒,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千米/秒,破坏性较强。当横波与纵波相遇叠加后,会激发出面波。横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就是电磁波了,其速度能达到3×108m/s。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只需要在纵波到达监测点后,通过网络或信息提醒人们做好抵卸横波和面波的准备即可达到地震预警的目的(如图甲)。研究表明,如果提前3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提前10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提前60秒预警,则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
(1)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结合图乙,当地震波传来时,能“听”到地震波的动物是 ;
(3)如图甲,若震源距监测点60km,距离受灾群众90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在 秒后能接收到纵波信号。收到信号后,地震局立即发出预警,忽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受灾群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供做应急准备的时间为 秒。
【答案】(1)次声波 不能 (2)狗 (3)10 20
【解析】(1)地震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以下,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属于次声波;真空不能传声,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狗的听觉频率范围为15Hz~50000Hz,可以听到次声,人和蝙蝠不能听到次声波,当地震波传来时,能“听”到地震波的动物是狗。
(3)若震源距监测点60km,距离受灾群众90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接收到纵波信号的时间为
地震波的横波传到受灾群众的时间为
群众应急准备的时间为
Δt=t2-t1=30s-10s=20s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波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机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1)现行的科技下,人类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在月球表面上利用超声波远程传递信息;
(2)SenseID系统能够不受手机上的污物影响,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 ;
A.青蛙 B.老鼠 C.海豚 D.猫
(5)某手机利用SenseID,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可知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mm;(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取900m/s,不计SenseID系统的大小)
(6)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 。
【答案】(1)不可以 (2)穿透力强(较强穿透能力) (3)信息 (4)C (5)3.6 (6)A
【解析】(1)超声波属于声音,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可以月球表面上利用超声波远程传递信息。
(2)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机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性。
(4)超声波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在选项中的几类动物中,海豚可以发出超声波,因此,它模仿的是海豚,而青蛙、老鼠、猫都不能发出超声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5)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指纹反射的超声波,用时8×10-6s,则超声波到达指纹的时间为
t=4×10-6s
由知道,SenseID系统到手机屏幕表面的距离为
(6)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距离越远,则接收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越长,所以与1图对应的指纹的特点是A。
7、下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
(1)由表可知,25℃海水中声速为 m/s,设在温度为25℃,深度为1531m的海中,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s超声波能到达海底;
(2)根据表格数据,推测声音在25℃的空气中传播时,其速度可能是 ;(填序号)
①340m/s ②346m/s ③352m/s
(3)超声波在25℃的煤油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324m/s。
【答案】(1)1531 1 (2)② (3)等于
【解析】(1)由表格数据知海水的温度为25℃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在深度为1531m的海中,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声波达到海底所需时间
(2)由表格数据知,空气温度升高,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也增大,每升高10℃,速度增大6m/s。20℃的空气中,声速为342m/s,30℃时声速为348m/s,则25℃空气中声速可能为346m/s。故选②。
(3)超声波是声音的一部分,其传播速度与其它声音的传播速度一样,所以在25℃的煤油中传播速度1324m/s。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超声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 20HZ 至 20000HZ,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材料二:雪花落水也有声
相信大部分读者看到本文题目,都会认为,它看起来不讲科学而含诗意,要知道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能发生声波,在某年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颜率在 50000Hz 到 2×105Hz 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
材料三:人与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或“次”)声波;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说明声能传递 ;超声波还可以进行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这利用了声能传递 ;
(3)宇航员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原因 ;
(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超声波在 10s 内被潜艇 B 反射回来,并让潜艇 A 收到,则潜艇 A 与B相距 。
【答案】(1)超 (2)能量 信息 (3)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4)7500m
【解析】(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超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还可以进行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这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从潜水艇A到潜水艇B的时间为
由得
9、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汽车越来越普及.已知某型号小汽车总质量m=1200kg,四个车轮与地面接触面积约为6×10-2m2,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恒为重力的0.1倍.求:
(1)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2)小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的功率;
(3)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交警常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监测车辆的速度.固定在平直道路上的超声波测速仪对着迎面匀速驶来的车辆发出第一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1=0.10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第二个超声波信号后,经过时间t2=0.06s接收到车辆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0=340m/s,测速仪连续发出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为t0=0.20s,则车辆匀速行驶的速度v是多少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2×105 Pa(2)2.4×104W(3)37.8m/s
【解析】(1)汽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1200kg×10N/kg=1.2×104N,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105Pa;
(2)因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牵引力的大小:F′=f=0.1G=0.1mg=0.1×1200kg×10N/kg=1200N,小汽车的行驶功率:P===F′v=1200N×20m/s=2.4×104W;
(3)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后探测仪距离汽车s1==17m,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后探测仪距离汽车s2==10.2m,所以汽车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s=s1-s2=17m-10.2m=6.8m,设汽车运行6.8m的时间为t,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第一次的反射信号时间为t1=0.05s,测速仪接收到汽车信号又经0.20s-0.10s=0.10s发射第二次,后又经t2=×0.06s=0.03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的反射信号,所以汽车行驶6.8m距离所用时间t=0.05s+0.10s+0.03s=0.18s,所以汽车的速度v=≈37.8m/s.
10、如图所示,轿车从中山往深圳方向快速行驶,路牌表示的是距离目的地深圳的距离。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5:12,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5:42。求:
(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平均速度?
(2)轿车以80km/h从B地继续开往深圳,从B地到达深圳需要多少小时?
(3)若该轿车到达目的地后在停车场停车时,为避免倒车时车尾碰撞障碍物,车尾的倒车雷达发出超声波,经过0.01s后收到回波,则轿车车尾距离障碍物有多远?

【答案】(1)100km/h;(2)0.875h;(3)1.7m
【解析】解:(1)由图可知,A地到B地的路程为
s=120km-70km=50km
时间为
t=15︰42-15︰12=30min=0.5h
故速度为
(2)从B地到深圳的路程为s1=70km,速度为80km/h,时间为
(3)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2=340m/s,时间t2=0.01s,故传播路程为
s2=v2t2=340m/s×0.01s=3.4m
故轿车车尾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为
答:(1)轿车从A地到达B地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2)从B地到达深圳需要0.875小时;
(3)轿车车尾距离障碍物有1.7m。
1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在空心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已知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为2.5s,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
(1)求空心金属管的长;
(2)求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3)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如果在金属管里灌满水,用时间数据简要描述可能听到的声音情况。
【答案】(1)空心金属管的长为850m;
(2)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
(3)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如果在金属管里灌满水,能听到三次声音,其依次是通过金属管、水和空气传播而来的。
【解析】(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空气=340m/s,t空气=2.5s,空心金属管的长s=v空气t空气=340m/s×2.5s=850m;
(2)声音在空气传播速度小于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则声音在空气传播时间大于在金属管中传播时间,所以由题意可知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金属=t空气﹣Δt=2.5s﹣2.33s=0.17s;
则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v金属5000m/s;
(3)根据前面计算出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