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因为(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
③正确的意识可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客观物质的存在以其运动为重要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3.3亿,预防心血管疾病迫在眉睫。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这提示人们在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方面,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表明( )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程度
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无法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人们能够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2024年入夏以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由于受高压脊天气系统控制,天空云量较少,晴空辐射和下沉增温联手推动出现了高温天气,河北、山东、天津等地共有42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极端高温阈值,8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北方地区高温天气的形成说明( )
①人们要把影响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积极促进事物的优化组合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着
④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人生来的天性就是追求真善美!求知、想好、爱美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唯有在这三方面最大限度协调发展,生命才能实现美好幸福。人如一棵花草,要根茎叶花实都得到均衡和谐的发展,才能长得繁茂有生气。我们从中感悟到的哲学智慧有( )
①各部分有序组合能够发挥出整体最大功能
②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发展
④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但鉴于当时的设备简陋,考古工作留下不少遗憾;如今,三星堆祭祀区考古现场各种高科技设备完备,从发掘环节到研究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可由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现代化认识工具能够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外国国家豁免制度的法律,为我国法院管辖、审判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民事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适时完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③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矛盾的具体解决需要通实践活动来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54年前,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如今,三名“80后”航天员搭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奔赴中国空间站,再次迎来中国航天的荣光时刻。中国航天成功的背后,站立着无数矢志奋斗、默默坚守的科研人员。正是他们用忠诚和担当,不断书写着建设航天强国的新篇章。由此可见(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获得社会对自我贡献的认可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③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
④航天人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这说明了(   )
①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②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走向趋同
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共同拥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李大钊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习近平总书记说:“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从中可以感悟到( )
①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完善
②民族精神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民族精神是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年6月9日,“文明互鉴的见证——中国景泰蓝艺术交流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在开幕式上表示,景泰蓝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开展上述文化交流活动能够( )
①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契机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③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④以文化交流跨越文明隔阂,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在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来自20个省份的近50个院团院校围绕梨园精品、梨园荟萃、梨园嘉年华三大板块,奉上120余场演出、百余场次讲座导赏对谈、近200场次互动活动,现场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此外,30场线上直播、展播登陆多家网络平台,累计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中国戏曲文化周的举办( )
①旨在培养更多的戏曲表演人才
②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
③是宣传中国戏曲文化的唯一途径
④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马克思指出:“国家在形式上凌驾于社会之上,似乎中立于相互冲突的阶级之外,其面貌是代表公众的利益,但国家中立于社会之上的形式只是国家的外部特征。”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国家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 B.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
C.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D.国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14.法国政府在2024年奥运会上使用了人工智能辅助监控。此前,大约40名欧洲议会议员要求他们的法国同行投票反对该法案。而以总统马克龙为首的支持者则表示,人工智能驱动的摄像头可以提前发现危险来阻止恐怖袭击惨案的发生。法国国会议员对此法案提出了770项修正案。据此可推断( )
①法国政体既有总统制特征,又有议会制特征
②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
③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④法国政体与法国国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上述内容体现了( )
①单一制国家与复合制国家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相异
②行政区划的设置需要考虑历史、经济等诸多具体因素
③国家结构形式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与完整
④我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4年7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不顾反对,执意签署所谓“促进解决藏中争议法案”。这部法案立足于美国的干预主义立场、长臂管辖的帝国法理以及对西藏历史和法律地位的错误认知,充分暴露了美国全面强化对中国打“西藏牌”的企图,暴露了美国所谓“西藏政策”的险恶用心和虚伪本质。对此,中国提出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这是基于( )
①中美两国因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实行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
②国家主权是统一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我国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③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域,美国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
④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宗旨,以人民安全为根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共有43条跨界河流。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全面加强河湖治理的联防联控,通过设立跨界河湖长,建立联合巡河、联席会议、联合水质监测等执制,真正将“分段治水”变为“全域治水”。十年来,三地加快推动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京翼两地先后签订两期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年又签订了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保护长效机侧。津冀两地也先后签订三期引澳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现了京津水源上游湖河、白河、漆河、永定河流战生态补偿全覆盖,区域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工作进入了快车通。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京津冀三地协同治水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并全面启动。历时20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奔月梦想。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迈出了探月工程“绕”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虹湾地区,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2020年,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成功获取1731克月球样品,再次刷新了中国航天的高度。踏月凌天探星河,中国“追月”之路步履不停。2024年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至此,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战六捷”的战绩,建立起完善的探月工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也为下一步建立月球科研站和载人登月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是我国选拔培养的首批航天员,曾多次备份乘组梯队,他以“宁可备而无用,绝不用而无备”为信念,25年如一日坚持学习、训练,终于圆梦飞天。对此,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坚定理想,终将会实现人生梦想。
(1)中国“追月”之路步履不停,不断刷新着人类对月球的认知。结合材料一,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对材料末尾此人的观点加以辨析。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在脱贫攻坚这个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的强大精神力量。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其中的共享理想,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的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行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力。”但是一些敌对势力往往和“台独”分子相勾结,严重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对此,我们决不容忍、决不姑息。
2024年8月13—15日,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率领日本跨党派议员窜台三天,期间与赖清德等人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安全议题以及所谓“台湾不测事态”。石破茂声称日本和台湾地区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加强所谓日台关系十分重要。会谈结束后,石破茂再度对媒体叫嚣:“台日必须夯实本地区的威慑力,希望双方继续积极进行沟通”。
对于石破茂率团窜台并会见赖清德等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坚决反对建交国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日方个别政客应牢记历史教训,认清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勾连外部势力“挟洋谋独”,注定以失败告终。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的结构形式”的相关知识,对中方外交部发言人的严正立场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C
6.C
7.B
8.C
9.C
10.D
11.A
12.D
13.D
14.B
15.D
16.C
17.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生态治理整体,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互助合作,实现生态治理最优目标;③要重视部分的作用,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改善区域生态促进全域生态提升。
18.(1)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和具体的。这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追月”之路步履不停,不断刷新和丰富着人类对月球的认知。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探月工程“六战六捷”,我国建立起完善的探月工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必将进一步刷新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2)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航天员邓清明20多年来从未想过放弃,坚定理想,终圆梦“飞天”;②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邓清明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但依旧坚持训练,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航天员取得成功,背后是强大的祖国,以及广大航天人默默奉献的力量支撑。
19.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在脱贫攻坚中中华文化起到了激发民族自信心、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重要作用。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并且为发展中国家可以提供有益借鉴。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共享理想等思想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协调国际关系,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①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石破茂窜台行为干涉了中国内政,侵犯了我国主权。②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权利。中方坚决反对建交国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勾连外部势力“挟洋谋独”,注定以失败告终。③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必须服从中央的管理,地方政权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在宪法和法律规定权限内行使职权。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因此中方敦促日方政客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