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2025级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B.走进秋日的校园,一阵阵桂花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C.春种秋收,我们在这里挥洒汗水,也在这里收获成长。语文试题D.秋天的校园里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和同学们活泼的身影。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5.将句子排列成段,正确的一项是()(3分)注意事项:①其实,兴趣才是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条件。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考试结束,②这些“早期起步”的成功人士,如果对这件事没有兴趣,是无法获得如此显赫的成就的。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③如享誉世界的钢琴家郎朗四岁就开始学钢琴,奥运冠军樊振东五岁就开始练球。2.选择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④当你认为某些成功人士全凭先天条件时,那么你已经走入了一个认知的怪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⑤而且,他们的兴趣是长期且持续的,他们做的练习是自发且广泛的。3.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答题位置作答。在试卷上A.①④③②⑤B.①④③⑤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①③⑤②作答,答案无效。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3分)A.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A.朗润(rùn)酝酿(liang)抖擞(sǒu)黄晕(yin)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辞的有“舍弟、尊君、敝人”等词,而表B.着落(zhu6)贮蓄(chǔ)粗犷(kuang)静谧(mi)示敬辞的有“令爱、贤弟、家君”等词。C.莅临(i)吝啬(Iin)池畦(q)淅淅沥沥(x1)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D.棱镜(ling)草垛(duo)碣石(jié)发髻(ji)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A.“一年之际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概括了全曲的内容,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B.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7分)C.它既不倾盆飘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1)“”,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D.你只会感到更高藐、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2)秋风萧瑟,《观沧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一4题。(6分)(3)一,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秋光正好,微风不燥。秋日的校园因携手新学年而显得与他日截然不同。静谧的校园此(4),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时正色彩斑斓,绽放出咄咄逼人的光彩。在这里,银杏金黄,如镶上金边;枫叶锦簇,似火(5)潮平两岸阔,《次北固山下》一般烂漫:天空蔚蓝,如水晶般澄澈…真是美不胜收。怀着对未来的企盼,同学们背起新(6)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书包,精神抖擞,笑着跑着,奔向教室。写了水波荡漾、山岛耸立的画面,动静相衬,勾勒出大海的轮廓。3.文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8.综合性学习(8分)A.截然不同B.咄咄逼人C.企盼D.抖擞请你参加“书香满园,阅读成长”的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下列小题。4.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给小语同学的随笔留言,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1)【活动一:环节设计】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准备组织一系列活动,请你A.秋天的校园,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有着别样的风情。为学校出谋划策,再设计一项活动。(2分)七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