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课时练习专题4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烃的含氧衍生物4.1.2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课时练习专题4生活中常用的有机物烃的含氧衍生物4.1.2酚(含解析)

资源简介

4.1.2酚
1.下列关于苯甲醇()和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两者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
C.苯甲醇与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2.有机物中基团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苯酚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醇不能
B.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D.苯酚与溴水可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需要FeBr3作催化剂
3.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情况同样存在。例如:



下列性质不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是(  )
A.②用浓溴水而①用液溴;①需用催化剂而②不需要
B.②生成三溴取代产物而①只生成一溴取代产物
C.CH3CH2OH无明显酸性,而显弱酸性
D.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酚不能
4.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⑤通入过量的CO2气体,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⑦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⑧加入浓H2SO4与NaBr晶体共热。下列步骤中最合理的是(  )
A.⑧④⑦③ B.⑥①⑤③
C.⑥①⑤② D.⑧②⑤③
5.如图是分别取1 mol己烯雌酚进行的实验:
下列对实验数据的预测正确的是(  )
A.①中生成7 mol H2O
B.最多有1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C.③最多消耗3 mol Br2
D.④中最多消耗7 mol H2
6.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B.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7.某届奥运会上,有个别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如图是检测出兴奋剂的某种同系物X的结构,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X遇FeCl3溶液时发生显色反应,而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1 mol X与足量的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5 mol Br2
D.1 mol X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氢气反应,最多消耗1 mol H2
8.五倍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为X,在一定条件下X可分别转化为Y、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Z最多能与7 mol NaOH发生反应
B.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C.Y分子结构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Y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9.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杀伤肿瘤细胞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
B.该物质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D.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 mol Br2
10.莲藕中某多酚类物质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R为烃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取代反应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该化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1 mol该化合物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 mol 溴
11.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
(1)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接D、E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此装置不能验证H2CO3和C6H5OH的酸性强弱,你认为________(填“有”或“没有”)道理。怎样改进实验才能验证H2CO3和C6H5OH的酸性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煤焦油中的苯、甲苯和苯酚进行分离,可采取如下图所示方法和操作:
(1)写出①和⑤的分子式:①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2)写出分离方法②和③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3)混合物加入溶液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层液体④中通入气体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出的苯酚含在________中。4.1.2酚
1.下列关于苯甲醇()和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两者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
C.苯甲醇与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 C
[解析]苯甲醇不能与浓溴水反应,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苯甲醇和苯酚的结构不相似,虽然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是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苯甲醇与另外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分子式均为C7H8O,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苯甲醇的羟基不显酸性,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D错误。故选C。
2.有机物中基团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
A.苯酚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而乙醇不能
B.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
D.苯酚与溴水可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需要FeBr3作催化剂
[答案] A
[解析]苯酚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含有苯环,而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两者不是因为苯环和乙基对羟基的影响引起的,选项A无相互影响;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环的影响使酚羟基上的氢更活泼,选项B有相互影响;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侧链上的烷基更活泼,选项C有相互影响;羟基影响苯环,苯环上的邻位、对位氢原子易取代,苯不含羟基,与液溴反应则需要铁作催化剂,可说明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D有相互影响。故选A。
3.事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情况同样存在。例如:



下列性质不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的是(  )
A.②用浓溴水而①用液溴;①需用催化剂而②不需要
B.②生成三溴取代产物而①只生成一溴取代产物
C.CH3CH2OH无明显酸性,而显弱酸性
D.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酚不能
[答案] D
[解析]苯酚中由于受到羟基的影响,苯环上羟基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更容易被卤素原子取代,故A和B都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能电离出氢离子,故C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乙醇和苯酚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不能说明基团之间相互影响。
4.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⑤通入过量的CO2气体,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⑦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⑧加入浓H2SO4与NaBr晶体共热。下列步骤中最合理的是(  )
A.⑧④⑦③ B.⑥①⑤③
C.⑥①⑤② D.⑧②⑤③
[答案] B
[解析]直接蒸馏苯酚易被氧化。应先加NaOH将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苯酚钠是盐类物质,沸点和乙醇相差很大,因此控制温度可以用蒸馏法把乙醇排出,剩余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可以析出溶解度很小的苯酚,此时苯酚以乳浊液形式存在,待静止分层后再进行分液操作便可得到苯酚。即步骤中最合理的是⑥①⑤③,B项正确。
5.如图是分别取1 mol己烯雌酚进行的实验:
下列对实验数据的预测正确的是(  )
A.①中生成7 mol H2O
B.最多有1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C.③最多消耗3 mol Br2
D.④中最多消耗7 mol H2
[答案] D
[解析]A.1 mol己烯雌酚中含20 mol H,由H原子守恒可知,①中生成10 mol H2O,A错误;B.碳碳双键和苯环均能提供平面结构,则己烯雌酚中最多有18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B错误;C.酚—OH的邻、对位均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也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则③中最多消耗5 mol Br2,C错误;D.苯环与碳碳双键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己烯雌酚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7 mol氢气,D正确。
6.关于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B.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B
[解析]属于酚类,、属于醇类。只有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选项B不正确;三种物质都含有—OH,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苯酚和含结构的醇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含—OH或苯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7.某届奥运会上,有个别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如图是检测出兴奋剂的某种同系物X的结构,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X遇FeCl3溶液时发生显色反应,而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1 mol X与足量的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5 mol Br2
D.1 mol X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氢气反应,最多消耗1 mol H2
[答案] B
[解析]X中含有酚羟基,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A错误。X分子中含—OH(酚羟基),遇FeCl3溶液时发生显色反应;X分子中含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正确。苯酚中苯环上的邻、对位上的氢易被溴取代,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 X与足量的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 mol Br2,故C错误。苯环、碳碳双键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X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的氢气反应,最多消耗7 mol H2,故D错误。故选B。
8.五倍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为X,在一定条件下X可分别转化为Y、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Z最多能与7 mol NaOH发生反应
B.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C.Y分子结构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Y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 B
[解析]1 mol Z中含有5 mol酚羟基、1 mol羧基、1 mol酚酯基,1 mol酚酯基可消耗2 mol NaOH,故1 mol Z最多能与8 mol NaOH发生反应,A错误;X中苯环上有2个氢原子处于酚羟基的邻位,1 mol X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Y分子中碳原子构成的六元环不是苯环,所有碳原子不能共平面,C错误;Y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故选B。
9.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杀伤肿瘤细胞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
B.该物质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D.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 mol Br2
[答案] C
[解析]由该物质的结构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所以分子式为C16H12O5,故A正确;该物质中含有(酚)羟基,可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正确;该物质中含有碳氧双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羟基,同时该物质还含有碳碳双键,也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种类减少2种,故C错误;该物质中含有两个(酚)羟基,(酚)羟基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同时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该物质中,(酚)羟基的邻位消耗1 mol Br2,碳碳双键消耗1 mol Br2,所以最多可消耗2 mol Br2,故D正确。
10.莲藕中某多酚类物质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R为烃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取代反应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该化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D.1 mol该化合物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 mol 溴
[答案] D
[解析]酚羟基邻位有氢,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含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不符合题意;1 mol该化合物中羟基和酯基可以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C不符合题意;1 mol该化合物有两个酚羟基的邻位,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 mol溴,D符合题意。故选D。
11.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
(1)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接D、E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此装置不能验证H2CO3和C6H5OH的酸性强弱,你认为________(填“有”或“没有”)道理。怎样改进实验才能验证H2CO3和C6H5OH的酸性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B C F (2)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3)有 应在锥形瓶和试管之间加一个盛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混有的醋酸蒸气
[解析] (1)~(2)A中的CH3COOH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说明酸性CH3COOH>H2CO3;产生的CO2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发生反应:+H2O+CO2―→+NaHCO3,说明酸性H2CO3>,因此可组装出实验装置,即A接D、E接B、C接F。
(3)醋酸易挥发,苯酚钠变浑浊,可能是醋酸与苯酚钠发生的反应,应设计一个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醋酸蒸气。
12.将煤焦油中的苯、甲苯和苯酚进行分离,可采取如下图所示方法和操作:
(1)写出①和⑤的分子式:①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2)写出分离方法②和③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3)混合物加入溶液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层液体④中通入气体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出的苯酚含在________中。
[答案] (1)NaOH CO2 (2)分液 蒸馏
[解析] 首先仔细分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性质的差异:其中苯酚有酸性,能溶于NaOH溶液,而苯、甲苯为互溶但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开;在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可以将苯酚复原,这时的苯酚在水的下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